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型沿边口岸城市“岸-城”互动关系经济研究 --以广西凭祥市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099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本文以沿边口岸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其岸城互动关系的角度展开研究,通过运用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及理论,结合不同工具手段,探索了沿边口岸城市岸城互动的理论及实践问题。研究成果主要如下:(1) 沿边口岸城市岸城互动机理分析。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沿边口岸城市系统的互动机制进行了仿真模拟,并选择了其中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内在关系及影响效应分析。通过对其互动机理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口岸对城市经济的贡献随时间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其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会随着时间不断减弱;②盲目的口岸建设投入容易造成口岸运输供求失衡,忽略产业集聚规模的影响,口岸运输的供过于求易陷入难以逆转的状态;③沿边口岸城市的产业结构逐渐高级化,但其产业结构的动态演化规律具有其特殊性,产业结构变化往往从第一产业快速过度到第三产业,产业高级化过程的时间跨度往往较短,其间推动了城市功能区重组,加速岸城分离;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相继提出,中国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正经历着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发展趋势[1],“兴边富民”等行动的开展进一步将沿边地区推升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关键区域,而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沿边地区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的重点地区,而是更多地成为未来扩大内外开放的主要抓手,由开放的末梢成为开放的前沿[2,3]。在此背景下,沿边口岸城市作为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口岸城市的相关研究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沿海港城,对沿边口岸城市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吴松弟教授等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的研究认为,先进生产力首先形成于沿江沿海口岸城市,并经由重要的交通路线扩展至广大的内陆地区,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便由此构成,在该过程中,沿江沿海口岸城市及其各自的腹地相互作用[4]。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探讨中国社会发展中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同时也较早地论及港口腹地理论,助力了沿边口岸城市的研究。一方面,为沿边口岸城市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即“岸-城”相互关系研究,另一方面,沿海沿江口岸城市相关研究成果为沿边口岸城市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可为其提供有益借鉴。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一带一路”作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相融合的综合发展战略,已推动内陆边境地区由对外开放的“旧边缘”转变为“新前沿”[2,3],其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区域布局的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开放型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创造了新的重要的战略机遇。而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以及“一带一路”战略重要平台的沿边口岸城市,依然面临着自身弱势的发展能力、“岸-城”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岸-城”互动关系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口岸系统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为优化沿边口岸城市规划建设的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其“岸-城”协调发展,提升经济实力,促进区域协调,更好地落实国家发展战略。
1.2.2 研究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来看,口岸及其腹地的研究虽已历时良久,但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港口-腹地的研究,但多数沿边口岸地处地广人稀、民族成分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边境地区,从经济、政治、地理、文化等各个角度来看,均具有区别于港口城市的特殊性。沿边口岸城市“岸-城”互动关系的研究将极大地扩展口岸城市系统的研究视角,并丰富口岸城市系统的研究成果。此外,以沿边口岸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着重于城市的微观解构,空间尺度转向城市及其内部,在研究对象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及开拓性。同时,研究采取动态研究方法,一方面基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动态性等,尝试引入系统动力理论进行分析;二是尝试从时间、空间角度进行阶段划分尝试并分析,为沿边口岸城市“岸-城”互动关系研究一般理论总结奠定基础,具有明显的学术价值。

从实践意义上来看,沿边口岸城市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发展平台,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5]。目前学界对于沿边口岸城市的研究已严重落后于现实形势的诉求,对其“岸-城”互动关系的研究可为优化沿边口岸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引导,加强其“岸-城”协调发展,增强自身经济实力,进而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具有显著的战略价值以及实践意义。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口岸的内涵
口岸的概念由对外通商海港演化而来,现在泛指国家依据本国需要及地理条件指定设立的对外开放交流门户。对其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方式,前者指具有查验机构与监管功能的外向型城镇,后者意指供国内外人员、对外贸易货物以及交通工具合法出入境,具有查验监管功能的通道和设施[82]。
口岸依据其标准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依据相关机构标准及已有文献,主要有以下分类方式:(1)依照管理层级及开放权限,可分为国家级口岸、地方级口岸;(2)依照口岸性质及运输方式,可分为陆路口岸、航空口岸、水运口岸[82]。
边境口岸是位于边境地区与临国对应城市直接由公路、铁路、河运航线以及航空线路等交通线路相连接的通道体系[83]。本文研究所涉及的口岸包括凭祥口岸、友谊关口岸以及与其紧密联系的互市贸易点。从口岸及互市贸易点的地理位置来看,其都地处于友谊镇,因此,从口岸内涵上看,更接近于广义的口岸,即口岸城镇。从口岸分类来看,凭祥口岸和友谊关口岸分别为铁路和公路口岸,均为国家级口岸、沿边陆路口岸。因此,本文研究结论对沿边陆路口岸城市较为适用,而航空口岸城市与水运口岸城市因其自身特点差异,或许会与本文结论有所偏差。
2.1.2 岸-城界面
口岸与城市界面的研究是岸城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岸-城界面”可以称为岸城关系演变的指示器。目前,学界对于口岸和城市界面尚无明确定义,本文从地理、空间、产业、制度等四个方面对“岸-城界面”予以定义。从地理角度看,岸-城界面是口岸用地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地理划分线,或是口岸用地向城市用地的转换地域。从空间角度看,岸-城界面是口岸与城市耦合作用的一个功能节点。从产业角度而言,岸-城界面包括口岸相关产业如物流运输、报关等,同时还包括金融、信息等体现城市功能的服务业。从制度层面而言,岸-城界面是受政策、法律、文化、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地域空间。
..............................

2.2 主要理论依据
2.2.1 共生理论
生物学上的“共生”概念,描述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种群在演化过程中长期保持紧密互利的生活状态。后来,共生的思想被运用于多个学科领域,共生理论得到了广泛的深化与拓展。经济学中,共生理论被表述为“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84],并指出城市的发展需要按照自然界的共生规律进行,城市中的任何共生关系都是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者在共生界面相互作用的结果[85]。
结合共生关系的四个要素分析沿边口岸城市的岸-城共生关系:其一,共生单元,共生单元为共生体的基础,当我们将口岸及其所依托城市视为共生体时,口岸和城市就成为了两个共生单元;其二,共生模式,即生产交换关系,口岸通过其产业的前后向传导与城市形成“口岸带动城市,城市支持口岸”的关系,共生单元间通过产业结构上的关联而双向互动、互惠互利,形成了稳定的共生关系;其三,共生环境,去除共生单元的所有因素之和,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周边战略的制定等成为沿边口岸城市共生环境的积极因素,同时也存在产业结构失衡、区域经济水平低下等限制因素;其四,共生界面,即共生单元间交流的载体,口岸与城市间岸城界面的形成为其共生提供了天然界面,口岸和城市可以通过市场等媒介完成信息、要素、能量的交流传导。因此,沿边口岸及其所依托城市事实上已经具备互利共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

第三章 沿边口岸城市“岸-城”互动关系时空演化的实证分析............ 35
3.1 案例地概述................................................. 35
3.2“岸-城”互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35
第四章 沿边口岸城市岸城互动发展的对策分析......................... 51
4.1 沿边口岸城市岸城互动发展的对策目标 ......................... 51
4.2 沿边口岸城市岸城互动发展的对策原则 ......................... 52
4.3 沿边口岸城市岸城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 53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4
5.1 研究结论.................................................. 54
5.2 研究创新点................................................ 56
5.3 不足及改进之处............................................ 57

第四章 沿边口岸城市岸城互动发展的对策分析

4.1 沿边口岸城市岸城互动发展的对策目标
沿边口岸城市岸城的互动发展,是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我国沿边口岸设立于不同时期,发展阶段不尽统一,所处的发展环境与自身特性也存在显著差异,面临着各不相同的发展困境。鉴于此,从我国沿边口岸城市的现实情况出发,基于前文岸城互动机制、时空演化模型等有关结论,考虑如下对策目标:

(1)推进战略实现的前沿节点。这是推动岸城互动发展的最高目标,沿边口岸城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对于优化开放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周边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沿边口岸城市的一切发展必须以成为推进战略实现的前沿节点为最终目标。

(2)形成口岸经济增长极。这是推动岸城互动发展的根本目标,一切对策措施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通过推进合理的岸城互动促进经济增长形成增长极,并带动相关区域协调发展,进而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目的。要求准确把握沿边口岸城市各发展时期的阶段性特征,超前规划、合理制定投资策略,以便最大程度利用岸城互动关系,加速口岸经济发展形成增长极,并以点带面,增强区域经济增长活力。
(3)提升岸城协调发展程度。这是推动岸城互动发展的直接目标,沿边口岸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口岸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岸城相互协调发展本质上就是保持健康的互动关系,要求口岸的拉动协调与城市的推动协调并重。
(4)提高社会经济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推动岸城互动发展的基础目标,要求在合理前提下进行超前的规划,超前性与可行性并重,一方面合理把握城市发展趋势,有预见性地规划以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杜绝不合理的建设以及盲目的投资,以避免社会经济资源闲置浪费,推动沿边口岸城市更好更快发展。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文以沿边口岸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其岸城互动关系的角度展开研究,通过运用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及理论,结合不同工具手段,探索了沿边口岸城市岸城互动的理论及实践问题。研究成果主要如下:
(1) 沿边口岸城市岸城互动机理分析。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沿边口岸城市系统的互动机制进行了仿真模拟,并选择了其中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内在关系及影响效应分析。通过对其互动机理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口岸对城市经济的贡献随时间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其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会随着时间不断减弱;②盲目的口岸建设投入容易造成口岸运输供求失衡,忽略产业集聚规模的影响,口岸运输的供过于求易陷入难以逆转的状态;③沿边口岸城市的产业结构逐渐高级化,但其产业结构的动态演化规律具有其特殊性,产业结构变化往往从第一产业快速过度到第三产业,产业高级化过程的时间跨度往往较短,其间推动了城市功能区重组,加速岸城分离;④三产对于口岸运输的需求相对于一产、二产要小很多,口岸运输需求较大程度上由一产和二产决定,随着口岸城市产业结构发展逐渐趋于高级化,口岸运输的需求量也相应有所下降;⑤产业的特性对口岸城市人口的就业状况有重要影响,通过引起相关产业从业者的居住及生活空间发生位移,进而推动沿边口岸城市的发展过程;⑥口岸的内外贸易结构对城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城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内外贸易总量的结构,还受到行业性、产业性的外向型影响,且口岸运输功能的充分发挥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2)沿边口岸城市的时间演化过程分析。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 Logistic 方程曲线,首先对沿边口岸城市的时间演化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认为其时间演化过程分为四个时期,继之,借助 Logistic 方程建立数学模型以模拟其演变过程,明确了每个时期的划分标准及特征,同时认为,各个阶段的岸城互动关系也相应具有阶段性特征,依次经历了四个阶段。最后,将时间演化模型应用于凭祥口岸的吞吐量数据分析,并结合其实际从时间节点、经济政治环境、对外贸易结构、与地方经济联系等方面对拟合结果进行了论证,拟合结果显示,凭祥口岸处于发展期并逐渐过渡到下一阶段,岸城相互关联且集聚效应正逐渐产生,口岸吞吐量仍在不断增加,口岸发展速度持续加快。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