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宁夏生态移民迁入地农民为研究对象,选取486个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采用“态度一意向一行为”的计划行为理论等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理论,将生态行为分为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两个空间范围,从生产行为、生活行为两方面研究移民的生态意识与其行为的关系。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人类社会进入十八世纪以后,爆发了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低产低效的工场手工业。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一一过度追求高产出导致的环境恶化、生态危机严重,环境危机反衬了人类的脆弱性,昭示着社会所面临的风险。由是,在对粗暴浪费的发展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之后,人类社会被迫从对大自然的过渡掠夺的工业文明进入了可持续发展型的生态文明社会阶段。随着中国进入生态“还债”高发期,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从最初的懵懂到如今的迫切希望改善生态环境,重返碧海蓝天。
从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将其上升到战略高度,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再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描述并写入党章;直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描述中,再次强调“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无不显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势在必行。
我国自古就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但这些朴素的生态保护理念受到了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农村地区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它们不但要承受自身环境破坏的后果,还要被迫接受城市转移的污染,那些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农村更是如此。对这些地区而言,打破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之间循环魔咒、缓解人与自然之间尖锐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生态移民。生态移民,也称环境移民,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中提到,生态移民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直至消除污染环境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推行得当的一种人口政策。
......................
1.2研究目标及内容
1.2.1研究目标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移民为例,选取13个样本村,抽样调查505户移民家庭,以调查数据为基础,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移民生态意识与生态行为一致或背离的关系,并找出相应解释。同时,将多种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引入模型,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生态意识对生态行为的不同影响。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验证生态意识的测量维度,并结合态移民安置区移民的实际情况,为培养移民生态意识、塑造移民生态行为、提高移民生态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2.2研究内容
查阅文献发现,当前我国对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的研究内容正在不断学习先进理论、研究成果逐步丰富的阶段。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的梳理结果,结合生态移民特点,构建相应的测量指标体系,细分了生态意识的衡量维度,从移民生态行为分为生产行为和生活行为两方面进行研究,再根据行为作用空间将生活中的生态行为细分为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两方面,通过引入人口统计学变量作为调节变量、生态知识和外部条件作为中介变量,从多个角度更细致地研究移民生态意识对生态行为的影响,同时验证生态意识的测量维度,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第一,生态意识研究内容:该部分研究内容涉及到心理学、哲学与生态学等多学科领域,除了生态认知意识、生态价值意识、生态忧患意识及生态责任意识这四个被广泛用于测量生态意识的维度之外,本文还加入了移民对环境污染情况的感知程度的测量》。
第二,生态知识的研究内容:包括移民对环境保护的一些常识性问题以及一些抽象的专业术语的了解程度,分析移民对生态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组织保障的研究内容:此部分内容关注的是政府的资金投力度(如生态补贴政策、环境保护资金等)、政府对生态文明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以及政府的监督检查工作等内容。这一部分数据来源于移民对政府和村干部生态保护工作的满意度,移民的主观评价可能与事实有所出入,但具有一定的借鉴性,因为政府和村干部工作的主要受众是群众,群众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工作绩效。
第四,生态行为的研究内容:从移民行为的生产和生活两方面出发,将移民生活中的生态行为分成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两个空间范围同时进行分析。本研究只关注意识对行为的单向影响,并不讨论哲学范畴内的意识与行为产生的先后顺序。
.......................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框架构建
2.1生态意识
生态意识是包括生态知识和生态行为在内的一切相关生态问题研究的起点,生态知识和生态行为的内容也是伴随着生态意识的发展而逐渐被提及和被研究,其内容也随之丰富,与此同时,受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现代化程度的约束,国外学者在生态保护的相关领域稍领先于国内研究,且取得成果显著。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意识的研宄侧重点不同:国外学者在更多倾向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环境关注的影响因素,因此他们对生态意识内涵和维度的研究结果也有很强可借鉴性和实用性。反观国内学者,因经济发展滞后、城镇化程度落后于西方国家等因素,国内公民的意识唤醒稍晚于国外,学者的研究也就相对落后,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国内开始涌现出关于生态文明的著作,直到九十年代,学者们才开始专注研究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一方面是在借鉴国外己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哲学层面对生态意识的定性研究及其内涵的解释居多;另一方面测试仪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讨论高校学生和城市居民生态意识的养成研究(对其他特定群体的研究鲜少),以及专注于某个地区公民(如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意识的现状调查。本文从起源、内涵与具体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现有研究进行了梳理。
最经典的诠释是《道德经》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述一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人与自然在相互制约中发展,人应该遵守客观规律,与“天”和谐相处;除此之外,儒家学派推行“仁道”,将仁从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佛学思想告诉我们,每一个生物和非生物都有生存的权利,万物平等,这种众生平等观有助于人们自觉敬畏自然,提升现代生态意识。除古代思想家和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平衡观外,当代掌权者对生态平衡也很重视:如唐代宗曾下令:“宜劝课种桑枣,仍每丁每年种桑三十树。”这种官方强制实施的植树造林活动被广为推崇。可以看到,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维持生态平衡的意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
........................
2.2生态知识
从国外看:生态知识起源于“生态智慧”。1973年,挪威哲学家创造了专业用语生态哲学,即生态智慧的同义词,用来形容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他打算用生态学和深层次生态学的相关构想作为超越了功利主义的环保观,调和人与自然之间,精神与身体之间的鸿沟。在很多研究中,生态智慧和生态知识之间的界限是不明确的,二者可以作为同义概念合并研究。最近,在生态学研究、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人们又重新燃起了对生态智慧的研究兴趣。
传统生态知识指的是在非工业或技术先进的社会中,关于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生态知识的形式。顾名思义,LEK是与研究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习俗惯例等密切相关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特色发展丰富起来的一种生态保护知识;而TEK的范围较大、广度较深,它越来越多地被解释为知识、信仰、实践、传统和制度等的组合,并且“以道德,伦理和精神世界观为基础”,或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被认为是“知识一实践一信仰”的复合体。
从国内看:学者的研究几乎与国外同一时期的研究一致,除了界定生态知识的内容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地方性(或少数民族)生态知识、传统生态知识的论述,生态知识的内容,普及生态知识的重要性。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文化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它作为自然教材中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作用已日趋明显。认识自然、保护环境、合理开发资源已成为人类必须研究的课题。同时,滕晓华和姜爱等都认为作为民族文化不可取代的组成部分,要植根于当地环境特点,发挥地方性生态知识的作用,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生态知识的研究范围内,这也是我国与国外研究相比独特的地方。
.......................
第三章样本选择与数据描述............21
3.1样本基本情况.............21
3.2移民生态意识描述性统计分析.............23
第四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37
4.1模型选择...........37
4.2变量设定.............39
第五章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54
5.1研究结论............54
5.2政策建议.......55
第四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4.1模型选择
本文选择结构方程模型作为实证分析方法。结构方程模型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研宄,它建立在回归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包含“因果关系”及“关联性关系”,测量变量间的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结构方程通过“方差一协方差”矩阵来估计参数,参数估计更加准确,将测量误差排除在我们所关心的方程之外,而不是囊括在方程内部,具有渐进无偏、尺度不变和可以整体检验假设模型等多种优势。
4.1.1模型结构与分析方法
(1)模型结构
结构方程模型由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组成,测量模型包括一个潜变量(无法直接进行观测)及数个观察变量(可以直接观察或测量的变量,即测量指标)。进行研究时,一个测量模型至少包括三个观察变量,五到七个为最佳。结构模型包括三个及以上的测量模型(此时每个潜变量可以包括两个观察变量,但结构模型至少要包括四个潜变量),是模型中内生及外生潜变量的组合,是整个研究假设的部分,它建立在验证式因素分析的前下,考察模型适配度。潜变量是观察变量的共同因素,主要通过一阶模型的验证式因素分析来考察测量模型的代表性和指标信度,因而在模型分析时需剔除解释程度极低,也就是因素负荷量极低的观察变量。
........................
第五章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5.1研究结论
5.1.1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结论
参考文献(略)
经济管理视角下生态意识与生态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宁夏生态移民迁入区农民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经济管理文章
- 经济管理视角下浙江农林产品出口“一带一路
-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中国马铃薯主粮化发展之经
- 经济管理视角下电商末端物流服务质量对农村
- 经济管理视角下农户林地流入行为研究
- 低碳经济管理视角下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
- 2000-2015年中国主要木材交易市场时空差异
- 经济管理视角下新型城镇化与产业转型互动发
- 经济管理视角下日本牛肉市场消费者购买行为
- 山西省文水县农业产业综合效益提升策略之经
- 林地流转期限对林业生产投入的影响之经济管
- 经济管理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对社会
-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动能管理的分解与转换历程
- 基于生态林业融资视角的生态彩票创新性之经
- 种粮大户正规信贷约束及其福利损失之经济管
- 贝宁阿拉达州小农户菠萝生产的技术效率之经
- 双重保障条件下陕西省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