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
马克思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如果适应生产力就会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发展。”这一原理一语道破了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本质。1978年,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产生,拉开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序幕,使农村获得了极大的生产力,让中国农村、农业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轮发展正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结果。但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适应不是一直持续的下去的,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市场的完善,以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为重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呈现了发展滞后的迹象,也就是生产关系的滞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农民对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基本无法掌控,大多数都是处于简单预期的状态。农民作为单个小生产者,本来就缺乏议价能力,再加上农产品价格本身的发散性,导致农民在市场中一直扮演着价格被动接受者的角色。既然出现了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就要求发展生产关系以与新的生产力相适应。于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打破了小生产者与大市场之间无法进行有效互动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经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实现了规模经营,降低了交易成本。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市场话语权。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的产生推动了中国农民、农业的发展,但是其作为一种诱致性变迁,由于缺乏健全旳法律支持体系和政策制度安排,现实中的合作社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产权不明、治理混乱、贷款难、融资难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作为农业现代化中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的载体,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就会受到很大阻碍。这就要求国家给予关注和支持,帮助合作社健康、稳定、规范的成长。正是基于此,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开始,国家每年都会出台一些关于支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但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具有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农业经济发展落后、区域差距大的特点,农村金融是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正规金融供给不足,非正规金融发展缓慢,合作社资金少、融资难。
…………
第二节文献综述
杜伯哈什(1970)曾经就政府与合作社的关系方面中提出:“国家与合作社之间是伙伴关系”,国家应给予合作社支持。他指出合作社要想实现其目标,国家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合作社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政府的立法和经济政策的支持和保护,这些使合作社得到了很多优惠。合作学界普遍存在另一个观点:自由化并不等于没有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自由。就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需要得到法律保护的。政府对于合作社的支持,应该是为合作社建立一个良好的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在内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并给予技术,理论上的支持。Vanak (1975)、Ward (1958)在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可以对合作社进行分析的模型。该模型假定合作社的经营目的是社内全体成员收入最大化,合作社社员的投资与合作社经营的盈余留存是合作社的主要资金来源。由于合作社是一个进退自由的金融合作社组织。所以,当合作社利用经营利润进行投资时,虽然会使社员未来的收入增加,却必然会使社员当前收入的减少,如果社员离社,那么他就会丧失合作社利用利润投资所带来的收益。所以合作社的社员趋向于将经营所得利润分配尽,这就导致合作社内部资金的短缺。Baumer、Knoeber (1983)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合作社的产权不明晰导致社员缺乏对合作社投资的兴趣。
…………
第二章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现状与不足
第一节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现状
随着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农村金融体系逐渐分工明确,层次分明。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与发展打下了基础。以下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各金融机构的功能及作用。(表2—1) 为了解决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缺失的问题,各地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推进创新服务。例如,一些地区为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了方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专门为其开设了 “绿色通道”,有效的提高了贷款的效率。还有一些地区根据农副产品季节性较强,现金需求量大的特点,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直接将现金配送到各个收购网点的服务,以此确保农户及时收到现款。目前从全国整体范围来说,国家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均体现在2007年的《合作社法》中,分别是产业政策倾斜、财政政策支持、金融支持、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这四项。具体到地方来说,不同的地方根据本地的情况也会釆取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一些地区釆取了用地用电的优惠,而另一些地区则给予了人才、技术方面的服务等。虽然优惠政策不尽相同,却是殊途同归,都是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保证其发展为目的。但是,金融支持的力度依然不足。
……………
第二节我国对于合作社金融支持的不足
目前从全国整体范围来说,国家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均体现在2007年的《合作社法》中,分别是产业政策倾斜、财政政策支持、金融支持、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这四项。具体到地方来说,不同的地方根据本地的情况也会釆取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一些地区釆取了用地用电的优惠,而另一些地区则给予了人才、技术方面的服务等。虽然优惠政策不尽相同,却是殊途同归,都是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保证其发展为目的。但是,金融支持的力度依然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上游是农户,下游是超市、涉农企业或者市场,在每一个环节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农民在生产阶段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生产后又需要大量资金收购。在农产品价值链上,金融机构偏好涉农企业。在贷款期限安排上,专业合作社希望贷款期限有弹性,从而在最有利的市场状况下购买或者销售。而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时,所定还款期限较短、且没有弹性。这种贷款对象的偏好和贷款期限安排偏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包括其上下游所需要的贷款很难得到满足,最终使信贷供需失去平衡。
…………
第三章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与合作社融资分析.........16
第一节合作社制度与合作社内部融资.........16
一、合作社组织制度与内部融资.........16
二、合作社股权制度与内源性融资.........16
三、合作法律与合作社内部融资.........16
第二节合作社制度与合作社外部融资.........17
第四章基于改进模型的合作社融资问题分析.........20
第一节模型的引用与分.........20
一、模型的假设.........20
二、模型分析的基本结论.........23
第二节拓展的模型分析:担保机制的引入.........24
第五章基于实证数据的合作社融资能力测度.........26
第五章基于实证数据的合作社融资能力测度
第一节合作社融资能力测度的相关说明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能力进行评测,是金融机构筛选合格的借款人的一种方法。在比较充分检索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用了倪细云博士(2012)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能力测评指标体系为蓝本。愧细云博士的指标体系是依据国家银监会的相关监管指标,结合田野调査,经过深入研究后设立的。她结合比较适用于小借款人融资能力测评的层次分析法,构建起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并用实验样本中进行了实证验证。(指标体系见附录)。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田野调查使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增删后形成了现在的测评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利用这一测评指标体系,对笔者的田野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实证,以达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能力进行测度的目的。注册资金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货币表现出来的所有的财产。固定资产总额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拥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年销售额表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盈利能力,也从侧面表现出保障合作社的还款的能力。社员人数特指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户数。是否缺乏担保人和担保资产也是金融机构评断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否能还款的要素。提前还款可能可以成为金融机构考察农民专业合作社未来发展的一种估计。
………………
结论
在以组织化、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体系中,农民专业合作社首先是“组织化、专业化”的载体,具有向集约化发展的潜质,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将有利于农业社会化发展,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矛盾的重要的组织载体。农民是为了经济能力的成长和发展加入专业合作社,成长和发展需要资金支持。而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模型分析与实证分析,得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融资难与外部融资难并存。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资金问题在现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体系和农村金融体系中是难以得到解决的。换言之,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外融资难”,一方面是合作社这种组织的天然制度特征使然,另一方面是属于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就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而言,一是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二是合作社缺乏有效的自我发展成长机制;就农村金融机构体系角度看,一是缺乏与合作金融组织有效对接的机构体系,二是缺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量身定做”的贷款标准条件,三是缺乏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为“合格借款人”的综合支持体系。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