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成品出口结构优化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18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关系越来越明显,国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多。中国加入 WTO 以来,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从贸易规模来看,中国对外贸易额从 2001 年的 5096.5 亿美元上升到 2014 年的 43030.3亿美元,累计增长了 8.4 倍;其中,出口总额从 2661.0 亿美元增长到 23427.5 亿美元,累计增长了 8.8 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2001 年,中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例分别为 10%和 90%;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 42.1%、55.3%和 2.6%;制成品中机电产品的出口占了将近一半的比例,高新技术产品仅仅占了 10%左右。到 2014 年,中国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 4.8%和 95.2%。中国对外贸易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出口结构呈现一定的优化和改善。外贸结构的改善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总体经济的增长,也是我国出口产品国际比较优势提升的体现,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贸易规则的制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中国外贸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稳定、不平衡以及增长效益的问题。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经济仍然处在金融危机后的修复期,各国经济增速缓慢,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各国普遍把扩大出口作为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同时,金融危机后续影响依然存在,发达国家宏观政策分化,热点地区政治冲突加剧,经济波动的风险仍然存在,全球化进程受到一些国家的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上升,中国传统产业和部分高新技术产品面临新的贸易救济措施,中国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难度不断增大。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具有低成本优势的要素比如资源和劳动力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尤其是我国的劳动力价格,每年的增长率都很高,甚至高于 10%,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使得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产业竞争力不断下降;制造业方面,企业利用外资呈下降趋势,比较优势的削弱使得许多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产业转移和撤资,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较高的产品以及低端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在下降。目前,我国积极推动新型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比如装备制造业,但是由于企业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管理经验的欠缺,国际市场相对狭小,加之,我国政府没有出台有关新型产业产品出口的相关优惠政策,新型产业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还没有到成熟阶段,出口潜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目前主导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是工业制成品,其中主要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我国出口的比较优势更多的表现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中,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与发达国家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相似的趋势,这与传统要素禀赋理论的预测并不一致,也被学者们称之为“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之谜”,而实际上,许多资本密集型产品所呈现的高速出口增长,只不过是表面现象,中国主要承担加工组装等简单的生产环节,在全球链价值体系中,中国实际上获得的附加值很少。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和中国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实证检验模型,研究我国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情况,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如何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及增加出口效益提供借鉴意义。

本文在准确把握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动规律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制成品出口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选取适当的变量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试图找到影响商品结构的重要因素和关键指标,并评价目前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程度,提出解决措施。利用客观数据可以对历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进行比较和分析,测算其发展趋势,为我国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思路。

本文的主要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包括研究课题的背景和目标、研究内容的组成部分、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指出本研究关注的问题,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是对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清晰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制成品出口结构优化从理论分析、出口结构优化的趋势研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总结。通过阅读和总结学者们的相关研究结果,结合我国制成品出口的相关数据,了解本次研究的现状和关注点,总结发现其不完善的地方,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

​第三部分是对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中国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首先是对制成品出口结构的变化状况进行描述,分析制成品商品结构的变化情况及趋势,包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情况等。在了解和掌握了我国制成品出口结构优化的现状后,总结我国制成品出口结构优化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部分是对我国制成品出口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别从产业结构、要素禀赋、对外直接投资、汇率等因素进行分析。随着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学术界的研究又将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等加入模型中,本文也分析了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对制成品出口结构的影响。

​第五部分是对我国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本部分在第四部分对制成品出口结构优化的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的比重来表示制成品出口结构优化程度,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第二、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外商直接投资额、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等学校毛入学率以及名义汇率分别代表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汇率等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然后建立 VEC 模型,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等,以此实证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我国制成品出口结构的影响程度。

最后一部分是对优化我国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建议。本部分主要是在前几章分析我国制成品出口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合理利用外资以及人力资本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希望这些措施能够为我国制成品出口结构优化提供一些帮助和线索。

​............................

2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本章首先界定了出口商品结构以及优化的内涵,然后从理论基础、趋势研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制成品出口结构

制成品出口结构是外贸结构的重要表现,能够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状况,反映该国出口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出口结构优化问题,首先要明确制成品出口结构的定义以及度量。

出口商品结构反映的是一种比重和地位关系。多数的研究是在对出口商品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各类商品出口的构成情况。出口商品结构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按加工程度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根据 SITC 编码的分类,初级产品的出口包括 0 类食品和活动物、1 类饮料和烟酒、2 类食物原料(燃料除外)、3 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原料、4 类动植物油、脂及蜡;工业制成品包括 5 类化学成品及有关成品、6 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7 类机械及运输设备、8 类杂项制品、9 类未分类商品①。这种分类方式,通常是将两类产品分别占出口总值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如果工业制成品占比大,说明出口结构较合理。总体来看,这种分类过于简单,工业制成品内部产品的附加值也有很大差别,但是由于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附加值差距较大,两者的出口规模对经济发展有很大差别,因此利用该指标分析出口结构得出的结论也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种是按素密集度分类,通常根据产品中劳动、资源、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密集度,相应地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目前,基于SITC编码分类的有两种统计标准,一种是Mayer和Wood(2001)提出的,将 0-9 类所有的商品分为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另一种是 Yilmaz(2002)提出的,他将出口产品划分为原材料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第三种方法相比较于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简单分类,分类有所细化。这种方法将出口产品归类到不同要素密集度的商品中,计算各种要素密集度产品的出口值,然后与总出口做对比,以此作为出口结构的度量指标。技术密集型产品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作为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典型,同时也是工业制成品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将制成品出口结构定义为不同制成品内部产品出口占制成品总出口的份额和比重。

​.........................

2.2 文献综述

2.2.1 制成品出口结构优化的理论分析

关于一个国家外贸商品结构的分析,一直是国际贸易研究最持久、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本国具有生产优势的产品。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表对美国贸易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美国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程度高于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程度,这与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是不相符的,新的问题的出现给经济学家们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和主题,学者们对国际贸易理论也开始了新的探索。20 世纪中叶后,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克鲁格曼(1980)提出了规模经济理论,在存在众多的有产品差异性的垄断性产业的假设前提下,一个国家不可能生产全部具有要素禀赋范围内的工业制成品,只能够生产并出口一部分制成品,其他国家会专业生产和出口其他制成品。在制成品行业内部,如果一个国家在向国外出口此类产品的同时,也从国外进口该类产品,那么这就形成了产业内贸易。因此生产规模被规模经济理论纳入到决定出口商品结构的主要因素中去。

波纳斯(1961)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即技术差距理论,将技术这一要素引入要素禀赋的模型中,认为技术差距是产生贸易的主要因素。该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不同主要是由国家间技术水平和条件的不同造成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够给国家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生产更多种类的产品,扩大国家的生产性边界,从而改善国家的出口结构,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一个国家拥有生产某种产品的技术优势,才能具有该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只有当技术落后国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获得产品的生产技术,并不断消化吸收,真正掌握该技术生产产品时,技术差距才消失。此后的许多实证研究从技术的角度进行了大量探索,Davis and Weinstein(2001)利用 20 个 OECD 国家的数据,采用技术矩阵方法,证明了引入技术变量以后,要素禀赋理论显得更加有说服力,并且也合理解释了不同国家间的贸易结构的不同。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新贸易理论在政策方面的延伸,基于不完全竞争市场,政府从国家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对具有技术外溢效应大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扶植和支持,从而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体现了政府政策在产业结构以及出口结构优化方面的作用。

............................

3 我国制成品出口结构的现状分析............... 11

3.1 我国制成品出口结构现状............... 11

3.2 我国制成品出口结构存在的问题........... 15

4 我国制成品出口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 18

4.1 产业结构............. 18

4.2 技术进步............. 19

​5 我国制成品出口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 25

5.1 变量描述及数据........... 25

5.2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26

5 我国制成品出口结构优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上一章主要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制成品出口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本章在此基础上分析上述因素对制成品出口结构优化的影响。

5.1 变量描述及数据

选用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例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其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将变量进行数值化,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实证分析。本部分的数据主要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商对部网站。

(1)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程度的度量 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度量有多种方法,如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总出口的比重、高技术产品占总出口的比重,还有的学者如樊纲(2002)、卫平(2010)等采用技术附加值的赋值原理复杂的分析了出口商品结构的高度化。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准确性,本文选取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的比重来度量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程度,用 MES 表示。

(2)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衡量的是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比值,也可以衡量产业的经济效率。对产业结构的衡量也有多种方法,本文选用第二、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用 IS 表示。

​(3)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衡量采用我国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用 RD 表示。

(4)外商直接投资:用实际外商投资额来衡量,用 FDI 表示。

(5)人力资本:采用高等学校毛入学率来衡量,用 HC 表示。

(6)汇率:汇率分为名义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因此本文选用名义汇率,用ER 表示。汇率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即一美元兑换多少人民币,因此汇率的上升说明人民币贬值。

..........................

6 我国制成品出口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6.1 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决定了出口商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关系到我国外贸发展的持续性。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得益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从上一部分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产业结构对制成品出口结构优化的影响,在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中,产业结构的变动会影响制成品出口结构长达十年。目前,虽然第二、三产业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很高,但是我国产业发展层次较低,产业结构也不太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该研究有重要意义。优化产业结构,应该从以下方面考虑。

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作为我国的优势产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对国际经济有较强影响力和控制力。在新经济常态下,能否保持领先地位,关键是能否把制造业做大做强。这就需要对制造业进行升级,即从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源等低成本要素向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知识等高级要素发展。要大力推动创新,企业应该充分释放从创意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创造潜能,努力塑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促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对业深度融合。我国的高铁、核电、航空、电信等行业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发展这些产业是当前国家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的选择。

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未必是夕阳产业,只要能保持创新能力,传统产业依然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传统产业是经济的基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依靠传统产业来支撑。改造传统产业要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依靠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来实现。

​在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持我国外贸传统优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大局的重要问题。当前世界经济还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全球总需求萎靡不振,国际产业转移也在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档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出口传统优势明显削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既要巩固我们传统出口优势,更要加快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形成,提升我国出口竞争力比较优势的层次。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