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政策对企业协同创新意愿的影响探讨范文——基于企业创新取向的中介作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612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政策对企业协同创新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政府作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领导者”,对于宏观资源的整合以及协同创新体系的优化起着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涉及了众多的组织和广泛的资源,缺少了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必将会寸步难行。在协同创新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宏观指导、政策引导、利益整合、服务保障、财政支持等。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在科技快速进步和发展的今天,生产和创新中所使用的知识越来越具有深度和广度,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学习新知识和模仿新技术变得越来越困难(Granstrand 和 Sjolander,1990)。随着对技术创新理解的不断加深,学者们发现技术转移并非易事。技术的复杂性使得模仿者的学习成本不断增加,模仿者如果不具备更强的知识吸收能力,就无法消化吸收他人的创新成果。因此,在技术更新和产品周期不断加快为特征的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自主创新能力对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在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宝。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和高度关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从传统工厂向智能化生产车间的转型以及发展更多高新技术的高级产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 2019 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第 14 位,连续四年保持上升势头,较去年上升 3 个位次,在领先的创新国家中稳稳占据一席之地,这些都与近年来中国一直将创新纳入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方向密不可分。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几年来中国的创新指数排名在不断地提高,但是相比瑞士、瑞典、美国这些老牌创新型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改善国内的整体科技创新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要关头。自主创新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为使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国家多次明确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充分体现出产学研协同创新就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战略选择。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助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水平,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突破一批关键的核心技术,实现重点领域的跨越发展。但是在协同创新开展的过程中,经常遇见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以至于协同创新关系难以形成。其主要原因是协同创新的政策缺位和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因此,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创新政策对企业协同创新意愿的影响机制,并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如何提高企业协同创新意愿,以促进协同创新关系的形成。
1.2.2 研究意义
(1)现实意义
产学研协同创新可以有效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使高校的创新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将创新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国家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这对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保持我国经济的长期繁荣、科技进步和高端人才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创新政策、企业创新取向、企业协同创新意愿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可以使有关部门了解到不同创新政策维度对企业协同创新意愿影响的差异,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制定创新政策,有针对性地提高企业协同创新意愿,以促进协同创新关系的形成。
(2)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更多是集中在产学合作绩效的研究,而很少有人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关系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创新政策对企业协同创新意愿的影响机制,这对厘清产学研协同创新关系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弥补了此类研究的不足,丰富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的研究成果。
.....................

第 2 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创新理论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于 1912 年提出“创新理论”,其《经济发展理论》著作的出版,标志着创新理论的正式确立。此后学者们对创新理论的研究,大多都是在熊彼特的基本观点和理论的基础之上展开和延伸。创新 (innovation),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起源于拉丁语,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更新;第二层含义是创造新的东西;第三层含义是改变。创新是增长和获利的关键驱动力,能使组织获得超群的增长。20 世纪 50 年代初,索洛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技术创新的理念,认为技术创新的实现需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要产生新的思想,第二个阶段是要实现并发展新的思想。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从经济学的角度重新定义了创新理论,并在其 1982 年发表的《工业创新经济学》中提出,创新就是开发新产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新的管理方式等活动,最终实现了新产品的商业化。Danneels(2002)、Tushman(2003)等提出二元式创新理论,他们指出,应用式创新是利用现有的信息、知识、技术进行改进,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拓展新功能,是一种渐进式创新;探索式创新是采用新工艺、开发新技术、新市场等,是一种彻底性创新。唐家容(2017)在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理论基础上,将创新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技术创新,开发出新的产品、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在以前产品基础上增加原有产品的功能;二是市场创新,开拓一个新的销售市场或者控制了新的供应市场;三是制度创新,也叫做组织创新,就是将原有的制度进行改变,或者创建了一个新的管理制度。


图 3-1 研究理论模型

..............................

2.2 创新政策研究概述
2.2.1 创新政策的内涵
创新政策(innovation policy)的本质内涵目前国内外学者还没有给出比较统一的定义,而且创新政策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也只有 60 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创新政策的本质内涵随着经济以及创新主体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更新。国内外学者都对创新政策的内涵给予不同的定义,Rothwell 和 Zegveld(1981)指出,科学技术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在一起,相互协调,就构成了创新政策,它是一个整合的概念。Martin(2012)认为,创新政策包含了技术、产业、经济、科学等方面的政策,是多种政策的综合,是由科学政策经过发展为科技政策,最终发展为创新政策。Mark 和Bessant(1996)认为创新政策是多种政策的组合,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企业、高校等创新主体积极开展创新活动。鲍克(1994)在其研究中指出,创新政策是政府为鼓励技术发展及其商业化,提高竞争力的各种社会经济政策的总和,它处于经济政策的中心位置,直接鼓励创造与变化。陈劲和王飞绒(2005)创新政策是经济、技术、市场等政策和各种法律法规的综合,政府制定实施创新政策是为了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推动科技进步。
综合国内外广大学者的观点来看,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创新政策所给出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都指出了创新政策的目标、执行手段以及政策的主体与客体等核心要素。因此,本研究认为创新政策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政策体系,是政府部门制订的一系列用于调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关系,鼓励和促进技术创新等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开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决定等的总和。


表 4-1 创新政策初始量表

..............................

第 3 章 理论模型与假设提出 .........................13
3.1 理论模型的提出 ................................13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14
第 4 章 问卷设计............................. 19
4.1 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 ............................... 19
4.1.1 问卷设计的原则............................. 19
4.1.2 问卷设计的步骤......................... 19
第 5 章 实证分析................................ 31
5.1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 31
5.1.1 样本选择与问卷发放....................... 31
5.1.2 数据回收与整理........................ 31

第 5 章 实证分析

5.1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5.1.1 样本选择与问卷发放
在样本选择方面,根据研究需要,主要考虑以下两点:一是调查对象应集中在有参与过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企业,针对企业技术部门的管理人员或研发人员进行问卷发放。二是调查对象应是高新技术行业,包括汽车生产制造、机电设备制造、电子/通讯设备、软件/IT 服务等。
在问卷发放方面,为了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人利用大学的同学关系和在高新技术行业的同事及朋友关系,通过微信、QQ 以及电子邮件等网络方式收集电子问卷和现场发放纸质问卷,并加以整合。为了让被调查对象快速准确地理解填写要求,除了在问卷内容顶部对调查研究以及专业术语进行说明以外,并在很多被调查对象正式填写问卷前,本人还特地将填写要求通过现场说明、电子信息或语音等方式进行告知。
5.1.2 数据回收与整理
本研究调查工作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一部分是线下收集。本人亲自到访朋友、同学、同事所在的企业以及本人参与的协同创新联合办公场所现场发放问卷并回收,共发放 159 份问卷,回收 143 份,剔除填写存在明显规律和选项空缺等问卷后,实际有效问卷为 131 份;第二部分是线上收集。本人通过微信、QQ以及电子邮件等网络方式向同学和朋友收集电子问卷,共发放198份,回收 133 份,剔除填写存在明显规律的无效问卷后,实际回收有效问卷为 105 份。因此,本次研究共发放 357 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 236 份,有效回收率达到66.11%。被调查的对象主要分布于重庆,一部分来自江苏、上海、北京、山西等地,少量来自安徽、四川等地,其所在的工作单位主要集中于汽车生产制造业、IT、电子/通讯设备等领域。
.......................

第 6 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果讨论
本文深入讨论了创新政策、企业创新取向、企业协同创新意愿的内涵、结构维度及测量,探究了创新政策对企业协同创新意愿的影响机制。并采用 SPSS24.0和 AMOS24.0 通过多种分析方法,比较全面地对调查样本进行分析,包含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EFA),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等,得到一系列有价值的实证结果。
(1)创新政策对企业协同创新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从创新政策对企业协同创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来看,创新政策及其三个维度都对企业协同创新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供给政策对企业协同创新意愿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环境政策次之,需求政策最弱。政府针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制定的创新政策越多,说明国家从宏观层面对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愿望越强烈,给予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企业财政补助、科研经费、税收优化等方面的政策力度就越大,对企业协同创新意愿促进效果就越明显。具体在供给政策层面,国家为协同创新提供研发经费、人才支持等,使得协同创新相关的资源供给情况得到改善;在环境政策层面,国家对知识产权加强保护、减免税收等,为产学研协同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需求政策层面,国家采取合约采购、贸易管制等措施,以减少市场中的不利因素。因此供给政策、环境政策、需求政策均对企业协同创新意愿有着促进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
(2)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取向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从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取向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来看,创新政策及其三个维度都对企业创新取向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供给政策对企业协同创新意愿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需求政策次之,环境政策最弱。政府制定的创新政策越多,能够引导企业产生更加强烈的创新动机,进而增强企业的创新取向。从供给政策层面来看,政府为创新活动提供研发经费等支持,企业会为了争取更多的创新资源而积极开展创新活动,企业有了足够的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活动,就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获得更多的创新产出和收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环境政策层面来看,政府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使企业创新的风险降低,利润增加,学习效率提高、创新成果得到很好的保护,促使企业有更强的动力进行创新,进而增强企业的创新取向;从需求政策层面来看,政府通过采购和贸易管制等措施,能够创造和增加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这样可以使企业的创新产品在市场开拓方面有比较稳定的市场抱枕,同时也使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与市场有关的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进而增强企业的创新取向。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