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选题背景
当今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中小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优势,在发展国民经济、促进科技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就业、扩大出口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总数一般都占有本国企业总数的97%-99.7%,吸收的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55%-78%,创造的GDP总量比重达到50%以上。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集团,其经济总量与活力与中小企业密不可分,中小企业对欧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作用巨大,在欧盟的1800万户企业中,员工在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有1792.3万户,占企业总数比例为99.6%,产值占欧盟总产值的55%。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美国政府曾将中小企业称为“美国经济的基石”,里根总统曾称其为“自由经济制度的心脏和灵魂”日本经济学家也高度评价中小企业的作用,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是“日本大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德国也将中小企业置于“国民经济支柱”的地位。然而,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各国中小企业在成长中都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突出的是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市场竞争力较弱,融资渠道不畅,破产率高等;中小企业面临着大企业带来的市场垄断、不正当竞争行为等方面的壁垒,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明显的不对等。
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各国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以及管理学者都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给予重视,许多国家都制订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我国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完善,政府开始逐步重视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以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己经成为实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工作。伴随着政府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我国中小企业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日益起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可看到,我国中小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政府增加相关政策的力度,进一步消除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失灵”等障碍,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秩序与环境,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作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之一的财政政策,运用财政专项基金、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措施和手段,支持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在此过程中,财政支持力度、方式和手段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何制定和运用有效的财政政策,克服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课题。
1.1.1中小企业—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在某种程度上,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活力,这是很多国家发展实践证明的一个规律。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中小企业给这些国家创造了55%国内生产总值以及60一70%的就业岗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状态,至2009年底,注册的中小企业己达1042万户(未包含个体工商企业注册的3197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我国GDP总量的60%左右,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2%,提供近80%的城乡就业机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依靠其具有分布领域广、就业量大、经营机制灵活、应变能力强和促进科技进步等特点,发挥着大型企业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除了直接推动经济增长以外,中小企业还对经济增长有着间接的带动作用。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互相依存关系。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和集团的摇篮,许多大型、成功的企业是从中小企业逐步成长壮大而来的;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产业链上的重要伙伴,中小企业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的生产与服务,与大型企业间存在着有效的互补关系,使得大型企业能够避免“大而全”复杂的生产和管理体系,集中资源增强科技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水平。
2.中小企业及财政政策相关理论
2.1企业一般理论
企业是社会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微观经济主体,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对企业这种经济组织形式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AdamSmith)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斯密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个专业化分工的组织,是交换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提出了“斯密定理”,用以解释企业组织产生、成长的原因和现象,即当市场范围的扩大使得个体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候,具有专业化协作特征的企业由此产生。企业内部分工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不断细化,分工的细化客观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继而促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自19世纪以来,各国经济学家围绕企业的性质、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等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分别从企业的各个角度进行解释、论证和推理,形成了各自独立的企业理论。本论文就其中两个有代表性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进行分析和论述,旨在探索企业产生和发展等方面的动因。
3. 中小企业界定及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67-107
3.1 中小企业界定..................... 67-76
3.2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沿革..................... 76-79
3.2.1 改革开放前发展情况..................... 76-77
3.2.2 改革开放后发展状况..................... 77-79
3.3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79-85
3.3.1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情况..................... 79-81
3.3.2 中小企业产业、行业.....................81-85
3.4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85-90
3.5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 90-95
3.6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主要困境与问题..................... 95-104
3.7 本章小结 .....................104-107
4. 我国中小企业支持政策演进与存在问题..................... 107-125
4.1 改革开放初始阶段中小企业支持.....................107-108
4.2 改革开放推进阶段中小企业支持..................... 108-109
4.3 改革开放新阶段中小企业支持.....................109-112
4.4 近十年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财政..................... 112-119
4.4.1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财政政策..................... 113-117
4.4.2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税收政策..................... 117-119
4.5 现行中小企业财政政策存在..................... 119-124
4.6 本章小结..................... 124-125
5. 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125-149
5.1 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及分析..................... 125-131
5.2 法国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及分析.....................131-133
5.3 英国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及分..................... 133-136
5.3.1 英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及特点..................... 133
5.3.2 英国支持中小企业财税政策..................... 133-136
5.4 日本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及分析..................... 136-139
5.5 韩国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及分析..................... 139-141
5.6 国外政府支持中小企业政策..................... 141-146
5.7 本章小结 .....................146-149
结论
我国政府涉及中小企业管理的部门,包括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工商管理总局个体和私营企业处,以及商务部出口中小企业处等机构,这些部门针对不同的所有制、类型和规模的中小企业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和指导。现有的各类机构在管理过程中存在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同一中小企业因一项活动可能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在项目申报等过程中浪费企业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也容易使机构之间产生互相责任、争夺管理权力的行为。从中小企业管理的国际经验来看,为了统一协调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各国大多成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日益增大,需要综合管理、协调解决的问题很多,应尽早建立对全社会中小企业统一的管理机构,如中小企业局,发挥其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着涉及企业创立与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服务,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维护企业的自由竞争,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中小企业局职责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制定、起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提供经济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科技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服务,协助中小企业融资,保护中小企业的权益,协调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等。
参考文献
安沃•沙赫主编,匡小平等译,促进投资与创新的财政激励,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布坎南,公共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白钦先、薛誉华,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陈共,财政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陈文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国际比较,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邓文勇,公共财政理论与实践,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编委会,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胡怡建、朱为群,税收学教程,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 -143号,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