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 FTA 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89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主要来源的文化产业逐渐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普遍高于经济发展速度。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的三年间,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仍然达到了 5%,而 GDP 增长速度仅为2.1%,英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3.9%,而 GDP 的增长速度仅为 1.4%;1986-2010 年,新加坡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达到 8.9%,而 GDP 的增长速度为 7.7%。这说明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美国文化产业生产总值占其 GDP 比重达到 25%左右,日本文化产业总值占其 GDP 比重达到20%,韩国文化产业总值占其 GDP 比重高于 15%。英国文化产业占据整个经济的十分之一,为本国提供的工作岗位已超过 250 万。文化产业已然成为这些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及文化产业的发展都相对较晚。中国第一次将“文化产业”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是在 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说明中国开始注意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并开始对文化产业及文化事业进行区分。中国首次明确文化产业具体分类并建立自己的一套相对完整的文化产业统计标准是 2004 年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在 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部署。2009 年 7 月,首次对文化产业进行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有计划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并将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2017 年 2 月,文化部对“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改革规划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其中“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按国际通行办法,一个产业发展成为一国的支柱性产业的标志是其产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达到 5%。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 2004 年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幅度在 15%到 20%之间;2004 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 3440 亿元,占当年全国的 GDP比重为 2.15%,到 2015 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 27235 亿元,比同期 GDP名义增长速度高出 4.6 个百分点,占当年全国 GDP 比重达到 3.97%,2004-2015 年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了 691.72%,占 GDP 比重增长了 84.65%。从数据上来看,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文化产品产能过剩,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这不利于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

1.2 研究框架与方法
1.2.1 研究框架
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H-O 理论、规模经济一体化理论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为基础,阐述了中韩文化产业现状,通过相关指数测量了中韩文化产业竞争力,定性分析了中韩 FTA 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最后通过计量分析预测中韩 FTA 对中国文化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针对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本文主要包括七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框架与方法及本文存在的创新与不足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主要对文化产业研究、文化产业影响因素研究和中韩 FTA 及中韩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等三方面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比较优势理论、H-O 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文章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主要通过文化产业规模、文化产业结构及钻石模型等三部分对中韩文化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贸易竞争指数对中韩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定性分析了中韩 FTA 对中国文化产业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第六部分,主要对引力模型的模型的设定,数据的来源及说明,模型回归及结论进行阐述,预测中韩 FTA 对中国文化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第七部分,主要针对第五部分的定性分析及第六部分的定量分析的结论提出建议。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文化产业研究
目前,国际上对文化产业的界定还没有统一标准,各国对文化产业的称呼也各有不同。英国将其称为“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美国将其称为“版权产业”(copyright industries),中国台湾将其称为“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industry),欧盟、日本、芬兰将其称为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y),中国则将其称为文化产业。
2.1.1 国外文化产业研究
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德国法兰克福代表人物西奥多·阿道尔诺(Theodor Adornor)和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i)在他们的著作《文化产业:欺骗公共的启蒙精神》(The Culture Industry:Enlightenments asMass Deception)中提出,后来被收录进 1947 年出版的《启蒙辩证法》(Dialectic ofEnlightenment),该书通过对当时大众文化的批判与反思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以大众消费为目的,根据产品设计结构进行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工业。当时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这种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破坏了文化的独特性质使得文化产业生产产品的只具有一般产品的消费性(Pierre Bourdieu,1993)。1993 年,英国学者贾斯廷·奥康纳(Justin onnor)认为,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经营满足人们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符号性质商品为主的集合,这些符号性商品的基本经济价值源自于它们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2004 年,美国学者提摩·坎泰尔(Timo Cantell)认为文化产业是如同工业化企业般的社会机构使用相同生产和组织模式来生产和传播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2013 年 XiaoLin Zhou 和 Fang Fu 认为文化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而以提供知识产品为主要活动的行业,包括文化产品的创造和销售,将文化产业分为四类:一是为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报纸、杂志、电子出版物等;二是为公众提供文化休闲娱乐的参与和选择的服务,如广播与电视服务、电影服务、艺术博物馆服务、展览服务、网络服务、旅游和休闲服务等;三是支持文化生产和营销的产品,如印刷设备、文具、纸和胶带等;四是文化、娱乐和相关活动,如艺术、工艺和设计等。
英国将文化产业称为“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强调了文化与创意的不可分割性及创意对文化产业的作用。英国文化部门将“创意产业”分为广告、艺术品和古玩市场、建筑、手工艺品、设计、时尚、电影和视频、表演艺术、广播电视、音乐、出版、软件及游戏等 13 大类,大类下又分若干个小类。美国将文化产业称为“版权产业”(copyright industries),强调了对人类创造性、智慧劳动成果的保护,文化产业是一种知识产权产业。美国官方并未对文化产业进行具体概念的阐释,但大众对美国文化产业的界定比较认同的是美国学者斯蒂芬·斯维克提出的“版权产业”,将版权产业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核心版权产业,包括著作权仲裁、艺术、影视、软件等独创性高的产业,二是部分版权产,包括建筑,玩具、家居产品等带有创意且可复制性强的产业,三是独立产权产业,包括消费者电子产品、录制用的材料、摄影及复制设备等与制造业联系紧密的产业。日本将文化产业称为“娱乐观光业”,其政府部门将一切与文化相关的产业都并入文化产业,强调了与文化相关的内容,这是对文化产业的一种感性认识。他们将“娱乐观光业”又分三类:一是内容产业,包括出版、音乐等人的创造性表达的产物,二是时尚产业,包括化妆,服装设计等外在审美产品,三是休闲产业,包括旅游、体育等提供人在闲暇时的娱乐产品。
........................

2.2 文化产业的影响因素研究
2.2.1 国外文化产业影响因素研究
在二十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末法国社会学家罗贝尔·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的发表的《文学社会学》和德国学者阿尔方斯·西尔伯曼(Alphons Silberman)发表的《文学社会学引论》是较早研究文化产业影响因素的两部著作,其主要研究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及传播等内容。两者都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研究了文化产业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三个环节,以及这些环节之间存在的关系,这一研究以后的文化产业生产影响因素、消费影响因素以及传播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1992年美国学者戴安娜·克兰(Diana Crane)在其著作《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中,将影响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因素进行了具体的细化研究,同时,发现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比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具优势。Shahid Yusuf 和 Kaoru Nabeshima(2005)从生产投入角度,主要从人力资源、市场差异、开放程度及产业结构的差异等方面对进行研究,分析文化产业在各国的发展趋势不同的原因。Hung.MW (2011)采用层次研究方法(AHP),研究了政府政策对台湾歌剧影响,得出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之间有着重要联系。Seung-Ho Kwon 和 Joseph Kim(2014)研究韩国政府在过去 20 年中如何推动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得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政府对文化产业采取的政策由控制转向出口导向,到二十一世纪初,韩国政府采取以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为支撑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发现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加拿大弗兰索瓦·科尔伯特(Francois Colbert)所写的《文化产业营销与管理》一书这本书从现代公司治理的角度,发现不同公司的管理和销售行为不同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
从消费需求角度看:赵书华(2008)利用灰色关联法测算各因素与文化产业的关联度,最终证明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一代表需求的因素对文化产业影响最大,文化需求扩大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高静(2013)运用 VAR 模型,研究了文化消费变动与文化产业投资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均文化产品消费对文化产业投资影响最大,而文化投资的增加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因而消费需求影响文化产业发展。林秀梅、张亚丽(2014)运用 VAR 模型和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等研究方法,发现文化消费需求、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文化产业发展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结果有呈现动态增长趋势的特征。
.........................

3 理论基础......................................12
3.1 比较优势理论..........................12
3.2 H-O 理论.................................12
3.3 规模经济理论.......................12
4 中韩文化产业现状及竞争力分析...................14
4.1 中韩文化产业现状分析...........................14
4.2 中韩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17
5 中韩 FTA 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30
5.1 积极影响.........................30
5.1.1 推动中国文化市场规范化...........30
5.1.2 调整中国文化产品结构..............................30

6 中韩 FTA 对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的影响

6.1 研究方法及数据模型
本章主要通过贸易引力模型及双重差分结合的模型分析及预测中韩 FTA 对中国文化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以期用数据支撑结论。
6.1.1模型变量说明
在式子(6.3)中解释变量的相关描述,对系数符号的预测以及产生的原因如下:

.........................

7 对策建议
一是中国加大力度宣传 FTA,使企业对其利用提高。由于企业对 FTA 的利用率不高,在对外贸易上趋向于与发达国家间的文化贸易,对于 FTA 的优惠政策不了解,政府对自由贸易协签订内容的表述大都专业化较强,且相关文化产业的内容涉及到知识产权等法律性较强的信息,需要律师或海关人员的帮助,而中国文化企业大都是中小型企业,导致难以得到有效帮助,且进出口贸易仍需相关单证办理,在于签订 FTA 国家间的进出口贸易也需要有关证明,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若将相关单证交由银行处理,其交易费用又将提高,因而,大多企业并不利用自由贸易协定相关优惠政策。因此,政府部门可建立相关部门帮助企业提高对文化贸易流程的掌握,以加强对 FTA 的利用。
二是健全文化产业法律体系。就中国与韩国在颁布的文化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划性文件而言,中国针对文化产业的规划越来越详细,也愈加完善,但在法律文件的颁布上《著作权法》、《文物保护法》及《档案法》这 3 部法律文件,而文化产业中新兴产业逐渐增多,文化产业法律的发展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匹配,使得中国文化市场相对混乱,文化产业具有高度的产权意识,市场的秩序混乱导致中国市场文化产业的盗版率一直高于世界大部分国家,这对文化企业的发展不利,有损中国企业对外形象,以致于文化企业在海外发展艰难,因此,政府应完善文化产业市场管理,使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积极打造文化产业对外窗口。为了拓展中国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海外市场,政府应积极打造窗口型基地,可以提供多种财税优惠政策,为文化企业成长创造优良环境。借助展销会、政府与组织联系机制、人员流动等形式,把中国文化企业带到韩国,与韩国的业界同仁、制作商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拓宽贸易渠道,加深相互了解,发现更多的合作机会。且韩国 FTA 的覆盖率高,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可借助韩国这一平台,深入了解当前文化贸易规则,促进企业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提升,积极引导企业按照国际市场规则行事。
四是培养文化贸易复合型人才。由于文化贸易复合型人才缺乏,对企业在招聘相关人才上,费用较高,而文化产业也是知识产业,因此,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 设立文化产业教育机构、人才培育基地、认证机构,中国要奖励和支持优秀人才的做法, 要突破人才制约瓶颈, 应加强文化贸易复合型人才培养,完善文化人才教育、培训管理机制, 加大文化贸易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在人才集聚方面,要坚持“拿来主义”,出台激励措施,扫除人才流动障碍,吸引世界各地的各类文化艺术人才集聚中国,挖掘、繁荣中国文化,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