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类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极度的不平衡性,比如发达国家的制药业和医疗器械类企业的产量附加值基本相当,而我国制药业是医疗器械类产业的 3 倍左右。根据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在全球医疗器械类产业的比重达到了 49%,日本为 12%,欧盟所占比重为 30%,而中国在全球的医疗器械类产业之中的比重仅为 2%。
通过上图 1.1 可知全球的医疗器械类产业主要集中在欧、美、日、德等这些发达国家,我国医疗器械类企业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同时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多以中低端的生产销售为主,70%的高端医疗器械设备仍需依赖进口。据统计至少有 11 种高端医疗器械设备已被跨国公司垄断,如高端质谱仪、磁共振仪、医用心血管吊搭、CT仪等医疗器械设备。由此可见增强我国医疗器械类企业的发展迫在眉睫。虽然国外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发展较早,占据了比较有利的国际市场地位。但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且日益加剧的老龄化都增加了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就此而言,国内自主研发的医疗器械类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1.2 研究意义
完善的医疗设备是保证临床诊断和预防疾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另一方面来说关系到居民的健康医疗保证,也关系到民生问题的解决。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措施,但目前医疗器械类企业的融资效率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所以提高融资效率也是推动医疗器械类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主要是为创业板市场和新三板市场自主研发的医疗器械类企业的融资效率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虽然目前我国研究企业融资效率的文章并不在少数,但关注自主研发的医疗器械类企业的文献仍比较匮乏且大多文献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某一板块市场的研究,而本文主要是针对新三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描述统计量指标和融资效率指标来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从而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进而促进我国自主研发的医疗器械类企业的发展。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2.1 理论基础
2.1.1 融资效率理论
虽然国外目前对融资效率没有具体研究,但是国外对企业结构以及融资均衡理论和企业资本结构等重要理论做了充分的研究,这些为研究国内融资效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发现国外的融资效率理论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研究企业结构融资理论,另一部分是研究企业效率理论。
(1)企业结构融资理论 目前国外的主要研究企业结构的融资理论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著名财务学家沈艺峰在其著作中也指出国外的融资理论基本可以分为三段时期。
1. 传统资本结构理论
首先在 1952 年,美国财务学家杜兰特(Durand)在其著作《企业负债及权益资金的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中利用新的视角来观察当时主流的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并提出传统融资理论可划分为三部分即净收入理论、净营运收益理论和传统折中理论。其中净收益理论是指企业的结构基本包括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当企业债权资本越大,公司的税后利润会随之增加。其次,净营业收益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财务风险会随着企业的债权资本的增多而加大。传统折中理论是对前两种理论的中和,增加债权资本有利但要保持适度。
2. 现代资本结构阶段
1958 年莫里迪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Miller)在其著作《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中提出了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即 MM 理论,同时也标志着现代资本结构阶段的正式形成。其中,MM 理论假设资本市场不存在税收,则一个企业的资本结构并不能够影响该企业的资本成本与价值。由于 MM 理论过于脱离现实,因此,在1963 年米勒对 MM 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即企业存在所得税的假设之下。在同一时期,罗比切克(Robichek,1967)等众多经济学者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之上,加入了“无破产成本”这一假设条件开始形成了平衡理论的雏形。
..........................
2.2 相关概念
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新三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自主研发的医疗器械类企业,因此本节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新三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以及医疗器械类企业的概念进行界定及概括了其主要特征。
2.2.1 创业板市场的相关概念
(1)创业板市场的相关概念
通过总结上述的创业板市场的相关文献以及特点,可知创业板市场即是指为那些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服务的个平台,是新兴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同时也是高风险、高淘汰的一个市场,也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创业板市场主要是为那些具有潜力和长远发展的中小企业服务的,同中小板市场和主板市场比较,其进入门槛还是比较低的。除此之外,创业板市场的兴起极大提升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多元化,也加快调节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它作为新兴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同时也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的争论和关注。
(2)创业板市场的特征
1. 创业板市场发展潜力大
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数据统计,截止 2018 年底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数量已经从初创时期的 28 家攀升到了 734 家,这一现象反映了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应该是相当有潜力的。同时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最新数据统计显示,创业板市场的股票价值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占比将近 30%,由此可说明创业板市场是极具发展潜力。
2. 高风险和高淘汰性
吴晓求(2011)[24]其在论文中指出创业板市场是高风险、高淘汰的市场,企业必须不断提高核心技术和增强自身实力才能立住根本。其中,创业板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充足的企业资金链作为强大的后备军,同时一个成熟完善的创业板市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监管和维护制度,否则很容易造成市场混乱。
3. 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务志凯(2016)[25]在论文中主要比较了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同国外创业板的差别,并指出相对于国外创业板技术型企业的高速发展而我国的创业板基本只是推动了科技含量较低的行业比如日常消费类行业发展,而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如能源、医疗保健等发展十分缓慢。
..............................
3.1 医疗器械类企业融资发展现状 ........................................... 21
3.2 医疗器械类企业的融资方式 .......................................... 22
第四章 医疗器械类企业融资效率的实证分析 .................................. 29
4.1 DEA 模型 ................................. 29
4.1.1 DEA 模型介绍 ....................................... 29
4.1.2 DEA 模型评价融资效率的优点 ................................. 29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47
5.1 研究结论 .......................................... 47
5.2 相关建议 ...................................... 48
第四章 医疗器械类企业融资效率的实证分析
4.1 DEA 模型
4.1.1 DEA 模型介绍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综合运筹学中的一种用来分析多家企业的不同投入和产出量否满足效率的新型方法。同时,DEA模型评价方法也被认为是一种非参数估计统计方法,由于其可测算多项投入和产出的并对量纲无特别要求,可根据运算结果的相对效率来研究得出具有研究价值的经济类相关信息。除此之外,DEA模型中的决定决策单元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测试决策单元是否在生产可能性集上即“有效边界”,有效边界主要指的是多个产出的生产函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可以全面综合的描述有效前沿面。
4.1.2 DEA 模型评价融资效率的优点
DEA模型评价医疗器械类企业的融资效率优点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首先,输入输出指标之间不需要有确定的函数关系,不受指标数据单位的影响,评价具有客观性,即使数据间存在复杂关系仍可运用DEA构建非参数的最优模型。其次,DEA模型中的每个决策单元都可以得到优化,相关的调整量都可在运算结果中显示。最后,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没有生产程序可以达到最优,故所有的生产只能实现适合本模型的满意效率,也进一步说明DEA模型的相对有效性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选取DEA模型作为本文的实证分析方法。除此之外,关于DEA模型下的CCR和BCC模型评价在第二章第一节和本章第五节做了相关介绍。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融资效率理论的文献,并在创业板市场、新三板市场以及医疗器械类企业发展特点和融资方式的基础之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了我国医疗器械类行业的融资现状以及融资方式,进一步发现影响医疗器械类企业融资效率的因素。其次,分别测算 2015~2017 的描述统计量、纯技术效率、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从效率的分布区间的比重、投入产出冗余量以及规模报酬方面五方面对模型结果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之前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实证结果。
具体提出四方面来分析。
(1)近年来国内目前医疗器械行业的融资额度和融资企业数量在不断攀升,说明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同时目前处于两板市场初创期的医疗器械类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依靠定向增发、股权募集以及融资租赁等方式,融资方式相较国外比较单一,缺乏专门针对医疗器械类企业融资的专门机构。
(2)从医疗器械类企业的描述统计量角度分析,新三板市场的医疗器械类企业相对于创业板市场的企业来说,规模比较小且分散,没有形成集聚优势,并且新三板市场上的企业基本是挂牌企业,相对于创业板市场的上市企业来说,信息披露不完整无法使投资者真正了解企业的有用信息,从而影响企业融资。
(3)从医疗器械类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报酬和投入产出冗余量分析,对两板市场医疗器械类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得出新三板市场企业的纯技术效率远低于创业板市场,故新三板市场的企业应多借鉴学习创业板市场的有效经验和技术,而创业板市场的企业应在企业的综合效率不断上升的同时,注重对技术的加强,以及适当投入生产要素,避免粗放式的增长方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