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科技的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外包日益成为国内外金融机构关注的热点,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方向标。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和生存危机,迫使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创新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越来越多的非核心金融业务由自行承担转由外包服务商负责,从而可以集中丰富资源实现战略目标,金融服务外包在此背景下得到了快速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可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以及节约成本,但其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并对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外部环境、市场变化以及企业风险管理控制的能力等方面的制约,企业可能面临服务外包商的选择失误、管理不善、甚至可能面临失去行业竞争优势的困境。金融服务外包风险不仅会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正常发展,同时也会对市场的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为此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估、控制显得尤为的重要。只有系统地分析金融服务外包可能存在的风险,才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并作出相应的措施以降低风险。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关于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评估的研究较少,主要局限于外包过程中风险因素的识别与控制策略。本文以金融服务外包理论为基础,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与度量,运用风险矩阵法和多因素层次分析法来度量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丰富了关于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本文针对光大银行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其信息系统外包过程中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得出外包业务中单个风险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以及外包业务整体风险的严重等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金融机构合理识别、度量和控制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梳理国外相关文献,关于服务外包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不得不说,对于外包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却屈指可数。即使是那些为数不多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而且相当不系统。相对而言,国外关于金融服务外包理论研究比较成熟,但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评估还不成熟。梳理大量关于服务外包及其风险的国外文献:管理大师彼得 德鲁克(1989)在《大变革时代的管理》一书中曾预言:“在 10 至15 年,越来越多的企业都会将所有‘支持性’而不‘产生收入’的业务及任何不提供发展机会的活动和业务委托出去[1]。”Charles Gay 和 James Essinger(1990)在《企业外包模式》一书中,将外包定义为:依据服务协议,将属于企业自身的某项服务交与第三者管理[2]。Martinsons(1993)认为外包存在以下风险:企业丧失战略柔性;短期的经营成本节减远远不及长期高额的外包费用抵偿了短期的费用节减;外包服务商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剧增的外包需求;企业自身对外包商的依赖性增强而忽略了内部学习与自我创新。Lacity 和 Hischheim(1993)和 Lacity,Willeocks(1995)从另一方面考虑了外包的隐藏成本,他们认为外包合同中可以明确顾客的需求,但实际上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售后、所需缴纳的税费等,而企业可能会因这些隐藏起来的问题增加百万美元的成本。James Brain Quinn(1999)将外包风险归纳为三种主要风险:失去核心能力或战略风险;失去研究开发、生产以及营销等阶段之间的转换能力的风险;企业失去对外包服务商的控制能力导致的风险。
……………
2 金融服务外包及其风险管理概述
2.1 金融服务外包的内涵
国内外相关学者对于金融服务外包及其风险开展了相对丰富的研究,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金融服务外包概念的界定以巴塞尔银监会“联合论坛”出台的《金融服务外包文件》中的定义为主。另外一些专家和学者对金融服务外包的动因、理论基础等方面的研究,为金融服务外包内涵的把握和相关理论的拓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金融服务外包文件》将金融服务外包定义为:“受监管实体持续地利用外包(为集团内的附属实体或集团以外的实体)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担的业务活动[12]”。从金融服务外包的定义可以看出金融服务外包就是指金融机构将非核心业务或核心产品外包给服务商,同时文件对金融机构的外包业务做了概括,认为金融机构主要的外包业务有:业务培训人员培训、后勤服务等日常业务的外包,也包括软件开发,信息处理等与 IT 相关的业务外包,还有 ATM 处理程序、票据支付相关的服务等的与金融产品相关的外包。金融机构的服务外包都包括这三方面的业务,商业银行当然也不例外,同样也包括这三种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具体外包业务如表 2.1 所示。
…………
2.2 金融服务外包的理论基础
1990 年,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由美国教授 C.K.Prahalad 和伦敦商学院教授 GaryHamel 在他们合著的《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公司核心竞争力)一书中首先提出。他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是组织将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后运用到其核心产品,而这种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是竞争对手不能轻易模仿的,是在深深扎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争夺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的最有利手段。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导商业银行将注意力集中在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集中优势资源到核心产品和核心业务中,因此金融服务外包成为商业银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金融服务外包的目的就在于巩固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一般都是软实力,如融资能力、产品开发创新能力等。商业银行将非核心产品和业务进行外包,可以更好地致力于核心产品的开发,从而核心竞争力得以快速增强。同时金融服务外包使商业银行在该领域中运用优质的资源以及独特的能力,开发更具价值的产品,可以更快、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目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但由于开展的金融业务越来越多,将资源分散到更多的非核心业务中,以致于商业银行没有办法专注于增强核心竞争力。正因为如此,金融服务外包迅速发展起来,商业银行将金融服务外包出去,外包商运用其优势资源将外包业务做好,同样商业银行将资源进行整合,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产品。
……………
3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评估...... 12
3.1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因素的识别.... 12
3.1.1 来自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因素..... 13
3.1.2 来自商业银行外部的风险因素..... 14
3.2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因素的度量.... 17
3.2.1 风险矩阵法....... 17
3.2.2 多因素层次分析法..... 20
4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控制...... 23
4.1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控制的思路.... 23
4.2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控制措施........ 24
4.2.1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内部治理措施......26
4.2.2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外部监管措施......27
5 中国光大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28
5.1 中国光大银行金融服务外包概况...... 28
5.2 中国光大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 28
5 中国光大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5.1 中国光大银行金融服务外包概况
1992 年 8 月,中国光大银行在北京成立,由人民银行批准设立,为顾客提供全面的商业银行产品及服务。2010 年,中国光大银行上市。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光大银行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力争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金融服务,并且不断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随着金融业竞争愈演愈烈,迫使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创新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服务外包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光大银行不断抓住机遇,将越来越多的非核心金融业务由自行承担转由外包服务商负责,集中丰富资源实现战略目标。如今光大银行进行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已有十多年,最具代表性的是光大银行将整个信用卡 IT 系统的服务外包,美国第一数据集团成为其第一家外包商,紧接着光大银行与联想 IT 服务正式签约,联想 IT 服务负责整个光大银行的核心业务以及管理会计系统建设,此次外包项目合同金额高达数千万,足见光大银行对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重视。如今,光大银行的信用卡的销售、理财业务宣传、贷前调查、贷后检查等外包业务也陆续展开。
……………
结论
本文界定了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的内涵,对金融服务外包的概念、作用以及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总结分析了国内外服务外包及其风险和金融服务外包及其风险等相关文献,在对金融服务外包理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后,本文开始对金融服务外包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与度量,对金融服务外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归纳为:来自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和外部的风险两方面,来自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包括战略风险、人力风险、财务风险以及管理风险;来自商业银行外部的风险包括国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以及信用风险。在识别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因素之后,运用风险矩阵法和多因素层次分析法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进行度量,分别从研究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单个风险因素和整体风险着手,风险矩阵法是对单个风险因素进行研究,首先让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和专家对单个风险的风险等级以及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根据两者之积对其进行重要性排序;多因素层次分析法首先确定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指标体系,确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并找出其中的精确指标和模糊指标,并赋予上权重,进而计算出外包项目整体的风险严重等级。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