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世界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我国自1994年正式引入互联网以来,其发展极为迅速,十几年间,互联网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互联网已经Ifu目‘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的发展,促进了文化领域的新变革。网络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伟大的媒体革命。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信息、交流思想、学习新知识、认识新朋友、购物、投资等等,可以说互联网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新的活动场所,在这里
人们可以不用像在现实世界中那样受到这样那样条件的限制,可以更隐蔽、更自由地发表言论、参与活动。互联网也因表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到上面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互联网在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开辟了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崭新的阵地,互联网在悄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形成种种影响。首先,互联网是一种新的传播信息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比以往更方便快捷的传递多种多样的信息,无论是文字、还是声音、图片、影像,都是互联网上常见的信息形式,这些都可以作为传播意识形态的载体。其次,互联网正在逐渐发挥出影响意识形态的能力,无论是在网络论坛还是即时聊天系统里,人们在交流思想、相互讨论的同时,也会借助网络这一媒介,探讨政治、文化和生活领域的问题,这就直接或间接地、或多或少地涉及意识形态领域。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在借助互联网这一工具对我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实施“和平演变”的阴谋。最后,继蒸汽机革命和电气革命之后,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形式,正在带来一场信息革命,这必将给生产力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进}fu给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带来影响,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互联网对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对互联网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意义也是很重大的。
2.选题的意义
互联网的普及给我们的时代带来了新的特点,也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有待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意义体现在:
(1)有利十我们抓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机遇
意识形态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图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又有了新的手段和新的领域,进}fU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互联网为政治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互联网的高效、快捷的特点和其巨大的信息容量为传播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载体,在互联网上传播的诸多信息中,有一部分就是政治文化,这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的疆域,也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有力的手段。互联网这种新的交流方式的出现,使得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更为便捷,也使得各种思想之间的碰撞更为猛烈,同时还使得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方便和频繁,这种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不断催生出新的思想,进}fU也推动着意识形态的新的发展,这就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互联网为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提供了新的平台,为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意识形态建设不是空中楼阁,离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互联网为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充分的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供更强有力的工具,这必将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互联网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种种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十分有必要了,研究互联网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一问题,深入探索如何运用互联网加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有利十充分发挥互联网这个新兴媒体的各种优点,把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做到更为有声有色;有利十我国适应时代潮流,紧紧抓住互联网时代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种种机遇;有利十创新意识形态的宣传模式,探索主流意识形态的新途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鲍宗豪.网络与当地社会文化「M].上海:上海二联出版社,2001: 2.
[2]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332.
[3]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23.
[4]翟树耀.“形象宣传”是对外宣传的根本任务「J].对外宣传参考,1998 (4) :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1.
[6][英〕威尔·赫顿,安东尼·吉登斯.在边缘:全球资本主义生活「M].北京:二联书店,2003:287.
[7]鲍宗豪.网络与当地社会文化「M].上海:上海二联出版社,2001: 196.
[8]鲍宗豪.网络与当地社会文化「M].上海:上海二联出版社,2001: 3.
[9]安妮·利尔(英).网络的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8.
[10]〔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105.
[11]戴焰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的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8:126.
[12]基蒙·瓦拉斯卡基斯(加).全球化大舞台上的新角色「G],北京: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10 ) : 19.
[13]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365.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6
引言 8-14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8-11
(二) 本论题的.................... 11-12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2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2-14
一、互联网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机遇 14-21
(一) 互联网为我国主流.................... 15-17
(二) 互联网推动了主流.................... 17-19
(三) 互联网为主流意.................... 19-21
二、互联网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挑战 21-28
(一) 互联网弱化了.................... 21-23
(二) 互联网信息的海.................... 23-24
(三) 互联网为西方意.................... 24-28
三、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 28-36
(一) 以互联网的发展为契机,积极创新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模式 28-30
(二) 积极发挥政府在互.................... 30-32
(三) 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互联网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 32-36
结论 36-37
参考文献 37-38
附录 38-39
后记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