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视角下我国大麦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891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首先,加强大麦区域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以及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大麦科学种植管理技术的研发;其次,因地制宜地开展大麦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改善其种植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再次,优化大麦种植布局,增强大麦产业的区域竞争力;最后,重点加强对优势产区大麦种植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大麦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大麦在中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它不仅担负着我国青藏高原地区藏族群众粮食安全的功能,也是畜牧业和水产、水禽养殖业的优质饲料,还是啤酒酿造工业的重要原料。大麦适应性强,具有抗寒、抗旱、耐盐碱、耐贫瘠等特性。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国,大部分大麦种植地域位于云南、内蒙古、新疆及甘肃等海拔高、自然气候和生态条件恶劣、农业生产条件差、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大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农户生计、增加农户收入和减贫脱贫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为国内啤酒产业和大麦加工业的平稳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持续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愈发凸显、生产成本持续显性化与大幅攀升、经营规模仍普遍较小等多重严峻挑战,并导致农业特别是种植业产业基础薄弱、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在大麦的种植方面,也是如此。近年来,伴随着啤酒行业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麦总需求量快速增长。而与此同时,尽管我国大麦生产历史悠久,但是长期以来产业发展重点不明确,尚未形成规范化的产业基地,品种繁杂、品质不佳,其种植收益低于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并且对大麦生产并无任何补贴支持政策,农户种植大麦的积极性下降,导致大麦产量和质量都不能完全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为了弥补供需缺口,我国大麦进口量在波动变化中不断攀升;根据中国海关数据,

2014 年以来,我国每年大麦进口量大多保持在 500 万吨以上,其中2015 年和 2017 年分别高达 1073.23 万吨和 886.35 万吨,国内需求严重依赖国外进口。进口依存度高、比较收益低等现状也导致我国大麦产业受到很大冲击,种植面积进一步萎缩;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20 世纪 60 年代年我国大麦收获面积曾高达 500 万公顷左右,但此后整体上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特别是 2000 年以来一直低于 100 万公顷,2016 年下降到 41.3 万公顷。在大麦收获面积短时期内无法快速扩张的情况下,要提高我国大麦产量只能通过持续提升单产来实现。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包括:
(1)从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比较优势、要素投入、成本收益等方面,阐明我国大麦生产演变的宏观特征和微观事实。
(2)结合大麦主产区农户实地调研数据,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建立我国大麦生产技术效率评价模型,并且利用 Frontier 4.1 软件对我国农户大麦生产的技术效率以及种子、化肥、农药和人工等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进行了测算,进而揭示我国在大麦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的有效性,进而提出充分发挥大麦增产潜力的建议。
(3)深入分析影响我国大麦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前文研究,来为政府提高大麦生产技术效率的政策设计提供实证依据与理论支持。

1.2.2 研究意义
大麦虽然在我国种植历史非常悠久,但是长期以来被当作杂粮,政府对大麦生产的重视程度要远小于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当前,我国大麦产业面临着种植分布分散、产业化程度较低、成本及价格缺乏国际竞争力、质量不稳定及良种化率低等多重严峻问题。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我国大部分地区大麦生产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因此,通过研究大麦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情况,进而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政策措施来提高大麦生产技术效率,对于提高各种投入要素的有效利用,促进大麦单产的提高,提升农户种植大麦的比较收益,进而确保大麦合理国内产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本文的研究还可以拓展经济效率理论在农业领域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已有关于农业经济效率研究的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大麦
大麦(Barley),为草本植物,又称牟麦、饭麦、赤膊麦,属禾本科(Gramineae)、大麦属(Hordeum Linn.)(张京等,2017)。据《本草纲目》记载,大麦具有“味甘,性平,可消积食,有清火利水,和胃宽肠的功效”①。由于具有适应性强、耐晚播早熟等优势,大麦在我国广泛种植。

通常所说的大麦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籽粒有颖壳包裹的皮大麦和无颖壳包裹的为裸大麦其中,皮大麦根据用途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饲料大麦和啤酒大麦。目前,在我国,饲用、啤用和食用是大麦的三种主要用途:1)饲用:用法是将大麦籽粉碎后直接用作家畜的饲料或者在大麦成熟之前刈割作为青贮饲料喂养牲畜,饲料大麦茎叶肉嫩多汁、适口性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等,是喂养家畜的优质饲料;(2)啤用:啤酒大麦经过发酵制成麦芽,然后再以麦芽为原料生产啤酒,大麦制成的麦芽具有多种优点,其颗粒富含淀粉、充足的蛋白质和丰富的酶活系统,制成的啤酒风味鲜美,是啤酒行业的重要原料;(3)食用:主要是青稞,除了炒熟磨面制成糌粑作为藏族群众的主食外,青稞秸秆还可用来饲喂牦牛,除此之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以青稞为原料制成的一系列加工产品,比如青稞麦片、青稞饼干等,青稞还可以用来酿酒,营养价值较高。

2.1.2 技术效率

经济学意义上的技术效率是指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陈文,1999)。Koopmans(1951)于1951 年最早提出了技术效率的概念,此后,对技术效率的定义一般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进行阐释。
从投入角度来看,英国经济学家 Farrell(1957)最早把经济效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两部分,其认为技术效率是指在给定的技术水平下,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使用最少生产成本的能力;Leibenstein(1966)则是从产出的角度来界定技术效率的定义:厂商在给定的生产技术下,投入一定量的成本所获得的最大产出的能力。

..............................


2.2 理论基础
2.2.1 生产前沿面理论
Koopmans 于 1951 年最早提出利用生产前沿面理论来反映生产函数有效性的概念,即在特定的技术水平和投入要素组合下,如果不增加任何投入,产出不可能增加,或者不减少任何投入,产出不可能减少,说明生产单位投入产出是技术有效的。投入要素进行最有效的配置所能达到的最优产出水平被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也即生产前沿面。
1. Farrell 投入主导型经济效率及其测算。
从投入角度看,Farrell 于 1957 年通过一系列线性规划模型完整提出了生产前沿面的概念,用于测量厂商的技术(非)效率与规模(非)效率,技术效率反映厂商在给定投入集的情况下能达到最优产出的能力,配置效率反映厂商在给定价格和现有技术水平下以最佳比例使用投入的能力,综合来看,两种效率确定产出与投入之间存在的一定比例关系,从而反映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率。

.............................

第三章 我国大麦生产概况 ........................................... 15

3.1 我国大麦生产总体特征 ............................................. 15
3.2 我国大麦生产区域分布 ................................ 15
第四章 调研设计与样本特征分析 ..................................... 22
4.1 调查设计与样本选择 ................................... 22
4.1.1 调查设计 ............................ 22
4.1.2 样本选择 ................................. 22
第五章 我国大麦生产技术效率实证研究 ........................................... 30
5.1 研究假说 ............................ 30
5.1.1 投入要素假说 ........................................ 30
5.1.2 影响因素假说 .......................................... 30

第五章 我国大麦生产技术效率实证研究

5.1 研究假说
5.1.1 投入要素假说
(1)土地投入:土地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投入要素(胡瑞法、黄季焜,2001),但鉴于本研究的产出变量与投入变量均以每亩为单位,是在同等规模下对农户大麦生产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因此在考虑投入时未包括土地,即地租投入。

(2)种子投入:用种子费用表示大麦生产中每亩耕地上种子用量的多少及种子质量的高低,假设每亩种子费用越高,大麦的产出也越高。

(3)化肥投入:用化肥费用表示大麦生产中的化肥投入。化肥是重要的投入要素,适当运用化肥,可以满足大麦生长对各种养分的需求,对大麦稳产增产起到积极作用,但过量使用反而可能会对大麦生产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所以,假设农药投入对大麦产量的提高可能有正效应,也可能出现负效应。
(4)农药投入:用农药费用表示大麦生产中的农药投入。适当使用农药,可以有效降低病虫草害对大麦生产的不利影响,但过量使用反而可能会阻碍大麦单位面积产量,所以,农药投入的使用对大麦产出的影响未定。
(5)机械投入:用耕地、播种、收获等环节的机械费用表示大麦生产中的机械投入。机械投入表示大麦生产中的机械化程度,假设机械投入的使用会促进大麦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6)劳动投入:用一年内农户从事大麦生产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大麦生产中的劳动投入。一般情况下,劳动投入越多,在大麦种植过程中管理更加精细充分,有可能大麦的产出也越高;但是如果大麦生产中存在剩余劳动力,即虽然劳动者在进行大麦种植,但其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 0甚至为负数。因此,假设人工投入有可能存在正效应,也有可能存在负效应。
..............................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本文在揭示我国大麦生产宏观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甘肃、云南、湖北、河南以及四川等5 个省份 235 个大麦种植户调研微观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户大麦种植规模和成本收益情况,进一步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建立了我国大麦生产技术效率模型,利用 Frontier 4.1 软件对我国农户大麦生产的技术效率以及种子、化肥、农药和人工等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进行了测算,进而揭示我国在大麦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的有效性,并对影响我国大麦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来为政府提高大麦生产技术效率的政策设计提供实证依据与理论支持。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对我国大麦主产区的大麦生产概况、区域分布进行分析,采用资源禀赋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 1997—2015 年我国大麦生产布局变动及其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从大麦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变化情况来看,我国大麦种植分布总体上呈现出逐渐向云南、甘肃、内蒙古、四川等西部省份集中的变化特征;目前,甘肃、江苏、云南、新疆和内蒙古是我国大麦生产优势省份,我国大麦生产布局现状基本符合比较优势原则。
2.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大麦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估计的结果表明,样本农户大麦生产普遍存在技术效率损失,平均技术效率为 0.8724,说明在现有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投入水平下,如果能够减少技术效率损失,大麦单产仍有 12.76%的提升空间;各省份样本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还存在较为显著的地区差异。
3.大麦生产各投入要素中,种子投入的平均产出弹性最大且为 0.4461;化肥投入和机械投入的平均产出弹性分别为 0.1341 和 0.0312,这意味着在现有条件下,化肥和机械的增产作用均非常有限;农药投入和人工投入的平均产出弹性分别为-0.1870 和-0.0088,即农户在大麦生产过程中的农药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对大麦产量呈现负向效应。
4.技术效率损失函数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农户的人力资本提高对大麦生产技术效率提高具有正向影响,尤其是大麦生产技术培训会比接受正规教育的对农户的技术效率影响更大;有村干部的家庭其大麦生产技术效率更高,可能与干部型农户所拥有的人力和社会资本优势有较大关系;户主年龄对大麦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对大麦种子的满意度和大麦销售比例对大麦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说明优质的大麦品种,增加大麦的种植收入是提高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的重要途径;农户加入合作社对大麦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农户的市场化意识不断增强,加入合作社寻求规模效应,并显著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甘肃、湖北、河南和四川样本农户的大麦生产技术效率显著高于云南样本农户。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