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路径、模式及其成本比较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16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尽管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失衡规模有所削减。图1一1显示了2000一2009年主要失衡经济体的经常帐户收支额。2008年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额较2007年出现小幅下降,2009年较2008更是出现约40%的降幅与此相对应,2009年中国、日本等国的经常账户盈余也大幅减少。但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全球经济失衡是否会卷土重来甚至继续恶化以金融危机为契机的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持久性备受质疑。由此可见,即便是在经历了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动荡后,全球经济失衡仍旧是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也因此成为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全球经济失衡规模的不断扩大,全球经济失衡愈发显得不可持续,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模式及其带来的风险、成本成为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随着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外部均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作为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盈余方,中国在国际上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压力、贸易摩擦加剧的不利局面,在国内又备受贸易失衡带来的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独立性丧失的困扰。在此背景下,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也是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

..................

第二节本文的研究思路、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一、本文的研究思路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以经常项目收支理论为基础,按照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机制和调整完成时间长度,将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划分为三种路径、两种模式。继而,以全球经济失衡的三种调整路径和两种调整模式为出发点,比较不同的调整路径、调整模式所对应的成本大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对中国经济影响,并对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提出对策建议。

二、本文的结构安排

绪论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并界定了相关概念分别从当前全球经济失衡原因、全球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以及全球经济失衡调整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做了综述介绍文章的研究思路、结构安排,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说明了文章的理论框架与一些创新之处。

第二章梳理了经常账户收支理论。经常账户收支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典学派的自动调节机制向动态的稳定均衡分析的转变,本章按经常账户收支发展阶段选取了代表性的经常帐户收支进行述评。

第三章介绍当前世界经济失衡现状,并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对当前世界经济失衡产生原因进行实证分析。​

​第四章从有关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理论研究出发,指出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三条路径即汇率调整、储蓄率调整和国内金融深化程度调整利用非参数检验对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路径进行经验分析。

第五章界定了全球经济失衡的两种调整模式即渐进调整和激进调整,并利用多元logit模型研究影响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概率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一国的经常账户赤字规模、汇率制度、贸易开放度、金融开放度等。在此基础上考虑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模式的内生性,建立处理效应模型,探讨并比较不同的调整模式对应的调整成本。

第六章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经济失衡调整。首先介绍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主要盈余国和赤字国经常账户调整动态接着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VAR模型对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第七章论述中国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中的角色,研究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建议。

......................

第二章经常帐户收支调节理论述评

​第一节早期经常账户收支调节理论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古典学派的国际经济理论主宰了国际宏观经济学,认为通过国内价格水平的灵活调整和资金的自由流动,国际收支可以实现自动恢复平衡。大卫·休漠在《政治论丛》中提出“价格一铸币流动机制”一丽,研究了在金本位制下贸易收支自动实现平衡的原理。当一国发生对外收支逆差时,意味着该国进口大于出口,黄金外流于是国内货币供应量下降,引起国内物价下降,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加强,随之而来出口扩大,同理国外由于黄金流入,国外商品价格上升,故而本国从国外进口减少如此一来,一国贸易收支便可自动恢复平衡。反之,如果一国发生对外收支顺差,伴随黄金流入,国内物价上涨,会减少出口、扩大进口,从而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价格一铸币机制”被认为是最早对国际收支调节进行系统研究的理论。

休漠的“价格一铸币机制”主张,在金本位制下,通过黄金跨国流动和物价变动,贸易收支可以自动恢复均衡,无需国家干预。从这个角度来看,休漠的“价格一铸币机制”开创了自由主义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先河。但是,休漠对国际收调节理论的分析属于静态分析。

.....................

​第二节现代经常账户收支调节理论

​一、弹性分析法

弹性理论是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下分析得出的结论,其在实践中也得到了部分验证。但是,弹性理论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弹性理论仅强调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但在实现经济生活中,汇率仅仅是影响一国国际收支动态的诸多因素之一,因而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有限,或汇率变动不能完全解释国籍收支的变化同时,弹性理论还忽视了本币贬值过程中,供给条件、成本的变化以及汇率所引起的收入效应和支出效应此外,弹性分析法的前提是汇率的完全传递,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汇率的不完全传递现象普遍存在。​

二、吸收分析法

​经常账户收支吸收分析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于1952年首先提出,他将国民收入恒等式中的支出部分消费、投资与政府购买之和归为“吸收”部分,吸收理论因而得名。其中,“吸收”是一国国民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

​与弹性理论不同,国际收支吸收理论采用了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将经常账户收支与宏观经济整体运行联系起来,揭示了一国的收入、支出、货币贬值与经常账户收支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一国的经常项目收支余额与该国的储蓄、投资相对大小密切相关。作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在经常账户收支领域的延伸,吸收理论在如何调整一国经常账户收支失衡方面,也同样充满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经济色彩。吸收理论认为单纯靠汇率政策很难达到调节经常账户收支的目的,在采用本币贬值政策改善经常账户收支时,如果辅之以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则更容易实现改善经常账户收支的目的。

​...................

第三章全球经济失衡现状及原因.............34

第一节全球经济失衡现状分析................34

一、失衡规模大................34

第四章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路径研究..............45

第一节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三种路径.............45

一、汇率调整路径...................45

第五章第一节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模式、影响因素及其成本比较研究................58

第一节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两种模式...............58

第六章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全球经济失衡调整

​第一节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概况

​一、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调整动态

​在美国,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将该国推向经济衰退。伴随着信贷紧缩,资产价格继续下跌。高度的不确定性,大量财富损失和降低的收入预期导致消费者信心降至创纪录的低水平,并引发储蓄率大幅攀升。在消费下降的同时,2008年美国实际GDP下降幅度超过5%,2009年第一季度下跌5.7%,失业率更上升至8.5%。​

本文认为,以金融危机为契机的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源于各国对危机的反应。其中最主要是,危机策源地、全球最大的经常帐户赤字国美国在金融危机期间经​济动态在经常帐户收支上的表现。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居民财富缩水、经济动荡导致美国居民储蓄率暂时上升、消费率暂时下降另一方面,美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实施了贸易保护主义。随着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下降,与之相对应的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

第七章中国与全球经济失衡调整

​第一节全球经济失街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

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国民经济总体规模较小,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非常有限。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第一贸易大国,同时也是全球FDI的主要流入国和主要流出国之一,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的失衡特征,且储蓄率高于投资率。储蓄、投资、消费间的失衡也决定了中国经济区域发展失衡、收入分配失衡。因为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要素分配偏向于资本、偏向于企业、偏向于政府因为政府通常是资源要素的最终所有者,而劳动要素的比重低下,劳动收入部分和资木收入部分的相对比重降低。宏观表现为地区差距拉大,城乡差别拉大,收入差别拉大,全社会整体边际消费倾向降低。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面对对外贸易赤字不断攀升、对内财政赤字日益恶化的情景,美国总统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意在减少经济对金融业和服务业的依赖,重振制造业发展,回归实体经济。“再工业化”这一概念,在对传统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中被广泛应用。学术界普遍认同“再工业化”是“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是通过政府的帮助来实现旧工业部门的复兴和鼓励新兴工业部门的增长”。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将对中国产生如下影响。第一,两国将在传统工业部门产生更加激烈的竞争。美国“再工业化”战略,这意味着美国将重振传统制造业,增加出口,力促贸易平衡。美国制造则将利用其技术、品牌等优势和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展开竞争,甚至在竞争规则和国际贸易规则上和中国产生冲突。第二,中国发展先进制造业容易受到美国技术封锁。随着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实施,势必会对资本和技术输出做出限制,尤其加强技术封锁。第三,如果美国“再工业化”成功,资本将流入美国,对于中国而一言会造成一定打击。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