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自 21 世纪以来,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ICTs)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不仅使即时通讯成为现实,极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也为企业内部的沟通交流、监督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近年来,企业对信息通讯技术越来越重视,从逐年增加的投资额、不断更迭的信息技术中可窥见一斑。可以说,组织中信息通讯技术的增长已经成为一种趋势(Zimmer et al.,2015)。在传统的企业信息系统之外,各种新型的办公软件、社交媒体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且迭代速度极快,给员工的工作带来了便利与挑战。一方面,由于信息通讯技术的繁荣发展,员工能够借助各类系统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一方面,信息通讯技术也给员工带来了方方面面的技术压力(Techno-stress)。
信息通信技术在组织中的应用已经变得复杂、实时、无处不在、功能普遍,通常要求用户同时且持续地在不同的应用程序和设备上处理信息(Tarafdar et al.,2010)。从终端用户的视角来说,一项信息技术能否在企业成功落地且有长远的发展,取决于员工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态度以及行为意愿(Jasperson et al.,2005)。毫无疑问,信息通讯技术在组织中的引进和实施,使得员工原有的工作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员工经常要处理过载的信息,经历来自不同信息设备和应用程序的频繁中断,并同时对多个任务进行处理,这早就远远超过了员工本身的工作处理能力。
面对信息技术压力,不同的个体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Cavanaugh et al.,2000)。有些人能够积极利用身边的资源,寻求创新使用 IT 的途径,把压力当成正面的激励,有效解决信息技术带来的难题,更好更有效率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有些人面对压力事件,则常常无力招架、束手无策,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与焦虑情绪,不仅难以及时完成工作,也对健康无益。为什么不同个体会对同一压力源产生完全不同的反应,从而得到相异的心理和行为结果呢?显然,个人特征对信息技术压力源的认知与处理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这已经成为学者们争相研究的新主题(Srivastava et al.,2015)。
.............................
1.2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2.1 研究内容
随着 5G、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员工的工作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崛起也给员工们带来了不可小觑的技术压力——员工需要承担的工作量和要处理的信息呈几何式增长,工作不再有固定的上班时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学习新技能,甚至信息技术可能会取代你的工作。其中,信息技术过载(Techno-overload)是最频繁、最不可忽视的压力源。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过载是否会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员工对该信息技术的持续使用意愿(Continual intention),就成了企业亟需思考的问题。
此外,不同特征的用户会对信息技术压力源做出不同的认知评价,这会影响他们选择不同的处理策略,最终反映在用户对信息通讯技术的满意度甚至持续使用意愿上。
因此,本文将紧紧围绕“信息技术过载如何影响员工持续使用意愿”这一核心问题,从对压力源的认知评价着手,探索中间的影响机制。同时,本文也会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通常会对什么类型的用户造成技术压力,着重探究“IT 正念”这一特质是否影响用户对信息技术过载的感知评价。
综上,本文要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1.在工作场所中,信息技术过载对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机制是什么?挑战性评价和阻碍性评价是否起到中介作用?
2.在员工对信息技术过载做出挑战性评价或阻碍性评价时,IT 正念是否会调节信息技术压力源和认知评价之间的关系
...........................
2 文献综述
2.1 信息技术压力
2.1.1 信息技术压力的定义和发展
(1)压力
压力(stress)一词最早是从物理学和医学领域引入管理学领域中来的。对物体施加外力而导致其发生形变是压力在物理学中的定义。当压力的概念被引入到医学领域后,其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被定义为机体的一种不平稳的生理性现象,常常出现在机体稳态被外界刺激打破、功能紊乱之后。20 世纪中期,现代压力学之父 Selye(1950)进一步对压力进行了区分,明确了“压力源”和“压力反应”这两个概念,即:压力源是指会威胁机体平衡的环境因素,而机体在外界刺激中保持和恢复平衡的过程就是压力反应。随后,由于现代问题的错综复杂,各学科开始不断的交融,“压力”也开始陆续走进心理学、管理学、行为学中,其内涵也在不断延伸和丰富,而学术界对“压力”的定义较为一致,即压力是指个体认为自身的资源、能力无法应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威胁而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的过程(McGrath,1976)。
(2)信息技术压力
压力一直是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热点课题,因为它关系着企业绩效和个人职业成功。在工作场所中,压力的存在无可避免,它可能会带来消极影响,给员工的身心、行为造成伤害,也可能转化成员工前进的动力,促进积极的工作结果。近年来,组织行为学者一直关注信息通讯技术(ICT)在工作环境中引起的压力,即“信息技术压力”。1984 年,Brod 首次对信息技术压力(Techno-stress)做出定义,即无法以健康的方式来应对计算机技术而导致的现代适应性疾病。换句话说,信息技术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态度、思想、行为或心理的任何负面影响,都可以称作是信息技术压力(Weil and Rosen,1997)。
.............................
2.2 挑战性评价和阻碍性评价
2.2.1 挑战性评价和阻碍性评价的定义和发展
在工作压力的二元模型中,常见的工作场所压力源被分为两类(Cavanaugh et al.,2000),即挑战性压力源和阻碍性压力源。挑战性压力源是指那些员工认为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足以应对,预期对工作发展与职业成功有正面影响的压力源。这一类压力源主要有工作负荷、工作职责、工作复杂性等。阻碍性压力源是指那些员工认为自身能力和资源无法应对和解决,预期对自己造成威胁,不利于工作绩效与职业成功的压力源。这一类压力源主要有角色压力、官僚程序、工作不安全感等(Cavanaugh et al.,2000;LeP ine et al.,2005)。
压力的认知交互理论是压力理论中著名的评价理论之一,它认为环境条件(即压力源)不是压力反应的直接促成因素,而人们对压力源的挑战或阻碍的评价直接促成了压力反应(Storch et al.,2007;Giancola et al.,2009)。该理论将认知评价(Cognitive appraisals)置于压力形成过程的中心,这是一个人评估情境的意义和重要性的主要方式之一。当刺激事件出现时,个体会做出挑战、威胁以及损失这三类反应。在感知到压力的情境中,那些被感知为未来可以获得奖励或报酬、个人能力会提升的情境则被认定为挑战性评价,而那些被认为阻碍了目标和发展的实现,威胁自己健康、福祉的情况被认定为阻碍性评价(Lazarus and Folkman,1984;Skinner and Brewer,2002)。
图 2-1 ECM-ISC 初始模型
3 研究模型与假设....................................... 19
3.1 研究模型........................................... 19
3.2 研究假设................................. 22
4 研究设计....................................... 25
4.1 研究情境与调研对象....................................... 25
4.2 测量量表............................ 26
5 数据分析........................................... 30
5.1 描述性统计......................................... 30
5.2 信度和效度检验................................. 31
5 数据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首先,本研究运用 SPSS21.0 统计软件对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包含了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测量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信息。结果见表 5-1。
表 5-1 样本人口统计学信息
1.本研究的被试性别比例较为均衡,男性占比 41.3%,女性占比 58.7%。同时,年龄趋于年轻化,学历以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为主。在 23-29 岁年龄段的受访者占比 55.2%,30-39 岁年龄段占比 21.5%。学历为本科的受访者占比 56.5%,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受访者占比 24.3%。
2.调研对象集中在普通员工和基层管理者中。其中,普通员工的受访者占比55.5%,基层管理者的受访者占比 25.6%。这也比较符合本文的研究情境,本文是个人层面对企业社交媒体信息技术压力的研究,普通员工和基层管理者每天都要使用企业社交媒体,是本研究的最佳调研对象。
.............................
6 研究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企业社交媒体为研究情境,以压力的认知交互模型为理论依据,将“认知评价”引入到研究框架中来,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压力源与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
具体而言,本文共提出 6 条假设,部分得到数据的支持。尽管已有研究证实,信息技术过载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但是探索信息技术过载与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影响机制的研究仍然是少数,且研究角度比较单一。本研究尝试从挑战性评价和阻碍性评价入手,打开信息技术过载到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黑箱。同时,积极探索 IT 正念能否成为缓解信息技术过载及不良结果的有效因素。
通过验证,本文有以下发现:
1.与传统的压力二因素法的分类不同,员工更容易对信息技术过载这个压力源做出阻碍性评价。2.当员工对一个压力源做出挑战性评价时,他对该企业社交媒体的持续使用意愿也会加强;反之,阻碍性评价对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不显著。3.在 IT 正念的调节作用上,本文发现 IT 正念可以正向调节信息技术过载和挑战性评价的关系。4.相较于男性而言,职场女性的信息技术正念水平似乎更高,对待信息技术过载更加乐观与积极,更具抗压能力。下面本文将对这些结论进行具体讨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