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通过多重改革打破了原有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完成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但不可否认,目前市场化改革还有很多问题未解决,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仍处于主导地位,且担任资源分配的角色。特别是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竞争中的不平等问题普遍存在,大大削弱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导致我国面临经济结构失衡、内生动能不足等重大挑战。在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企业的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通过非市场机制获得资源,而建立政治关联就是最普遍的一种方式。不仅国有企业能凭借与政府关系的天然性来获得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需的重要资源,而且诸多民营企业家也通过成为党员、参加政府组织等方式主动与政府官员建立紧密联系,以得到政府保护和扶持。众多研究表明,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越低、各项制度越不完善,企业就越有更强烈的动机去建立政治关联。企业高管有无政治关联不仅反映了企业与政府的亲疏程度,更显示了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那么政治关联除了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源流入外,是否会产生强烈的负外部性,甚至成为僵尸企业形成的催化剂。
所谓“僵尸企业”,是指那些已丧失盈利能力,本应该退出市场,但因吸收大量低成本的稀缺资源而能够存活的企业。治理僵尸企业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实现资源配置优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近年来,我国正面临严重的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该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其中大量存在的过剩产能便是制约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拦路虎。2015 年 11 月,习主席正式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发布了“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改革任务。随后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退出市场,以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顺利实施,之后政府部门又多次出台关于加快僵尸企业清理的文件。2018 年 4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 2018 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强调,大力破除无效供给,严格做好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的“僵尸企业”处置工作,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同年 11 月,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债务处置工作的通知》时再次提及僵尸企业,强调要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的债务问题,降低企业杠杆率。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资源配置的角度重点分析政治关联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而对我国僵尸企业的形成机理做出更有解释力的分析,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出清策略。本文各章节的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本章首先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指出在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企业建立政治关联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与僵尸企业的形成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然后简要介绍了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明确本文的研究目标。最后绘制技术路线图,并说明文章的创新点。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通过阅读政治关联及僵尸企业相关研究的文献,将文献综述部分总结、梳理为三大方面,充分了解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现有文献进行评价,发现其研究成果对本文的可借鉴之处及不足的地方,从而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
第三章为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本章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寻租理论及资源依赖理论等分析我国政府在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更深层次的理解政治关联与僵尸企业形成之间的关系及其传导机制,提出研究假设,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
第四章为研究设计。首先,利用过度借贷法、FN-CHK(R)修正方法对被解释变量僵尸企业进行识别,利用虚拟变量法对核心变量政治关联进行度量,根据测算结果,对僵尸企业、政治关联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变量定义。其次,简要介绍样本的选取及来源情况。最后,在前文提出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建立对应的实证模型,为下一章节的实证分析提供支持。
第五章为政治关联与僵尸企业关系的实证检验。本文使用Stata14.0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对政治关联与僵尸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同时对比企业性质的不同和制度环境因素的差异对其结果产生的影响,同时分析政府补助、信贷融资在政治关联影响僵尸企业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为保证本文核心结论的可靠性,通过改变核心变量的度量方法以及采用系统GMM方法对上述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这一章首先对全文实证结果进行总结,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对症下药治理僵尸企业。最后反思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僵尸企业的相关研究
一、僵尸企业的界定
“僵尸”一词最早被Kane(1987)引入到经济学研究中,用“僵尸存储贷款机构”描述20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存贷危机现象。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之后,产生了一大批陷入财务困境、只能依靠银行持续贷款才能生存的企业,这一现象备受全球学者的关注,随即展开了对僵尸企业的研究。Ahearne等(2005)的研究表明僵尸企业指的是低效率、高负债、生产力增长率常年处于较低水平甚至小于零的一类企业。Hoshi(2006)将经济学中的“僵尸企业”定义为依靠自身经营无法存续,但由于得到债权人的支持从而避免倒闭的企业。朱舜楠等(2016)则结合多个角度提出了比较严苛的定义,即“造血功能低下、低效甚至无效占用资源、依靠政府和银行输血生存、连年亏损同时不满足结构性调整的企业”为僵尸企业。王万珺等(2018)认为僵尸企业可以被定义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生产停滞,却依靠输血勉强存活的企业。通过梳理上述文献,本文将僵尸企业的内涵总结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困难性,僵尸企业已经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难以实现重生,因此僵尸企业一般表现为财务业绩差、负债率高。二是依赖性,僵尸企业不仅自身造血功能差,还需要长期依赖政府和银行源源不断的输血才能维持经营。这些企业在获得政府补助、银行贷款等资源后又会与其他企业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使得大量宝贵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资源利用效率下大大降。三是传染性,僵尸企业规模较大,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一旦放弃救助就会影响社会稳定。若僵尸企业被正常企业兼并重组,则该企业很容易被拖垮,最终变成僵尸企业。如果银行长期地被僵尸企业“吸血”,当血量不足时,银行也会面临破产,最终很可能会变成“僵尸银行”。若某个地区存在大量僵尸企业,政府又不得不伸出援助之手,则该地区的经济早晚也会变成“僵尸经济”。
..........................
第二节 政治关联的相关研究
一、政治关联的内涵
政治关联(Political Connection)一词最先被Fisman(2001)提出,指的是公司管理者与政府领导人之间具有紧密的私人关系,又称政治关系或者政治联系。与政治贿赂不同,企业建立政治关联从法律层面上来讲是合法的,并且这一现象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钱红光等(2018)认为政治关联是指特定的企业与特定的政府官员之间建立的某种特殊且稳定的关系。在制度有所欠缺的发展中国家,资源的配置并不完全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权利的影响。面对这些制度约束,企业往往通过与政府建立联系以支持企业的发展(Allen et al.,2006)。作为一种正式市场机制的替代性机制,政治关联能克服法律和金融体系等正式制度方面的不完善,在企业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产生极其关键的作用(胡旭阳,2006)。在中国式人情社会的背景下,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可凭借与政府的密切关系在寻租活动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以获取由政府控制或受政府影响的宝贵资源。现有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越低、制度环境越差,企业建立政治关联的动机就越强烈。
目前,我国企业与政府之间主要通过三种路径建立政治联系,第一种是主动型政治关联,它是指当企业处在不完善的制度环境中时会积极与政府建立联系,旨在从政府手里获取某些宝贵资源,从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该类型主要集中于民营企业。第二种是被动型政治关联,一般是由于企业所有制等原因与政府之间形成了天然的血缘关系,该类型以国有企业居多。第三种是隐形政治关联,它主要指的是各种的私人社会关系,如企业高管与政府官员具有血缘关系、友谊关系以及通过聘请政府官员担任企业顾问形成的社会关系,它们都属于非正式的隐形关系。本文在对企业政治关联进行界定时,由于隐形政治关联具有隐蔽性,有很多信息企业不会公开,数据取得过程中难度较大,所以本文主要探讨显性政治关联.
..............................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13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 13
第二节 政治关联对僵尸企业形成的直接效应分析 .................... 15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21
第一节 僵尸企业的识别及分布特征 ................................ 21
第二节 政治关联的度量及样本分布 ................................ 26
第五章 政治关联与僵尸企业形成的实证检验 ........................... 33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3
第二节 政治关联影响僵尸企业形成的总效应 ........................ 34
第五章 政治关联与僵尸企业形成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Pearson相关性分析
表5-2展示了主要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政治关联、政府补助和信贷融资与僵尸企业的相关系数均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p值为0.0000),初步表明政治关联、政府补助与信贷融资对僵尸企业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政府补助、信贷融资分别与政治关联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建立政治关联会为企业带来更多额外的政府补助和信贷资源,这些结果与预期一致。政府补助与信贷融资的相关系数为负值且不显著,意味着两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一旦企业高管的背景与权力相结合便会改变正常的资源配置行为。但鲜有文献从企业高管的政治背景出发,考察政治关联在僵尸企业形成中所造成的影响,而这对于充分认识我国僵尸企业的成因、进而制定淘汰僵尸企业的对策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2009-2017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现在或曾经担任政府官员、人大代表以及政协委员来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政治联系,以FN-CHK(R)标准和过度借贷法来识别僵尸企业,从理论层面归纳了政治关联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运用多种计量方法对理论分析的预期进行了验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僵尸企业具有显著的时间、行业、所有制和地区分布特征。在分年份统计分析中,僵尸企业问题在2013至2015年最为严重,2015年之后僵尸企业数量和比例均在下降;在分行业层面,僵尸企业大多集中在采掘业和制造业等行业。就所有制特征而言,国有企业中的僵尸企业问题更为严重;从地区分布上来看,东部地区僵尸企业比例较低但数量较高,西部和中部地区僵尸企业比例较高而数量较低。
第二,政治关联对僵尸企业的形成存在显著的推动作用,并且这一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企业在建立和维护政治关联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消耗一定的成本,甚至远远超过其为企业带来的利益,从而对企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最终促进僵尸企业的形成。
第三,政治关联可以通过政府补助效应、信贷融资效应等机制影响僵尸企业的形成。实证结果表明,政治关联为企业带来的高额政府补助和信贷资源促进了僵尸企业的形成。其中,由于政治关联的信贷融资效应较强,因此政治关联通过帮助企业获得信贷资源而促进僵尸企业形成的作用更大。
第四,政治关联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存在较强的异质性。回归结果显示,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政治关联所造成的经济后果存在明显差别,即具有政治关联的国有企业更容易形成僵尸企业。本文进一步分析发现,政治关联对僵尸企业形成产生的促进作用在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较强、法治水平较低的地区更加显著。此外,政治关联对僵尸企业形成的推动作用也存在区域差异:其对西部地区的影响程度要显著超过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并且这种作用在东部地区最弱。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