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选择与反通胀绩效之经济管理研究--基于新兴经济体的考察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899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文借鉴 Aizenman(2010)提出的汇率稳定性指数,将此指数作为汇率制度的替代变量,能够更真实的反映汇率制度选择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的作用。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通货膨胀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它关系到一国社会、经济稳定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通常运用多种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从汇率制度层面来看,其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学者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治理通货膨胀的视角来看,面对不同汇率制度选择,学术界各抒己见,没有一致见解。固定汇率制度支持者认为稳定的汇率制度有利于稳定公众预期,约束经济政策,发挥“名义锚”作用,从而达到稳定物价和降低通胀的效果;而浮动汇率制度支持者则认为在购买力平价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浮动汇率制度可以起到“隔离墙”的作用,可以阻断国际间通货膨胀的传递,从而有利于缓解通胀。面对学术界的分歧,从改善反通胀绩效角度出发,探讨汇率制度选择的一般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很多新兴经济体虽然自 90 年代末以来通胀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缓解,但通胀状况时有发生。如 1995 年,巴西通胀率高达 66%,俄罗斯通胀率高达 197%;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印度尼西亚通货膨胀率高达 58%,菲律宾达到近年来最高值 9.2%;2002 年阿根廷出现严重通胀,通胀率高达 25.7%;2008年金融危机中,南非通胀率达到近年最高值 11.5%,马来西亚达到近年来最高值5.4%。在 2018 年 1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表明,在新兴市场经济体,总体和核心通胀在 2017 年早些时候经历下滑之后,在 2017 年末略有上升。
作为一国经济制度的重要构成,汇率制度选择对一国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国际货币关系进入牙买加体系。在牙买加体系下,各国能够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使得汇率制度呈现出多元化特征。90 年代末至今,新兴经济体国家根据不同阶段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汇率制度进行了变革调整,汇率制度稳定性不断发生变化。尽管新兴经济体的整体汇率制度呈现出浮动性增强的趋势,但其也处于不断变化调整之中,特别是在发生经济危机时易出现较大波动,并且新兴经济体各国汇率制度在随着时间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汇率制度是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制度背景,合理的汇率制度选择对实现良好的宏观经济绩效尤其是反通胀绩效至关重要。目前关于通货膨胀相关研究更多集中在对于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研究上。而通过梳理以往学者研究,发现关于汇率制度选择与反通胀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1.2.1 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通货膨胀经典理论及其发展为学者们研究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奠定了基础,并且随着社会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生活的发展,通货膨胀在经济研究中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学者们从各个方面不断挖掘并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并且在理论论证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借助计量模型来进行实证研究。关于通货膨胀程度衡量指标的确定,目前大多数学者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即 CPI。而关于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回顾。
从理论发展来看,按照研究经济背景条件的不同,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理论可分为封闭经济条件下的通胀理论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通胀理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的通货膨胀理论中,较为经典的有传统货币数量论、Wicksell 的累积性学说、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政策、货币主义通货膨胀理论。Fisher(1911)以及 Marshall(1917)等传统货币数量论代表学者通过研究得出在充分就业前提下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货币供给过量发行会导致相应的通货膨胀的结论Wicksell(1898)提出的累积性学说强调货币变动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并且认为货币利率对通货膨胀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大萧条”背景下,凯恩斯提出货币供应量、政府支出、人均收入水平以及人均储蓄水平等因素均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二战后,各国采用凯恩斯货币政策干预经济,而信奉自由主义的弗里德曼认为对通货膨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就是货币供给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基于开放经济条件的通货膨胀理论得到发展。开放条件下凯恩斯主义通货膨胀代表性理论北欧模型强调经济开放程度及经济规模对通货膨胀有重要影响。
......................

第 2 章 汇率制度选择与通货膨胀关系理论分析

2.1 通货膨胀相关理论
国家统计局对通货膨胀作出了明确的定义。从理论角度看,通货膨胀是指纸币流通中的实际发行量超过实际的需求量而导致的货币发生贬值以及物价普遍且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这一现象的实质就是社会的供需不平衡,供给量超过需求量。而从经济表现角度看,通货膨胀是指一般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全面而且持续大幅度上涨的经济现象。基于对不同通胀理论的回顾,按其所研究的经济条件可划分为封闭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理论和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理论。
2.1.1 封闭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理论
在通货膨胀理论研究早期,其研究背景基于封闭经济条件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目前较为经典的理论主要有传统货币数量论、Wicksell 的累积性学说、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政策、货币主义通货膨胀理论。
(1)Wicksell 的累积性学说
瑞典学派创始人 Wicksell 在 1898 年的《利息与价格》中提出累积性学说,强调货币变动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并且认为货币利率对通货膨胀会产生重要影响。Wicksell 认为货币均衡实现的条件是货币利率等于自然利率,其中货币利率指现实市场的利率而自然利率是指资本的预期收益率。在现实经济条件下,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往往不一致甚至发生背离。当金融市场中实际存在的利息率即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时,企业家会通过借款增加投资,随着投资的增加,工人工资会增加,从而购买更多的消费资料,并且利润的增多会促进更大规模的生产,更多对于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需求会促使物价提高。这一过程表明由于货币利率与实际利率存在偏差,从而造成货币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不均衡,而这一过程长期积累便会造成通货膨胀。
.........................

2.2 汇率名义锚理论
名义锚理论是在理性预期理论与动态不一致性理论基础上提出的。1977 年Kydland 和 Prescott 提出“动态不一致性理论”,即政府在制定政策时私人部门产生通胀预期并且相信政府宣称的通胀率,而由于政府指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包括降低通货膨胀以及解决失业问题,那么当政府认为解决失业问题比降低通货膨胀更重要时,则会违背最初降低通胀的承诺,反而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导致比既定通胀水平更高的通胀现象。当社会公众在理性预期条件下意识到动态不一致性问题时,则会对政府不信任,由此产生货币政策信誉问题。致力于建立政府货币政策信誉的名义锚理论应运而生。
关于货币政策名义锚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理论界的主要观点是货币政策名义锚是一国货币政策瞄准的名义经济变量,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物价稳定,降低通货膨胀。Flood 和 Mussa(1994)提出货币名义锚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首先,当货币政策钉住一种商品的价格或者是一组商品价格时,我们将这种类型的锚称为固定名义锚,比如金本位就属于这种类型;其次,更为普遍的是当货币政策以名义变量增长率为锚,如基于过去表现的价格水平、货币总量或名义收入,我们将此类型锚称为移动名义锚;第三种类型并没有与前两种类型完全区分开来,旨在管理一国或多国的价格以他国货币计价的制度安排,这种更为基础的名义锚通常指汇率名义锚。本文将关注点放在汇率名义锚上。
.........................
第 3 章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特征及调控政策选择 ........................ 21
3.1 新兴经济体的界定 ....................... 21
3.2 新兴经济体的宏观经济特征 ....................... 22
第 4 章 新兴经济体汇率制度选择与反通胀绩效实证考察 ...................... 31
4.1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 31
4.1.1 变量选取 .................... 31
4.1.2 模型构建 .................. 32
第 5 章 基于反通胀绩效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 44
5.1 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历程 .................. 44
5.2 我国汇率制度选择与反通胀绩效 ............... 45

第 5 章 基于反通胀绩效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5.1 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历程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社会经济十分落后,对外贸易占整体经济的比重极小,因而汇率制度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微弱;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和深入,经济的高速增长,汇率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变得举足轻重。鉴于不同时期汇率制度的影响程度不同,本节将选取 1980 年之后的汇率制度变迁开展分析。根据汇率制度的调整方式,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汇率制度可分为初期和中期两个阶段。
1994 年是汇率制度的改革中期时间点,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 80 年代更上一个层次,对外贸易也逐渐向内陆延伸,此时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逐步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成为整体经济发展所需。当年,我国政府顺应经济发展要求又一次开展了汇率制度改革:在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实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实施至 2005 年 7 月 21 日,我国再次实施汇率改革。面对经济发展新需求,我国汇率制度调整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这一制度实施 10 年后,2015 年 8 月 11 日我国政府再次顺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开展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图 5.1 详细展示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历程。

...........................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兴经济体国家汇率制度的选择以及由此带来的反通胀绩效开展研究。在经验分析、理论分析以及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结论:
(1)通过经验数据分析,在新兴经济体尤其是我国以往的汇率稳定性指数与通胀率的组合中,较强稳定性的汇率制度通常与较好的反通胀绩效关联。在新兴经济体样本国家中,选择稳定性强的汇率制度利于实现良好的反通胀绩效。
(2)通过静态面板模型分析得出,当其他影响通货膨胀的变量一定时,汇率稳定性指数显著为负,因而稳定性越强的汇率制度反通胀绩效越好,浮动性越强的汇率制度反通胀绩效越差。
(3)通过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在实证模型中加入通胀一阶滞后项,同样得出汇率稳定性指数显著为负的结果,同样得出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稳定性越高的汇率制度反通胀绩效越好,浮动性越高的汇率制度反通胀绩效越差的结论。
(4)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无论是否考虑通胀预期的影响,汇率稳定性指数都会对通货膨胀水平产生负向影响。汇率制度的稳定性越强,通胀水平越低,反通胀绩效越好;汇率制度的浮动性越强,通胀水平越高,反通胀绩效越差。这与本文经验分析结论相一致。为追求良好的反通胀绩效,增强汇率制度稳定性有利于实现此目标。
(5)通过对新兴经济体国家进行经验分析以及实证研究,我们发现本文研究结论与部分经典理论相契合。这表明这些经典理论对于新兴经济体治理通货膨胀现实问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6)在本文中,汇率名义锚理论得到印证,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在治理通货膨胀时可以借鉴此经典理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