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与沿线国家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36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中国与沿线国家间贸易会产生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研究内容细化为:“一带一路”的提出对中国与沿线国家间进口与出口规模的影响;对中国与沿线国家间不同种类商品贸易的影响;对中国与不同地区间贸易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产生这些影响的机理,并对其加以实证检验。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2013 年,在习近平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之旅中,首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即“一带一路”。从地理位置上看,“一带一路”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囊括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土地,两条路线贯通了中国与俄罗斯、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及至东欧、埃及。从合作内容上看,“一带一路”旨在积极发展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关系,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受到了各国广泛的关注和多国的积极参与,如今“一带一路”倡议的各项具体实施内容也在稳步的推进中,2015 年,中国政府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6 年“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在古都名城西安举行,来自 35 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参与其中;2017 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丝绸之路”可追溯到汉代张骞出使西域联通了亚欧之间的商贸,开启了中西间的文化交流。而“一带一路”的提出不仅是对“古丝绸之路”的延续,还赋予了其新的形式和时代意义。“一带一路”有五大合作目标,即: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近些年来,美国、欧盟各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增加,频频对中国产品展开反倾销立案,随着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中国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关系前景又新增了不确定性,过去一直由发达国家所引导的贸易全球化似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与此同时中国却在更为积极地推动自由贸易的前进步伐,而沿线大多数国家为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对外贸易提出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张辉(2015)就认为国际贸易正在转向以中国为枢纽点的“双环流”体系:其中一个环流位于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另一个环流存在于中国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之间”。
因此,“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各国政界、商界、学术界等各方的高度关注。其对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会产生什么影响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
..........................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中国与沿线国家间贸易会产生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研究内容细化为:“一带一路”的提出对中国与沿线国家间进口与出口规模的影响;对中国与沿线国家间不同种类商品贸易的影响;对中国与不同地区间贸易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产生这些影响的机理,并对其加以实证检验。
本文共分六个章节,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对中国与沿线国家间贸易影响。其中,在第一章介绍选题背景、研究价值和意义以及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总结与研究内容相关的研究结果;第三章介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状况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状况;第四章分析倡议对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影响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倡议提出对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贸易规模、产品结构及区域结构的影响;第五章为实证检验,分别从进出口总规模、进出口产品结构和进出口区域结构三方面进行实证。第六章总结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有关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分析
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国与“一带一路”贸易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四个角度展开:“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贸易互补性、主要的贸易障碍、“一带一路”的的经济效应。
一、针对“一带一路”的战略分析

此类研究主要从战略的高度,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价值、风险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期。杜德斌、马亚华(2015)等以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认为从地缘战略上分析,“一带一路”是我国在面临着日渐趋紧的外部约束下,为求战略突破的尝试,其成功实施将改变、优化中国的经济格局和安全环境。并指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所面临的、其他国家出于自身的战略考量所带来的困难和风险。1李丹、崔日明(2015)认为“一带一路”将聚合沿线国家的力量,推动沿线国家形成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经贸合作格局,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提升,推动全球经贸格局的重构。2张辉(2015)国际贸易正在转向以中国为枢纽点的“双环流”体系。其中一个环流位于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另一个环流存在于中国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之间。3而“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发展,主要是对第二个环流的贸易促进。

二、中国与“一带一路”间的贸易互补与竞争性研究

此类研究主要关注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的需求与供给,提出两者间存在贸易互补,论证了中国与沿线国家间有足够推进贸易畅通的动机。
目前国内已有多非常多的关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的研究。根据一国与某一贸易伙伴及世界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各类商品占总出口的比重),有多种计算各国间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的指数,如:出口相似度指数( Export Similarity Index,

ESI) 由 Finger 和 Kreinin 提出;贸易结合度指数( Trade Intensity Index,TII) 由经济学家 A.J.Brown 提出;贸易互补性指数由 Peter Drysdale 提出。
..................................

第二节 影响贸易的因素
本文的研究内容围绕中国对沿线国家各项贸易规模及结构的变化展开。从理论方面看,影响贸易的因素很多,涉及了许多种贸易理论,自李嘉图开始从生产成本角度分析到从消费需求和贸易成本的分析,从两国贸易模型到多国贸易模型,从单纯的贸易研究到贸易与投资的相关性研究。尽管各种理论在不断发展,但在实际的贸易中我们很难以单一理论假设解释已经发生的情况,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前人有关贸易量的研究进行一个梳理总结。

以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为代表的比较优势与 H-O 理论等传统贸易理论侧重于从生产成本上的分析,认为各国生产成本的差异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其中赫克歇尔、俄林认为,各国存在的要素丰裕度差异造成相对成本的差别,并把要素主要归结为劳动和资本。其后出现的新生产要素理论认为,生产要素除了劳动和资本以外,还应包括土地、自然资源、技术、人力资本等。这些理论认为,如果忽略其它原因,那么在要素丰裕度差异大的国家之间更有可能产生贸易。
以 krugman、Helpman 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规模经济引入贸易成本方面的分析,采用了不同于以往规模经济不变或递减的生产函数。通过理论模型的推导发现,由于生产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国家间分工贸易可以通过产品数量和类型的增加来改善福利(即使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资源禀赋相似)。2这一理论常以劳力或人力资本为基础变量的生产函数来表现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适合于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分析。
相似需求理论更重视消费偏好差别对贸易的影响,认为两国偏好越相似,就越有贸易的倾向,贸易量也越大。Dixit&Stiglitz(1977)用常替代弹性函数表示了消费者对一个产业内多个产品的偏好,解释了经济体内的产品种类数量和产量的取舍均衡。3在此之后 kurgman、helpman、Melitz 等将之扩展到了开放经济的产出和福利分析中。krugman(1979、1980、1981)通过对 Dixit&Stiglitz 模型在开放经济中的扩展证明了,相似需求国家间的贸易能改善贸易国的福利,且偏好越相近最佳贸易量越大;而需求偏好差别大的国家间则缺少贸易的倾向。从需求角度分析贸易不仅能解释产业间贸易的福利变化和贸易流量的大小,还能解释产业内贸易、产业链贸易的福利变化和贸易流量。
.............................

第三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 ........................... 13
第一节 “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及其所覆盖国家 ...................... 13
第二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状况及特点 ...................... 15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21
第四章“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影响的机理 ................ 23
第一节 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因素 .............................. 23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规模的影响机理分析 .... 26
第三节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结构的影响机理分析 .... 30
第五章 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实证研究 ................................. 38
第一节 基本模型的设定 ............................................ 38
第二节 “一带一路”提出对中国出口总额的影响 ...................... 39
第三节 “一带一路”的提出对中国出口的各类产品的影响 .............. 42

第五章 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基本模型的设定

间点之前处理组和对照组与中国的贸易增长具有相似的趋势。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影响。在理论部分,本文借鉴了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需求相似理论和钻石模型等多个理论模型,从不同角度归纳了影响贸易的因素及其机理,并运用在研究“一带一路”对中国与沿线国家间贸易的影响的理论分析中。在实证部分,本文主要对 2006-2015 年间中国与各国的贸易统计数据和人均 GDP 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是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贸易产生了哪些影响。

本文将贸易按三种方式划分,第一分为进口和出口;第二为按产品分类;第三为按地理区域划分。对比在不同分类方式中,倡议对不同种类贸易的影响差别,主要研究结论有:

1. 从理论上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所提出的“五通”发展通过降低贸易费用、提高贸易互补、政策引导等方面共同作用,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量的增长。在实证检验中,发现了倡议的提出对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出口总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进口总量没有显著影响。
2. 结合理论与实证我们发现,从产品层面看,“一带一路”的提出对不同产品的贸易因素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对不同产品是促进进口还是促进出口的影响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同。实证也同样证明了不同产品贸易受到了不同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向沿线国家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无明显的促进作用,部分初级产品的出口甚至受到了负向影响。(2)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从沿线国家的初级产品的进口存在促进作用,主要是对粗材料和油脂两类产品的进口促进作用明显。(3)在制成品中,中国与沿线国家第 6 类和第 7 类产品(6 类为以材料划分的制成品;7 类为机械和运输设备)的进出口均受到倡议显著正向的影响,双方有关这两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合作受到促进;而第 5 类化学品仅出口受到促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