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网络金融的概念自 21 世纪初始便出现了,但以往专家学者对网络金融的解读主要集中在网上银行和电子商务方面。而伴随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金融的概念得以进一步的拓展和丰富。2012 年 8 月,阿里巴巴马云携手中国平安马明哲与腾讯马化腾“三马”齐聚上海并在其成立了一家合资保险公司,共同探索互联网和金融领域合作的新模式,这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首次来自不同行业的巨头之间的战略合作,在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2 年也被人们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总结金融和互联网领域合作发展的新趋势,以第三方支付、网络微型借贷和在线金融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何为互联网金融?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渗透,使云计算、移动支付技术更加成熟,扁平化搜索引擎和各种社交网站也不断兴起,截至目前第三方支付、网络微型借贷、在线金融服务等都归属于互联网金融范畴。本文的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互联网金融代表了金融创新的新趋势,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既有利于填补我国金融市场需求缺口,也有利于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开展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研究顺应了国家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鼓励金融创新的总方针,符合我国进一步建设金融强国的思路,以对相应创新模式进行规范和监管为目的的基础上,研究互联网金融模式特点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对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及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1.2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一,理论研究方法。如现状研究、趋势研究、文献研究等。通过对互联网金融模式文献和理论梳理,研究发展现状,进而总结出其未来发展趋势。最后,对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探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本文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介绍了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相关互联网金融产品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得出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的整体逻辑结构如下:(1)基础研究,系统的界定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内涵。(2)需求研究,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三大主题的金融需求,得出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必要性。(3)具体研究,全面列示我国互联网金融三大模式的现状、特征和各自对接的需求。(4)创新研究,通过互联网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得出模式创新建议:打造跨界战略联盟。(5)对策研究,探讨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政策支持。
………….
第 2 章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基础理论
2.1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从狭义的金融角度来讲,上述中的后者——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为了满足用户新的金融需求,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联姻产生的金融新业态,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随着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互联网企业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不仅通过传统方式向金融机构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而且不断挖掘数据、创新业务,将业务拓展至金融界,由此产生互联网金融模式。谢平、邹传伟(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因为它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25]。此种定义较为理想化,可算作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终极模式”。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渗透到传统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具有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等功能。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在线金融服务等模式。不同于银行金融服务偏向“二八定律”[26]中的 20%客户资源,互联网金融争取的则是 80%的长尾“小微”客户。小微客户的金融需求特点是小额而且个性化,这样的需求在传统金融中往往得不到满足,而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服务小微客户方面有天生的优势,并且可以高效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如阿里金融、P2P 网贷、在线理财、众筹等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其中 P2P 网贷、在线理财以及众筹还满足了一部分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
…………
2.2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理论支持
通常情况下,“信息不对称”理论被看作小额信贷业务开展的基础。对这个理论进行解说,即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各市场主体对市场信息的掌控上有所差异,区分出信息掌控好的主体与信息掌控弱势群体,信息优势就显现出来。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在一个市场中卖方会比买房具有信息优势,对商品的了解更充分,而结果将是信息占优势的群体可以通过向信息不足的群体传递信息而获利。对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三位美国经济学家阿克尔洛夫(1970)、斯宾塞(1973)、斯蒂格利茨(2001)的研究成果较为人们熟知。阿克尔洛夫研究二手车市场,发现在其市场中存在着以次充好的现象,基于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买房往往对二手车的情况掌控不完全,卖方则采取此种手段满足低价位买主的需求,从而使得旧车质量越来越差[28]。斯宾塞从长期的研究中发现了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情况[29]。斯蒂格利茨指出信息不对称表现更为普遍的领域是金融领域,而这种情况在东南亚地区以及一些新兴市场更为普遍,究其原因与企业骗贷、出口骗退和银行呆账相关[30]。这种理论体现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即为:借款人对自己的资金来源和自己信用情况非常了解,而放款人很难了解到借款人的真实信息,这就产生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贷款人往往把资金借给那些本身劣质但更努力争取资金的人,从而把优质但不不足够努力争取的客户挤出市场[31]。借款人借此进一步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从而导致放款人损失,市场也难以为继。
………..
第 3 章 互联网金融各主体需求分析 ..... 18
3.1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难解 ..... 18
3.2 商业银行面临金融脱媒,亟待创新 ..... 19
3.3 个人用户寻求多样化理财和投资手段 ...... 20
3.4 小结 .......... 22
第 4 章 互联网金融三大模式演进及需求对接 .... 23
4.1 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源——第三方支付 ...... 23
4.2 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网络融资 ...... 27
4.3 互联网金融发展新阶段——在线金融服务 ........ 34
4.4 小结 .......... 37
第 5 章 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创新研究 ...... 39
5.1 互联网企业:互联网金融多元化趋势及风险警示 ...... 39
5.1.1 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呈现多元化 ........ 39
5.1.2 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风险隐患 ........ 40
5.2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模式创新 ........ 41
5.2.1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银行再造” ........ 41
5.2.2 商业银行模式创新分析 ......... 42
5.2.3 模式创新必备要素分析 ......... 43
5.3 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跨界战略联盟 ..... 44
5.3.1 跨界战略联盟的定义 ........ 44
5.3.2 建立跨界战略联盟 ....... 45
5.4 小结 .......... 46
第 6 章 互联网金融模式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政府部门
建立并完善互联网金融业界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使之互联网金融模式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其一是加深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研究,通过研究国内发展现状,对比国外发展最新动态,充分认识当前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从而推动其服务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其二是进一步提高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力度,加快建立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反垄断、产权保护、征信体系、监管体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其三是严厉打击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洗钱、欺诈、非法集资等金融业违法犯罪活动。其四是加强国际范围内的法律适用性,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全力营造健康、规范和有序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环境。2013 年 8 月我国首家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协会在中关村成立,通过签署行业自律公约,各会员单位共同接受社会监管、自觉防范外界风险,这对规范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从自身做起、通过自律组织的形式为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
结论
本文通过探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理论基础,在分析互联网金融时代各主体金融需求的基础上,把握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和发展现状,对互联网金融时代可能的创新途径做出分析,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从小微企业、商业银行和个人用户三大主体的金融需求角度出发,通过展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现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证实互联网金融三大模式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①第三方支付对接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需求。②网络融资对接小微企业资金需求。③在线金融服务对接个人用户理财和消费需求。2012 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呈现“百家争鸣,野蛮生长”的态势。但任何一种创新都伴随风险,如何保证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①政府加强引导和规范。一方面鼓励金融创新,另一方面完善配套监管法律法规,引导行业协会自律。②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强行业渗透,通过跨界打造跨界战略联盟,同时注重风险控制,保证健康、可持续发展③商业银行应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通过“银行再造”加快业务模式调整,通过创新破解金融脱媒。只有通过政府部门、我国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的三方合力,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才能使互联网金融产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力。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