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知识系统化教学的相关概念
审视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很快会发现,语文知识的教学一直处于模糊的状态,教师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为什么教,怎么教,很多时候都是依据教师个人自我的掌控。而教育界一直以来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知识泛滥”的“指责”,也是值得探究的。可以这么说,凡是高中“教”的语文知识,初中几乎都“教”过,凡是初中“教”的语文知识,小学几乎都“教”过。比如,“一个‘比喻’从初一(注:事实上是从小学)一直‘砸’到高三”①,学生最后还是不能很好地运用比喻;再如朗读,从小学开始就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怎样才算是“有感情地朗读”呢,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呢,恐怕到了高三毕业也未必都能明了。更为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师还在将这种低水平的繁琐重复,不断演化升级。因此,所谓“知识泛滥”,不过就是说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我们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就在这么几小点的知识里来回捣腾,语文教学现状的“少”、“慢”、“差”、“费”,并没有因此得到多大程度的改观。 纵观这些对语文知识的探讨, 各个专家学者们使出浑身解数,试图从各个方面为语文知识寻求一条合理的出路,于是似乎不约而同地都把矛头指向了语文知识的“系统性”之上。然而对课标所提“系统”却缺乏深层次思考, 即课标为什么要把落脚点放在“系统性”之上?这个“系统性”的内涵应该怎样理解?它给实际的教学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基于这一现实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能回避,有必要根据自己的教学与思考,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1.1 语文知识
这是属于对语文知识本体的研究,也是语文知识中最为基本的研究课题。长期以来,我们谈到语文知识的概念,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八字宪法”。这个说法,也常常成为语文知识的代名词。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语文知识的认识也在发生着不小的变化。 刘大为①在他的作品中,强调了语文知识对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他把语文知识分成了语感和语识两大类,并且认为语文知识是一种在实践中以解决问题为主的过程性的知识。这是从语文知识存在方式的显隐上做出的分类,扩大了传统语文知识的范围。 韩雪屏②按照当代知识心理分类提供的启示,结合语文课程的实际情况,按照知识的不同性质,把语文知识分为语文规律的陈述性知识、言语活动的程序性知识、语文的整块知识、语文学习的策略性知识和心理表象等五部分。这种观点影响深远,受到很多语文研究者的认同。 王荣生③认为,“语文知识”有宽式和窄式之别。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语文知识常指其窄式描述,也被称为“学校语文知识”,它包括应该或已经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语文知识,在课程的层面只包括与语感对举的语识。这种见解为我们实际的语文知识教学指明了所属的层面。 从目前的概念界定来看,新的研究给传统的语文知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得语文知识的研究越来越细化、清晰化,也体现了语文界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
..........
1.2 语文知识观
语文知识观,顾名思义,就是对语文知识的一种观念和看法。它包含着关于知识所具有的性质和哪些知识具有什么样价值的问题,具体回答这些知识是一些什么性质的知识,以何种形态存在于语文教学中,这类知识分别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王云峰和汪海龙④旗帜鲜明地指出,长期以来,我们讨论的所谓语文基础知识,其实缺乏理论基础。语文界首先需要反思的是历经百年而形成的语文知识观,而非语文知识体系本身。这一观点把人们的思维引入到一个崭新的视阈。 韩雪屏⑤指出语文教学,归根结底,属于言语教育范畴,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根本属性是言语教育。这里所说的“言语”,与“语言”不同,它是学习主体在实际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产生的一个属于个体的动态行为,但它又和语言一样,具有其独立的运行法则、规律。这些法则、规律都将构成语文知识的内容。 李永妃①认为,研究语文知识的性质应该站在教育学的立场上去考察。它与一般意义上的语文知识不同,不是直接不变地传递给学生,而是需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学习,消化重组,重新产生新的意义系统。这考虑了语文知识的主体立场。 陆俭明、李镗②指出,中学语文知识并不需要学生系统学习、了解、掌握,而是完全为了实用的目的;只有对学生有实际作用的语文知识,才具有其价值。这提到了语文知识的价值所在。 这些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文知识的性质进行阐释,让我们的认识逐渐清晰:语文教育,隶属于言语教育范畴;言语的培养应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进行,语文知识也只有回到具体的情境中才有其鲜活的价值。
...........
2 语文知识系统化教学的研究方法
2.1 研究视角
正如前面所述,语文知识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令大家都统一一致的语文知识教学观念,甚至连语文课程知识研究者们之间也存在不同的意见甚至相反的意见。我们探讨语文知识的教学,实质是想寻找一种重新理解语文知识教学的角度,避免因为意见的不合而引起的混乱与教学实践危机。面对此类的问题,一线的教师无法回避。 2012 年初,教育部对义务教育阶段 19 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做了调整,其中包括语文学科。随着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2013 年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材开始改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新教材的修订有详细的说明,其修订原则为“落实 2011 版课标要求;反馈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吸收合理化建议;控制调整幅度,实现平稳过渡”①。在语文知识上,增加了“写作知识”,这是新教材对语文知识的最大调整。 语文知识的教学历来受到争议,对语文知识的编排也是语文教材的重大问题,它反映了语文教育理念的变化。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些知识应该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出现在什么位置?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怎样处理实施?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专家提出淡化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就据此回避语文知识教学的系统性,相反,我们更应该理性地看待语文知识教学的系统性,正视语文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语文知识教学的科学方法。
........
2.2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属于事实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提炼和归纳,可以了解关于语文知识教学问题的研究现状。这些研究,有助于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了解前人研究的方式、角度、成就以及不足之处,从中可以建立起本文的立论基础。纵观语文知识教学的研究文献,浩如烟海,数不胜数。如何从这繁多的文献中找到与本文相关的资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因此,一方面尽量收集资料原作,以确保其较高的可信度。另一方面,资料收集偏重关键时期和关键事件。本文考察的是 2013 年新教材语文知识的系统化教学问题,因此收集的文献尽可能是近期的,越近越好,越新越好;其次,在内容上偏向于教材中的语文知识,与教学实践最为接近。比较研究法属于对比研究,通过对比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知识教学的要求与新教材中语文知识的编排方式之间的联系,发掘新教材在语文知识编排上的合理性与不足,从而建立起本论文的主要观点。这一部分内容,依据的是 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和人民教育出版社最新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7—9 年级),主要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对,考察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
3 语文知识系统化教学的现实要求 ............. 9
3.1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知识教学提出的要求............... 9
3.2 新教材语文知识分布情况考察.......... 10
3.2.1 识字与写字 ........ 10
3.2.2 阅读 .............. 11
3.2.3 写作 .............. 13
3.2.4 口语交际 .......... 14
3.2.5 综合性学习 ........ 14
3.3 新教材呼唤语文知识系统化教学........ 15
4 新教材语文知识系统化教学实施策略 ............... 16
4.1 考察教材自身的系统性.... 16
4.1.1 领会教材编写意图 .............. 16
4.1.2 加强与阅读教学的关联性 ........ 17
4.2 改进知识教学方式........ 18
4.2.1 重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教学 ............ 18
4.2.2 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 ............ 20
4.3 关注学生认知心理........ 21
4 新教材语文知识系统化教学实施策略
4.1 考察教材自身的系统性
语文教材在我国从来都是众人注目的大事件。一直以来,我国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制、编写,都不是由某个教师、学校、地方制定出来的,而是由政府统一编制、全国统一发行实施的,长此以往就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上所定、下所行’的课程、教材研制体制”①。由于语文课程标准并不像其他学科课程标准,缺乏具体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教材事实上顶替着语文课程标准而存在,甚至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语文教材的研制或编写、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系与体制,都被当作为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科学化规律”,享有绝对的权威。这些教材一般都是依照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编写的,应用于新世纪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在长期一纲一本的体制下,形成了特定的模式,也就是说,现在的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由三部分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其中,范文系统是主要的成分,是教材的主体;知识系统,零散地分散在各个部分,主要是为了帮助课文的理解。 依照课程论的观点,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所制订的课程教学内容,它既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活动,对学生行为能力产生变化的物质对象,又包含对学生心理情感产生变化的观念对象。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材料,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学习生活、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作为教材,有义务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不同类别的知识进行分类、整合、归纳,弄清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尽量使知识形成一个系统。这样一个系统,必须从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出发,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宗旨,包含各类知识和谐地组织在一起的、利于教师教便于学生学的崭新的知识系统。
...........
结 语
近年来,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绩。历经多年的语文知识教育大讨论,带来了对语文知识的大反思、大总结,语文学科性质以及语文知识的研讨渐趋科学,在讨论中也形成了许多共识:语文教育在本质上属于言语交际教育,语文知识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静态的理论知识,而是基于学生需要、教学实际的一个富有弹性的开放的动态系统。笔者以为,语文知识的系统化教学,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对语文知识的教学要求并不矛盾,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所得出的不同结论而已;中学语文教学只有以“人”为本,从学生的真正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为目标,结合地方特色、学校资源,寻找一个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操作、社会需要的语文知识教学操作系统,只有这样,语文知识才能成功破坚,迎来属于自己的崭新的明媚的春天!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