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本文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本文的提出
自上世纪80年代始,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各国(地区)之间的关联性日益密切。以开展国际直接投资来促进区域间多样化、更深入的经济贸易合作成为全球化浪潮推动下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
对外直接投资和从事国际贸易是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模式,也是一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方式。中国在30余年的幵放历程中快速发展,2013年进出口总额高达4.1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但是高企不下的贸易顺差、存在升值压力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尚显疲软的国际市场环境以及不断扩大的贸易摩擦使得中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面临着更多挑战。90年代起,受到中国丰富的劳动力等要素、资源以及优惠的政策的吸引,中国成为世界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国,接受外商投资的规模与领域不断护大,在提升国内经济增长内涵的同时也在日益密切着与世界经济氛围的融合。
二、研究意义
(一)现实意义
鉴于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依据邓宁生产折衷理论可见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本国资本输出规模急速扩张,并最终会超过吸收外资输入总额。巨额的外汇储备、疲软的国际贸易市场、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迫切需求,这些内外因素都推动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必然前进的脚步。尽管现实的海外投资水平仍有不足,但是中国经济现行的稳定运行以及未来一定时期内可预见的良好发展态势都为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依托于中国对于吸收外国资本输入的较早起步以及累累硕果,国内对于的理论研究也相对成熟、完善,为实践提供的参考理论较为丰富。然而,对于“对外直接投资”领域的研究则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略显薄弱。随着中国对外规模的扩大,我们需要对外直接投资,也更需要有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来指导和总结投资实践活动。
同为金砖国家”的巴西在改革推动下取得骄人的发展成绩,成为国际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对手与伙伴,自中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之后,政治与经济联系更加深入、密切。在此背景下,探讨中国对巴西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针对于“对外直接投资”主题,中国文献多是在结合中国实际、实践的前提下,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发展形成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适应中国对外经济发展轨迹的投资理论和实证研究。
(一)国内学者理论研究综述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国际商品市场上有所斩获之后,国内学者开始注重更高层次的资本输出以及资本的国际化运营。首先由黄韬和吴彬提出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性周期的界定理论,他们指出中国进入投资周期的第二发展阶段。梁志成通过对于多个典型性投资东道国的投资动机、投资行业与产业、投资阶段等多方面融合的立体化研究,发现了贸易与投资替代理论的局限性。孙建忠提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析的“综合优势论”;楚建波、胡刚研讨出“跨国投资门滥理论”;陶凌在之前理论基础上更细化的提出“优势培育理论”。这些理论研究为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更新了理论依据,创新了投资模式研究领域。马野青、张二震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延伸,认为应将国际分工作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定位的定向考虑因素。
国内对于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两种国际化经营方式关系的实证研究相对成熟。大都利用本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额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等宏观数据的分析与对比,进行实证研究。如项本武利用引力模型,实证推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扩大出口规模,但是对于来自于投资东道国的进口则呈现替代效应。张如庆通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总额年数据样本的分析,得出贸易与投资间仅是单向因果关系。
第二章研究的理论基础
现代化物流及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市场各参与主体的日趋融合。在国际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广泛开展的同时,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间自由流动也日趋活跃。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资本、技术,获取市场、资源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到目前已有2.1万家中国企业在海外180个国家开展多种方式的投资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活动起步较早,规模较大,投资经验丰富。针对发达国家OFDI投资活动的理论研究也因此更加成熟。这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质量的发展过程中有借鉴意义。
第一节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上世纪60年代起,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诸如海默的室断优势理论,亨纳特的交易成本论,凯夫等人提出的内部化理论等。这些理论体系主要探讨了一国为何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而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论、小岛清的边际产业理论、约翰森的公司国际化过程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解释了对外投资的动因的同时,对于一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也提供了理论依据。一般,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首先选定投资目的国,即完成投资区位的选择;然后再确定东道国内具体的投资区域和行业分布。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根据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产品都可能经历从形成、成长到成熟进而衰退的过程。在产品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其市场需求规模、资本、技术、关键生产要素、生产区位等也因而呈现一个变化的过程。产品从形成到成熟到衰退,其生产区位可能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转移到欧洲,进而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如表2-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强调市场需求和成本产业区位选择,解释了以市场导向型的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在形成的研发阶段,生产区位主要位于具有技术优势的研发源地;而到了衰退阶段,投资企业会在全球选择更低成本的新的生产基地,将生产转移到相对落后的发展中或不发达国家。这也解释了中国多家大型机械、电子和汽车等制造业企业纷纷转向巴西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的投资行为,以实现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
第二节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对于不同的国家和经济体而言,投资国与东道国的经济关联程度不一,因而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于直接投资的作也随之发生差异。对外投资活动开展的过程与结果受到投资国与东道国两方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利因素分别形成对外投资活动的“推动力”和“拉动力”,而不利因素则可能造成投资企业海外投资的障碍与风险。
一、投资国投资影响因素
投资国作为生产要素流出的一方,其宏观经济环境直接影响投资企业的投资决策和发展潜力。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市场容量是决定一国是否向别国输出资本的主要因素。国内生产水平的提升,而市场容量的饱和必然导致企业有能力有需求对外拓展,寻求更广泛市场环境。邓宁的“经济发展周期说”的主要观点则是投资国的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与本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关系密切,一国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本国的水平。外汇储备也是众多经济学家关注的影响因素之一,他们认为外汇储备越多,一国的投资能力越强,投资规模随之扩大。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和人民币的增值成为中国对巴西投资的主要动因。
跨国公司是对外投资活动中主体。海默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他认为企业的规模经济、在国际货物贸易市场的份额、企业的营销能力和技术优势等是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前提。弗农在此基础上,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跨国公司只有将东道国的区位优势与其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有机结合才能在投资活动中规避风险、获取收益。从微观的角度,说明企业对于投资活动有直接影响。
二、投资动机影响因素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这其中有大部分是基于产业结构的转移和对于海外市场的寻求。而近年来,由于快速发展而导致的资源短缺越发凸显,针对海外资源的寻求也成为中国对外投资活动的主要目的。
第三章中国对巴西贸易与投资现状..........15
第一节中国对巴西双边贸易现状............15
一、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16
第四章中国对巴西直接投资动因和环境分析............25
第一节中国对巴西直接投资动因.............25
第五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42
第一节实证分析的理论背景...........42
第五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基于巴西的视角
相关学者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做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选取东道国巴西的典型经济数据分析中国对巴西投资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中国对巴西直接投资影晌因素实证分析
对巴西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包括投资国相关经济政策变动、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以及东道国投资环境影响。由于东道国是投资活动的直接展开地域,这里的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于投资活动造成直接影响,特别是经济环境直接作用并引导投资活动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主要通过选取东道国最为典型的经济发展数据通过建立模型对于对巴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
上述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商务参赞处网站、《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以及《中国对外投资公报》等。为体现数据的连贯性和适用性,本文选取的是2002年一2013年间的数据样本。
第六章中国对巴西直接投资策略分析
由实证分析可见,东道国——巴西经济环境的变化会给中国对巴直接投资带来直接的影响。而其余潜在的机遇与挑战等因素也在左右着中国对巴西投资活动的战略布局。各类企业总想在投资活动中实现投资目的,获取最大化投资收益。
符合最大多数投资者利益的是最优投资策略。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应以实现中国作为一个投资整体,实现海外投资的最优布局与配置,而不仅仅考量个别项目的微观投资回报。对外投资策略的执行主体可以是追求投资回报的企业,政府及相关公共部门则作为投资战略意义的领航者和护航者,引导和帮扶企业实现利于自身及国家整体资本资源应用的投资。政企相联,推动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实现全球化资源布局。
第一节政府着力提升OFI质量为海外投资保驾护航
一、中国着力提升在巴西投资竞争力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带来巨大的摧毁效之后,也往往会孕育着新的生机,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制度和规则创新,这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及发展的新动力。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摧古拉朽之势席卷全球,颓态渐尽,各经济体重拾复苏及繁荣之势。全球经济与贸易的新规则和新的格局也在酝酿调整。特别是由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主导TPP的TTIP和两大涵盖全球半数以上经济价值的贸易投资新规则,更是引领了更高层级的经贸活动秩序。而中国作为经济总量位世界前列的新兴经济体,唯有适应并引导新规,占据主动权,成为全球经贸新局中坚量,而非被边缘化。
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之下,对比更高标准的贸易准则,依据新的比较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将高耗能低附加值的可替代产业逐步转移至其他国家。通过有计划的、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同时塑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提升整个国家的软实力和硬实力。中国需要以更高的标准更有针对性的推动改革与发展,融入全球经济新格局。
而对于进入“对外投资黄金时代”的中国企业,政府有责任建立、健全海外投资的保障措施,对于超出企业承受能力的东道国客观存在或主观设置的投资壁垄及风险予以适当的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略)
融资成本视角下的农业价值链融资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融资,成本,视角,下,的,农业,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国际贸易文章
-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鞋类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家具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 天津市临港经济区产业发展方式概述
- 山东与台湾出口贸易政策及环境之比较研究
- 谈谈国内海水产品出口贸易之生态价值损失与
- 基于生态足迹之我国农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概
- 中国四大经济板块FDI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 日本标准提升与山东省对日农产品出口概述
- 低碳经济背景下广东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研究
- 出口对工业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企业异质
-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对中国出口影响的研究
- 果农合作组织发展研究 ——基于渤海湾优势
- 国际分工形态与美国贸易失衡——基于产业内
- 出口固定投入成本对扩展边际的影响研究——
- 外向型船舶工业效益分析及转型升级路径探讨
- 中国投资中东欧康斯坦察港的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