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部分组成。理论研究主要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股市间的理论、形成机理及传导渠道等方面展开。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金融危机爆发后,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研究,学者指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含义是,当突发经济事件发生时,会对不同国家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无法能够准确的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使得经济政策的变动产生的影响愈来愈重要。尤其受到近几年突发事件的影响,经济政策波动明显,这将引起其他市场发生相应的变动,进而反映到股价上。
我国作为世界经济体排名第二的国家,目前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且当前国内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国际市场环境都十分复杂,因此,我国在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政策的实施效果容易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同时,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影响了政策的落地情况。政府为了能够更好地维护市场安全,会依据市场当前发展情况,适当地调整政策,从而使得经济政策发生变动。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传导渠道和作用机理就变得愈加重要。
另一方面,我国股市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其波动情况能够反映出总体经济的运行状况,能为我国政策制定者制定符合国内情况的政策提供合理有效地依据。此外,我国股市正处在发展不断完善的阶段,市场中政府的干预与管控的力度较大,而且我国股市的管理体系相对来说不太完善,制度规范性程度还不够,经济政策的变动会导致股市波动明显,严重影响我国股市的快速发展。因此可以看出,我国经济政策变动与股市之间存在明显的联动关系,如何衡量两者之间的溢出程度就变得十分重要。这既有利于我国股市的不断完善,也能够促进我国政策合理有效地发挥作用。
................................
1.2 文献综述
1.2.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股市波动率的衡量与应用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指,当突发经济事件发生时,会对不同国家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无法准确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指标的衡量作为研究过程的重要内容,首先,对于经济政策变动来说,Knight[1] 在其书中解释说明,不确定性的含义与风险的含义完全不相同,不确定性由于存在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无法进行衡量。Jurado[2]通过对每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政策变动进行加权,以此来计算政策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认为不确定性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无法去提前预测和评估。Durnev[3]在研究过程中选择使用将政府人员的变动作为计算政策的不稳定性。贾倩[4]同样在研究过程中,选择将官员的变化来衡量计算政策的稳定程度,通过此指标来研究对企业是否进行投资的影响。徐业坤[5]分析当书记官员发生变更时,政策变动对于投资可能产生的影响。根据以上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到虽然官员的变动能够代表政策的变动,但由于变动的时间间隔较大,对于国家间每个月的政策变动情况无法正常的衡量。因此,Baker[6] 通过获取其能够得到的所有有效的公开信息,来计算经济政策变动的指数,并采用相关的方法证明该指数存在的有效性与正确性。本文也主要使用该指数进行有效的衡量政策的变动。尹达[7]采用Baker的EPU指数研究经济政策变动对我国企业并购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经济政策变动明显时,我国企业的并购成功率会降低。而贾玉成[8]基于我国并购数据研究经济政策变动与并购的联动关系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市时,企业的并购规模会上升。王正新[9]采用DCC-GARCH模型研究中、美、日与英的经济政策之间联动关系,研究发现,中国EPU对于其他国家存在正向影响。夏婷[10]研究得出,经济政策的变动会传递到股市,且不同股市间存在明显差异。同时,还发现溢出影响是长期主导还是短期主导取决于不同的研究对象。陈胜蓝[11]利用指数研究经济政策变动对分析师评估未来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变动明显时,分析师相对来说比较保守,会对评估未来收益产生负向影响。饶品贵[12]利用指数研究发现,经济政策变动较明显时,企业投资效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
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市波动时频溢出效应理论分析
2.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溢出效应的相关理论
2.1.1 有效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是由Samuelson于1965年提出,市场有效性是指价格能够反映市场参与者的所有信息,导致市场价格无法准确地预测。有效市场这一假说理论是认为市场具有效率,证券价格能反映市场波动,证券价格能反映市场波动。这完全取决于资本市场基本面情况。进一步,Robert将信息集作为划分依据,把市场有效性分为三类。首先,弱式有效市场表示通过市场价格能够得到市场以往存在的信息。包括历史价格、交易量等,但不能充分反映当前资产市场信息。其次,半强式有效市场式的内涵是当前资本市场的价格能够全面、有效地反映市场的所有公开信息。包括价格、交易量、涨跌幅等。最后,强式有效市场指价格包含了历史所拥有的全部信息。
此外,有效市场假说的假定需要金融市场符合三个基本假设。第一,市场参与者均为理性经济人假设,这意味着市场的投资人均以自身的利益最重要为标准,参与者通过利用对市场基本面随时监控而获取到的信息,对公司未来可能达到的收益,以及公司股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走势进行预估。第二,通过资本价格,可以看出市场上的供求平衡假设。该假设说明当资本市场存在不完全理性的参与者时,股价估值存在过高或过低,但因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是有随机性特征,并且能够相互抵消,因此价格仍会保持稳定。第三,市场是具有效率的假设。该假设表明,股价能够充分地反映出市场的全部公开信息,即市场信息是完全透明的。股票价格会随着市场信息的变动而出现上涨或下跌,但最终都会趋于平稳价格。因此,可以看出,市场收到信息的影响反映较为剧烈,因此使得股价也存在明显的上下起伏波动。
..........................
2.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市溢出效应的机理分析
2.2.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股市的Hartman-Abel效应的机理
Hartman-Abel效应认为经济不确定性会对投资存在正向激励。Hartman-Abel效应发挥作用的前提假设包括以下三点,首先市场必须是完全竞争的,即消费者和投资者不能改变市场的价格,只能接受市场价格。其次,投资者对于市场中存在的风险保持中间态度。1972年Hartman基于边际成本为严格凸函数的前提假设下,研究发现产出价格的不确定性上升会引起资本需求的增加,而资本预期收益的上升会进一步导致企业投资的增加,增加市场流动资金池,从而引起股价上涨。进一步,1983年Abel脱离边际成本为严格凸函数的前提假设,采用随机动态规划模型,研究得出EPU对企业投资存在积极影响,主要原因是当经济政策波动明显时,企业管理者能够有效地应对“不利消息”,尽可能降低负面影响,故当经济波动明显,企业仍愿意增加投资。但1988年Pindyck改变原有的假设条件后,得出的研究结果与之前大相径庭,其提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企业投资行为存在时间成本,同时企业也不能较好地应对不利消息所带来的负向冲击,因此当经济不确定性上升时,企业的投资成本上升,使得投资行为减少。由此可见,Hartman-Abel效应在改变前提假设条件下无法得到有效验证,因此,大部分学者更多的应用实物期权和金融摩擦机理来分析影响。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
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市波动时频溢出效应现状分析 ....................... 18
3.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现状分析 ........................... 18
3.1.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含义........................ 18
3.1.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度量........................ 18
4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市时频溢出效应的模型选择与数据处理 ...................... 27
4.1 小波相干模型 ................................... 27
4.1.1 连续小波定义.................................... 27
4.1.2 交叉小波定义....................................... 27
5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市波动时频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35
5.1 小波相干性分析 ............................... 35
5.1.1 连续小波相干分析.............................. 35
5.1.2 交叉小波相干分析............................. 37
5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市波动时频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5.1 小波相干性分析
5.1.1 连续小波相干分析
小波相干分析主要被广泛运用到衡量不同金融变量的时频关系,本文使用小波分析方法,来通过该方法分析EPU和股市间的联动关系。另外,为了能够研究单个对象存在的波动特征,本文以Morlet小波为母函数计算各指数的连续小波变换,结果如图5.1-图5.7显示。其中图右侧的颜色代表相关程度,颜色从蓝色到黄色,表示时间序列的方差逐渐变大,这说明其波动程度越大。横轴表示时间,而纵轴表示不同的频率周期。其中黑色线代表影响锥曲线,对于黑色线较远区域,考虑到边界效应影响,因此分析参考的意义较小。此外,小波谱图不仅能够反映时间序列中时域分析的信息,同时能够从频域角度分析信息。
一方面,从图5.6和图5.7的结果中可以得到,上证综合指数主要波动主要集中在36个月以下即长期占主导地位,香港恒生指数的主要波动也主要集中在8个月以下即中长期占主导地位。同时,从时域角度来看,两个时间序列也具有周期波动规律,其中香港恒生指数较为明显,而规律变化点也主要由于国内外经济事件的影响导致。
首先,在2007年至2008年间,香港恒生指数在中长期的高能量区域明显加强,从图5.7可以看出,该时间序列的波动幅度也随时间而增大。这主要是由于2007年次贷危机的产生以及不断扩散,进而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不仅增加了中国国内进口产品的成本,同时也对中国国内相关的金融机构造成直接影响,包括次级债券等。另外,对于消费者投资的信心也产生一定程度的重创,投资者的投资意愿降低。
其次,在2014年至2018年,香港恒指与上证综指的高能量区域增强,代表该时间序列在此时间段中波动剧烈,究其原因是:2014年我国从原有经济转态转变进入一个新常态阶段,为了能够促进经济迅速发展,政策开始大力改革经济发展的方式,创新经济动力,以此为股市能够带来新鲜的发展动力。2017年推出供给侧改革,同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国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均产生了带动作用,从而带动股市发展。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部分组成。理论研究主要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股市间的理论、形成机理及传导渠道等方面展开。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本文将股市分为内地和离岸市场,选择中国上海、香港股市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首先选取小波相干模型,从连续小波和交叉小波两个角度来刻画不同时间序列间的超前-滞后关系。其次,为了进一步深化分析不同经济政策与股票市场的溢出方向和溢出程度,本文选取Diebold & Yilmaz溢出指数模型和Baruink溢出指数模型从时域和频域不同视角分析两者间溢出效应的时变特征。得出不同经EPU与股票市场的溢出情况存在时变特征,且两者间溢出效应中长期效应占主导地位。另外,研究发现不同经济政策变动对上海股市的溢出影响程度小于对香港股市影响,且上海股市在两者间的溢出中占主导地位,作为溢出效应的主要发送者,而香港股市在两者间溢出作为主要接收者。
第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股票市场的超前-滞后关系在时域和频域存在明显的时变特征。
第一,本文首先选取交叉小波分析研究不同时间序列间的超前-滞后关系,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股票市场的相依性在时域和频域上存在明显的不同。本文基于选取数据以此分析国际EPU对股票市场的动态溢出效应。为了分析每一个研究对象的特征,本文以Morlet小波为母函数计算各指数的连续小波变换,小波谱图不仅能够反映时间序列中时域分析的信息,同时能够从频域角度分析信息。其中交叉小波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上海股市而言,香港经济政策的变动与其相依性最强,其次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政策变动,而中国总体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英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上证综指的相依性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内地股市的投资组合比较丰富,外资所占比例也相对较大,香港股市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离岸市场,该市场的经济政策变动会影响内地股市的波动,两者保持相对高度一致。而从时域角度来看,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危机事件爆发使得美国经济政策变动对上海股市和香港股市的相依性显著增强。尤其是其对恒生指数的影响重要区域中可以看出,相位箭头指向右上方和左下方情况较多,说明EPU指数领先于恒生指数。而香港EPU和上证综指、恒生指数的箭头指向右且为水平,说明在金融危机期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上海、香港股市处于相互引导关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