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推进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13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方式,几乎所有的大国均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当中。而且近年来区域经济合作已经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地理邻近国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各国不断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同时把自由贸易区作为大国间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中国多年致力于融入全球多边体系,在区域合作领域中国的起步较晚。但在加入 WTO 之后,中国积极探索区域合作的途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手段。从2002 年中国与东盟签订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开始,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从无到有,不断增多。目前,中国已经与 14 个国家或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与 8 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自贸区谈判,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已经开始向全球拓展。

2013 年 11 月,中欧达成《中欧合作 2020 战略规划》,开始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鼓励中欧学者积极研究中欧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可行性,全面落实好战略规划的内容,争取到 2020 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达到 1 万亿美元,在中欧贸易和投资领域实现新的突破。此后中欧自贸区议题热度不断升温。中国与欧盟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中国已经与欧洲的瑞士、冰岛等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建设自由贸易区这也让欧盟看到了与中国合作互惠互利的良好前景。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在中国欧盟自贸区建设的现实基础上,分析了中欧自贸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推进中欧自贸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针对中国自贸区建设的整体研究

任珊(2006)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 2004 年中国及其 16 个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盟自贸区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很明显,贸易转移效应并不明显。杨春雨(2014)分析了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面临着产品构成相似、竞争性较高等阻力,但是中国与东盟双边政府正在为强化双边经贸合作积极的努力,通过谈判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制定统一的规则,为中国东盟的贸易发挥更大作用。于晓燕(2011)认为随着亚太区域合作进程的复杂化以及地区大国的影响和干扰程度不断增强,中日韩应开展自贸区谈判,中日韩建立自贸区能有效应对美国的控制与威胁,促进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巩杰(2010)分析了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路径,认为先积极推动中韩自贸区建设,然后吸引日本加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积极因素大于障碍因素。黄卫平等(2009)建议中国应该选择适合国情的产业分工方式参与世界生产网络产业一体化中,参与到大宗资源性商品互补一体化中,并且提出了中国参与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对策思考。

(2)针对中欧关系的发展研究

肖琳(2014)通过以中国和欧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为例,回顾了中欧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外交关系。认为中欧之间虽然经贸发展较好,也为双方良好关系的发展打下基础,但是中欧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不能被忽视的,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可能会影响中欧关系的发展。提出双方应该化解分歧,实现互利共赢。冯仲平(2011)认为欧盟在新形势下更加重视与中国的合作,中欧之间的互补性使得过去中欧经贸保持良好的发展,未来中欧应该拓展发展领域,促进贸易的转型升级,并且共同推进更多的国际合作,抓住有力的合作时机,弱化双方的竞争,使得双方具有更加稳定的发展前景。陈新(2016)从 2015 年欧盟发布的《贸易政策沟通文件》开始谈起,认为欧盟的新贸易政策更加强调责任感、公开透明以及欧洲的价值观,更加重视促进欧盟经济发展这一现实目标的实现,对中国的影响,一方面在利益驱动下重视与中国保持良好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也对中国构成挑战。因此中欧应重视研究贸易和投资的法律规则框架,并且谈到欧盟还未同意与中国开展自贸区可行性研究,也要重视双方在多边领域的合作。黄卫平(2015)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研究中欧在此过程中的贸易格局发展的面临的新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也为中欧寻找新的发展方向,重点分析了跨亚欧高铁的建设为中欧带来新的合作方向。

​.......................

2 理论综述

2.1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区域性经济合作的类型包括: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同盟。其中最基础的合作形式为自由贸易区,实现区内的自由贸易。而经济同盟却是一种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表 2.1 比较了区域经济合作的不同类型:

2.1.1 关税同盟理论

20 世纪 50 年代,经济学家维纳(Viner)在《关税同盟问题》一书中提出了关税同盟理论,并且提出关税同盟会产生“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即静态效应,奠定了关税同盟的理论基础。贸易创造是将产品从本国转移到区域组织中其他国家进行生产,贸易转移是产品由非成员国转移到成员国进行生产,贸易创造靠近了自由贸易的目标,而贸易转移带来消极的效应,如果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则福利增加,反之,福利减少。

两国或多国之间建立关税同盟后,由于相互之间取消关税并且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一国就会减少对本国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较低的商品生产,转而从生产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较高的另一国进口,替代了本国的生产,扩大了相互之间的贸易,增加了贸易量,而这都是由于内部成员国之间关税的取消,这就是“贸易创造”效应。

​.......................

2.2自由贸易区理论

自由贸易区具有两个范畴的界定,首先,在一个主权国家内部通过划定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内不受海关的管辖,可以自由开展贸易,比如中国的上海自由贸易区,一国内部的自由贸易区通常用 FTZ(Free Trade Zone)表示。其次,第二种范畴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了进一步促进贸易的发展,通过谈判,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规定了两国在大部分商品的贸易中取消关税以及其他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开放市场,优势互补,获得比没有建立自贸区更多的权益。以这种方式来界定的自由贸易区通常用 FTA(Free Trade Area)来表示,中国现在已经和很多国家(中韩、中澳、中国-东盟等)建立自贸区。本文所要研究的自由贸易区是指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建立的自贸区。罗布森(Robson)将维纳(Viner)的关税同盟理论引用到自由贸易区当中,提出自由贸易区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与关税同盟理论既有不同点又有相同点,从不同点来看,自由贸易区的各成员国之间取消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而对非成员国实行不同的关税水平。而且为了防止非成员国的商品在自由贸易区内自由流动,逃避关税,自由贸易区规定了原产地规则,只有原产于本区域内的产品才能进行自由贸易,免除关税。从相同点来看,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一样也能产生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假设有 X、Y、Z 三个国家,其中 X 国是某种商品的纯进口国,Y 和 Z 国是生产该商品的出口国,Y 国的出口价格是 10 美元,Z 国的出口价格是 11 美元,X 国对 Y、Z 两国进口都征收 2 美元的进口税,则 Y 国进入 X 国的商品售价为12 美元,Z 国进入 X 国的商品售价为 13 美元。如果 X、Z 打算建立自贸区,则Y 国出口到 X 国的价格没有变化,而 Z 国在自贸区建成后能继续以 11 美元的价格在 X 国市场流通。

.....................

3 推进中国欧盟自贸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4

3.1 必要性分析 ............. 14

3.1.1 欧盟自贸区战略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分析................... 14

3.1.2 中欧自贸区建设的战略意义分析............. 16

4 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现实基础与存在的问题......... 22

4.1 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现实基础 ............ 22

4.1.1 双边贸易的迅速发展............ 22

4.1.2 双边投资的步伐加快............. 25

5 中国欧盟自贸区建设的效应分析............... 30

5.1 中欧自贸区的静态效应 ................. 30

5.1.1 贸易创造效应............... 30

5.1.2 贸易转移效应.................. 31

6 推进中国欧盟自贸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中国和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目前还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并未开始实施,可以说中国与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前景是美好的,但是道路却是曲折的,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因此,为了推进中国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从以下方面提出建议。

6.1 政治层面

6.1.1 继续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和欧盟都重视发展与彼此的关系,中欧关系由“全面伙伴关系”发展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随着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开展,中欧会开启新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欧之间合作的政治基础。到目前为止,欧盟一共有 28 个成员国,要建成自由贸易区,需要征求欧盟内部 28 个成员国的支持与同意,为谈判增加了难度。中欧应该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以友善的姿态开展对话谈判。只有在政治上具有平等地位,才能深化合作,为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6.1.2 积极开展自贸区的可行性研究

​双方政府应提高认识,增加相互之间的合作,早日达成自贸区谈判的共识,将自贸区的建设纳入议事日程,上升到战略高度。国家应该组织专家学者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积极开展自贸区的可行性研究,拟定自贸区谈判的基本框架,明确谈判的原则、谈判的议题以及谈判的时间表,同时对建设自贸区应该探讨的问题以及影响进行详细的评估、论证。同时政府间要积极开展对话,举行会晤,定期开展对话,为推进自贸区建设积极交流交换意见。

........................

​7 全文总结

本文运用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回顾了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而通过实证研究,将研究内容和结论总结如下:

一、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必要性。在欧盟“环中国圈”自贸区建设的背景下,欧盟已经与韩国和印度建立了自贸区,有意孤立中国,对中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通过运用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ESI)来测算中国和韩国以及印度在出口到欧盟产品的相似度指数,测算显示,在欧盟市场上,中国与印度和韩国两国的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比较大,并且韩国的更高一些,说明中国与印韩两国在欧盟市场上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较高,中国与印韩两国存在很大的竞争性。通过实证检验,欧盟韩国之间的贸易额每增加 1%中欧之间的贸易额就下 0.79%。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来说,推进中国与欧盟自贸区建设显得尤为必要。此外,中国欧盟建立自贸区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中国国内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中国保持国际地为与竞争优势,有利于缓解中欧的贸易摩擦。

​二、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可行性。本文通过测算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以及对外贸易依存度指数来论证中欧自贸区建设的可行性。结果显示,S6、S7、S8 在中国具有比较优势,其中,S6、S7 两类商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S8 具有强竞争优势。就欧盟来说 S1、S5、S6、S7、S9 在欧盟具有比较优势,并且 S1、S5、S7、S9 具有较强竞争优势,S6 具有中等比较优势。因此在 S1、S5、S8、S9 四类商品中国与欧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为进一步增强贸易活动奠定基础。中欧在 S0 食物或鲜活动物、S5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以及 S7 机械和运输设备三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高。2010-2014 年中国与欧盟的贸易结合度指数都大于 1,这表明中国与欧盟的贸易结合度较高。在对外贸易依存度指数上,欧盟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低于中国,但从总体上来说欧盟的进口依存度要高于出口依存度。中欧建立自贸区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