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苹果户生产行为经济管理影响研究--以陕甘苹果主产省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09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研究表明,从资金供给约束、家庭劳动力结构视角关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冲击更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年龄视角的个体劳动力质量、家庭劳动力结构变化对苹果户当前生产行为及未来生产意愿产生不利影响,亟待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培育现有种植者质量、增加未来种植者数量,通过革新栽培技术、研发适宜机械、推广绿色生物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降低劳动强度、破解劳动力供给约束,通过推动土地流转、增强金融支持为现代生产要素应用提供平台与媒介、破解资金供给约束,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冲击。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统计学概念,是指人口群体的整体老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老龄化具有规律性。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

2010 年中国乡村居住人口 6.74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50.32%,其中 60 岁及以上人口 0.99 亿,占乡村总人口的 14.98%;65 岁及以上人口 0.67 亿,占乡村总人口的 10.06%,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地区(马晓河和马建蕾 2007;马艳林 2014)。农村人口老龄化是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迁移三个因素变动的结果(诺特思坦 1945)。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形成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密切相关(徐升艳 2011;王辰 1993)。

与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过程相伴随的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2006 年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显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 40 年的持续转移,农村可转移的劳动力已实现非农就业,而且外出的农民工以新生代农民为主,文化程度较高、30 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有近 80%转移到非农产业;在家的青壮年劳动力全国每村平均只有 48 人,农村务农劳动力老化严重(韩俊 2014)。2016 年第三次农业普查显示,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 31422万人,其中 55 岁及以上 10551 万人,占比为 33.57%,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突出。国际劳工组织将劳动人口中 45 岁及以上劳动力划分为老年劳动力,但在中国家庭经营背景下,学龄前儿童或 60 岁以上老人,只要健康状况允许,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农业生产(杨俊和杨刚桥,

2011)。农村人口老龄化主要体现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如中国农业生产主体是 45 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 60 岁及以上劳动力占 18.42%,

2020 年农村 60 岁及以上老人将占 24.50%,2030 年将达 33.80%。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对农业劳动力供给、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现代农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

1.2 研究问题描述
关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等大宗作物生产关系方面的农户行为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围绕水果、蔬菜等高价值农产品领域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行为影响的研究较少。高价值农产品行业生产及运行过程具有要素密集、商品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充分等特征,即高价值农产品市场状况更接近于有效市场假设,这意味着相关农户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及由此而诱导的技术变迁、效率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因此,以苹果户生产行为为案例,研究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在中国农业市场化改革滞后的条件下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苹果是中国第一大水果,据苹果产业经济室统计,2016 年中国苹果面积 2466.90 千公顷、产量 4390.00 万吨、加工量 440.00 万吨、出口量 138.10 万吨,分别占世界总量的 47.70%、55.74%、38.83%、21.28%;苹果面积、产量、加工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量仅次于欧盟,位居世界第二,中国苹果产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赵军华 2014)。但根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披露信息,苹果主产区 50%以上的果农 50岁以上,集中用工时期工价高且数量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是未来 10 年中国苹果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大田作物相比,苹果属于多年生的经济作物,自然属性与高价值经济属性决定其生产过程具有劳动密集度高、农艺技术复杂、投资专用性风险特征,对苹果户的体力、知识和技能及家庭劳动力数量、资金投入能力有较高要求。2014 年国家苹果产业经济研究室调查表明,中国苹果主产区生产者平均年龄 50.14 岁,老龄化趋势明显,直接引发农业劳动力质量、数量变化,并导致苹果户劳动力、资金供给能力产生变化,主要表现是不利于现代生产手段、技术应用。因此,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改变家庭劳动力供给禀赋,产生劳动力、资金供给约束与苹果户生产行为客观对劳动力、资金投入要求高的困局下,苹果户生产行为中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引发的劳动力、资金供给约束是否存在,进而是否影响其生产行为是农业技术经济领域值得关注的基础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一是体现为回答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资金供给约束是否存在;二是如果存在,是否影响苹果户生产行为,有何要素配置规律、效率变化特征;三是如果存在不利影响,如何优化苹果种植户生产行为,破解劳动力资金供给约束。回答上述问题不仅有利于拓展现有研究,更能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下优化类似苹果户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者行为提供政策制定依据。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2.1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及特征
2.1.1 老年劳动力、农业老年劳动力
2.1.1.1 老年劳动力

劳动力也称经济活动人口,指 16 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 2017)。按工作领域可分为农业劳动力、工业劳动力、第三产业劳动力,按工作地域可分为农村劳动力、城镇劳动力。对于劳动力年龄,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劳动经济学定义 16 周岁及以上为劳动人口,其中劳动适龄人口为男 16-59 岁、女 16-54 岁;国际劳工组织将劳动人口中45 岁及以上劳动力划分为老年劳动力,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44 岁及以下为年轻人,45-59岁为中年人,60 岁及以上为老年人(杨志海等 2015)。国家统计局将 18-50 周岁男性、18-45 周岁女性称为整劳动力,16-17 周岁男女、51-60 周岁男性和 46-55 周岁女性称为半劳动力。依据是否参与经济活动,国际上通常将 15-64 岁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界定为劳动年龄人口,我国人口统计时习惯将 15-59 岁人口界定为劳动适龄人口(翟振武等 2017);对于城镇劳动力,当前法定退休年龄是男 60 岁、女 55 岁,但对于农村、农业劳动力,60 岁及以上实际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口多,因而本文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年龄标准,界定老年劳动力是 60 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相应地,划分 44 岁及以下为青年劳动力、45-59 岁为中年劳动力。
2.1.1.2 农村老年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一般指 16 岁及以上,户口在农村、长期居住在农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也包括户口在农村、但在农村及城镇从事非农生产的劳动力,但不包括户口在农村的高校学生、现役军人。受农业生产季节性、家庭经营特殊性、青壮年劳动力转移、非农就业机会减少等影响,当前我国农村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只要具有劳动能力,仍不同程度地参与农业生产,甚至是当前农业生产的主体。学者研究中黄季焜和靳少泽(2015)、胡雪枝和钟甫宁(2013)、陈锡文和陈昱阳(2011)将 60 岁作为农村老年劳动力起点,李旻和赵连阁(2010)、李明贤和樊英(2013)将 50 岁作为农村老年劳动力起点。此外,由于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明确按现居地常住人口开展普查,因而本文界定农村老年劳动力指 60 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从事农业生产或非农生产的乡村常住人口;相应地划分 44 岁及以下为农村青年劳动力,

45-59 岁为农村中年劳动力。
.........................

2.2 苹果户生产行为及特征
2.2.1 苹果生产及特征
2.2.1.1 苹果生产内涵
苹果是多年生经济作物,具有多年生的自然属性与高附加值的经济属性,是生产投入多、经济效益高的商品性农产品之一(屈小博 2007)。苹果生产是生产者利用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依靠苹果树生长机制获取收入来源的经济活动,具有自然和经济双重属性,是农产品生产的表现之一(何秀荣 2010)。本文界定苹果生产是生产者通过要素投入、田间管理、采摘出售等生产经营环节获取收入的经济活动。
2.2.1.2 苹果生产特征
与粮棉油等土地密集型大田作物相比,苹果多年生的自然属性和高附加值的经济属性使其对劳动力、资金投入依赖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且受地形、生产工艺等影响,劳动力与机械间替代性弱,因而苹果生产对生产者体力、知识能力、资金投入能力有较高要求(胡瑞法和黄季焜 2001)。
(1)劳动密集程度高
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苹果进入盛果期后每年需要按农时完成树形修剪、水肥管理、花果疏减、灾害防治、采收贮藏等活动,其中既包括授粉、疏花、疏果、套袋、摘袋、采摘等均需劳动力站在梯形架上手工完成的劳动强度大的活动,又包括修剪、树形改造、土肥水管理等技术强度大的活动,在生产者体力、技术水平不足时,还需增加雇工完成生产。
(2)农艺技术复杂
相较于春播秋收的大田作物,苹果生产从建园初期的园地、树种选择,到进入盛果期后的树形管理、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花果管理、自然灾害预防、采后处理等均需经验丰富、劳动熟练程度高的专门人员完成,生产者经验与学习能力对于保障苹果生产正常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2010)。
.........................
第三章 样本区农业劳动老龄化及苹果生产特征 ................ 51
3.1 基于宏观数据的样本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状况及特征 ................. 51
3.1.1 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 51
3.1.2 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由升转降 .................... 52
第四章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苹果户要素投入行为影响 ..................... 73
4.1 引言 ..................... 73
4.2 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 .............................. 74
4.2.1 苹果户要素投入行为表现 .......................... 74
4.2.2 研究假设 ......................... 75
第五章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苹果户土地利用行为影响 .................. 86
5.1 引言 ............. 86
5.2 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 .................... 87

第八章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苹果户土地流转及持续种植意愿影响

8.1 引言
劳动力是农业生产中最具能动性的生产要素,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劳动力数量缩减、弱质化趋势凸显,未来谁来种地问题引起决策者、学术界广泛关注(黄季焜和靳少泽 2015)。农业是弱质产业,生产条件、环境差,自然、市场风险大,收益不稳定,不仅制约农民农业生产的持续经营意愿,更使政府面临一二十年后,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因体力、健康变化不能务农而其下一代又外出务工、非农就业时谁来种地的难题(朱红根等 2010)。与此同时,学者认为在尊重和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下,农地流转是有效利用农业生产要素、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可行途径,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规模效应、提高农业竞争力(王岩和杨俊孝 2015)。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农地流转市场逐步发育,1996 年农地流转面积仅占承包地面积的 1%,2006 年达 4%,至 2010 年上升为 13%,2013 年已近 26%,农地流转已成为协调人地不匹配、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有效方式(周来友等 2015;张瑞娟 2017)。
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生产行为意愿对农业生产及未来行为选择有着根本性影响(钱文荣 2002)。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农村人口老龄化与青壮年劳动力转移下,土地流转、适度规模、机械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当前农业生产者是否愿意持续农业生产经营,土地流转意愿如何,更进一步地,是否愿意其下一代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不仅与土地、劳动力两大基本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相关,更与未来谁来种地问题紧密相关(薛凤蕊等 2010)。对此,学者已从不同视角探析农户持续生产、土地流转、代际传递等生产行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持续生产与代际传递方面,马翠萍和肖海峰(2011)以我国大豆进口多、国内种植面积缩减为背景,探析山东省大豆种植户持续种植意愿,发现其持续种植意愿较高,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种植面积、生产年限、物质投入成本等促进种植意愿提高,年龄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
......................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