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纵观人类历史长河,凡是社会进步、文明发展,无不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兴盛。十九大报告将文化的地位提高到了新的高度,“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强调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把教育引导作为基础性工作,而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之所以如此受重视,是因为高等教育其恒定不变的本质功能——培养人才。“致天下之治者在于人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人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里提到: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而人才的培养重点又在高校,因此,要重视高等教育,重视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重视高校素质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教育,并将其要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完成高等教育文化传承的职能,也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将其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中所需要的人才。由此可得,文化素质教育必不可少。随着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是教育的根本,文化育人应该是一种信念。所以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
1.1.2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2018 年 5 月 2 日,习近平同志在北师大座谈会上说,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当今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2018 年是改革开放的第四十周年,这是我国社会实现深刻变革与巨大发展的四十年,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快速发展的四十年。在改革开放这四十年,我国高等教育不但实现了由“相对落后”到“规模第一”的伟大变革,而且实现了由“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巨大转变。
............................
1.2 研究意义
笔者在总结我国二十多年来前人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探寻河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途径,既可以丰富文化素质教育理论,又可以助力河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科学化的工作,是一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坚持文化素质教育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本研究基于前人对文化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大量而深刻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充实和深化文化素质教育理论和创新点。为河北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建议,使河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实现本文的价值。
1.2.2 现实意义
通过对河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了解了河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最新状况,分析和总结出河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成果和问题,并提出相对应解决措施,为高校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推动河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工作,进而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第 2 章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
2.1.1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概念厘清
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如果说专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日后的谋生技能,那么文化素质教育则是在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修养、理论视野、思维能力等从而达到塑造人格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文化素质教育在高等院校活动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此,文化素质教育研究首先要诠释“文化”、“素质”、“文化素质”以及“文化素质教育”的概念。
(1)文化
文化一词从词源上来说,源于拉丁语 Cultura,意指培养、教育、耕耘,此字由拉丁词 Cultus 演化而来,有为敬神及为生计而耕作两义,这是作为动词使用。启蒙运动以后,“文化”才作为名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文化”的概念[38]。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大体上说,文化是经过社会历史长期积累而来的产物,是独立于物质之外的一种意识形态。关于文化的涵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加塞特的《大学的使命》中提到“文化是时代赖以生存的思想体系,人类始终根据其构成生活方式真正基础的某些明确的思想而生存着。[39]”康德在《判断力的批判》中给文化的定义为有“有理性的实体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认为文化“包括一切事物、艺术和语文的知识”。其中最受学界接受的定义是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中提出的看法:文化,就其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所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42]。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可以将“文化”看成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财富,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本文所指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的文化,包含了各类知识、道德准则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具体包括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方面的统一。
(2)素质和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内涵的表述很多,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素质着眼于其本义,主要是心理学和生理学意义上的素质,在各类辞典中,一般把素质看成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指的是心理学上人的先天的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心理学大辞典》认为:“素质通常指个体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脑和神经系统脑结构和技能特征,感觉器官、运动器官、身体的结构和技能特征等。[43]”《教育大辞典》中的解释为:“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技能特点。[44]”广义的素质更多地具有了社会学和教育学的意义,指在人类先天遗传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习得的、内在的、稳定的特质,又称为素养。从以上陈述中可以看出,素质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突破了原有的含义,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延伸和扩展。心理学素质的概念是教育学素质概念的前提和基础,教育学素质的概念是心理学素质概念的延伸和扩展。我们现在所说的素质主要是指教育学上素质的概念,即以人们的先天遗传特性为前提,经过后天环境的影响、教育和实践的作用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它既包括先天的遗传因素,又突出了后天环境、教育以及实践对个体素质养成的影响。
..........................
2.2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
2.2.1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
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有教育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的产生有着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基础。我国自古就存在着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很多教育思想中已经含有丰富而朴素的文化素质教育思想。然而,“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和科举制度的存在,教育并没有发挥如期的效果,带领我国走上“科技兴国”强国之路。1949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摆在中国高等教育面前的四条道路:一是学习苏联;二是学习美国的高校课程体系;三是沿用解放区的高校课程体系;四是保留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课程体系[57]。近代我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后,使中国人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各项事业需要兴办,为了尽快恢复生产,技术治国的理念成为主导。因此,我国选择学习苏联的教育模式,实行文理分家,强调专业教育,并在一个很短的时期里建立高度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可否认,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当时的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原有的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恰逢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崛起,社会上滋生了许多功利、拜金等负面问题,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过窄、人文素质过弱,学生发展受到束缚,不能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和功能,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基于以上原因,我国在上世纪 90 年代国家和各高校逐渐意识到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契机,实行素质教育,积极转变教育理念,重新规划原有的教育内容,大量开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和相关讲座,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和课堂教学全过程,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国情、接触社会的过程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我国文化素质教育于 1995 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的第一次试点院校工作会议,正式拉开了我国文化素质教育的序幕。1996 年在湖南大学召开第二次试点院校工作会议,来自 52 所试点高校的代表,总结了工作经验,初步探讨了许多理论问题,并部署了试点院校今后的工作任务。1998 年《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标志着文化素质教育成为全国高校的普遍行动。1999 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将文化素质教育推向高潮。此后,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存在于高等教育界。二十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我国文化素质教育从酝酿提出到初步实践,再到基地的建立和推广普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今后的高等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如何深化文化素质教育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
第 3 章 河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25
3.1 调查问卷设计说明..............................253.1.1 调查对象.............................25
3.1.2 调查问卷内容...........................25
第 4 章 河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45
4.1 河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45
4.1.1 理念淡化:文化素质教育理念需进一步深化.........................46
4.1.2 课程不足:课程设置体系有待完善.........................46
第 5 章 加强河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策略......................53
5.1 理念重拾:明确文化素质教育理念.........................53
5.2 课程补充: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54
第 5 章 加强河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策略
5.1 理念重拾:明确文化素质教育理念
教育的践行离不开理念的先导,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主基调。李和章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懈追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实施素质教育[81]。杨叔子先生说,人是有感情、有精神世界的高级动物,如果忘记这一点,教育就失去了根基[82]。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重视人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抓住教育的根本就必须倡导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学生的人格养成,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这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不谋而合的,都是要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高等院校在大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要明确文化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具体来说就是要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人才,使学生具备终身发展和时代发展需要的能力。
朱光潜曾说过,大学创办的真正目的,“不只是训练学生成为有技能的人,也要将其培养成有能力的人;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也要培养品学才识完备和品格完美之人”。在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一切以学生成长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等院校要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要求和规划,依据理念要求和学生需要的相关培养课程,侧面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高等院校还可以通过提倡培育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强调落实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在全校氛围内营造培育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氛围。
..........................
推进素质教育是 21 世纪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以适应新时期新的挑战。文化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教育理想高于人,落地方有百草园。[100]”文化素质教育从提出到实施落地,已经走过二十多年,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河北省高校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