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西部地区投融资对城镇化的影响之金融学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710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金融学论文,笔者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城镇化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将空间效应考虑在内能更好的说明现实情况。人均固定资产、人均金融机构年末贷款量和人均 GDP 对城镇化建设具有正的显著效应,而财政支出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造成的,另一方面政府对社会资本的支持力度不够,投资效率低下,政府财政结构不完善有关。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00 年 10 月 11 日,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着眼,从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着眼,明确提出了实施城镇化战略的问题,倡导“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快,我国已具备成熟的城镇化条件,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不断加快我们的城镇化进程。

在我国现代化的过程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就西部土地而言,地源辽阔,占据我国的半壁江山,约是全国总面积的 71%。但是人口占比相对较少,占全国人口的 27.06%,名副其实的地广人稀。和我国中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发展处于落后状态,经济水平低,这与西部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地区各省市的发展是实现全国现代化必不可少的一步。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需要提供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来保证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又能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投资空间,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考虑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找出适合西部地区的发展方式,以此为突破口,来解决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

2016 年,我国整体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总人口)达到 57.3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 7.9 亿。2016 年西部地区城镇化率达到 50.19%,虽然距全国城镇化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相较于 2000 年城镇化率 24.1%,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西部大开发以来,城镇化建设步伐有所加快,西部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西部地区各省区来看,城镇化水平发展极不平衡。2016 年重庆城镇化率最高为 62.60%,而西藏最低仅为 29.61%。2007 年-2013 年内蒙古城镇化率最高,西藏最低,2014 年-2016 年,重庆超过内蒙古成为西部地区城镇化率最高的城市,但是西藏仍处于最低的城镇化水平。西藏地区近 10 年来虽然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仍处于较低水平。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发展缓慢,投资总量不足。在此背景下研究西部地区投融资对城镇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推动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建设。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首先,对西部地区的现状进行描述,主要包括:城镇化发展现状和投融资发展现状。城镇化发展现状有分为:经济和社会两方面。分析西部地区城镇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综合反映西部地区投融资和城镇化水平。然后,选取科学合理的变量来描述城镇化水平和投融资状况,进而根据选取的变量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西部地区投融资对城镇化的影响以及空间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总结西部地区的投融资对城镇化的影响,最后为提高城镇化水平提供政策建议。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城镇化理论基础

(一)城镇化内涵

城镇化,简单来讲就是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人口向城镇聚集,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形成城镇化发展的原因众多,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技水平的进步等等。城镇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活动向城镇聚集,包含很多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如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的转移。通常我们所说的城镇化率是采用城镇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数量来表示,这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十六大开始,我国开始提出新型城镇化思想,并在 2012 年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道路,即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1,城乡共同发展,城市带动乡村,互相帮扶支持;调整产业结构,使农业所代表的第一产业所占比例下降,努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使其比例增加;关注生态文明,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既保护环境又能促进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人口的转变,农村人口走向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核心为人,以人更好的发展,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享有同样的权利与服务,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达到小康水平,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新型城镇化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工业生产规模,提高社会服务水平,降低农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实现三个产业的共同发展。2、新型城镇化中要求四化同步,指的是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个方面,这四化之间相互融合,互相协调,共同发展。其中农业现代化是基础,信息化为发展提供活力,工业化是主要力量,城镇化是发展的目标。3、新型城镇化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工业生产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清山”的发展方式,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4、新型城镇化是不仅要求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移,还要求保障这些转移成城镇居民的人与原有城镇居民享有同样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服务,使得人民整体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居住环境的到改善,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

...........................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世界各国学者对城镇化和投融资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介绍。第一,城镇化作用方面。Henderson(2002)利用不同国家的横截面数据计算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相关系数为 0.85,同时城镇化的和谐健康快速发展还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集聚效应、促进产业集聚,产生外溢效应、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创新等等。Luisito Bertinelli 和 Duncan Black(2004)认为城镇化一直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简单的城市经济模型中引入人力资本因素,对城市的规模做出判断,文中假设生产力依赖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在城市中得到积累,城镇化和城市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城镇化有利于城市发展,城市的发展也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Fields、Gaty.S.A(2004)认为当城乡之间的互动不断加强,各产业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形成相互影响的新形态。Dharmendra Dhakal、Pawel Mensz 和 Kamal P.Upadhyaya(2010)对南亚五个国家的城镇化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选取经济增长和城镇化作为变量,采用时间序列,建立模型进行估计,得出经济增长对城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克鲁格曼(2012)研究了城镇化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认为消费需求的增加会使企业产生规模经济,从而产生集聚效应,说明城镇化与消费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Guy Michaels 等(2012)研究了城镇化与结构转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城镇化的新证据,模型强烈拒绝将城市和农村都被认为是城市人口增长的两个中心的程式化特征,农村和城市结构的合理转换对城镇化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第二,城镇化投融资方式方面。法国学者研究法国城镇化投融资方式时总结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包括:城镇企业税收、城乡规划和发展税、政府资助、发行长期债券、银行贷款、发行机构投资、企业投资和保险公司、老年保险基金投资。韩国政府建立国有投资基金,有效的将私人资本服务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制定吸引民间资本的政策法规,推动民间资本投入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中央银行向国外拆解外债,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将国外借款按低于一般水平的利率借贷给基础设施企业。
...........................

第三章 西部地区城镇化与投融资现状分析 ............... 12
3.1 西部地区发展状况 .................... 12

3.1.1 西部地区经济状况 ................ 12

3.1.2 西部地区社会状况 ................... 14

第四章 西部地区投融资对城镇化的影响实证分析 ........................ 20
4.1 投融资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 ................. 20

4.2 投融资对城镇化影响的空间效应 ............. 20

第五章结论、展望与政策建议 ................... 34

5.1 论文主要结论 ................... 34
5.2 研究展望 .................... 35

第四章 西部地区投融资对城镇化的影响实证分析

4.1 投融资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

城镇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其发展,用以满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日常所需,并与原有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完成其发展,因此为了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获得大量的资金投入,投融资在城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1、投融资通过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来促进城镇化的发展。投融资规模的扩大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大量资金,城市工业化程度加深,第二产业比例增加,同时也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因此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为了让新增人口与原有城镇人口享有同样的社会服务,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也会增加。同时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会使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2、城镇人口增加对投融资的促进作用。农村人口进城,对于购房、子女教育等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城市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对资金的需求增加,要扩大投融资规模,两者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关系。

3、融资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谢金楼(2017)认为企业内部员工融资和外部金融机构的贷款,以及发行股票债券的方式获得企业所需资金。金融规模的扩大能够拓宽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并且能够降低融资成本,缩短融资周期,进而有利于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

第五章结论、展望与政策建议

5.1 论文主要结论

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增加,反映城镇化建设中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城镇化发展的不同区域之间差异很大,四川、重庆等省份的发展水平高于西藏、青海等地,但是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城镇化存在有空间效应,区域城镇化的发展会受周围区域的发展,空间效应在研究各地区城镇化水平上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因素。

2、从地区生产总值来说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地区城镇化的建设。通过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的分析,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具有正向显著作用,经济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二者形成良性循环的关系。

3、空间相关性检验说明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从全局来看,相关系数为正,说明城镇化水平呈现空间聚集效应,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和低水平聚集并且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