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猪肉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98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中国饮食习惯中猪肉消费一直占主导地位,中国的猪肉产量占国内肉品产量的六成以上,在世界猪肉产量中也保持四成以上的占比。猪肉产业链周期长,涉及企业众多,至上而下各环节可以划分为上游、中游及下游,上游企业包含饲料,种猪及养殖企业;中游企业为屠宰分割企业;下游企业包含零售流通及猪肉深加工企业。过去中国的猪肉产业链上下游全在国内布局,近年来随着国内成本的上升,环保要求及食品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中国猪肉产业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口萎缩,进口猪肉增长迅速,更有一些行业巨头直接通过跨国持股与并购的方式参与到国外猪肉产业链的前端,直接将国外猪肉上游企业作为产业链的一部分,整合了中国的猪肉产业链,如2013年双汇71亿美元并购全球最大的生猪及猪肉生产商Smithfield并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这种全球并购后的企业产业链上游的饲料、种猪及养殖企业,中游的屠宰分割由过去的国内转移至国外。通过全球产业链布局可快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对国内猪肉行业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国内外猪肉行业的竞争力水平及影响因素,帮助我国猪肉产业合理布局,并希望通过更多的政策建议,使中国猪肉产业更好的参与到全球猪肉产业链中,加速产业链的整合,提升国际竞争力。

1.1.2 研究意义

有关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文章国际及国内有很多,有关农产品及猪肉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论文也有不少,大多数分析论证的结果是中国农产品及猪肉行业的竞争力优势在丧失或不具有行业竞争力。作为猪肉生产大国该如何提升整个国内猪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猪肉产业的相关企业又该如何应对?企业的产业链该如何布局能快速提升竞争力?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引起猪肉行业经营者的思考。很多猪肉企业已经在主动做出产业链布局的转变,大的国际并购时有发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来帮助猪肉企业看到中国猪肉产业链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通过肉类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来找到国际上肉类行业具有竞争力的国家,通过战略布局,使整个行业更好的参与到全球猪肉产业链中,加速整个中国猪肉产业链的整合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有关产业竞争力分析的文章很多,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认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某个产业能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美国学 Dunning(1993)对波特的理论进行了修改和改进,将“跨国经营”作为第三辅助因素。韩国学者乔东逊(Cho,1994)构建了竞争力九要素模型,主要包含四个物资要素即资源禀赋、商业环境、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同时还包含 5 个人力要素即国内需求、工人、政治家和官僚、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工程师,这些因素是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国内的学者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在建立国际竞争力分析体系及指标中,杨锦莲,李崇光(2003)将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按结果及原因分为显性指标及分析性指标。显性指标主要有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一般竞争力系数、出口市场的市场占用率、进口比率、贸易平衡指数、进口渗透率、出口强度、价格指数等。分析性指标主要有四类:一是劳动生产率及成本价格、企业规模等生产率相关指标;二是市场营销的各项指标;三是与企业的组织管理有关的各项指标,如售后服务;四是与质量有关的各项指标。王丽萍,李创在(2005)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对国内外产业竞争力理论及模型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回顾与评估,安玉荣,张之梅(2010)在回顾了产业竞争力理论后,研究了产业国际竞争力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表现形式与重要组成,而企业国际竞争力又受所属产业缓解、政策的影响和制约。孙晓,张少杰在 (2015)在回顾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后认为,政策的扶持、规模经济可以更多的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动态变化的,提高需要抓住关键影响因素。

在研究了国际竞争力评估系统后,国内学者对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做出研究。李先德(2006),李万青(2014)在研究了中国的农产品竞争力优势,指出是中国农产品近 20 年来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不断弱化。高雪,李谷成(2016)指出肉类食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资本要素的贸易含量,近年来基本呈现净进口。许为,陆文冲(2016)指出中国大部分农产品比较优势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在加入 WTO后出现了加速下降态势,且下降幅度高于其他主要出口国。朱再清,易法梅(2006)运用国际市场占用率,显性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指数三个指标,测算出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在世界上的地位,提出增加牧场及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以饲料业的发展促进肉用畜禽养殖发展,并提高肉类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

........................

​第二章 中国猪肉产业概况

2.1 中国猪肉产业国内及国际地位

2.1.1 中国猪肉产业的国内地位

中国肉类结构相对稳定,由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猪肉在中国的肉类产业中产量一直占国内肉类总产量的 60%以上,猪肉是饭桌上最常见的动物蛋白来源,猪肉及猪肉产品在中国的肉类供应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从表 2.1 可以看出来 2005 年至 2015 年期间中国的肉类总产量是在逐步增长的,在 2015 年达到年产 8625 万吨,其中猪肉产量在 5487 万吨,猪肉占据中国肉类产量的半数以上。剩下的肉类产量主要由禽肉及牛肉,羊肉组成。2015 年禽肉产量为 1826 万吨,约是猪肉的三分之一;牛肉 700 万吨,约为猪肉的七分之一;羊肉 441 万吨,是猪肉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可见猪肉在中国肉类产量中占主导地位。

将表 2.1 数据进行处理后可以得出表 2.2,其显示了中国肉类产业的产量组成。2015 年猪肉占整个肉类行业总产量的 64.7%左右,禽肉占 18.91%,牛肉占 9.18%,羊肉占 5.62%。由此可见猪肉在中国肉类产业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禽肉排名第二。​

.........................

2.2 中国猪肉在国际贸易中的概况

通过分别分析中国及世界猪肉的进出口数量和进出口金额来分析中国猪肉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2.2.1 出口

1.出口数量变化

图 2.2 为 1995-2015 年中国猪肉及世界猪肉出口数量图,由此图可以看出,在1995 年-2000 年期间,中国猪肉的出口数量在世界猪肉出口量的占比是逐步走低的过程,而在 2000 年出现低点,在 2001-2006 年出口量及占比迅速增加,而后2007-2008 年出口又急剧减少,占世界猪肉的出口比较也在迅速跳水,2009-2015便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波动,而世界猪肉出口数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

2.出口金额变化

图 2.3 为 1995-2015 中国猪肉及世界猪肉出口金额图。由图 2.3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猪肉出口金额占世界猪肉出口金额的比例也同样很低,并呈波动状态,出口金额占比最高的年份 2004 年也只达到 3.4%, 1995-2000 年是中国出口猪肉金额占世界猪肉出口金额比例趋势向下的过程,在 2000 年达到波谷,猪肉出口金额仅占到世界猪肉出口金额的 1.3%。之后又进入一个上升期,在 2004 年达到出口高值,出口猪肉金额占世界猪肉出口金额的比例达到了 20 年的最高值 3.4%,之后又开始逐年下降,在 2008 年基本又回到底部区域,2008-2015 年中国猪肉出口金额及数量基本维持世界总出口的 1-2%,年出口量在 20 万吨左右徘徊,出口金额在 7-9亿美元波动,世界年总的猪肉及制品出口量在 2010 年后基本都在 1400 万吨以上,金额也达到 350 亿美元以上。

........................

第三章 中国猪肉国际竞争力分析 ................13

3.1 猪肉的市场占有率分析 ..................13

3.2 中国猪肉的显性比较优势 RCA 指数分析 ...........15

第四章 影响我国生猪国际竞争力因素及实证分析..............17

4.1 影响我国猪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17

4.2 中国猪肉出口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18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21

5.1 结论 ..............21

5.2 对策建议 .......................21

第四章 影响我国生猪国际竞争力因素及实证分析

4.1 影响我国猪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1.出口价格

一般而言,出口价格升高,会引起出口的减少,而出口价格是根据国内猪肉价格为基础的,而 2007 年中国猪肉价格的急剧上升引起出口价格的同步上涨,出口量及出口金额也同时急剧下跌。

2.毛猪价格

由于猪肉价格更多会受到品相的影响而受到干扰,而猪肉的直接成本主要是由毛猪的价格来决定的,用毛猪价格可以避免由于不同部位产品价格差带来的数据分析偏差,因此我们将加入毛猪价格作为直接成本来考虑。

3.饲料价格

猪肉产业链的主要成本为饲料成本,饲料的成本变化会引起养殖的成本变化。由于玉米是构成饲料的主要部分,我们将玉米价格作为影响因素加以考虑。

4.猪肉产量

猪肉产量大小也会对猪价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国内猪肉产量大,需求少,那根据供需关系,价格就会下降,有利出口;如果产量小而需求大,那就会引起价格上升,一般来说不利于出口。 在中国猪肉的产量对猪肉价格影响巨大,中国的猪肉价格波动之所以大于世界的价格波动,毛猪出栏量或猪肉产量的波动也是非常主要因素之一。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中国是猪肉生产大国,猪肉产量一直在缓步增长,从统计数据来看,自 1990 年起,中国及世界的猪肉产量一直在缓慢上升,世界产量在 2008 年破 1 亿万吨,而中国至 2000 年起,猪肉的产量一直占世界产量的 40%以上,2011 年达到的 44.8%。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但通过研究 1995-2015 的大量数据可以发现,我国的猪肉产业近 20 年间国际竞争力指标不升反降,这业造成了 2007 年后出口大量减少,进口大量涌入,通过计量模型回归及验证得出:

1.出口猪肉价格及玉米价格与 RCA 负相关。

2.由于国内需求的增长也使猪肉产量与 RCA 显现负相关。

3.汇率与 RCA 成显著正相关,人民币贬值阶段利于中国肉类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4.从相关性来说国内毛猪价格与 RCA 呈现显著负相关,毛猪价格高不利于提升出口。但由于中国近 20 年的养殖趋势是去散户及规模化的过程,规模养殖更有利食品安全控制,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因此规模化初期带来的毛猪成本上涨,反而会同方向的影响到中国肉类国际竞争力。

5.进口猪肉价格上涨时,会使进口减少,引起新的国内需求缺口,从而引起毛猪价格上涨而不利于出口。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