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本文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索绪尔及其他的语言思想及理论。由于索绪尔没有留下一部亲手写定的原著,因而后世对索绪尔及其他的普通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大多来源于索绪尔三期课堂的学生笔记和相关的手稿资料。现世通行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和《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都是根据这些相关资料整理出版的。索绪尔的学生巴利和薛施蔼整理编辑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几十年之后出版的《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第三次教程》)是根据后期发现的索绪尔学生孔斯唐丹的笔记整理出版的。本文的研究对象正是这两度出版的教程的汉译本,并对这两个版本的教程进行比较研究。
一、语言研究
面对的对象在语言学史上,一个公认的事实就是索绪尔的《教程》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索绪尔的思想光辉却是经由他的弟子得以显现。巴利和薛施蔼以特殊的方式出版了这部继往开来的语言学名著,这样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4]索绪尔为语言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找到了语言科学真正的研究对象,这种开创性更是无与伦比的。我们知道,当时索绪尔所处的时代正值历史比较语言学占绝对统治的时代,然而他却一反当时的社会思潮,敢于提出以前的语言学家没有提出过的、有探索性的根本问题:语言学究竟是研究什么的?语言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简单地说,语言到底是什么?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对于不同的语言事实,应该采取何种视角?对于这些问题,两个教程都给与了明确的解答。但是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其中的些许不同。
(一)语言和言语
1.三个术语 langue、langage、parole
在《教程》的开端,索绪尔就洞察到这样一个事实:其他科学都有明确的或事先既定的研究对象,然后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对象,而我们的学科却不然。面对一个语言现象,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可能得到一堆乱七八糟、纷繁复杂的东西,因而,索绪尔给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一开始就站在语言的阵地上,把它当作言语活动的其他一切表现的准则。”(P.30)在这里,索绪尔提出了三个著名的概念:langue、langage、parole,这三个术语在两个教程中的译法不同,《教程》中译为:“言语活动”和“语言”、“言语”,而索绪尔在第三次讲授普通语言学课程当中,首先是从新创术语入手的,他把语言分为 “群体语言”、“整体语言”和“个体语言”。两个教程对这三个术语虽然都曾予以区分,但表述的形式却不尽相同。在《教程》中,首先区分了语言和言语活动。索绪尔认为语言和言语活动不可混为一谈,语言是言语活动的一个部分,而且是一个非常主要的部分,语言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是社会为了使个人能够运用这一能力而采用的一套必不可少的规约,也就是说言语活动是多方面的、形式复杂的,但语言是一个整体、一种原则。接着,又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不是说话者的一种功能,它是个人被动地记录下来的产物。相反,言语却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的行为。”接着概括出了语言的特征。然而,这样的概括并不能让人们明晰地区分语言、言语和言语活动,甚至给理解语言和言语的区别造成了困难,进而产生误解。而在《第三次教程》中,虽然译法不同,我们却可以看到索绪尔对这三个概念作的明确区分。为了进一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三次教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示意图,有了图表的提示,索绪尔的思想表述会更为清晰。
2.言语活动、语言、言语的关系
在《教程》中,索绪尔说:“语言就是言语活动减去言语。”(P.115)据此,可以推出那个著名的公式:言语活动=语言+言语。这当然是笼统而又简便的说法,这样的表达方式容易让人造成误解,似乎是截然分明的两个事物相加便构成了言语活动,其实,“言语活动”并非“语言”和“言语”的简单相加之和。在现实生活中,“语言”和“言语”并不以两个截然对立的事物而存在,“言语活动”纷纭庞杂,《教程》的区分没有让我们的思路更为明晰。
(二)语言研究的第一条分岔路
语言研究和言语研究在索绪尔看来,言语活动纷繁复杂,由两个部分构成,这两部分也就是语言和言语。“因此,言语活动的研究就包含着两部份:一部份是主要的,它以实质上是社会的、不依赖于个人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纯粹是心理的;另一部份是次要的,它以言语活动的个人部份,即言语,其中包括发音,为研究对象,它是心理﹒物理的。”(P.41)根据以上种种理由,索绪尔认为要把语言和言语看成一种东西或一种产物,那无异于幻想。为此,就需要用不同的观点和方式来研究语言和言语,“在这里,索绪尔宣布语言学研究走到了‘第一个岔路口’”[7]:语言学的研究究竟该选择哪条道路?《第三次教程》给了我们明确的解答:“这是人们立刻遇到的岔道,要决定是拿个体语言还是整体语言作为研究的对象。不可能同时走两条路,必须两条当中一条接着一条分开来走,或是选择其中的一条。至于我本人,正如我已经说过的,我谋求的就是整体语言研究。”
二、语言研究追寻的本质
索绪尔为语言科学的研究找到了真正的研究对象,但是问题并没有彻底得到解决:我们所研究的语言,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现象呢?在经过艰苦而又认真的思考之后,索绪尔给出了前人从所未有的回答: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索绪尔将符号学的理论运用于语言研究,因其如此的开创性,索绪尔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语言符号学的创始人。索绪尔一方面以语言为解剖的标本,将语言作为唯一的确定的研究对象,另一方面,把语言放在符号学的基础上,用符号学的理论研究语言,在这里,“语言”被索绪尔创造性地设想为一种符号系统。这样,索绪尔就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符号学的角度来观察语言,从根本上使语言研究发生了“哥白尼”式的革命。在理论方法上,他为语言研究确定了一个确定的、具有结构系统性的研究对象,从而使研究得以大大深入。那么,究竟什么是符号呢?戈尔登给符号下了定义:“符号就是能够传达给我们其他含义而非其本身的东西”。[14]有人说,“符号学,就目前意义来讲,至少对于我们这些欧洲人来说,它来自索绪尔。”[15]索绪尔对“符号”这个概念重新进行了界定,他认为“符号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事物、概念、意义,是人们要表达的内容;另一个是表达内容的形式”。[16]在语言中,索绪尔十分明确地指出:“我们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P.120)同时,他还指出,语言的问题首先是符号学的问题。法国语言学家穆南(G.Mounin)认为:“如果索绪尔在世,他的符号理论本来会是他整个学说的出发点和关键”。[17]关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历来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历数相关的文章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在这里我们却将研究的视角回溯至索绪尔理论的出发点,来关注两个教程对语言符号基本性质问题的阐发有何不同。
(一)语言符号的两面性
语言符号的二重性在《教程》中,索绪尔首先作出了说明:“语言符号连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后者不是物质的声音,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迹,……因此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P.101)索绪尔在这里用“能指”和“所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不仅把事物和名称结合起来了,而且把概念和音响形象也结合了起来。这样的表述,不禁让后世的许多学者产生质疑:词所传达的声音,到底是物质的,还是心理的?能指和所指与词和事物的关系是简单的对应序列吗?能指和所指既然都有物质性,为什么还都是心理的呢?[18]对于这些问题,历来的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其原因,就在于《教程》对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二重性质没有表述清楚。但这些问题,在《第三次教程》中得到了明确的解答,在这里,索绪尔特别强调了“能指和所指”的心理性。
(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任意性原则《教程》中,索绪尔在讨论完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之后,接着概括出语言符号的第一个原则: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索绪尔认为这个原则是建立整个语言符号理论的基础,并且将这一原则推举到了“纲举目张”的扛鼎地位。因而对于后学来说,对索绪尔理论的这一重要原则加以理解和阐释的学者就会大有人在,于是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这一原则引发了学界激烈的讨论与争议。但是,历来观点不一。语言学界对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这一原理的理解与阐释向来就没有停止过,在这里我们比较认同裴文(2003)的观点,他从八个方面对索绪尔的“任意性不可颠覆”进行了论证,认为对“任意性”理解的层面不同,会有相对可论证的成分,但对于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层面来讲,“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不可颠覆的。
二、语言研究追寻的本质 ..........11
(一)语言符号的两面性..........11
(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12
(三)语言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14
(四)本章小结...........15
三、语言研究把握的状态 ..........16
(一)语言符号是有系统的..........16
(二)语言系统是有价值的...........17
(三)本章小结..........19
四、语言研究采用的方法..........21
(一)二元偶分法概说..........21
(二)二元偶分法的使用..........21
(三)本章小结..........24
结 语
本文以高名凯先生的汉译本《教程》和屠友祥先生的汉译本《第三次教程》为依据,进行二者的比较研究。从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基本问题入手,涉及诸如语言研究的对象,语言符号的性质、状态,语言研究的方法等基本的语言理论,着力研究两个教程在阐述、切入点、解释的广度与深度方面的差异之处,对索绪尔的语言理论进行了深一层的阐释。长期以来,对索绪尔本人及其语言理论的研究是语言学界一直关注的课题,多数学者历来致力于对《教程》及其基本理论的研究,对《第三次教程》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颇少,对这两个教程的比较研究更是甚少。即使研究也大多集中于这两度出版的教程的版本考证工作,而本文却将视角放在这两个教程的基本语言理论的比较上,将后世出版的《第三次教程》和通行本《教程》进行比较研究,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系统思想和价值观、二元偶分的方法论等方方面面入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这样的比较研究有助于索绪尔的语言思想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彰显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深邃性与影响力。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参考的相关理论、资料及文献很少,而且索绪尔理论观点众多、涉及的方方面面甚广,外文繁复,加上索绪尔本人的手稿资料错综反复、前后不一致等,都给本文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和瓶颈。同时由于本人学历尚浅、学术水平有限,论文在问题研究方面还不够透彻,在论证阐释上还欠缺力度,在撰写过程中也难免出现错误和疏漏。这些问题与不足希望在日后能够加以克服和完善,以便在今后的研究与探索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赵蓉晖.索绪尔和中国的索绪尔研究[C].见:赵蓉晖主编.索绪尔研究在中国.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9-20.
[2]张绍杰,王克非.索绪尔两个教程的比较与诠释[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3):35,34
[3]申小龙.评 20 世纪的索绪尔研究[J].语言文字学术研究,2007(1):26,26-27
[4][瑞士]费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裴文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23
[5]信德麟.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札记(俄文本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3(4):10
[6]马壮寰.索绪尔理论要点评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9
[7]申小龙.人类语言的本质:理性制度还是交际活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50
[8]戚雨村.索绪尔研究的新发现[J].外国语,1995(6):5
[9]裴文.索绪尔:本真状态及其张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49,194-206
[10]马壮寰.索绪尔“语言系统”的多层含义[J],中国外语,200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