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生态保护二期工程的实施效果评价——从草地“三生功能”视角出发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68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研究基于草地实测数据,牧户调研数据和草地宏观生态数据,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绩效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评价。研究结果和主要结论对于下一步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和理论支撑。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人类的发展同地球生态环境保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成为人类发展史上不得不逾越的高山。国际上已有的研究表明,自上世纪70年代,因为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对自然资源毫无节制的开发,全球6成的生态系统发生各种程度上的退化,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服务功能严重下降,人类福祉日益减少(Costanza, et al., 1998)。在此背景下,各项生态保护工程先后实施,各国政府以此寻求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三江源是中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牧业生产区,其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受到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杜际增等, 2015)。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因其特有的产水和蓄水功能,养育了中国三条主要的大江大河(黄河,长江,澜沧江),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生态屏障,被社会各界誉为“中华水塔”(刘纪远等,2009)。但是,受全球气候变化胁迫和人为因素干扰,三江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草地持续退化。一方面,三江源草地的退化导致区域内的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重,削弱了三江源作为整个东亚地区“生态源”的作用。(Snyman & Preez, 2005; 刘纪远等, 2013);另一方面,草地的退化,降低了三江源的生产力,威胁到当地牧民的生计与生产状况(赵新全和周华坤, 2005;陈佐忠和江风, 2003)。在此背景下,急需出台一个对三江源草地恢复有效的政策,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下称:二期工程)于2014年开始实施,工程规划年限为7年,至2020年结束。二期工程开展的草地功能分区工作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是其针对草地的生态保护措施,分别从草地和牧户两个层面入手,实现对草地的保护。草地功能分区工作方面,不同于一期工程基于自然保护区实现功能分区,二期工程基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开展草地功能分区工作。二期工程将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划分为生态重点保护区,并开展国家公园试点工作。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生态保护工程实践概况
(一)国外生态保护工程实践概况
广义的生态保护工程包括政府颁布的所有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例如建设生态保护区、设立国家公园和实施生态补奖政策等等(李泽椿等, 2015)。生态保护工程的概念的提出和最初的实践都源自美国,后经由全球的环保主义者、科研学者、国家政府高层和一些企业家的支持,在世界多个国家生根发芽,并达到目前百花齐放的盛景(McDonnell, et al., 2005; Catlin, 2011)。究其内涵,旨在通过人为干预,达到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目的,并通过各项保护措施恢复保护区内的自然景观,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孙雅琼, 2018; 刘占平, 2020)。
1934年,美国“罗斯福工程”开创了生态保护工程的概念后,部分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结合自身国情,纷纷出台了各自的生态保护规划(李世东, 1993)。归纳国外主要的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理念,可概括生态保护工程主要包含以下措施:1)设立法律法规;2)国家制定工程规划;3)政府划拨专项资金;4)出台扶持政策;5)建立管理体系;6)加强工程实验示范作用(李世东, 2003)。
“罗斯福工程”由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亲自颁布,制定了详细的工程规划,用时8年(1935-1942年),耗资514亿美元,实现了造林30万公顷的目标,构造了一条贯穿美国中部六州的森林带,有效遏制了美国中部的自然环境退化。同为北美国家的加拿大于1990年出台了“绿色计划”,通过9个方面的战略指导原则出台了《国立国家公园法》和《省立国家公园法》,建设了国际公园,实现了121项具体的承诺,完成了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中国的海上邻国日本早在1954年就出台了自己的生态保护规划——“治山计划”。在《防护林建设临时实施法》、《国家公园法》和《治山治水紧急措施法》等法律的支撑下,日本的“治山计划”开始实施。该项计划详细规划9期工程目标,坚持实施40年,总耗资达到28987亿日元。前苏联也曾出台“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主要注重国家生态敏感区域的防护林建设,用以遏制土壤侵蚀,截止前苏联解体,共投资了278亿元美元(Mackintosh, 2000; Ferraro and Kiss, 2002 ; 曹海玲, 2017)。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三江源概况
三江源的(N 31°39′-36°12′,E 89°45′-102°23′)全域均在青海省境内,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是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三江源按照主要流域可划分为黄河源、长江源、澜沧江源和其他河流源区,总面积达到了39.5万km2。按照行政范围划分,三江源包含了玉树州全域,果洛州全域和黄南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县域,囊括16县1乡,地域广阔。三江源西南部与西藏接壤,西北通过可可西里无人区能到达新疆,东南和东部与四川省接壤,是四省交界之地。同时,该地因平均海拔高(3600-4800)米,水源涵养量大,被誉为“中华水塔”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因到海洋的距离较远,三江源形成了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在三江源,年内四季界限不明显,但是按照气温划分为冷热两季交替,白天日照时间长,辐射量大。三江源的全年气温较低(-5.6℃-3.8℃),年均降水量较少,且年际间浮动较大(262.2-722.8mm)。年内,冷季期间受高海拔和青藏高原的冷气团的影响,区域内形成了较多永冻冰川;暖季受中国西南沿海的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增多,为域内主要河流提供了大部分水量。
.................................
2.2 数据来源与调研设计
本研究的数据有两个模块。一是用于评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的三江源宏观生态数据,这部分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内外的卫星遥感数据、国家气象局和土地资源局公开的实测数据;另一部分是牧户微观生计数据,该数据是由课题组于2017年、2020年和2021年前往三江源,以入户调研形式收集得到。
2.2.1 草地生态数据收集
本研究选取三江源草地的年均水源涵养量和理论载畜量作为草地生态和生产功能的政策评价指标。故按水源涵养量和理论载畜量模型的参数需求收集了三江源的生态数据,主要包括:
(一)降水数据
年平均降水量(Precipitation,Pre)数据使用中国838个气象站的实测数据,再通过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发布的ANUSPLIN插值法插值得到全国1km精度的年均降雨数据。三江源的降雨气象数据是从国家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http://data.cma.cn)下载获得。
(二)蒸散量数据
三江源的草地蒸散量数据是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http://www.geodata.cn)”下载获得。该平台基于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所提供的数据搭建,整理和提供了中国1990年-2020年的1km精度的蒸散量数据集,数据集是对卫星遥感数据反演得到的结果,反映了研究区域内生态系统的潜在蒸散量。
(三)土壤数据
所需的土壤数据包括土壤深度、砂砾含量%(Sand)、粉粒含量%(silt)和粘土含量%(clay),均来源于HWSD数据库,全称Harmonized World Soil Database。土壤理化性质数据库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维也纳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联合搭建,整理了全球主要土壤监测站点的实测数据,并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方法,构建最优插值法,插值得到全球的突然数据。数据为栅格数据,投影为WGS84投影法,土壤的分类系统主要以FAO-90分类体系为主(Fischer G. et al.,2008)。
..............................
第三章 二期工程的草地生态功能绩效评价 .................. 34
3.1 三江源草地水源涵养量估算结果.............................. 34
3.1.1 InVEST模型产水模块参数来源及处理 ..................... 34
3.1.2 三江源草地产水量计算结果.............................. 39
第四章 二期工程的草地生产功能绩效评价 .................. 50
4.1 三江源草地理论载畜量估算结果及变化........................ 50
4.1.1 草地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建立及反演结果.................. 50
4.1.2 草地理论载畜量估算结果及变化.......................... 54
第五章 二期工程的草地生活功能绩效评价 .................. 62
5.1 二期工程背景下牧户的生计现状及变化........................ 62
5.1.1 三江源牧户家畜养殖现状................................ 62
5.1.2 三江源牧户劳动力就业现状及变化........................ 63
第五章 二期工程的草地生活功能绩效评价
5.1 二期工程背景下牧户的生计现状及变化
本节,通过对二期工程期间样本牧户的养殖现状、劳动力就业现状和收入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简单概况在二期工程背景下,当地牧户的生计现状,及其在年际间的变化趋势。
5.1.1 三江源牧户家畜养殖现状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草地生态数据和牧户调研数据,从草地“三生功能”切入,合理选择指标,具体评价二期工程开展草地功能分区工作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效果。首先,本研究对比二期工程(2014-2020年)和一期工程(2005-2013年)草地“三生功能”的变化情况,得到二期工程的总体实施效果;然后,本研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一步识别出三江源草地三项功能的变化同二期工程开展的草地功能分区工作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间的因果关系。 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二期工程实施后,三江源草地的水源涵养能力显著恢复。二期工程实施后(2014-2020年),三江源草地的年均水源涵养量为352.553 mm·a-1,较二期工程实施前(一期工程期间,2005-2013年)增加了23.005 mm·a-1,增速达7.00%。同时,境内有55.03%面积草地的年均水源涵养量较二期工程实施前有所增加。
2)二期工程开展的草地功能分区工作,能显著提升重点保护区(国家公园内)草地的水源涵养能力。草地功能分区工作开展后,重点保护区内草地的年均水源涵养量增加了23.005 mm·a-1(增速为19.01%),增速远远高于一般保护区(增速2.48%)和三江源的总体水平(增速7.00%);同时,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因果识别,研究剥离出草地年均水源涵养量变化中的政策驱动因素,发现草地功能分区工作的开展让重点保护区草地的年均水源涵养量增加了15.49%,且该结果在5%的区间上显著。
3)二期工程实施后,三江源草地所能提供的理论载畜量在年际间正常浮动,无显著的增加趋势,可能的原因之一是二期工程期间对牧户过载放牧的监管力度不足。二期工程实施前(一期工程期间,2005-2013年)三江源草地的理论载畜量为1.059羊单位/公顷·年,二期工程实施后(2014-2020年)草地的理论载畜量为1.054羊单位/公顷·年,两者间无明显差异,变化幅度不到1%;研究发现二期工程期间,在全部94个牧户样本中,有45.75%的牧户在过载放牧。其中泽库县的超载放牧现象最为严重,样本中90%的牧户的放牧数量超过了自己经营草场的理论载畜量。对于牧户超载放牧的监管力度不足,或是三江源草地所能提供的潜在生产力无显著恢复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