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沿海经济发展与财政制度调控体制探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781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引言


一、选题背景区域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辽宁沿海经济发展的路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这种理论结果不会自动实现。理论分析和各国的实践都证明,辽宁要按照“五点一线”地理区域布局,形成分工明确、功能齐备、等级合理的网状总体开发格局,必须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在政府诸多的调控手段中,财政政策显得尤为重要。财政政策通过调节收入分配格局、调配区域资源,有效弥补区域发展中的“市场失灵”。辽宁沿海经济呈现两大特点,一是辽宁近临港口的沿海区域是适宜重化工业布局的良好区域。辽宁沿海发挥接近港口产业聚焦的优势,在空间布局上港口与工业区紧密结合,港口以重化工业为依托,重化产业以港口为基础,融为一体共同发展。二是辽宁沿海已成为东北腹地石化、钢铁等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东北大部分的铁矿石、原油、钢材等原材料,需经辽宁海港调入和运出。辽宁沿海经济的发展既可以推动石化、冶金等原材料工业以及重型装备制造业向沿海地区布局,又可以有效承接国际重化工业产业转移,使辽宁“五点一线”在以低碳、环保观念的引导下,形成新型产业的主要承载地。辽宁财政政策在上述辽宁沿海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且,与政府其他调控手段相比,财政政策具有相对优势,其它政策都只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某一问题重点加以解决,而财政政策的事实则直接作用于辽宁沿海经济发展的宏观全局。在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公共支出还是税收的变化,都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公共支持增加的乘数效应。同时,其它政策的实施也离不开财政手段的支持,如: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借助于税收优惠政策和差别税率的设计,或是财政补贴等手段来实现。财政政策偏重于更多采取行政手段,用直接调控的方式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更便于辽宁沿海经济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有关研究综述
西方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及发展理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区域平衡发展理论,一种是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在区域不平衡理论出现之前,占据区域经济学支配地位的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该理论忽略了发展中国家市场发育不成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层次有较大差别的现实,因而单纯依靠市场要素流动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就能实现区域均衡增长的结论,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1943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家保罗•罗森斯坦-罗丹提出“大推进”理论;1953年,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罗格纳•纳克斯提出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1955年,法国发展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了“增长极”理论。这些区域发展不平衡理论强调了资源稀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探索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拓宽了经济发展的思路,对资源稀缺的发展中国家选择适宜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是对区域经济发展是趋同还是趋异的争论,并没有给出有时间变量的数据支撑和实证分析。20 世纪 80 年代新增长理论从新的视角对区域经济差距进行了分析,他们对新古典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有外部因素决定的观点进行了修正,把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变量,认为技术进步取决于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累积和溢出,技术进步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使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递增,从而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目前,新增长理论仍在继续发展,它为区域发展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但其理论探讨还需进一步深化。关于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是对财政分权理论的研究。


(二)国内有关研究综述
国内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进行研究主要起步于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在研究中着重探讨了我国地区差距的程度、变动趋势、成因以及缩小差距的对策等。其中:杨开忠(1994)用变异系数对我国 1952—1990 年的人均国民收入进行考察,得出中国省际差距以 1978 年为拐点,呈现先减后增的“U”型趋势;林毅夫、刘培林(2003)用基尼系数考察 1978—1999 年地区差距的变动情况,发现地区差距在 1978-1990 年缩小,1990 年以后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陆铭、陈钊(2005)用东部沿海和沿江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事实,证明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财政调控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理论与非平衡理论分析
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分析中,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区域平衡发展理论和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下充分流动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则可以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引向平衡,这是区域平衡理论强调的观点。而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则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将优势资源首先集中于一些发展条件较好地区,以使这些地区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这些地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会产生正的经济效应,并带动其他地区经济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各地区经济不平衡的发展后,政府再采取积极措施缩小不同区域间差别,促进整个经济的协调发展。
新古典主义对区域经济增长模型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均衡过程。一是区域差异现象只是暂时的,它会随生产要素在区际间的自由流动而渐趋消失,各区域的发展水平将会自动达到均衡。二是即使区际要素流动受到限制,但只要保证要素在区域内部行业间的自由流动和产品在区域间的自由贸易,也会使区际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区域经济实现均衡增长。三是区域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市场机制对区域均衡调节的滞后性或市场机制失灵,解决区域问题的出路在于完善市场机制,强化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以此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地区经济的均衡增长。


第三章 辽宁沿海经济发展中相关因素分析.......................... 20-30
一、 辽宁沿海经济与我国三大经济圈经.......................... 20-22
二、 辽宁沿海经济发展中市场与财政政策.......................... 22-26
三、 财政政策在调控辽宁沿海经济发展.......................... 26-30
(一) 确定辽宁沿海经济发展中财政..........................则 26-27
(二) 注意辽宁沿海与腹地区域的协.......................... 27
(三) 注意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 27-28
(四) 注意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结合.......................... 28-29
(五) 注意沿海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29-30
第四章 国外区域经济实施财政政策的经验借鉴 ..........................30-37
一、 欧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30-32
(一) 欧盟各成员国缩小国内区域差.......................... 30-31
(二) 欧盟缩小成员国之间缩小区域.......................... 31-32
二、 日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32-34
(一) 综合开发计划指导下的区域开发 ..........................32-33
(二) 收支均衡型转移支付制度 ..........................33-34
(三) 重视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34
(四) 对落后地区实行优惠政策.......................... 34
三、 国外区域经济实施财政政策调控..........................34-37
(一) 区域调控的法律规章完善.......................... 34-35
(二) 综合运用多种财政调控手段.......................... 35-36
(三) 注重内生增长.......................... 36-37
第五章 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机制 ..........................37-44
一、 完善现行的辽宁沿海经济区域财政体制 ..........................37-38
二、 确定辽宁沿海经济区域财政支持政策 ..........................38-40
三、 大力支持高新技术..........................40-42
四、 支持农业现代化.......................... 42-44


结论


在对辽宁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和财政政策调控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通过现实与历史、国内与国外的比较,总结经验得出启示,确定辽宁沿海经济发展财政政策调控的目标和方向,贴近于辽宁沿海经济发展及财政政策调控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对象,决定了研究的过程必须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广泛收集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归纳出研究对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使整个研究过程有的放矢。在对影响因素进行归纳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进行演绎阐述,再把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归纳。研究过程的主要思路是,以研究对象存在的现状为背景,通过前沿调研,资料整理,理论及实例分析,归纳出论点,进而获得实际意义上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是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和特点,根据辽宁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基于辽宁沿海发展的战略,确定辽宁沿海地带的财政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实施和完善,使辽宁沿海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在于从理论上分析财政政策手段推动辽宁沿海经济的发展,以及结合辽宁经济实际来研究如何运用财政政策手段以推动辽宁产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哈维•阿姆斯特朗、吉姆•泰勒.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高国力.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年。
[3]朱国传.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策略、管理与创新.人民出版社,2007 年。
[4]陈宣庆、张可云.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问题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年。
[5]马海涛、安秀梅.公共财政概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年。
[6]刘玲玲.公共财政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年。
[7]聂华林、高新才.区域发展战略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年。
[8]李炳鉴、崔萍.区域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年。
[9]施祖麟.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年。
[10]刘玉.中国区域政策经济[M].北京:日报出版社,2007 年。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