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保障条件下陕西省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之经济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90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农地流转文献梳理,以土地经济学、产权经济学等理论为指导,借鉴双重保障土地流转制度的研究成果,对于陕西省农村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双重保障土地流转制度理论。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我国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从农业制度层面来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实际上是一次关于农地制度历史性的改革,它实现了传统集体领导下土地制度向单一农户承包土地责任制的转变,也让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土地经营权实现了分离,确定了土地集体所有权基础上以户为单位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方式。这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在当时是一次农业制度的巨大突破,极大改变人民公社制度下农户耕作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的弊端,被邓小平誉为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1950 年我国开始了以农业为首的三大改造,到 1952 年底,我国土地改革完成。土地改革完成实现了解放区土地由全国广大农民所拥有,实现了国家制定的“耕者有其田”的基本目标。三大改造中对土地的改造实现了封建土地地主阶级私有制转变为广大农民私有制。中国共产党借鉴国外的合作理论,实事求是,鼓励农户参加合作社。到 1956年,广大农村掀起了农业合作化运动,首先是农村进入了初级农业合作社阶段,先是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在农户的劳动资料私有和农业分散生产基础上实行劳动合作,然后建立农业初级合作社,农民通过土地入股、集中经营。第二阶段是初级合作社发展成为高级合作社,全国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中国当时落后农村生产力的水平,加上过分强调平均主义,没法调动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发展甚至出现一定程度倒退。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大力推动城镇化的进度,大量农民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选择前往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从而会带来农村一部分土地无人可耕的现象。随着农地市场化的推进,农民逐渐会萌生参与到土地流转的意愿,而且不同类型农户对于转入转出土地态度会存在差别,生产大户这种类型会倾向于转入土地,而一些前往城市寻找非农工作的农户则愿意将土地转让出来,目的是获得一部分土地转让收益。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在结合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在国家重视推动土地流转的背景下,通过引入双重保障制度,通过计量回归分析结果,分析土地流转的潜在影响因素,继而提出需要在农村构建新型农村保障制度,力求解决农户在流转土地存在的问题,从而努力推动土地流转,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初步构想。
1.2.2 研究意义

纵观之前研究土地流转的文献,都是基于我国传统土地流转制度下进行研究讨论。本文通过引入双重保障制度,研究双重保障制度背景下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是否会改变,并通过实地入户调研访谈的形式获取第一手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实证分析进而剖析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切实能够提高农户农业收入,为农户解决问题的对策,目标是提高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推动农业现代化。
推动农业现代化需要将土地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进行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发挥土地潜在生产力。农村经济顺利发展的重点就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推动土地流转,通过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解决农村人地矛盾。农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就是发展农业经济和提高农民的收入,建设美好农村。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形成农民利益保护的保障机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形成完备的支撑土地流转制度机制。以基层为指导,形成维护农民利益的保障机制。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就是土地经营使用权流转的过程,并且土地所有者保留承包权,转让租赁权(张红洁 2010)。
土地流转方式多样,可分为如下几种:

(1)转包:是指农地承包者,将其承包土地经营权转让给第三方,承包方将自己所承包的土地部分或者全部经营权以规定形式、期限转给第三方,不改变农业用途。农户将自己承包的土地整体或者部分的经营权,在规定期限里转让给其他经济组织或者农户进行农业活动。
(2)转让:是指农地承包者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愿意承包此块土地的人(袁震 201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的对象可以是个人、集体、以及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转让协议达成以后,原土地承包者就失去了自己转让出去部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3)出租,指的是承包土地的农民家庭或集体,在原有承包集体土地的期限内,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来将自己分配的土地租赁给他人开展农业生产经营一定时间的行为,作为出租方可以每年收取一次租金也可以一次租金也可以一次性收取多年租金,无论是承租方还是出租方都有严格按照出租合同开展活动的义务。

(4)入股:指的是土地承包方以土地的经营权作为股份的形式参与投资,土地承包方依据所享有土地经营权所转化的股份按时分红。
(5)反租倒包:是指村委会将承包到户的土地通过租赁的形式集中到一起,在进行统一的规划,再将土地的经营权承包给农业大户或者从事农业的企业。
(6)托管:是指承包方承包地委托中介性质农业服务机构,托管土地承包双方签订协议,由合同的委托方向合同的受托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许旭 2007)。
..............................

2.2 理论基础
2.2.1 地租理论
马克思指出“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形式,他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占有形式使土地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程芳 2013)。不同于我国的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本质是雇佣工人,而把自己的资本投在一个农业生产部门来经营的资本家即农场主。农场主为了得到在农地上可以使用资本进行运作的可能性,要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拟定的合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一定费用,这个支出我们通常认为是最常见的地租形式。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赋税论》提出,地租是进行农业生产后所得到的劳动产品去除支撑劳动者生活必需和进行农业生产所发生的成本所剩下的余额,地租实质是一种经济活动的剩余价值。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指出,在实际农业生产活动中,劳动者所生产农业产品扣除为自己在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产要素数量往往还有一部分剩余,这部分剩余可以成为“纯产品”,我们将其称为地租。

本文地租一般指的是土地租金,是土地承包者在承包土地的时候同时按照拟定合同约定付给土地所有者代表一定期限一定规模土地使用权的价格。
2.2.2 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适度扩大经济生产规模而引起边际生产效益增加从而带来总收益增加的现象(谭宏和周进 2007)。规模经济反映的是当生产要素集中或者分散所带来经济效益巨大的变化,生产要素是否集中会对经济效益产生潜在深远的影响。规模经济的优势体现在:随着产量的增加,固定成本分销降低,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从而会带来长期平均总成本逐渐下降的特征。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规模的经济生产,因为规模经济中注重一个规模度的问题,它追求的是能为企业创造出最优的经济效益的生产规模。因为,从经济学上我们发现,如果企业生产规模超出最优经济规模,会带来边际成本逐渐上升,从而边际效益却会逐渐下降,最终引发规模不经济现象,企业经济效益会显著下滑。
...........................

第三章 陕西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 17
3.1 陕西省农地流转现状基本介绍 .............................. 17
3.1.1 土地流转规模 ............................... 17
3.1.2 土地流转形式较为多样 ..................... 17
第四章 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实证分析 ....................................... 24
4.1 变量和计量模型的选取 ...................... 24
4.1.1 变量选取原则 ................................. 24
4.1.2 问卷变量的赋值 ............................. 24
第五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 32
5.1 结论 ..................................... 32
5.2 政策建议 ....................................... 32

第四章 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实证分析

4.1 变量和计量模型的选取
4.1.1 变量选取原则
根据实地调研的 311 份数据,我们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我选择了户主的职业、是否参加了农业保险、农户收入指标、农业收入占比、当地保障水平感知、农业生产是否出现资金短缺进行重点关注,来分析这些因素是否在双重保障制度下影响着农户土地流转意愿。
4.1.2 问卷变量的赋值

性别属于类别变量,本文参考前人关于土地流转方面的文章,将男赋值于 1,女赋值于 0。
是否参加农业保险、土地是否可以自由流转、是否参加过土地流转、是否出现过资金短缺、是否参加农业保险属于类别变量,且选项只有是和否作为两种选项,故用 1 代表是,

0 代表否。
受教育程度、职业、土地经营类型、与朋友联系是否紧密属于类别变量,且为多选,故用不同数字代表不同的选择。在此说明一下,与朋友是否紧密采取的是感知变量,本 文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赋值,0 代表最不紧密,5 代表最紧密,0 到 5,程度是不断加深,这样能够更加精确反映出农户对自己社交关系程度的感知。

年龄、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占比、距离城镇距离、土地耕地面积采取的是数值型赋值变量,因为这些变量不属于类别变量,因而用具体数字进行替代,数字本身不代表任何选项、含义。
特此提出,构建双重保障土地流转制度是作为一个政策背景,笔者在对农户一对一访谈的时候已经先在农村构建双重保障土地流转制度,然后在讨论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并不作为因素进行讨论,变量的选择参照过往关于土地流转文献的变量进行设定。

...........................

第五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