第一章《淮南子》的自然生态观
“自然”是生态批评的重要范畴。生态批评以关注自然生态为出发点,把文学批评带回到了我们的家园——自然生态视野。我国先秦诸多思想中关于自然生态方面内容的描述十分广泛,如:“天人合一”、“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相克相生”、“整体系统”等学术观点都充满生态学的实际意义。《淮南子》也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生态智慧。本章我们试图从生态批评的平等性、共生性和平衡性来探讨《淮南子》的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第一节 物无贵贱:《淮南子》自然生态的平等性
大千世界,万物并存,“人、生物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生态关系是客观存在着的”。于是,庄子认为物和物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淮南子》也认为万物一体,天下为我所有,我也为天下所有,天下和我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界限,就如《原道训》云:夫天下者亦吾有也,吾亦天下之有也,天下之与我,岂有间哉!可见,《淮南子》沿袭庄子的思想,也提出了“物无贵贱”的命题。顾名思义,“物无贵贱”体现的是一种生态平等思想。这一思想,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以“道”为本
“道”是汉代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最早是由老子提出的。《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一,是指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种混沌未分的状态。“一”产生“二”,即天地;天地阴阳二气相交而生三,然后产生万物。这就表明道成为化生万物的源泉,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在此基础上,《淮南子》提出: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是故一之理,施四海;一之解,际天地。其全也,纯兮若朴;其散也,混兮若浊。浊而徐清,冲而徐盈;澹兮其若深渊,泛兮其若浮云;若无而有,若亡而存。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
..................
第二章 《淮南子》的社会生态观
我国著名学者鲁枢元教授将生态批评划分为三个维度: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他认为:“自然生态体现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相对独立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社会生态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为研究对象;精神生态则体现为人与其自身的关系,以人的内在情感生活与精神生活为研究对象。”如果说自然生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那么社会生态就表现为人与人之间达到的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我国古代虽没有明确提出社会生态,但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态思想。作为道家经典著作的《淮南子》就是其一,它提出了一种“至德之世”的理想模式,而从社会生态的角度去解读它,无疑为我们理解作为现代生态文化一部分的社会生态思潮,提供了一种思想资源。那么,如何改造现实社会使之成为“至德之世”? 《淮南子》以无为而治作为基本原则,通过强调“以民为本”、“人尽其才”来展现其社会生态智慧。
第一节 无为而治:《淮南子》社会生态的基本原则
早期道家,老子是最先阐释无为思想的,他认为无为其实就是崇尚自然罢黜人事,提倡绝圣弃智,反对人们积极地从事实践活动。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无为”观中的消极因素,认为人类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只能听从自然的摆布。《淮南子》则继承了先秦道家无为思想,并吸收儒、法各家的相关理论,从“人事”的实际出发,采取无为而治的原则,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可以看出,“无为而治”思想不仅是《淮南子》为政治国的基础,也是其社会生态的基本原则。
《淮南子》在《主术训》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即认为君主治理天下的方略,应该是实行无为之治,不用动口说教就可以使人民自然感化。那么,何谓“无为”?首先,《淮南子》认为“无为”是“道”应用于人类社会政治活动中的体现,也是道对人们行事为政的基本要求:无为者,道之体也。无为者,道之宗。达于道者,反于清净,究于物者终于无为。
..............
......................
第二章 《淮南子》的社会生态观 ................................................... 18
第一节 无为而治:《淮南子》社会生态的基本原则 ...................... 18
第二节 以民为本:《淮南子》社会生态的民生意识 ...................... 20
第三节 人尽其才:《淮南子》社会生态的人才思想 ...................... 24
第三章 《淮南子》的精神生态观 ................................................... 28
第一节 精神生态与精神生态批评 .................................................. 28
第二节 贵生养生:《淮南子》精神生态的生命价值 ...................... 30
第三节 清净恬愉:《淮南子》精神生态的修养境界 ...................... 35
结语
生态批评是对生态文学的研究,又为人类应对生态生存问题提供智慧。诚如美国《文学与环境跨学科研究》(ISLE: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Literatureand Environment)编辑、文学与环境教授斯科特·斯拉维克(Scott Slovic)指出:“没有一个文学作品可以完完全全排斥生态批评的阐释,因为生态批评不是一种纯粹的形而上的理论,而是诉诸于实践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人们传统的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必将随着各种有关生态批评的课程在更多大学的开设而逐步得到改变。”生态批评不仅研究当代生态文学作品,还要关注历史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及优秀文化传统。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生态智慧成为生态批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的《淮南子》,其内容极为丰富,也蕴涵着丰富的深层生态思想。
本论文通过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这三个批评角度对《淮南子》进行仔细研读,笔者发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内涵。首先,《淮南子》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主题。既含有物无贵贱的平等思想,又有尊重自然的共生思想和遵循规律的平衡思想,而且其中《淮南子》作者还对怎样合理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行揭示,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其次,《淮南子》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态价值。它以“无为而治”作为其社会生态的基本原则,通过提高以民为本、人尽其才等方法来加强君主与群臣、民众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安定。第三,《淮南子》也蕴含着丰富的精神生态智慧。主要表现在贵生养生与清净恬愉两方面,《淮南子》认为要达到人与自身的和谐,人的精神的平衡,首先就应该重视、敬畏自己的生命以及养护自己的生命;其次,清净恬愉体现的是《淮南子》精神生态的修养境界,指出人要保持清净平淡的天性,这对人们心理平衡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都展示了其在精神和谐方面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