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一直以来,由于人因失误导致的煤矿事故比例居高不下,而情境意识中 76%的人因失误都与个体未注意到的必要信息即注意疏忽密切相关[1],心智游移作为一种特殊的注意疏忽状态,成为安全管理实践关注的重点[2]。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矿工心智游移所导致的煤矿事故屡见不鲜。
2017 年 1 月 21 日零点班 5:10 分左右,内蒙古白音华海州露天煤矿运输段三队 98#车吴某持续作业了 5 个小时,在站台煤场卸货后空车去皮带头 5、6 道作业,行驶至 5、6 道站台内环处时走神,导致车距过近与前面待合的 94#车发生了追尾事故,造成 98#自卸车左前大灯损坏、翻转杠断裂、左车门变形。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运输工吴某因处于较高的工作倦怠状态,班中萎靡不振、不良情绪、疏忽大意交织在一起,作业过程中发生心智游移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以上此类事故无疑暴露着重要的现实问题——工作倦怠是一线矿工心智游移发生的重要驱动因素。矿工在艰苦的环境中长时间高强度地重复单调作业,需要时刻面临各种突发危险,长时间过分的劳累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而处于较高的工作倦怠状态[3],注意力也很难维持在当前任务中,进而发生心智游移。因此,众多事故实例表明:降低由于工作倦怠所导致的矿工心智游移频率,对减少煤矿企业的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心智游移的前因,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具体而言,主要从个体因素、任务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前因进行了考察[4-6]。目前,部分研究指出工作倦怠正向影响制造企业员工的心智游移[5],可见,现有文献针对工作倦怠与心智游移的关系缺乏煤矿企业一线矿工个体层面的研究。因此,本文首先需要明确煤矿企业矿工工作倦怠与心智游移的关系,在何种情境下矿工的工作倦怠更容易导致心智游移的发生;同时,现有研究指出了负性情绪在工作倦怠与心智游移之间的中介机制[5],而缺乏两者之间边界条件的考察,因而本研究还需要明确“在何种情况下,工作倦怠对矿工心智游移影响的负面效应可能会被削弱/增强”。根据自我调节理论,高正念的个体对工作场所中负性情绪的自我调节作用更显著,能够有效缓解自我调节失败的不良后果[7]。因而,高正念的矿工可以更好地应对工作倦怠所导致的负性情绪体验,从而缓解自我调节资源不足的问题,避免矿工发生较高频率的心智游移,为此,本文深化了负性情绪视角下正念在工作倦怠和矿工心智游移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此外,心智游移的研究中经常使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揭示个体心智游移发生时人脑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8],而现有针对工作倦怠与矿工心智游移动态影响关系的研究鲜少涉及,因此,本文也从动态角度考察工作倦怠对矿工心智游移的影响。
..................
1.2 文献综述
1.2.1 工作倦怠
⑴工作倦怠的概念
工作倦怠的研究始自于美国精神病学家 Freudenberger[9],其在 1974 年最早使用工作倦怠一词来描述病人身体、情绪与精神方面因持续工作压力而导致的症状;1980 年,Cherniss[10]把工作倦怠归因于长期从事苛刻的工作所造成的个人消极化状态;Maslach 等[11]于 1981 年对工作倦怠概念的三维度界定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将工作倦怠定义为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2003 年,国内学者李超平等[12]认为工作倦怠是指个体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此后 10 多年的发展,工作倦怠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化,概念扩展到了教师[13]、警察[14]、管理人员[15]等群体。
近年来,学者基于安全管理理论视角,对矿工工作倦怠的问题研究较为成熟,其中牛莉霞等[3]指出矿工工作倦怠是由于自身资源无法有效应对高工作要求,形成的一种由生理疲乏、情感耗竭和疏离工作所构成的身心疲劳的综合性状态,据此本研究对矿工工作倦怠的定义参照牛莉霞等的观点。
⑵工作倦怠的测量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发了不同行业员工工作倦怠的测量量表,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其中,1982 年 Maslach[16]编制的 MBI 量表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可,适用于社会服务者、警察、医生和教师等多个职业;2005 年,国内学者王晓春等[17]借鉴 MBI 量表中的部分项目,结合工作倦怠在我国中学教师中的表现,编制了中学教师工作倦怠测量的本土化工具;2006 年,张姝玥等[18]结合警察职业特点,将 Maslach 的工作倦怠量表进行修订,编制了测量警察工作倦怠的有效工具;针对矿工工作倦怠的测量工具,李乃文等[19]通过构建矿工工作倦怠的理论结构,编制出矿工职业特色的工作倦怠问卷;后续国内学者也针对教练员工[20]、护士[21]等群体开发了有效地测量工具。
综上所述,考虑到矿工的职业特殊性,本研究采用学者李乃文等编制的量表对矿工工作倦怠进行测量,并对测量工具进行信效度检验。
......................
2 工作倦怠与矿工心智游移的关系分析
2.1 内蒙古白音华海州露天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分析近三年内蒙古白音华海州露天煤矿事故案例,绘制如下图 2.1 所示的事故分析图。根据图 2.1 可知,运输段事故起数最高,且事故呈现小伤亡(伤亡人数 3 人以下)大比重现象。
图 2.1 2017 年-2019 年煤矿事故总数
...........................
2.2 矿工心智游移特征分析
采用思维取样法,分析矿工心智游移特征,以系统了解矿工心智游移,为下文矿工心智游移影响因素质性研究设计有效的访谈提纲奠定基础。思维取样法是指个体在一个受控的实验情境中完成某任务(或静息)过程中,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报告自己的意识内容的一种实验方法,可以有效地测量矿工的心智游移特征。
⑴研究对象与方法
①研究对象
实验选取内蒙古白音华海州露天煤矿有限公司一线作业的 54 名男性矿工,年龄均值为 35.54 岁,工作年限为 2-10 年,工种全部为运输工。
②实验工具
通过电脑、耳机以及含 8 次信号的 16 min 录音来考察矿工在实验中对信号做出的不同反应情况;参照国外学者编制的心智游移静息态问卷[49],结合矿工职业特殊性,自行编制矿工心智游移静息态问卷(见附录 1),包括心智游移频率、内容形式、时间指向、诱因、与自身因素的关系、与组织管理的关系以及与作业任务关系等 7 个题项。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s Alpha 系数=0.91。每名矿工共接收到 8 次信号,每人填写 8 份相同问卷,共 432份问卷。
③实验程序
实验地点选在煤矿会议室,实验前向 54 名矿工解释实验的基本流程、心智游移的具体含义以及问卷填写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让每名矿工填写知情同意书。实验中,要求矿工带上耳机,听提前准备好的含有 8 次信号的 16 min 录音,在听到信号后立即按“P”键暂停播放,并填写 1 份矿工心智游移静息态问卷,完成后按“Q”键继续播放录音。每名矿工完成 1 次实验的时间需要 30-35 min。
..............................
3 工作倦怠对矿工心智游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分析 ........................ 17
3.1 概念模型构建和假设提出........................... 17
3.2 研究方法......................... 20
4 工作倦怠对矿工心智游移影响的动态人因实验 ................................ 27
4.1 实验目的............................ 27
4.2 实验范式和指标选取............................. 27
5 工作倦怠对矿工心智游移影响的管控策略 .................................... 38
5.1 基于“JD-R 和 2-4 模型”的矿工心智游移管控思路分析 ...................... 38
5.2 工作倦怠对矿工心智游移影响的管控策略................................... 39
5 工作倦怠对矿工心智游移影响的管控策略
5.1 基于“JD-R 和 2-4 模型”的矿工心智游移管控思路分析
JD-R 模型可以有效解释矿工工作倦怠的产生机理[54],矿工群体面临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是影响其身心健康及工作状况的独特因素,对矿工而言,工作要求具体指工作环境、工作负荷、安全管理等因素,危险和恶劣的工作环境、较高的工作负荷以及不当的安全管理方式均容易引发矿工的工作倦怠;工作资源是激发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矿工工作资源长期得不到满足,工作自主性受限容易引发工作倦怠[87],因此,本文可以从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两方面在源头上有效抑制矿工工作倦怠的产生,进一步管控矿工的心智游移。
事故致因 2-4 模型[88]指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分为组织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组织内部原因,具体包括安全文化(根源原因)、安全管理体系(根本原因),习惯性行为(间接原因)和一次性行为和物态行为(直接原因)。
本研究在参考 JD-R 模型和事故致因 2-4 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工作倦怠对矿工心智游移影响的事故致因模型(图 5.1)。
图 5.1 工作倦怠对矿工心智游移影响的事故致因模型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本文重点关注工作倦怠对矿工心智游移的影响,对降低人因失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煤矿企业一线矿工为研究对象,采用事故案例分析、思维取样和访谈方法,分析工作倦怠与矿工心智游移的关系;采用经验取样和调查问卷法,从静态角度探讨工作倦怠对矿工心智游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 ERP 实验法,从动态角度开展工作倦怠对矿工心智游移影响的人因实验,在此基础上提出矿工心智游移的管控策略。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⑴阐述了工作倦怠与矿工心智游移的关系。结合事故案例分析、矿工心智游移特征和影响因素质性研究结果,明确工作倦怠是影响矿工心智游移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界定工作倦怠对矿工心智游移影响的具体情境,分析了一个正常作业周期情境下工作倦怠与矿工心智游移关系的变化趋势。
⑵揭示了工作倦怠对矿工心智游移的影响机制。结合文献分析和多种理论,从静态角度构建了工作倦怠对矿工心智游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概念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工作倦怠正向影响矿工心智游移,负性情绪在工作倦怠对心智游移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正念调节了负性情绪与心智游移之间的关系以及负性情绪对工作倦怠与心智游移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
⑶分析了工作倦怠对矿工心智游移影响的动态变化规律。从动态视角考察低、中和高工作倦怠状态下矿工心智游移发生时人脑活动的变化过程。主观报告数据结果表明,矿工分别在低、中和高工作倦怠下元意识和无元意识心智游移频率逐渐增加;行为数据结果表明,矿工分别在低、中和高工作倦怠下反应时逐渐延长、错误率逐渐增加;脑电数据结果表明,矿工分别在低、中和高工作倦怠下心智游移时诱发的 P300 成分波幅逐渐减小、潜伏期逐渐延长、在大脑额区激活程度逐渐下降。
⑷提出了矿工心智游移的管控策略。根据 JD-R 和 2-4 模型,分析工作倦怠对矿工心智游移影响的管控思路,围绕工作倦怠、负性情绪和正念三个变量,制定具体的心智游移管控策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