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各界有目共睹,如此快的经济增速与我国资本市场密切相关。不仅如此,资本市场为企业带来的好处更是不胜枚举,例如扩展融资渠道和提高公司自身的声誉和知名度等。
然而,在资本市场快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暴露了诸多缺陷和不足。一些企业的财务舞弊和后续审计报告不成功,是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利用闲置资金进入和投资项目,但企业的经营者和股票投资者之间始终存在着相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对各类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了严格的标准,并提出公司应定期组织发布重要信息。建立各类信息披露制度是一个有待彻底解决的难题。信息的内容不是完全对称的,有的是对重要事项的忽视、不按规定的会计政策执行的情形,更有财务造假等恶劣行为。同时,作为企业财务信息审核的第一责任人——会计师事务所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因为投资者主要是根据其出具的鉴证报告决定对企业的投资。出具的审计报告对企业的信息披露和投资者手中的资金在市场中的分配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审计失败案件的发生,既造成投资者的经济损失,又使他们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产生不信任,尤为关键的是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证监会及相关司法部门近年来处罚不断加重,对那些不按规范操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来说产生了警示作用,由此不难发现相关监管部门对审计失败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即将加深,本文就是基于这一背景展开研究的。
.......................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
研读审计失败相关书籍和期刊,熟悉财务舞弊的常见方式等;浏览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等网站,搜集有关审计失败的案例和论文,弄清写作框架和逻辑规律,并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做好理论基础;登陆相关网站,如东方财富网、香港证券交易所和巨潮资讯网,整理有关案例的财务数据。最后对文献归纳整理,形成文章。
2.个案研究法
本文通过对 HS 集团审计失败案例的介绍,对其审计失败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文章最后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1.2.2 研究内容
本文进行研究的案例是 K 会计师事务所对辽宁 HS 集团集团的审计事件,对2017 年辽宁 HS 集团集团财务舞弊导致审计失败进行剖析,又对 K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的职业怀疑情况和 M 做空机构出具的揭露报告进行研究。HS 集团作为农业类上市公司,在计量生物资产时有舞弊的可能性,而且技术研发不健全。接着对 HS 集团财务造假案进行简要回顾,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和外部审计环境分析了导致 HS 集团审计失败的原因,并详细分析了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
........................
第 2 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审计失败的概念界定
现阶段国内外对审计失败这一概念主要有两类观点,一是审计结果失败的理论,从表面意义上可以明确。这种观点侧重于结果,简言之注册会计师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那么就属于审计失败,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是否勤奋负责无关。如果出具的审计意见与被审计单位的真实情况不一致,则判定为审计失败;二是审计过程失败理论,对整个审计过程进行充分的关注,如果注册会计师在过程中始终遵守职业道德且勤勉尽责,对异常状况保持应有的关注和专业怀疑,并符合审计准则的规定,即使出具的审计意见与被审计单位真实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不同,不属于审计失败的范畴。前者的观点更多的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管是什么原因,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使投资者作出了错误的决策,产生了经济上的损失,即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失败,应由他们承担。后者的观点是对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保护,审计报告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提供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根据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的遵守情况,进一步确认事务所和相关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审计过程的失败最终将导致审计结果的失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本文的观点是:审计失败是指由于注册会计师未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的审计过程不符合要求,或与被审计单位串通、未遵守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而出具的不适当的审计意见,而这一意见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符,影响投资者的错误判断。本文的研究是基于三种理论的结合,将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总结审计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2.2 理论基础
2.2.1 “经纪人”假设
“经济人”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提出这一观点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源于经济利益,世人皆希望获利最大的是自己,换句话说,该理论认为人们是利己主义者,当人们遇到不同的选择时,很少会考虑别人,更多的是利己。被审计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都是“经济人”,他们自然也都渴望经济利益最大化。
被审计单位会衡量财务舞弊的成本和收益,当成本比收益低时,就很有可能通过财务舞弊等手段,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而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也会尽最大的努力以最小的成本开展业务,从而使利润最大化,而不是发布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因为这将投入更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
但我国财务舞弊和审计失败的成本相对较低,但是给被审计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带来的利益却是巨大的。在我国以行政处罚为主的处罚制度中,这是一种近乎为零的惩戒,所以导致很多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违反审计准则不遵守职业道德,承接无法胜任的业务,更过分的行为还有帮助企业粉刷财务报表和发布虚假的审计报告,从而严重降低审计质量并大大提高审计失败的概率。
表 3.1 关联方转移过程
第 3 章 HS 集团审计失败案例概述..........................9
3.1 HS 集团案例基本情况.....................................9
3.2 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中职业怀疑情况..........................10
第 4 章 HS 集团审计失败原因分析............................14
4.1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原因............................14
4.1.1 专业胜任能力差..........................14
4.1.2 会计师独立性缺失................................14
第 5 章 防范审计失败的对策建议.......................21
5.1 强化事务所内部建设...................................21
5.1.1 切实以风险为导向展开审计...........................21
5.1.2 优化审计业务的承接和保持.............................21
第 5 章 防范审计失败的对策建议
5.1 强化事务所内部建设
5.1.1 切实以风险为导向展开审计
我国目前实施的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这一模式节约了审计资源和成本。在审计时要合理充分的使用分析程序,对重点环节更要多加关注,每项程序的实施都要以风险为前提,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审计的效率。
除了对经营风险、控制风险和舞弊风险多加关注外,还要对特殊的审计业务和独有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特殊审计业务对时间的要求较高,其内容可能包括企业相关的业务剥离、合并重组等,需要短时期内对三年或某一期间的相关财务数据出具审计报告,这一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而且难度系数高,所以应将专业能力较强、有有相关审计经验的审计人员分批到此类项目上,这样既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又能将大大的降低审计风险。审计项目所涉及的行业也是各种各样,有金融类、工业类、农业类、TMT 类等,而他们的各项会计科目的设置、存货等资产所占的比重、主营业务交付的方式等都有着本行业自身特点,所以事务所在审计不同行业的项目时,应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不同行业的风险进行区分,在事务所内部将注册会计师部培养成为某行业的专业人才或直接聘请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这样对提高审计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
5.1.2 优化审计业务的承接和保持
新业务的承接和已有业务的维护事审计工作的第一步,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这两项业务时,保持应有的谨慎性尤为重要,应该严格且谨慎的分析有可能面临的风险,在承接业务时应做到对企业的了解和确保自身是备承接相关业务的能力。需要了解被审单位的行业风险、舞弊风险及经营风险,在确保独立性的同时还应确保本所和本所的注册会计师具备执行该行业审计业务的能力、资源。
表 4.1 上市前股权结构变化
第 6 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本论文结合审计失败相关概念和理论,对审计失败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对资本市场的恶劣影响进行分析,指出审计失败的发生与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注册会计师也没有完全遵守审计准则的规定,导致没有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行为,向公众发表不符合实情的审计报告,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笔者结合舞弊三角理论、风险导向理论和理性经济人假设,并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审计失败的结果会影响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既会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失,也会导致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两败俱伤。审计失败的出现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笔者从现阶段的实际国情出发,以HS 集团的审计失败作为研究案例,结合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和所处的审计环境等由浅入深的分析了审计失败原因,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缺乏应有的职业怀疑和独立性,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恶劣竞争的市场环境,监管部门的权责重复和不全面,此外,被审计单位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也会引发审计失败。要想使我国审计行业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事务所内部制度的建立和注册会计师等从业人员的管理需要更加严格,被审计单位和监管部门有关政策等外部环境也需要更加优化完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