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贸易援助是发达国家通过给予优惠政策和政府拨款两种方法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贸易能力并且实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贸易自由化程度、扩大贸易的目的。
贸易援助产生已经有30年左右的历史了,早在 20世纪的80年代就有贸易援助的出现。但是在 2005年以前,贸易援助还是缺乏针对性的、不成体系的、分散的。2005 年WTO 的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在中国香港举行,这次会议上通过了《部长宣言》。《部长宣言》在切实的开展贸易援助活动上给予两个方面的授权:第一,授权总干事与相关机构进行一系列的磋商,用来确保贸易援助资金支持。第二,授权了总干事组建特别工作小组专门针对贸易援助工作的,并且提出了怎么更有效的利用额外资金进行贸易援助的建议书。2006 年 7 月,贸易援助特别工作小组向 WTO 总理事会提交了《特别工作小组关于贸易援助的建议书》,该建议书指出特别工作小组的工作重心将主要体现在明确贸易援助受助国的需求,响应援助国,为受助国与援助国在贸易援助的各个层面的沟通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还提出建议 WTO 需建立监管机构,这样会激励受助国和援助国的贸易援助进程。
贸易援助是 WTO用来实现各国能够在一个更公平、更开放的环境中共享利益的辅助制度,但是在贸易援助已经实施的这六年里,依旧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可这六年的中,也更突出了贸易援助在 WTO体系中的重要性。
本文本着分析 WTO贸易援助的现状,在从中国的实际发展利益为出发点,认清中国的自我定位和当前形势,从发展中大国的角度找到突破点,使得中国在贸易援助中受益。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自 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的理论界就开始提出关于贸易援助这一领域的研究,当时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贷款项目和活动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贸易自由化,使得发展中国家可以参与到世界经济中去。1998 年,WTO、ITC 和 UNCTAD 三个国际组织共同建立了“综合技术援助联合项目”,有针对性的对一些最不发达国家进行有关贸易援助的基础设施建设。自贸易援助制度提出后,这一概念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国际机构的广泛关注,2005年曾经提出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提高贸易自由化能力提供相关的贸易援助。
Arvin and Baum(1997)&Arvin and Choudry(1997)研究了非限制性援助与限制性援助对援助国出口方面的影响,他们研究得出这两种援助都能对援助国的出口产生促进的作用。然而其中的限制援助并没有像预期一样对援助国的出口产生积极的影响。
Djajicetal.(2004)研究了贸易援助对援助国出口的影响。文中对受助国的经济和经济环境进行了假定,在贸易援助中受助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稳定,那么贸易援助在第一阶段会使得援助国的福利降低,而受助国的福利提高。再考虑消费者偏好问题,第一阶段的贸易援助会使得受助国消费者的偏好产生变化,消费者的偏好会趋向援助国的产品,这会反过来促进援助国的商品出口,就产生了第二阶段,进而弥补了援助国在贸易援助上一个阶段的损失。
Nilsson(1997)以引力模型和 1975 到 1992 年的数据为基础,对欧盟的援助国和 108个受助国在贸易援助过程中,进出口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贸易援助将会促进援助国出口的结论。
Wagner(2003) 以引力模型为基础,对 20 个援助国和 109 个受助国作为根本,分析贸易援助对各个国家贸易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与 Nilsson 相同,即贸易援助将会促进援助国的出口。
关于贸易援助对各参与国贸易进出口的影响,也有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T. Lloyd, etal. (2000)挑战了普遍认同的观点,他认为贸易援助不可以创造贸易,他以 4 个欧洲的援助国和 26 个非洲的受助国为例子,在1965 年至1995年间的贸易援助与贸易量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他认为实际上贸易援助与贸易之间并不存在任何联系,除了捆绑式的贸易援助以外的其他形式的贸易援助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这类援助可以对贸易产生影响。此外,他认为,是贸易关系影响了贸易援助,而并不是贸易援助对贸易关系产生了影响。Osei, etal.(2004)将 T. Lloyd, etal.的观点进行了补充,他把样本扩展到了更多的国家,他认为,援助国为了增加与受助国的贸易量,才对受助国提供了更多的贸易援助,但并没有证据显示,贸易援助可以产生贸易。
第2 章 WTO贸易援助的提出背景及其实施进展
2.1 WTO 贸易援助的提出
目前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地扩大,第三世界国家越来越希望经济权利的拥有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这些国家想要通过参与世界贸易体系的手段,从而达到使得自身的到发展的目的。
然而,自从 20 世纪的 70 年代以来,由于第三世界国家和发展中国落后的供应能力和不完善的贸易政策,导致这些国家在全球的贸易份额不断一再下降。出于对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视,国际上一些机构在其各自的宗旨内开展了一系列贸易援助合作行动,来不断的加大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从而达到促进发展中国家降低贫困和经济增长的目的。在上述贸易援助合作行动展开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由于其贸易能力有限而阻碍了这样双边贸易的展开,是这些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的边缘化,这种情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这也是 WTO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之所以提出贸易援助制度的基础。
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相关贸易援助行动给 WTO 第六次部长级会提出贸易援助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事实上,在多哈回合的谈判中,与会的各个缔约国都是各抒己见,这使得多哈回合的谈判举步维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一直寻求可以打破这种僵局的途径,这样的环境进一步的促进了贸易援助制度的提出。
在 2005 年举行的 WTO 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中,由各个成员国签订了《部长宣言》,宣言中高度强调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根据学者统计,在《部长宣言》中“援助”这一词语一共出现了 34次。《部长宣言》为了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能力,在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和 IMF以及各国财长在各种场合中不断探讨贸易援助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开展贸易援助这一制度。贸易援助制度不但包括帮助发展中国家能够在贸易中很好的展开谈判,也包括帮助这些发展中国家发展期自身的贸易政策以及谈判结果落实方面的援助,甚至还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其港口和公路等基础设施,以及调整援助等方面。
2.2 WTO 贸易援助实施进展
2006 年 7 月 27 日,WTO 贸易援助的特别工作小组向总理事会提交一份叫《特别工作小组关于贸易援助的建议书》下面将简称其为《建议书》,它一共有八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第一部分,对《部长宣言》的授权做出新的阐述;第二部分,介绍了实施该政策的理由;第三部分,融资在该项目中的问题;第四部分,确定了贸易援助的范围,并举例说明出来;第五部分,在实施过程中的困难;第六部分,对于困难突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第七部分,阐述了其存在的重大意义;第八部分,对该项目的实施效果给出建议。
在“关于贸易援助第一次会议”在 2007年 4月2日召开。这次会议的主办方是 WTO贸易与发展委员会,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针对该组织贸易援助的工作计划所进行的介绍,并且与与会各国就贸易援助活动展开广泛的探讨。“关于贸易援助第二次会议”召开在 2007 年 6 月 19 日。这次会议召集了援助国、受助国和国际机构就两个主题展开了讨论,分别是如果进行贸易便利化的建设、如何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能力建设。“关于贸易援助第三次会议”在 2007 年 7 月 9 日召开,这次会议对贸易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如何对贸易援助进行投资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关于贸易援助第四次会议”召开在 2007年10月 11日。此次会议就贸易多样化、竞争力援助以及生产能力建设和调整等反面进行讨论。截止到2013 年10月,WTO贸易与发展委员会召开了24 次集体会议,这些会议都是议针对贸易援助这个提议。并且为了贸易援助的顺利展开,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研讨会。
WTO 和 OECD 为了更好的发展贸易援助这个制度,使其实施效果更好,还组织展开了对于全球贸易援助计划实施情况的全面审查活动。审查主要包括其目前的发展现状、需要改善的领域以及与预期的差距等。2007 年 11 月,全球第一次贸易援助审查在日内瓦如期举行,这次会议针对贸易援助的范围、监督、评价以及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研讨。2009年7月,第二次贸易援助的相关政策、实际执行情况以及区域发展计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2012年,全球第三次的贸易援助全球评审,重点关注次区域国家的贸易援助计划及发展趋势。在 2013年7月8日,世贸组织贸易进行了第四次援助审查。这次审查以“连接价值链”为主题。审查的重点是生产链的全球扩张发展问题,以及考察贸易援助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范围的贸易活动和其价值链的提升。第五次全球评审将于 2015 年6月30至2015年7月2日举行。
第3章贸易援助制度及其重要作用 ....................... 10
3.1 贸易援助的定义及范围 ....................... 10
3.1.1 贸易援助的定义 ........................... 10
第4章 WTO贸易援助的参与方及各自的实施步骤 ................. 17
4.1 援助国及其实施步骤 .................. 17
第 5章发达国家参与贸易援助现状及原因分析 ................ 221
5.1 美国参与贸易援助现状 ................ 221
第6 章 中国参与 WTO贸易援助的对策研究
在目前的国际经济市场上,中国的地位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国际贸易援助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扮演的角色从一个受助国转变为援助国,从接受援助到提供帮助,对于提升其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有关键性的意义。但作为一个 “新兴经济体”,中国在贸易援助中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本章拟在介绍中国参与贸易援助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在贸易援助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中国日后在贸易援助方面的发展提供帮助。
6.1 中国参与 WTO 贸易援助的概况
中国参与贸易援助活动,要追溯到其《部长宣言》中通过并决定启动了贸易援助项目。在此之后,中国不仅参与了贸易援助项目启动工作,而且在贸易援助会议中为更好的开展贸易援助工作提供了宝贵意见。不仅如此,中国还积极的参与到各种项目的设立与贸易援助项目的资助中。2011 年 7 月 14 日,时任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的易小准大使与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签订了“中国的最不发达国家和入市项目”,在此项目中,中国拿出 40万美元去帮助最不发达国家更有效地参与到世贸组织活动中。除此之外,中国通过双边以及多边途径推进了南南合作,从而实现了双方共赢的新局面。
从理论上来讲,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实没有必要像发达国家一样,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贸易援助,但是,在如今的国际社会中,中国却一直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承担着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贸易援助的责任。因为中国自身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贸易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和瓶颈是置之甚深的,所以,中国能够坚持 60 多年来在追求自我发展的同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一直提供贸易援助,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在贸易援助方面的积极态度,而且中国的这些做法也得到了国际上其他国家的肯定。
第7 章 结论
贸易援助制度在 2005年正式提出后,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贸易援助实施的这几年中,可以看出 WTO 在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给发展中国家许多挑战。
目前发展已成为 WTO 重要的组成部分。想要实现经济发展,就必须要进行贸易,而贸易援助正解决了发展中国家自身贸易限制的问题,在多哈回合陷入僵局是,贸易援助可以被看成是多哈回合的补充,随着各国参与到贸易援助中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的差距缩小了,贫困的问题得到解决了。
贸易援助的成功开展与 WTO的支持分不开。贸易援助只有在 WTO体系下才能真正帮助到发展中国家,达到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目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利用 WTO才拥有的贸易工具来解决本国在贸易往来中存在的问题。WTO在贸易的各个领域都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参与到 WTO 体制能够促进发展的提议,也早已然被各国认同,如果参与不到 WTO 体系制定的国家,就无法在贸易规则制定时提出对本国有利的提议,这终究会导致其无法从 WTO 贸易体系中获利。因此,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当积极参与到WTO 贸易体系中,而目前最不发达国家有限的贸易政策和能力使得其无法参与到 WTO贸易体系中,这就使得贸易援助有了意义。这些国家应当积极参与到贸易援助中,从贸易援助中学会如何发展贸易,形成一套符合自身的贸易体系。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理应积极的参与到 WTO 体系中的贸易援助当中去。多多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外援经验,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对其他需要帮助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其所需要的贸易援助,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之上,帮助这些发展中国家提高其贸易能力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合作目的。当然,中国在参与贸易援助活动的初期,一定会遇到一些困境和麻烦,中国这个时候应该先完善自身的法律法规建设,在遇到困境时,及时与 WTO 相关机构进行沟通,为了更好的实现联合国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为了建造出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了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