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978 年至今,支持外贸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已今非昔比,如外需、承接产业转移,以及我们国家的低成本比较优势等。从传统竞争优势看,原本我国多种要素的成本都很低,如劳动力、土地和资源。随着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增加,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低成本制造的传统优势削弱。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以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也不同以往,涉及产品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延伸,原先以发达国家为主,现在发展中国家发起的贸易调查也不在少数。随着国内外情势的变化,传统的粗放式的外贸增长方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调结构、转方式、探寻外贸发展方式的科学转变迫在眉睫。
2012 年 4 月商务部网站刊出《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外贸发展的任务: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优化空间布局;2015 年 5 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以指导我国外贸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2015 年 7 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旨在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便利化,改善营商环境,为外贸企业减负助理,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这些文件的发布充分说明国家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高度重视。
江苏省是我国第二外贸大省,2014 年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江苏省外贸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4 年江苏一般贸易额首次超过加工贸易,成为第一大对外贸易方式。据南京海关统计,2014 年江苏实现一般贸易 15271 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 44.1%,成为第一大贸易方式。2015 年 1-5 月延续了 2014 年首度出现的一般贸易超过加工贸易的良好发展势头。随着 2015 年外贸结构调整深化,一些以低端制造尤其是简单代工为主的加工贸易企业部分自动转型升级,部分被市场淘汰,大量知识密集、科技密集型的一般贸易企业加速崛起,江苏外贸从劳动力数量红利向劳动力质量红利转变的“优势换挡期”已经到来。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述评
David T. Coe, Elhanan Helpmen(1995)研究指出外国的研发支出对进口国的生产力有促进作用,这种效应随着经济体贸易开放度的提升而加强;就发展中国家而言,与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的因素有贸易国的研发投入及自身对机械设备的进口需求量。Charles van Marrewijk, Joachim Stibora, Albert de Vaal, Jean-Marie Viaen(1996)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垄断竞争模型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经济、要素市场间的一般均衡;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不完全由资本丰裕度决定,还受到生产性服务业技术的影响。作者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是获取成本优势的重要手段,外国的专业厂商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并且受到市场状况影响。Wolfgang Keller(2000)一国进口中间品的贸易模式对该国的生产力会产生影响,如果该国从技术领先的国家进口中间品而不是从技术模仿国进口,该国将获得更多的技术。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在于:进口结构与提高生产力是有关的,发展中国家应提高从发达国家进口的比例 。Huang Y.S, T. Khanna(2003)对中印两国的外贸发展方式,指出中国外贸发展过度依赖 FDI,而 FDI 对国内民营企业发展有不利的影响,而印度由于投入精力促进本土企业的发展,所以印度服务贸易发展得比中国的好;从长远来看,印度的外贸发展会超过中国。Sanjaya Lall, Manuel Albaladejo(2004)分析了中国及东亚其他国家的出口竞争力,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增长的来源是廉价劳动力和高消耗,不会对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国家构成威胁。Ricardo Hausmann, Jason Hwang, Dani Rodrik(2005)指出一国出口产品质量对后续经济增长有很强的预测性;如果一国想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利益,那么该国自身出口产品质量将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Dani Rodrik(2006)的研究基于这样一个假设“质量高的产品,由收入高的国家出口”,而中国出口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出口产品的质量与收入水平不相符,目前出口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似。Jung-Hua Wu, Yen-Yin Chen, Yun-Hsun Huang(2007)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台湾 1989 年-2001 年外贸发展方式对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文章结论表明优势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会增加对电子设备的进口需求,进而电子设备进口所占比重上升,因此台湾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David H McCormick(2007)指出中国的外贸发展方式虽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不高,就业形势没有明显改善,带来的资源环境浪费和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亟需打破原有的外贸发展方式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XP Wang(2014)分析指出内蒙古外贸发展转型需从完善政策、持续推行市场多样化战略等方面展开。
综上所述,国外关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现状分析指出转变的必要性;第二,针对某一因素,研究外贸发展方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贸易结构、技术水平等。
..........................
2 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
2.1 外贸发展方式
关于外贸发展方式的探讨,我国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在以前更多的是关于外贸增长方式的研究,对外贸发展方式的研究相对不多,学者们对于外贸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的内涵的研究也没有统一的界定。所以,在对外贸发展方式下定义前,先探讨外贸增长方式的内涵。
所谓外贸增长方式,一般指的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增加,以及促进其规模扩大的因素,既包括量的增加也包括增长率或者可以定义为促进一国或地区贸易增长的要素和组合。包括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增长。外延式实现生产规模增长主要靠增加要素的投入,而内涵式是要通过先进的科学管理以及新的技术革新,提高效率以最终实现量的增长。
增长和发展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指一个单位时间量的增加而引发的经济变动,发展则更深刻,指的是事物上升的,质的改变。比如在经济贸易领域,它包括结构、分配,管理,制度、劳动素质与生产方式等等,内涵相对增长更丰富。前者依靠在一定时间内投入更多要素进行生产的方法使贸易量得以增加,反映的是数量的前后关系的变化。后者则更注重效益,以贸易规模增加为基础,兼顾经济的发展、社会效益与环境的保护,通过使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实现该国或地区外贸规模、结构和效益的持续优化,贸易增长的追求目标。所以说,对外贸易的发展强调对外贸易最终应该对整个社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一种积极的,正能量的促进作用,而且不可超出该地区资源环境的承载范围,并且可以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生态发展,资源环境的发展之间形成潜移默化的,稳定协调的良性互动,使资源最后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最终可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贸易增长是贸易发展的基础,后者不能脱离前者单独的存在,但是简单的贸易增长并不可以代表贸易发展,因为对外贸易发展还要包括除了增长之外,贸易的整体优化,进步发展和相关的结构,运行质量等其他诸多因子。它们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必要联系。
.........................
2.2 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
商务部长钟山曾提出当前要认清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新形势,才能使我国向世界贸易强国进行转型,才能更好的贯彻落实关于党“十七大”上提出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目标。而对于如何理解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就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观点存在差异。学者张钱江(2008) 认为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首先是对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次是对商品结构的优化。李俊(2008)提出,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就是改变传统对外贸易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增加出口商品的贸易附加值,并使贸易方式转型朝着不破坏环境,生态与经济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开展。傅自应(2010) 认为由从数量和速度向质量与效益的方向进行转变,在保证贸易规模的基础之上,对出口商品进行深化改革从出口低层次商品转向出口高层次商品,大力开发国际市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力和竞争力。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指出:贸易的可持续性发展是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这意味着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是以集约型增长为基础,不破坏贸易、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可持续的平衡。
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看待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归纳总结起来,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就是基于当前的发展状况开展贸易,使贸易结构、贸易模式不断优化,由此产生的贸易利益不仅对参与贸易的群体是有利的,对其他方面如社会和环境来说也是有利的,各方面相互协调发展,由单纯依靠价格优势、粗放的、外延型的贸易增长转向依靠技术、人力资源、制度等优势的外贸发展上来;优化外贸结构、使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等到实质上的提高,最终转向各方面协调发展,经济贸易可持续的贸易发展方式。
.......................
3 江苏省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 ................ 18
3.1 江苏省对外贸易的现状 ................. 18
3.1.1 江苏省对外贸易规模 .............. 18
3.1.2 江苏省对外贸易方式 ................. 20
4 江苏省外贸发展方式的综合评价 ................ 35
4.1 外贸发展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5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5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框架........... 36
5 江苏省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困境分析 .............. 43
5.1 价格竞争阻碍内资企业的前行 ................. 43
5.2 相关贸易政策制约加工贸易发展 ........... 44
5 江苏省外贸发展方式的困境分析
5.1 价格竞争阻碍内资企业的前行
以纺织服装业发展来说明价格竞争的阻碍效应:江苏作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重要基地,其纺织服装业发展由来已久。目前,江苏省纺织服装业以内资民营企业为主,小型企业居多。由于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和退出的门槛都比较低,因此出现了大批小型服装生产企业。由于受到规模、资金的限制,小型企业的组织体系、规范并不完善;与此同时,江苏省大约有 80%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6%的企业生产中档产品,4%的企业生产品质低价格低的产品, 仅有10%的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此外,纺织服装产品是存在品牌、款式、样式等多种差异的。上述种种说明纺织服装业是一个垄断竞争型市场。张伯伦模型指出这种类型的市场存在两条需求曲线,较平缓的 d 需求曲线表示其他厂商价格保持不变情况时,某一厂商价格变化时该厂商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某一厂商改变价格,其他厂商作出同样的改变,这一厂商将面临更陡峭的需求曲线,即D 需求曲线。上述模型说明,如果厂商生产的产品差异化程度低,以降低价格占领市场,即便交易者信息不完全,其他厂商最终会采取同样的降价手段以维护、扩大市场份额,那么市场就朝着价格竞争发展,这种情况下,厂商的销量不会增长甚至可能下降;这将严重影响厂商的利润。
柠檬市场模型说明了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好的商品遭受淘汰,次品逐渐占领市场,取代前者,最终导致市场上充斥次品。江苏省纺织服装业存在柠檬市场的现象,由于产品质量较低、进入退出成本低,内资民营企业采取低价手段打开国际市场,这一方面拉低了市场的平均价格,短期内达到快速占领市场的目的;另一方面为遭遇新的贸易壁垒埋下深深的隐患。
.......................
6.江苏省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分析
6.1 鼓励内资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
由于江苏省内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类型企业在管理调整方面具备灵活、高速、高效的优势。因此江苏省内资企业在开展贸易时,要实行差异化战略。首先管理者、企业家应以科学的标准对消费人群、目标群进行划分,不能仅仅以高端、中高端、低端来划分。进入市场前应对目标市场进行细致的市场调查,从发展水平、发展阶段把握一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从历史、文化等人文角度了解一国消费者的偏好。
为起到示范作用,地方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内资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2016 年 3 月,中国扇贝重返世界最大市场——欧盟。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贝类产品出口欧盟市场屡次检验不达标,因此欧盟自 1997 年其全面仅仅进口中国扇贝产品。中国企业“小作坊式”生产只在价格方面具备优势,很难达到欧盟全球最严的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标准。2007 年 7 月农业部、中国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海洋渔业部门及獐子岛共同发起对贝类产品恢复欧盟出口申请工作。集合企业、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科研机构之力,在 2016 年 3 月通过欧盟相关检测,复关成功。这一案例中,最开始复关主要由辽宁检验检疫局和大连市海洋与渔业主持獐子岛协助,2009 年欧盟考察团指出“希望中国政府参与海洋的管理”因此未通过考察。这个案例说明,实行差异化战略以满足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标准不仅需要地方政府出力,还需要中央政府统领全局。中央政府可出台相应的法案,提高那些反复遭遇贸易壁垒、遭受高额贸易征税内资企业的出口退税率;另一方面,从全局考虑参与管理,为出口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并联合地方政府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打造融生产、加工、贸易、物流为一体的国际高科技产业。
江苏省蜂蜜也曾面临与扇贝出口类似的境况,2002 年 4 月中国对欧盟蜂蜜出口因抗生素残留限量超标而受限制。为恢复市场,南京检验检疫局全面实施蜂农备案制度,2003 年上半年以来南京嘉瑞、常力、老山 3 家出口企业共投资近400 万元以新建生产车间、成品储存库等,并积极配合检疫局、专家的监控、验收,于 2003 年通过欧盟的考察。扇贝和蜂蜜均属于农产品,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农产品市场最接近完全竞争市场,供求双方都是产品的接受者,而现实情况与理论不同,一区域农产品只有在达到需求方的要求以区别于其他区域产品时,才能在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而江苏省主要贸易产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自身差异化特征明显,省内出口企业、地方政府应从上述案例中吸取教训不要到被需求方禁止进入时才采取手段进行应对,在事前采取措施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