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互补性与潜力范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86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认为自 2012 年建立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关系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 8 年发展道路,双边已经发展成为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典范。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首先;“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拉进了双边地理距离,降低了双边运输成本与运输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贸易商品的价格;其次,双边贸易潜力巨大,贸易互补性较强,促使双边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是必然的趋势;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中东欧国家和中国目前开展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在良好的贸易环境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凭借着“一带一路”的合作框架优势,达成了比较多的经济合作,双边贸易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欧洲一直是中东欧国家传统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国,但是自欧债危机以来,欧洲经济处于衰退之中,欧洲的进口规模也在萎缩,因此中东欧国家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出口目的地国以弥补因欧洲进口规模减少所带来的出口减少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成为中东欧国家比较重视的一个贸易对象国。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大力倡导“一带一路”,积极响应并且支持双边贸易往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密切度也获得很大提高。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运输设备,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电子产品等,而中东欧国家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有机电运输设备,农产品以及矿物产品等。在当前的全球化经济的趋势下,国际贸易高速发展。为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进一步的扩大国际消费市场份额,有效应对层出不穷的非关税壁垒尤其是绿色与技术贸易壁垒,中国出口企业严格按照 ISO9000 以及欧盟相关环境与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和出口。物美价廉,质量过硬促使中国出口产品广受国际市场以及中东欧国家的欢迎。而中东欧国家地广人稀,自然资源储备丰富,重视对于环境的保护,人均受教育程度较高以及重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因此中东欧国家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如机电运输设备,农产品以及矿物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比较优势。双边的贸易存在明显的优势互补,为双边创造更加密切的合作机会。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贸易合作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双边贸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都呈现较好的发展形式,并且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在不同的贸易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双边贸易具有较大的贸易互补性,使得双边贸易变得更加频繁。双边国家在具有不同比较优势的商品上的贸易前景较好,双边加大贸易规模也是大势所趋。因此研究双边贸易潜力有其极其重要的作用与目的,有助于我们了解双边主要贸易品的比较优势以及对于双边贸易规模产生影响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利于推进双边贸易发展,实现互利互赢。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研究双边贸易潜力,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对中国与中东欧贸易合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展双边贸易所遇到的新的机遇与挑战,为解决相关问题以扩大双边贸易规模提供参考。
(2)通过对双边贸易商品进行显性比较优势分析和贸易互补性分析,来分析双边贸易商品的进出口情况,再基于 2012-2019 年双边贸易数据对以 HS 分类为基础的双边贸易商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出双边贸易主要商品的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数据,为提高双边贸易规模提供理论参考。
(3)对于双边贸易潜力的分析是发展双边贸易的先决条件。通过研究双边贸易结构和双边贸易潜力,确定影响双边贸易规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又是对双边贸易规模如何产生影响且影响有多大。针对这些问题,借助贸易引力模型对双边贸易影响因素和测算贸易潜力展开研究,可以确定影响双边贸易规模的影响因素,对制定双边贸易策略提供建议。
.........................

2. 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又称出口效绩指数,是用来测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某种商品的比较优势的指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Index of Revealed ComparativeAdvantage, RCA)的含义是某个国家某种特定商品出口额除以该国对外总出口量的比重再除以该特定商品的全球贸易量除以全球贸易量的比重。RCA>1,表示该国此种商品具有显性比较优势;RCA<1,则说明该国商品没有显性比较优势。
2.1.2.“16+1”合作机制
2012 年 4 月,在波兰的华沙举办了第一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由此创建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自“16+1”首次举办以来,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双边在贸易,能源,投资,金融以及农业交流方面取得巨大的的成功。“16+1”合作机制由于自身的人口规模,地域面积以及经济总量使中东欧地区焕发出强劲的经济活力。中东欧国家的经济的繁荣,不仅有利于欧洲的稳定,而且还为中国与南北西欧开展第三方市场创造了机会。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指的是中东欧 16 个国家与中国之间进行的经贸合作。它既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发展双边经贸关系众多形式中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发展的新措施,是中国与中东欧经贸合作机制的重要组成之一。2019 年 4 月 12 日,希腊以正式成员的身份申请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随着希腊的加入,“16+1”这个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开展的经贸合作框架,将变为“17+1”。
.......................

2.2.理论基础
2.2.1.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亦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0 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俄林以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的研究为基础而逐步研究成形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俄林认为各国所生产的相同或相似的商品,之所以生产价格不同,其主要因素是各国要素禀赋强度差异所引起的生产成本差异所致的。由于各国的要素禀赋强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各国要素禀赋强度的差异来开展国际贸易。另外,俄林还强调生产一件商品的时候,需要多种要素禀赋组合,如资本、土地、设备以及劳动力的组合等,而不仅仅只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只需要劳动力。最后,俄林总结到如果一个国家开展对外贸易,应该出口本国要素禀赋较强的要素所生产出的商品,进口本国要素禀赋较弱的要素所生产出的商品,而且,随着国际贸易加速各国要素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流转,迫使各国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如国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低,这个国家就会在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上更具有优势。而如果一个国家的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资本,造成资本的相对价格较低,那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就更具比较优势。因而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力数量较多的国家在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将会更具有竞争力,对于资本过剩的国家来说,生产资本密集型商品并用于出口,对其是更有利的。即若一个国家专业化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会导致资本涌入出口行业,通过出口贸易将该国过剩的资本分流世界他国,提高对于资本的需求,拉升了资本的价格。同样,若将一个国家过剩的劳动力引入出口贸易,使劳动力大量流入国际市场,增加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
要素禀赋理论随着国际贸易的而发展而不断得到完善和丰富。使其变得更加具有实际意义。通过要素禀赋理论可以深入的而分析这个与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产生的的原因与贸易发展的因素。

.............................

3.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15
3.1.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的现状 .................................15
3.1.1.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规模............................15
3.1.2.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商品的结构........................16
4.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26
4.1.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相对贸易优势指数 .......................26
4.1.1.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26
4.1.2.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计算结果.......26
5.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潜力的实证分析 ............................. 33
5.1.贸易引力模型的设计与数据说明 ...............................33
5.1.1.贸易引力模型..........................................33
5.1.2.引力模型的构建........................................33

5.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潜力的实证分析

5.1.贸易引力模型的设计与数据说明
5.1.1.贸易引力模型
贸易引力模型是以经典力学中万有引力模型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正如万有引力模型中所描述的一样,两个星体的质量越大则相互吸引力就越大,距离越远则相互吸引力越小,因此两个星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取决于质量大小以及距离远近,而贸易引力模型与万有引力模型类似,两个贸易国的贸易规模大小,取决于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地理位置以及人口规模,两国内生产总值越多越大,地理位置越靠近,本国国民越多,则两国贸易规模越大。贸易引力模型最早是丁伯根提出来的,在国际贸易问题研究上,丁伯根(Jinbergen,1962)为了说明在由多个国家组成的世界贸易里,进出口量的不对称现象,即大国的贸易量占其 GNP 的比重小于小国的的贸易量占其 GNP 的比重,因此建立了贸易引力模型。上世纪80 年代,西方经济学家用类似的贸易引力模型说明部门内贸易的流量与流向的决定问题。

......................

6. 结论和对策建议

6.1.结论
自 2012 年建立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关系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 8 年发展道路,双边已经发展成为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典范。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首先;“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拉进了双边地理距离,降低了双边运输成本与运输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贸易商品的价格;其次,双边贸易潜力巨大,贸易互补性较强,促使双边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是必然的趋势;第三,中东欧国家近些年来面临欧洲出口市场萎缩的发展困局,迫使中东欧国家对外贸易向亚洲地区转移,而作为亚洲第一大人口大国和经济体的中国自然会成为中东欧国家出口市场的首要目标;最后,中国当前“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进行战略对接,使中东欧贸易市场地位获得显著提升。综上所述,中国加强与中东欧贸易是大势所趋,因此确定双边贸易规模,以及研究影响双边贸易规模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研究首先依托于显性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国际经典贸易理论,再结合中国与中东欧开展双边贸易的国际背景与经济动机,对中国与中东欧贸易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然后从双边贸易规模、贸易结构以及双边贸易所存在的问题三个角度详细分析中国与中东欧双边贸易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其次,通过计算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双边贸易商品的互补性,分析得出双边贸易互补性较强。近些年,虽然双边贸易规模快速增长,但是相对于中国对外贸易规模来说,双边贸易规模所占的比例依然过小。再通过构建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双边贸易规模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双边经济总量,地理位置距离,人口数量以及货币汇率都会对双边贸易规模产生影响,最后测算双边贸易易潜力,得出双边贸易潜力巨大,双边贸易流量提升空间巨大。
最后,本文针对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从扩大进口,完善双边贸易政策,优化政策协议以及提升贸易便利化角度提出建议,扩大双边贸易规模。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