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进行学校布局调整简单的说就是学校如何设点分布。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着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学龄人口的规模也在逐步地缩小,加之60年的城镇化发展和国民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农村中小学传统的学校布局模式即学校布点多但分布散、规模小、效益低的弊端日益凸显,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出现了麻雀学校、空巢学校,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在城镇地区出现班额过大、学位紧张、寄宿制学校床位严重不足等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针对上述这样的矛盾,我国从“九五”开始陆续对规模小、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的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进行撤并和改造。国务院于2001年5月29日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中小学布局提出了明确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学校布局调整要与危房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等统筹规划。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①。同年7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指出:“适应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波动的需要,合理规划和调整中、初等学校布局”②。自此开始,我国开始了大范围的学校布局调整。
2003年,成都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从统筹城乡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入手,探索成都科学发展、构建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之路。2009年4月,教育部、省政府与成都市签署了《共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合作协议》,这是全国首个部省市共建的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根据协议,成都拟建设“城乡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2010年1月,成都提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规划,该规划包含世界级、现代化、超大型和田园城市四个基本要素;本质上它是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新型城市。那么,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进程中,教育该有何作为呢?欧元之父蒙代尔建议:“成都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水平提高,可带动整个城市实力的提高”③。于是成都教育围绕着“全域成都”、“四位一体”的战略,实施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当然离不开学校布局调整,在2009年《成都市建设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规划一体化作为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依据。强化‘全域成都’理念,着眼于建设1.24万平方公里现代都市区。以教育发展规划为龙头,实行无差别的城乡教育政策,做到城乡一体全覆盖,确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全域成都’教育改革发展理念全面确立。统筹规划城乡中小学布局,根据成都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以全域成都的理念,把全市农村初中、小学建设全部纳入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规划,按照‘学校选址与重点镇、中心村建设相协调,资源配置与教育需求相统筹’的原则,科学制定中小学布局规划。地震之后,结合村小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和初中办学水平提升,按照
幼儿园小学就近、初中进镇、高中进城’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调整、科学布局灾后城乡中小学校点”①。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因此国内外对于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研究起步很早,相关的文献也还是比较多的。
1.2.1国外研究现状
各国在进行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方面有着很多的共同点即从学校分散布点,到合并重组,最终达到扩大规模。国外诸多学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进行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们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至今我国关于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文献较多,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韩清林(1989)认为,要达到在适宜速度的基础上用尽可能少的教育投入取得较高的教育产出的目的,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校布局问题。
刘桂心(1990)指出,学校布局,属于学校的设点分布问题。它是办好教育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关系教育全局的大事。
屈海波(1991)通过对学校布局的调查研究发现,有不少中小学布局不合理,几百口人的小村子办1所小学,只有几千口人口的乡办了几所初中导致了学额不足、学校与学校相隔距离过小的结果,因此,调整中小学布局势在必行。
傅涛(1991)指出,农村中小学的合理布局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农村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时家骏(1991)指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教育经费的不足,是个突出矛盾。这种需要与可能之间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因此,必须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努力提高教育投资的整体效益。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学校布局调整是教育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步骤,直接关系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是一项有利于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是办好教育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进行学校布局调整与党和国家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相适应,与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相适应,也与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相适应。其主要目的为了在当前教育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教育产出,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规模效益、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
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和“全域成都”的新形势下,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如何合理的进行学校布局调整又成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研究问题。
本项研究旨在对成都市金堂县在统筹城乡背景下所进行的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通过与国内进行的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对比,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启示,同时针对其在布局调整后仍然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困难进行剖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合理而高效地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提供有益的参考,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给予一定的帮助,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教育体系的建设,并希望能够对相同或相似的区域给予新的学校布局调整样式。
1.4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主要运用以下三种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利用网络、图书、报刊杂志、官方文献等手段,收集并查阅国内外关于学校布局调整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并进行分析研究,为本项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查阅近些年来成都市统筹城乡基本资料、成都市中小学基本情况、关于金堂县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相关资料,为进行本项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2.实地研究法
对选取案例城市—成都市金堂县学校布局调整进行实地考察,具体是了解金堂县当地的各类人群对于学校布局调整的具体措施的看法、意见和愿望,明确布局调整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研究的结果来布局调整说明实施的现状。
调查问卷包括: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卷;学校卷;家长卷;学生卷(具体见附录1-4) o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卷和学校卷主要涉及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当地的地形地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方式、形式、成效、问题、障碍等;合理教育布局的学生人数、班级、服务范围、服务人口等。学生卷和家长卷主要涉及家庭、子女的基本情况及上学的经济负担;学校合并情况及住宿情况;对学校合并的看法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四套问卷整体涵盖了学校布局调整的各类人群,这样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多方的看法,以提高研究的效度和信度。共发放问卷390份,其中家长和学生问卷各150份,行政卷40份,学校卷50份。除了家长卷部分是由学生带回,问卷有效率低以外(回收150份,有效问卷126份),其余是由调研人员现场发放和指导,故回收率100%有效率94% o
结构性访谈(访谈提纲见附录5)访谈的对象包括教育局主管领导、乡镇教育干事、中小学校长、教师、学生和部分学生家长。主要是了解当前金堂县基础教育学校布局的现状及布局调整的原因、阻力及困难;对寄宿制学校、闲置校产处理的看法以及孩子的上学情况、家庭的经济负担等。本项调查区域选择是选择成都市的第三圈层的金堂县。接受访谈的教育部门主要领导2人,学校校长5人,教师15人。
3.比较研究法
将成都市金堂县学校布局调整的具体措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同国内外一些地区学校布局调整进行对比分析。
第2章 中小学学校布...................................23-34
2.1 我国进行中小学学校布...........................23-24
2.2 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战略...................24-26
2.3 金堂县县情和.........................26-27
2.4 金堂县进行中小学学校布.......................27-28
2.5 金堂县进行中小学学校.................28-34
2.5.1 学龄人口..................29-30
2.5.2 城镇化进程的发展..................................30-32
2.5.3 “5·12”地震导致了........................32
2.5.4 山区学校问.........................32-33
2.5.5 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33-34
第3章 金堂县进行学校布局调整........................34-42
3.1 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34-38
3.1.1 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加强............................34-36
3.1.2 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提高了.........................36-38
3.1.3 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促..........................38
3.2 金堂县中小学学校布局调....................38-42
3.2.1 多渠道筹集...........................38-39
3.2.2 科学合理......................39
3.2.3 “县管校用”....................................39-40
3.2.4 “市域统筹”.........................................40-42
第4章 金堂县进行学校布局调整过..............................42-47
......................................................................................
结论
学校布局调整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动态管理过程,是教育发展的良好契机。本文主要对金堂县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其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原因、成效、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了今后在布局调整过程中的一些参考性意见。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将统筹城乡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运用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多学科结合的视角,以实证调研为基础,对金堂县的学校布局调整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通过与以往国内的学校布局调整相比较,发现,由于灾后重建这个难得契机和成都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战略的施行,金堂县在中小学布局调整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效,克服了以往一些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错误理念,特别是在资金筹措、布局规划设计、“县管校用”的教师管理体制和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方面给予了很好的经验借鉴。但是,我们也发现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说新建学校的后续配套资金不足,教师的负担过重特别是由于“凤凰下山”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和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加大所导致的重点镇、重点学校班额过大的问题。
本文的不足在于,只是建立在金堂县本身的学校布局调整之上,对于其它地区的学校布局调整是否同样适用,有待验证。另外,由于准确的弄清农村家庭的教育开支很困难,所以对于布局调整后家庭对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经费研究缺少。此外,有些问题只是在本文中提出来了,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比如闲置资产的使用、后续配套资金的使用、班额过大的具体解决方法等,这些问题有待进行深入研究。
金堂县中小学学校格局调整实地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统筹城乡,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中小学,学校布局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