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视角下基于规模比较视角的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89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文有助于丰富农业经济管理、资源环境经济学相关的理论,推动了“农户行为理论”、“外部性理论”等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和发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畜禽养殖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畜禽肉类总产量大幅的增长在保障畜产品供给,满足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需求、增加养殖户收入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畜禽养殖产业已成为农村地区的支柱产业。目前,中国畜禽养殖业正处于由过去单一散养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转变的重要阶段。然而,随着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粪污的排放量大且分散,加之农牧结合经营的有效微观模式形成缓慢,对大气、土壤和水源等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也阻碍了畜禽规模化进一步发展。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2010 年,中国畜禽粪便排放量约为 17.3 亿吨,相当于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 2.7 倍。畜禽污水的化学需氧量是工业污水的 3.23 倍,占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 45%;氨氮的排放量是工业污水排放量的 2.3 倍,占全国氨氮排放总量的25%(农业部, 2013)。

中国畜禽粪污治理起初是在借鉴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思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其最核心的出发点是“治理”,而不是“资源化利用”。从政策实施结果看,一方面畜禽粪污治理费用高、耗资大,给政府及养殖场带来沉重的环保负担,从经济考虑并不可行。另一方面,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多数养殖场承担不起也不愿意承担治污成本,还使得本来具有资源属性的粪污变成污染物。据统计,中国年产畜禽粪污约 38 亿吨,每年浪费并对环境排放 15.2 亿吨左右的粪污,即其有效利用率不到 60%。2017 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从根本上转变了原先错误的治理思路,并明确提出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到 2020 年其利用率要高于 75%。这意味着中国畜禽粪污治理正逐步由原先的以治为主到现在治用结合并重点推进综合利用转变。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关于畜牧业规模养殖与环境冲突的研究
万太军等(2009)认为通过畜牧业环境工程建设降低规模化养殖污染物排放,协调与兼顾畜禽养殖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中国当前畜牧业兹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张磊等(2013)研究发现规模化畜禽养殖增加农户经济收入的同时,也给农村地区自然环境造成严峻污染。何明福(2014)、李立刚(2012)、高定等(2012)指出畜禽养殖污染主要表现为对土壤、水源、大气的污染与破坏。张晖等(2013)认为地区畜禽养殖规模要与所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相匹配,否则会带来不可逆转的污染问题。张存根等(2010)认为小规模养殖产生的粪污容易被农田吸纳,污染在可控范围之内,而若无合理的应对措施,规模化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势必会带来环境污染。袁平(2011)指出分散的小农经营模式不利于畜牧业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周力等(2011)认为当畜禽养殖达到一定规模后,若在相关政策的监督和引导下实现集中处理,既降低治污单位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也有利于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的进步和自然环境的改善。田素妍等(2015)运用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分析了规模养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问题,认为规模养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不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这与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相关技术成熟程度有密切关系。潘丹(2015)从微观调研角度,实证分析了生猪规模养殖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为二者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
1.2.2 关于养殖户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式的研究
Nguren Quoc Chinh(2005)认为在已有的畜禽粪污处理技术中,沼气工程处理粪污是最为有效的,但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撑,推广难度较大。仇焕广等(2012)通过对养殖户粪污处理方式的选择及处理方式的演变进行研究,发现将粪污还田利用占比在逐年降低,但依旧是养殖户粪污处理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方式。谭莹等(2010)在借鉴美国生猪粪污处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将环境成本内部化,提出实现粪污循环利用是畜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褚彩虹等(2012)研究指出种植业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商品肥与畜禽粪污还田利用之间存在互补效应,建议根据农田承载力将粪污还田利用。魏秀芬(2017),黎运红(2015)指出畜禽粪污的主要利用途径是肥料化和能源化。畜禽粪污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对提高农田肥力具有重要作用。姜彩红(2017)认为中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广要在清洁生产、高效运输、有效储存等几个方面抓住技术关键点。靳红梅等(2015)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比较了直接还田、堆肥发酵还田、使用化肥三种模式下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研究结果为:经过处理的发酵还田模式与其他二者相比,环境具有正向影响,且长远来看,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效益。
................................

第二章 吉林省不同规模生猪养殖发展水平及污染差异分析

2.1 吉林省生猪养殖污染状况分析
2.1.1 生猪养殖污染物排放量的测算
随着生猪养殖业规模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粪污不能被农田及时消纳,导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根据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在被普查的 1963626 个畜禽业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COD 为 1268.26 万吨,总氮 1024.48 万吨,总磷 16.04 万吨,铜 2397.23吨,锌 4756.94 吨。2010 年,中国畜禽粪便排放量约为 17.3 亿吨,相当于工业固体污染物排放量的 2.7 倍。畜禽污水的 COD 是工业污水的 3.23 倍,占全国 COD 排放总量的 45%;氨氮的排放量是工业污水排放量的 2.3 倍,占全国氨氮排放总量的 25%。可见,畜禽养殖产生的 COD、TN、TP 等各类污染物已远远大于工业污染产生量,据中国污染物排放来源之首。

目前,中国尚未对畜禽粪便排泄系数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因此,本文主要依据生猪污染物日排泄系数原理,利用 2000 年至 2015 年吉林省生猪出栏量和生猪饲养周期(本研究参考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将吉林省生猪平均生长周期确定为 182 天),对生猪各类污染物产生量进行测算。其中生猪排泄系数依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畜禽养殖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中的东北区畜禽产排污系数,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对生猪排污系数进一步修正,确定了猪的产排污系数,如表 2-1 所示。


.........................

2.2 吉林省生猪养殖规模结构变动及发展水平分析
2.2.1 不同规模养殖场数量及其占比的变动
吉林省生猪养殖处在由单一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阶段。从表 2-3 可以看出,2002-2007 年,生猪养殖业发展较好,吸引了大量家庭散养户的加入,生猪养殖场数量从123.6 万户增加到 173.9 万户,增幅为 40.72%,年出栏数从 1333 万头下降到 1050.74 万头,降幅为 21.17%。但是从 2007 年开始,由于生猪规模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前期生猪供给数量的极速增加等因素,导致生猪市场前景不佳,生猪散养户数量持续减少。生猪散养户数量从 2008 年的 86.27 万户减少到 2015 年的 60.52 万户,下降幅度为 36.58%。2007 年到2010 年生猪出栏量由 1051 万头增加到 1105 万头,增幅为 8.56%。由于生猪养殖成本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生猪散养户退出养殖业或通过扩大养殖规模过渡到规模化养殖。生猪散养模式对吉林省生猪生产能力的贡献率越来越低。

进入 21 世纪以来,吉林省中小规模养殖场数量占比一直保持在 95%左右,500 头以上的大规模养殖场比重在逐年增加。从表 2-4 可知,50-99 头的小规模生猪养殖场数量总体上呈现先迅速增加后小幅下降的趋势,先从 2004 年的 43643 户增加到 2011 年的 114728户,增加约 1.6 倍,2011 年后一直呈下降趋势,到 2015 年小规模养殖场数量降至 90006户;其所占比重由 2004 年的 74.14%下降到 2015 年 62.51%。100-499 头中规模养殖场数量总体处于增加的状态,从 2004 年 12719 户增加到 2014 年 45961 户,增加了 2.6 倍,2015年中规模养殖场数量为 44712 户,与 2014 相比,降幅为 2.7%;其所占比重由 2004 年 21.61%增加到 2015 年的 31.05%。从中小规模所占比重的变化可以看出,目前吉林省生猪生产仍以规模为 50-500 头中小规模养殖场为主,2015 年中小规模养殖场数量所占比重高达93.56%。500 头以上的大规模养殖场数量从 2004 年 2504 户增加到 2015 年 9267 户,增加了约 2.7 倍。所占比重 4.25%增加到 6.44%。
.........................

第三章 吉林省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差异及主要约束 ............... 15
3.1 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15
3.2 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及差异分析 ......................... 19
第四章 吉林省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 24
4.1 理论分析与变量选择 ........................ 24
4.2 模型构建与计量结果分析 .......................... 26
第五章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的梳理及问题分析 ............................. 30
5.1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梳理 ........................... 30
5.2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33

第五章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的梳理及问题分析

5.1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梳理
在 2014 年之前,中国畜禽粪污治理主要是参考工业式的“达标排放”模式,属于末端治理环节一种重要的方式。其最核心的出发点是“治理”,而不是“资源化利用”。从政策实施结果看,一方面畜禽粪污治理费用高、耗资大,给政府及养殖场带来沉重的环保负担,从经济考虑并不可行。另一方面,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多数养殖场承担不起也不愿意承担治污成本,还使得本来具有资源属性的粪污变成污染物。2014 年以后,尤其是在2017 年、2018 年,结合畜禽粪污的资源属性,政策导向逐步开始由控制污染排放向实现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转变。并指出,粪污资源化利用是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最为有效的手段和根本途径。
5.1.1 中央层面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
5.1.1.1 环境约束型政策

为应对畜禽粪污污染问题,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环境约束型政策,如 2001 年环保总局颁布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规定畜禽养殖场必须配有粪污处理设备,《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对猪舍布局、选址、粪污贮存、处理技术作具体规定。《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中国首部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排放指标及配套监测方法做具体规定的法律规范,从畜禽养殖规模出发,分别对其污水、臭气、废渣等的日排放量作了具体规定。2010 年环保总局颁布的《畜禽养殖场(小区)环境监察工作指南》对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进行现场检查,未达到环境标准实施环境监察。《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提出源头防治、清洁养殖、污染物综合利用。在 2014 年之前,环境约束性政策的目标主要是“控制污染”和“达标排放”。2014 年开始,颁布的相关环境约束性政策的目标开始逐步由控制污染排放向实现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转变,尤其探寻种养结合模式,重点推进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2014 年国务院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从国家层面规定禁止在水源区、自然保护区、居民区建立养殖场、养殖小区。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吉林省生猪规模养殖发展水平、污染现状、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对环境污染的差异;其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粪污处理方式及差异,并深入探讨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及粪污资源化利用中遇到的主要制约因素。然后,基于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的调研数据,采用 Logistic 模型,从规模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影响因素。最后,对中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进行梳理,找到相关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找到优化和制定相关政策的路径支撑。

第一,从吉林省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趋势及规模结构的变动来看,进入 21 世纪以来,

吉林省生猪生产正处于由单一散养向规模化养殖快速转变的阶段。生猪散养模式对吉林省生猪养殖生产能力的贡献率越来越低。当前,吉林省生猪生产主要以中小规模养殖为主体,并呈现向大规模养殖发展转变的趋势。从吉林省生猪养殖污染现状来看,通过对生猪养殖各类污染物的测算得知,随着吉林省养殖业规模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仍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将会带来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对环境的污染存在差异,中小规模养殖户对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
第二,中国畜禽粪污治理思路由原先的借鉴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思路,到现在从畜禽粪污资源属性出发,在“资源化利用”上找突破,为中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长远的发展规划。但是,在实地调研养殖户和访问调研地区畜牧局、能源局等相关部门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粪污资源化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制约。不同规模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程度存在差异。其中,中小规模养殖户污染问题最为严重。因此,在顺应规模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不同规模养殖户的发展特征,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宣传培训等方式,克服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才能更好的促进吉林省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