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金融学论文,本论文研究旨在基于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现状与实际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京津冀区域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探寻出一条适合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08 年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京津冀地区同样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风险,而信用体系建设是克服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有效办法,国内外学者纷纷将研究的目光和重点转向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不管对于个人、还是企业乃至一个国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区或国家信用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它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民个人道德、商家信用程度以及各地区信用环境等较以往有着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对于推进和实现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特别是更好地的实现了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的协同化与深度发展。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随着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层次的不断深化,这也对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从目前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区域信用体系。
早在 2013 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便联合签订了经济合作协议。次年,三地政府又联合签订了京津冀地区金融合作协议,其中涉及到信用体系的包括九个方面,并就如何深化金融领域合作展开讨论。2015 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发改委会同相关责任单位与部门联合签订了《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并从宏观顶层设计、信用互联互通机制、信用体系奖惩制度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与研究,以期为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随着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经济发展水平与程度的不断深化,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度和广度更加多样,相应的对与之配套、协调的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因此,对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建设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具体、针对的对策建议来更好地促进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是尤为必要和重要的。本论文研究正是基于此背景展开的。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论文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绪论部分。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以及创新之处等方面出发,为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做铺垫。
第二章,从概念界定、指导理论等方面出发,对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帮助。第三章,分别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省市区域信用体系建设与发展历程进行论述,并对其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比如是京津冀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区域产业品牌影响力的需要等。然后对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对京津冀建设区域信用体系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 SWOT 分析。从优势来看,京津冀地区政府的重视程度比较大、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比较高;从劣势来看,包括信用资源建设的开发难度大、区域差异性带来的标准不统一等;从机会来看,国家大力发展信用体系建设带来的契机、京津冀区域信用的快速推进带来建设环境、居民具有建设意愿等;从威胁来看,缺少有力的政策支持、信用市场并未完全形成、信息资源较为匮乏。
第四章、第五章为实证部分,本着全面性、可比性、可行性、科学性的原则,设计一套完整的区域信用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在对数据来源、信度与效度检验的基础上,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运用 SPSS20.0 软件,对 2002 年-2016 年京津冀三地的信用建设情况进行实证计算,并依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影响区域信用环境的主要因素及不同区域间信用环境质量的差异,进而提出改善京津冀区域信用环境质量的建议。
第六章,在结合上面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来更好地促进和加强京津冀地区区域信用体系建设与发展,比如:加强金融信用体系、社会管理领域信用体系、诚信信用体系建设等。其中金融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包括加强区域金融监管体系、构建区域金融征信平台、加强区域金融信用体系合作等;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包括加强区域政府信用管理、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区域社会信用监管体系等;社会主义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不断创新市场主体服务意识、不断满足市场主体多样化信用服务需求以及不断加强社会主体市场服务理念与水平等;服务信用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强化金融信用行业与市场的组织规范与建设等;诚信信用体系建设包括积极开展京津冀区域诚信宣传活动、加快京津冀区域诚信建设等。
第七章,结论部分。对论文研究进行总结,在指出论文研究不足的同时进行展望,来更好地促进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建设。
..........................
第 2 章 基础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区域信用的概念
区域信用是保持和促进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系列活动正常开展与进行的纽带,其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个人三类,从其信用内容来看主要包括金融商业信用、政府行政信用、公民个人信用等。不同的地区由于地域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和程度的差异性、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区域信用衡量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出入。各地区要根据该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和文化程度,找到一种最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信用模式。经济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否一致是区域性信用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当我国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区域信用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
2.1.2 信用体系的概念
完整的信用体系是多方面因素共同组成的,而且构成要素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相互运作,共同作用于信用体系,并推动和促进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而且对于减少与预防社会中可能出现的不诚信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在稳定市场秩序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转。从信用体系包括的主要内容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政府层面的信用体系、企业层次的信用体系、个人层面的信用体系。且三者之间具有比较紧密的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宏观层面的信用体系。
2.1.3 信用体系的架构
根据层次的不同,信用体系可以分为技术、制度以及心理等方面,其中技术方面包括各种信用工具、网络科学技术等;制度层次方面包括组织机制、规章、法律习惯、守信习惯等;心理层面主要包括信用信念;其中技术层次属于信用体系架构的底层,主要解决的是技术性问题,在信用体系建设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制度层次属于信用体系架构的中层,主要解决的是信用系统的规范性问题,在信用体系建设中起到保障性的作用;心理层次属于信用体系架构的终端,主要解决的是信用体系服务问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信用体系三个层面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沟通信用体系。
..........................
2.2 基础理论
2.2.1 信用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产阶级信用与信用体系进行过阐述,并着重对资产阶级信用的特征、功能、表现形式进行了介绍,并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形象地对信用概念进行了表述,即买方在商品购买过程中未及时给卖家支付商品费用,并允诺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费用支付。一般来说,信用需要交易双方之间彼此的信任作为前提,是经济发生行为中的较为特殊的方式。
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不同的时代会限制经济体系的前进。可以说,信用体系建设对于我国诚信社会建设与诚信经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具体来讲:信用体系的建设就是为了能带来经济利益收获最大化、政府在信用体系的建设中起着强有力的作用。
2.2.2 协同发展理论
协同发展,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的区域或个体,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协同发展论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确定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协同发展下的竞争机制,体现出三个方面的原则:多样性原则。通过制度、体制、科学、教育和道德规范等多种内容的共同竞争,相互促进,从而达到社会的多样性全面的协同发展。竞争的公平性原则,这就是多种成分、多种形式在同等生存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协同性原则,竞争不以优胜劣汰置对方于死地为目的,而是促使双方发挥各自特长,或继续发挥优势,或及时转轨创新,以求得双方的共同发展和社会共同繁荣。
.........................
第 3 章 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 11
3.1 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
3.1.1 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11
3.1.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11
第 4 章 京津冀区域信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28
4.1 区域信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28
4.1.1 全面性原则............................ 28
4.1.2 可比性原则......................... 28
第 5 章 京津冀区域信用指标评价的实证分析 .................... 34
5.1 样本数据及来源......................... 34
5.2 样本描述性分析............................ 34
第 6 章 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
6.1 深化金融信用体系建设
6.1.1 加强区域金融监管体系
京津冀区域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需要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统一领导下,由北京市政府、天津市政府、河北省政府联合各地区金融办公室、财政办公室、金融监管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的京津冀金融信息监管办公室,来有效地保障京津冀区域金融信用体系的建设与监管工作。另一方面,京津冀区域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需要科学、合理的机制体系作为保障和补充,这就需要三地政府联合金融、财政、监管等相关部门尽可能多地设立金融监管点,来对京津冀区域金融信用实现有效的监督管理;此外,需要重点对京津冀地区金融的经营试点进行统一监管,这就需要京津冀区域金融信用监管办公室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信用信息披露制度,通过透明化的监管运作实现本区域与跨区域金融信用监管工作的实施开展。
京津冀区域金融信用平台的建设需要适宜的环境土壤作为保障和支撑。这就需要京津冀三地政府建立较为系统、完备的区域金融信用征信系统。通过加大京津冀各地区企业信息的采集力度,来保障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多样性、系统性,从而促进京津冀区域金融征信系统的完善与建设;另一方面,北京市政府、天津市政府、河北省政府应联合建立起京津冀区域金融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在加强区域金融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同时,实现京津冀区域信用与金融市场的无缝衔接。这不仅有利于打击京津冀地区不遵守诚信的企业与个人,健全区域金融信用黑名单制度,而且更好地促进京津冀区域金融征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
第 7 章 结论
7.1 结论
信用体系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我国党中央和政府对于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并将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建设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一同列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与重点任务中,并在基础设施、政策优惠、市场环境、金融行业、诚信建设、企业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给予了必要的扶持和帮助。可以说,加强和促进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规范化、全面化、专业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对于持续推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产业品牌影响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论文研究旨在对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现状与实际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探寻出一条适合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本论文研究的结论具体如下:
参考文献(略)
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建设金融学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金融学论文,信用体系,协调发展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金融论文文章
- 金融扭曲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 我国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金融学研究
- “8·11”汇改后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市场干预
- S公司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债券方案设计金融研
- 我国外汇风险暴露金融学研究--基于京津冀制
- “深港通”对深港两市联动性金融学影响研究
-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控金融学研究--以G集团
- 金融学视角下山西票号对现代企业激励制度的
-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及
- “动物精神”视角下中国金融监管优化研究
- 甘肃省农户的金融认知与家庭资产选择研究
- 利率市场化程度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成本效率
- 股票信息型操纵中上市公司舆情演化机理之金
- 陕西省科技金融—科技创新系统动态耦合关系
- 金融学视角下投资者情绪对股市泡沫影响的实
- 基于复杂网络的股票交易型操纵行为判别及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