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 2009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渐渐减退,世界经济步入了后危机时代。在此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即不再局限于洲际地理位置限制的广域一体化。而在当前亚太地区,广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代表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简称 RCEP)和跨太平洋战略性经济合作协 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从广域一体化组织与中国发展相联系的紧密程度来看,RCEP 对中国影响最大,因为 RCEP 是中国积极支持并参与其中的组织。而 TPP 并不包含中国。
RCEP 这一概念于 2011 年 2 月由东盟首次提出,是在世界经济后危机的背景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浪潮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产物。RCEP 协定是在东盟十国基础上加入若干国家的自贸区倡议形成的,目的是形成以东盟为核心的更大范围的区域自贸协定。RCEP 谈判于 2012 年 11 月由东盟十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即“10+6”国领导人共同宣布正式启动。RCEP 谈判从 2012 年 11月至今已经进行了十二轮谈判和四次经贸部长会议,成立了相关工作组,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知识产权、竞争政策、争端解决、和电子商务等 8 个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于 2015 年进入了实质性谈判,并且计划在 2016 年解决其他的技术问题并圆满结束。由于 RCEP 谈判涉及“10+6”国,RCEP 谈判国人口占全球 48%,GDP 总和占全球 30%,可以说是当前东亚规模最大、参与国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自贸区谈判。因而 RCEP 自贸区一旦建成将极大优化本地区生产网络和价值链,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贡献。
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中国与 RCEP 伙伴国在农业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都存在较强的互补性,而且彼此间的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势头近年来十分强劲。根据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的数据统计(WTO 农产品统计口径,COMTRADE 数据库),2014 年中国与日本农产品双边贸易额为 140.03 亿美元,相比 2001 年增长了 1 倍;2014 年中国与韩国农产品双边贸易额为 68.43 亿美元,相比 2001 年增长了 2 倍;2014 年中国与澳大利亚农产品双边贸易额为 101.2 亿美元,相比 2001 年增长了 5.4 倍;2014 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双边贸易额为 413.62 亿美元,相比 2001 年增长了 7.5 倍;2014 年中国与印度农产品双边贸易额为 30.82 亿美元,相比 2001 年增长了 8.8 倍;2014 年中国与新西兰农产品双边贸易额为 88.11 亿美元,相比 2001 年增长了 15.6 倍。不难看出,中国与其RCEP 伙伴国之间的双边农产品贸易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
(二)文献综述
1.RCEP 的相关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 RCEP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RCEP 的定性分析上。
部分学者集中研究 RCEP 的构建问题。赵亮、陈淑梅、陈敏(2013)主要着手于广域一体化趋势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发展研究,重点探讨了 RCEP 的筹建历程和RCEP 谈判面临的机遇、挑战、问题与战略选择。赵建峰(2013)主要研究亚太面条碗效应对组建 RCEP 所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进行完善。竺彩华、冯兴艳、李锋(2015)认为 RCEP 谈判进程面临凝聚力不强和谈判本身错综复杂等两大问题,并从加强东亚国家合作以推进 RCEP 谈判发展的角度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部分学者集中于对 RCEP 与 TPP 进行比较。王金强(2013)主要围绕 TPP 与 RCRP这两种合作机制,思考亚太地区合作背后(美国、东盟、中国)的政治博弈。汤婧(2013)分析了 RCEP 对 TPP 的替代效应,即经济利益替代效应、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替代效应和东亚一体化替代效应。陈淑梅、全毅(2013)重点解析 TPP 谈判议题,并讨论 TPP 和 RCEP 两条路径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影响。陈淑梅、赵亮(2014)采用了广域一体化的研究视角,对后危机时代东亚区域合作应选择 TPP 模式还是RCEP 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目前对于东亚区域一体化发展更为有利的是 RCEP 模式。孟猛、郑昭阳(2015)基于关税结构的视角,考察了亚太地区中参与 RCEP 和TPP 谈判的国家在加入不同贸易自由化要求的自由贸易区时面临的总体阻力和来自不同行业的国内阻力,得出结论为这两种谈判都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存在较大难度,不过两者相比之下 RCEP 协议达成可能性更大。
部分学者探讨中国对于 RCEP 的战略选择。漆莉(2013)重点研究了 RCEP 对中国的意义和中国应采取的对策,认为中国应加强与 RCEP 国家的产业合作、改善政治外交关系、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参与制定合适的 RCEP 规则和进程、增强在RCEP 中的话语权和抗风险能力。全毅、沈铭辉(2014)建议中国在 RCEP 谈判进程中采用积极进取型战略,并重视与其 RCEP 伙伴国间的双边与多边的自贸协定签订、发展区域合作和次区域合作机制。盛斌、果婷(2015)认为 RCEP 是中国当前在一体化各类路径选择中的短期最佳战略,建议中国应支持东盟的“中心地位”、确定自身在RCEP 谈判中的攻势与守势利益、发展与其 RCEP 伙伴国的区域合作机制、处理好 RCEP与其他区域经济一体化竞争性方案之间的关系。
......................
二、中国对 RCEP 伙伴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变化分析
对于中国对 RCEP 伙伴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变化,本文将从贸易规模、贸易平衡、贸易流向、贸易结构、贸易模式、贸易依存度和贸易竞争力等七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国对 RCEP 伙伴国农产品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近年来,中国对 RCEP 伙伴国的农产品贸易总额总体上呈持续增长状态,其从 2001年的 163.96 亿美元增长到 2014 年的 842.22 亿美元(Comtrade 数据库,WTO 农产品统计口径),增长了 4 倍,年均增长率达到 13.4%。由下图 2-1 可以看出中国对 RCEP 伙伴国的双边农产品贸易总额除了在 2009 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滑外,在其他年份都一直呈正增长状态。而且下图 2-1 中农产品贸易总额曲线在 2009-2011 年明显变陡,说明农产品贸易总额在 2010 和 2011 年的贸易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其他年份。
具体来说,中国对 RCEP 伙伴国的农产品贸易总额在 2001-2008 年快速增长,由2001 年的 163.96 亿美元增加到 2008 年的 419.24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 14.4%;但在2009 年相较 2008 年下滑为 392.65 亿美元,年增长率为-6.34%;在 2009-2011 年高速增长,由 2009 年的 392.65 亿美元上涨到 2011 年的 766.22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40%;在 2011-2014 又变为缓慢平稳增长,由 2011 年的 766.22 亿美元略微增长为 2014年的 842.22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仅为 3.2%。
..............................
(二)中国对 RCEP 伙伴国农产品贸易差额持续扩大
近年来,中国对 RCEP 伙伴国的农产品贸易出口额同农产品贸易进口额的总体发展态势一致,即总体上贸易额持续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农产品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仅在 2008 年和 2009 年略有下滑,原因可能在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又通过COMTRADE 数据库农产品贸易数据计算整理可知,农产品贸易进口额从 2001 年的 70.52亿美元增长到 2014 年的 520.07 亿美元,增长了 6 倍多,年均增长率达到 16.6%;与之相比,农产品贸易出口额由 2001 年的 93.44 亿美元增长为 2014 年的 322.15 亿美元,仅增长了 2 倍多,年均增长率仅为 10%。显然,中国对 RCEP 伙伴国的农产品贸易进口额总体额增长幅度要远大于出口额增长幅度。中国对 RCEP 伙伴国农产品贸易进出口额发展具体特点可见下图 2-2。具体来说,一方面,中国对 RCEP 伙伴国农产品贸易进口额与出口额发展阶段相似,都经历了较快增长、略有下滑、迅猛增长和平缓增长等四个阶段。特别是,农产品贸易进口额和出口额都在 2009-2011 年发展最为迅猛,期间年增长率分别达到 49%和 26.7%。另一方面,2001-2005 年间,中国对 RCEP 伙伴国的农产品贸易出口额一直高于其进口额(2004 年除外),但 2006-2014 年间,情形与之相反,中国对 RCEP 伙伴国的农产品贸易进口额持续高于其出口额。这也就意味着 2005年以后,中国同 RCEP 伙伴国存在着持续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且贸易逆差有继续扩大的态势。
............................
三、中国对 RCEP 伙伴国农产品双边贸易流量影响因素定性分析················19
(一)影响中国对 RCEP 伙伴国农产品双边贸易流量的自然因素··················19
(二)影响中国对 RCEP 伙伴国农产品双边贸易流量的经济因素················20
四、中国对 RCEP 伙伴国农产品双边贸易流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25
(一)基本数据来源及说明···············25
(二)拓展引力模型构建···········26
五、结论及对策建议·························33
(一)主要结论············33
(二)推动中国对 RCEP 伙伴国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34
四、中国对 RCEP 伙伴国农产品双边贸易流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基本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考查的样本国家为中国及其 15 个 RCEP 伙伴国。中国的 15 个 RCEP 伙伴国分别是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东盟十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结合第三章中国对 RCEP 伙伴国农产品双边贸易流量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本文构建引力模型初步选取的自变量分为四大方面考量:自然因素(距离,农业用地面积);经济因素(经济规模,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制度因素(自由贸易协定安排,技术性贸易壁垒);其他因素(人口规模,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
面板数据模型的选取对于面板数据最终回归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面板数据模型一般划分为混合估计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等三大类。由于在判断是选取混合估计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的 F 检验中,α=0.05 时,F=107.1981> Fα(14, 170)=1.7462,拒绝了原假设(建立混合估计模型),即可知选取固定效应模型要优于混合估计模型。而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相比较,因为本文选取的样本国家是要考查的特定群体,而不是在世界各国中抽取的随机样本国家,即着重考查的是在 RCEP 框架下中国对 RCEP 伙伴国农产品双边贸易的影响,并不推论到 RCEP 框架以外的中国对世界各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综合考虑,本文将选取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由于本文选取的截面个数为 15,大于时间跨度 14,针对横截面个数大于时序个数这一情况,采用按截面加权的 EGLS 法进行估计。
........................
五、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首先全面定量分析了中国对 RCEP 伙伴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变化,其次基于贸易引力模型视角来定性分析其影响因素,然后构建中国对 RCEP 伙伴国农产品双边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测算农产品双边贸易潜力。在此基础上,可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中国对 RCEP 伙伴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变化的定量分析,可以从七个方面来说明:(1)贸易规模方面,中国对 RCEP 伙伴国的农产品贸易总额近年来总体上呈持续增长状态;(2)贸易平衡方面,2001 年以来,中国同 RCEP 伙伴国农产品贸易顺差逐渐缩小,直至 2005 年以后,开始持续存在逆差,且贸易逆差有扩大的态势;(3)贸易流向方面,中国对 RCEP 伙伴国的农产品贸易进出口流向近年来仍然相对集中,目前中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于日本(35%)和韩国(16%),农产品进口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17%)、新西兰(17%)和泰国(17%)等,需要警惕进出口市场的集中一定程度上容易引起贸易风险或贸易摩擦;(4)贸易结构方面,近年来尽管第 1 类农产品(饮料、烟草及烟草制品)和第四类农产品(动植物油、脂和蜡)所占贸易结构比重略有上升,但是第 0 类农产品(食物和活畜)和第 2 类农产品(除燃料以外的非食用原料)仍然占据主要地位;(5)贸易模式方面,近年来中国对 RCEP 伙伴国农产品整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分类农产品贸易模式各有侧重,第 2 类农产品(除燃料以外的非食用原料)和第 4 类农产品(动植物油、脂和蜡)的贸易模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而第 0类农产品(食物和活畜)和第 1 类农产品(饮料、烟草及烟草制品)近年来贸易模式经历了由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的过程;(6)贸易依存度方面,总体来看中国对RCEP 伙伴国农产品贸易依存度近年来呈波动状态并略有上升,分类来看中国对 RCEP 伙伴国的各类农产品的进口依存度都呈上升趋势,出口依存度都呈下降趋势(第 4 类农产品除外);(7)贸易竞争力方面,近年来中国对 RCEP 伙伴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是持续下降的,不过从分类农产品来看,中国对 RCEP 伙伴国的第 0 类(食品和活畜)和第 1 类(饮料、烟草及烟草制品)农产品仍然具有微弱的贸易竞争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