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制对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基于中国数据的双向检验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47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1章导言

1.1选题的现实背景
近些年来,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庞大的经济规模,成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最为偏爱的投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活力相对充沛,正在面临着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转型的战略机遇,国内企业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纷纷“走出去”。在现实投资活动中,考虑到国际直接投资的股权结构和存在形态的差别,进入模式分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独资企业三类,而进入模式分为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两种。不同的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模式在法律、组织控制、风险、交易成本以及管理结构上是不同的。
由于发达国家不断出台的环境保护政策,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发展速度。除此之外,中国OFDI的贸易对象国也包括大量的发展中国家,相比较发达国家而言,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管制水平较低,在接连遭受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全的中国,自然将投资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样做不仅降低了环保投入的产品成本,也减少了企业获得相关认证的企业成本。
因此,环境管制是影响跨国企业选择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重要因素。长期来看,国际直接投资在带动国内资本流动的同时,也加剧了东道国环境污染程度。中国在面对环境管制对投资进入模式巨大影响的情况下,如何理智发展FDI和OFDI,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将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1.2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FDI进入模式
本文研究的重点则是企业OFDI进入东道国所选择的模式策略,将进入模式分为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新建投资又称绿地投资,指的是按照所在国的法律企业跨国投资,在本地创建部分或者所有的商业资产。而跨国并购是指已过期也确定了某种经营目的之后,将另一国企业资产的全部或足以把握经营控制权的部分股份通过一定的支付渠道和手段买下来,进而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者完全的控制行为。
作为一种社会性管制,环境管制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个体或组织为对象、有形制度或无形意识为存在形式的一种约束性力量。环境管制的本质属性是“约束性”,环保意识具有环境管制的功能也应该纳入到环境管制范畴,以使环境管制适应现实需求。各国政府解决环境问题的出发点就是使环境成本内在化。
环境管制的加强对国际直接投资产生诸多影响。首先是吸引外资思路上的转变。政府将不再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强调FDI要遵从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其次,从PFDI企业的角度出发,环境管制政策的影响更为巨大。这不仅影响着向哪些国家和地区投资,也影响着OFDI向哪些产业投资的问题,更加决定着企业如何选择OFDI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

第2章国内外文献综述

随着国际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的活动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热衷于关注环境保护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相互关系问题,并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大都丰富了国际投资理论,同时也迎合了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2.1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理论发展
目前,许多学者已经建立了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理论研究框架,这些理论大部分是以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本文主要简述目前主要的几种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理论研究框架。
2.1.1交易成本理论
假如跨国企业的资产专用性很强,那么企业会选择独资的进入模式以保护专利技术,可见这里的资产专用性是用技术研发强度来衡量的。但是,当企业面对较强的外部不确定性时,其投资就要承担风险,为了保持企业灵活性并有效的转移风险,企业会选择合资的方式来占领主动权。当企业初入国际市场时,经验不足,此时不确定程度高,交易成本大,此时企业会倾向选择合资的进入模式。但是,随着企业国际化经验逐步增加,企业自身处理风险的能力逐步增强,并且可以较为准确的规避外部不确定性时,企业的交易成本会变小,企业则更多选择独资投资进入模式。

2.2影响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总结下来根据影响因素的特点大致可分为四种,即外部不确定因素,企业能力因素、行业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2.2.1外部不确定因素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对影响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进行的大量实证研究中,主要因素具体可分为文化距离、东道国政府政策制度和东道国国家风险等。
第一,文化距离正向影响新建投资或独资进入模式,而与跨国并购或合资进入模式成负相关。第二,文化距离的拉大是促使跨国并购或合资进入模式激增的重要因素。文化距离是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的管理和标准上的差异性,基于这种理解,他们的实证研究认为在文化距离较大的东道国,采用跨国并购的进入模式更有益。原因是新建投资或者独自的模式并不能很好的在不同文化的东道国里发挥其模仿或者发展能力,反而通过跨国并购可以顺利进入国际市场。第三,随着研究文化距离与进入模式选择的研究不断增多,学者们对文化距离影响的看法则越来越辩证。比如虽然支持了文化距离与跨国并购进入模式呈正相关关系,但不同于以往的是他认为企业规模、国际化程度、技术密集程度和东道国的市场潜力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这种正相关关系。
根据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影响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因素中企业能力因的研究,企业能力大致可以分为国际经营经验、产品多样化程度、企业品牌声誉、企业研发能力和产业因素等。从企业能力的因素出发,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一因素在影响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中举足轻重。比如,跨国企业的国际经验越丰富,产品多样化程度越高,市场营销能力越强以及研发能力越高,则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独资或者新建投资进入模式。

第3章现状分析:环境管制与双向国际直接投资的进入模式选择..........22
3.1中国FDI进入模式选择的现状分析.........22
3.2中国OFDI进入模式选择的现状分析.......25
第4章理论分析:环境管制对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影响的框架构建.......31
4.1衡量环境管制水平与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框架构建.........31
第5章实证分析:环境管制对双向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39

第5章实证分析环境管制对双向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

5.1中国环境管制影响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实证检验
5.1.1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采用中国30个省份2002—2011年的数据研究中国各省环境管制对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模式选择的影响,其中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以及国泰安数据库。与此同时,考虑到变量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我们对除虚拟变量外的其他变量均采取自然对数的形式。这种形式不仅能消除样本数据的异方差性,还可以估计出变量之间影响的弹性关系。文中所有的计量分析,均使用了STATA10.0版本计量软件进行。

第6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旨在研究环境管制对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均表明环境管制对和FDI进OFDI入模式选择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章首先简明扼要的揭示文章的主要结论,然后提出有针对性并且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以使得FDI和OFDI更好的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6.1基本结论
结合第4章的理论分析和第章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基本结论:
6.1.1外资企业面对中国各地区不同水平的环境管制选择进入模式偏好明显
中国已经成为FDI的“污染避难所”,其原因是外资企业更加偏好于环境管制水平低的省份。在同样低水平的环境管制下,外资企业更加偏向选择外商独资的模式进入中国,而对中外合资的模式最不偏好。这是因为外商独资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面临的风险最高且对风险的偏好最高。但是中外合资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面临的风险最低且风险偏好最低。
6.1.2东道国环境管制水平对中国OFDI进入模式选择影响显著
中国企业OFDI在进入环境管制水平低的国际市场时,更倾向选择以新建投资模式进入外国市场而非并购投资模式。但是当进入的东道国环境管制水平较高时,中国企业则更偏向选择跨国并购的进入模式。这是因为跨国并购的投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中国企业国际经营风险,提高商业自由度以及降低政策风险。但是绿地投资对风险的偏好较低,在环境管制水平较低的国际市场上更加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