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的重要节点,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之一是产业转型能否顺利完成,而产业转型能否成功则在于技术发展水平,在于当前的技术水平能否适应产业转型的需要。目前由于资源的匮乏,环境的污染,我们不可能再按照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而只能另寻他路,开辟新的发展途径,而依靠先进的技术,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纵观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技术在其发展道路上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他们是在完成三次“工业革命”以后才带来了今天的繁荣,而三次“工业革命”就意味着三次“科技革命”。中国要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实现民族复兴大业,就必须大力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这一点也已经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以证实,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也早已做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如何才能提高全社会的技术水平,满足我国经济转型的需要,使我国成功迈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努力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于改革开放,所以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一直都在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所谓“以市场换技术”,是指以开放国内市场,吸引外资,以带动国内经济,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从而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然而,自实施这一战略以来已经有三十多年,虽然是我国的技术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总体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吸引外资这一途径所学到的技术大多都是较为低级的,无法获得核心技术,而技术转型的成功率又较低,无法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因而,我国政府又大力倡导“走出去”,通过对外投资,融入到国外的经济发展环境中去,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动本国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以适应社会新的发展需要。
1998 年我国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开始走上了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道路。但是由于当时我国整体经济实力不够强大,所以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或者即使走出去了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随着我国在近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得到极大提升,在世界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到如今才算是迎来了“走出去”的黄金阶段。下图(1.1)是我国 2002-2012 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
1.2 研究意义
在如何提高一国技术水平的问题上,分为两种解决途径:一是自主研发创新,另一个就是通过对外部技术的学习,即技术外溢来获取。技术外溢的途径主要有:外商 直 接投 资(FDI)、国际 间 的贸 易 、劳 动力 的 流 动 以 及信 息的 共享(Keller,2001)。而 OFDI 作为一个新的技术外溢途径,其作用已被一些国家和地区证实。上世纪 80 年代,“亚洲四小龙”在实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正是由于抓住了适时走出去的机遇,通过对外投资的形式,学习了大量国外的先进技术,从而保证了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在外部获取方面,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吸引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等途径上,而对于“走出去”战略下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相对较少,究其原因,是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相关数据的缺乏以及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制约着对该问题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就我国目前的科研水平而言,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科研投入相对较少,与我国的世界大国地位不相称;二是我国的研发质量较低,只注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特别是对核心技术的研究力度和程度都没有达到理想的地步。这两个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的技术水平整体不高,严重制约着我国向世界强国之路的迈进。所以如何破解这两个难题成为当务之急,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不仅能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而且也有助于解决我国经济的转型问题。当然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来寻找应对办法,而本文则着重从外部的技术外溢来寻找新的突破口,虽然这方面已经有人开始着手研究,但这里是从一个新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即在国际投资集聚条件下,外部的 OFDI 到来的技术外溢对我国技术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及近年来我国经济各方面的不断发展,使得这一研究具有了可行性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额的逐年增加,对国外投资环境的进一步熟悉,以及我国对 OFDI 的政策机制的逐步完善,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对其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研究我国 OFDI 带来的实际效用,即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等,有利于改善我们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效率,提高我国技术水平,明确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向从而减少投资的盲目性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技术获取型 OFDI 的相关理论
技术获取型 OFDI 是指母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学习并获取东道国先进的技术、信息等智力资源,以提高本身的技术水平,增强本身的世界竞争力的投资行为。由于 FDI 与 OFDI 同属于国际投资的范畴,只是角度有所不同。故而,这二者有着共同的渊源。
有关国际投资的理论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另一类则是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而传统的经典理论则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的有 Hymer(1960)的垄断优势理论、小岛清(1978)的比较优势理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Dunning,1977)以及 Kojima(1978)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等。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额的不断增长,有关发展中国家的理论研究也渐趋丰富,主要包括:Wells 在 1983 年提出的小规模技术理论,该理论突出了发展中国家的小而又特色的技术,认为这种技术具有较好的灵活性,这一特征可以使其在“走出去”的道路上,取得相对竞争优势;Lall也在 1983 年提出了技术地方化理论,Lall 在对印度的跨国公司进行 OFDI 时的动机研究时,发现可以用技术地方化理论来解释。但是,该理论只能解释当印度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向是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无法解释向发达国家投资是的情况,而 且 这 种 技 术 是 处 于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的 后 期 , 无 法 获 取 更 多 效 益 ;Cantwell&Tolention(1990)在对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新兴工业体的对外投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时,提出了技术积累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母国的技术升级与其对外投资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企业在积累以前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外来技术,从而带动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但是也有研究者指出,这一理论仍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在技术积累前的 OFDI 现象。
Siotis(1999)利用一个带有 FDI 决策的博弈模型,提出了跨国公司通过对外投资获取技术溢出的可能性,即使在承担一定成本的条件下,跨国公司仍会选择对外投资,因为他们可以获取技术外溢。在面对 20 世纪末世界经济形式变化时,Dunning(2001)重新审视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并对其进行了修正,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自然资源寻求、市场寻求、生产率寻求和战略资源寻求,将跨国公司的 OFDI 动机归类战略资源寻求型,因为它们在进行投资的区位选择上偏向于具有先进技术且生产效率较高的发达国家。DM Shapiro(2012)利用 493 个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的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OFDI 能够产生逆向技术外溢效应。Behera 和 Goldar(2012)在 Romer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对印度制造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其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与 OFDI 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
.........................
2.2 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以上是对以获取技术为目的的 OFDI 的研究,这些研究都从理论层面假设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获得东道国技术外溢所带来的好处。不仅吸收海外投资能够通过技术外溢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问题,而且向海外投资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可是这一结论是否真的正确,又有哪些证据能支持此结论呢?国内外很多的专家学者已经就 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
Grossman&Helpman(1991)最早提出国际间技术溢出的理论,并认为这种技术溢出是通过进出口来实现的。Coe&Helpman(1995)进行了实证,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而把 FDI 和 OFDI 作为国际技术溢出途径来进行研究的则始于Lane&Peter(1996),通过对 OECD 国家的实证研究,得出 OFDI 也是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Kogut&Chang 在其发表的《技术能力和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1991)一文中,最先提出并以实证检验了 OFDI 的存在性。他们是以日本在 1976—1987年间,对美国投资的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这些公司的投资方向集中于美国的研发密集型产业,并且更青睐于合资形式的投资,这进一步证明日本企业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加先进的技术。Yarnawaki(1993)在分析日本企业建立的 569 个海外子公司时,发现对外投资模式的选择标准是东道国的那些技术水平高于自己的行业。对于那些技术水平比自己低的行业他们更倾向于“绿地投资”模式,而对那些技术水平高于自己的企业则尽量采取合资或合作的方式,以加强沟通和交流,更好地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Branstetter(2000)通过对日本的这些企业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证明选择与国外企业合资或合作的企业确实提升了自己的技术水平这也就证实了 OFDI 的逆向技术外溢的存在。但是那些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同样会适时“走出去”,并促使东道国企业也参加到国际投资的潮流中去。这一结论的发现者是 Bjorvan 和 Eckel(2006),他们利用对博弈均衡的分析,发现技术溢出的程度能够提升企业的 OFDI。Drifflield&Love(2003,2005)通过对在英国的外资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研发密集型制造部门,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与英国的 R&D 存量、行业区域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随后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在英国的外资企业与英国国内企业之间存在双向技术溢出,尤其是瑞士和瑞典两国的外资企业,唯独美国的企业不存在这一现象,而只是获得英国企业的技术外溢,并不存在向英国企业的技术外溢现象。Braconier 等人(2001)在对瑞典企业的对外投资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后,也得到了和上面相同的结论。这表明,跨国公司越是倾向于对研发密集型国家投资,那么母国和东道国企业越是能获得更多的技术外溢。
.............................
第三章 OFDI 的相关理论分析及我国 OFDI 的现状研究................ 14
3.1 我国 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机制研究 .................... 14
3.2 我国 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 15
3.2.1 东道国影响 OFDI 逆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因素.................. 15
3.2.2 母国影响 OFDI 逆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因素 ..................... 18
第四章 我国 OFDI 逆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 ..................... 24
4.1 我国 OFDI 逆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存在性检验 .................. 24
4.1.1 模型的建立 ................ 24
4.1.2 数据选取与处理 ...................... 26
第五章 政策建议 .................... 34
5.1 基于政府层面的建议 ................. 35
5.1.1 增加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扶持力度 .............. 35
5.1.2 加大教育投资,提高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 ............... 36
第四章 我国 OFDI 逆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
4.1 我国 OFDI 逆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存在性检验
4.1.1 模型的建立
关于国际间技术外溢最著名的模型当属 Coe 和 Helpman(1995)在《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中提出的基于国际间贸易所带来的技术外溢模型(称之为 C-H 模型)。该模型的基本公式:
..........................
第五章 政策建议
若要提出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和科学的政策建议,首先必须要提炼其中的结论,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将结论和问题提炼出来以后,才能做到扬长避短、对症下药,而不至于病急乱投医。从以上的回归检验的结果中,可以将我国OFDI 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中的结论和问题概括如下:
一、就本文而言,通过对 OFDI 逆向技术外溢效应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的分析,发现 OFDI 的直接逆向技术外溢效应和间接逆向技术外溢效应之间确实存在不同之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条件下,这二者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程度的大小是不同的。进一步分析不同条件下二者作用的大小,我们发现以往研究领域里较少涉及到的间接逆向技术外溢效应,对我国的 TFP 具有比直接逆向技术外溢效应更明显的推动作用。就其中的原因,本文在此概括为不同国家之间技术衔接的匹配成功率有所差别,在国际投资集聚的环境下,多个国家的多元化交流能够使得这种技术衔接的匹配效果得到更好地提升,从而更好地促进技术进步。所以对间接逆向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将能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使得研究更有针对性,更具指导意义。
二、人力资本是影响一国技术水平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样也制约着一国在对外投资时对逆向技术外溢的吸收效果。一般而言,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能更好地接收对外投资产生的逆向技术外溢,并更有效率地加以改进和提高,从而充分发挥这部分技术外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国的技术水平。从上面的实证结果来看,加入人力资本因素以后,虽然降低了间接逆向技术外溢效应,但是改善了直接逆向技术外溢效应,并且整体上提高了我国 OFDI 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尽管如此,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对我国 OFDI 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吸收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三、吸收能力代表着一个国家对新技术的学习、消化、转化和再创新的能力,也是衡量一国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较强的吸收能力可以使一国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时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吸收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但这又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从模型(3)的结论可以看出,以研发资本存量为代表的表示对我国 OFDI 逆向技术外溢吸收能力的 H,严重制约着我国的 OFDI 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尽管它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直接逆向技术外溢效应,但却严重恶化了间接逆向技术外溢效应,并且在整体上大大降低了我国 OFDI 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对我国 TFP 的带动作用。
改革开放至今,虽然我国在生产技术水平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与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平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摆脱对先进技术的模仿和从属地位,达到甚至超越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将是我国未来快速发展的动力之一。如何更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技术上的差距,是我国政府和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要想打破发达国家对先进技术的垄断地位,提高我国企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更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