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且愈加复杂的风险,这对负有风险监督评价责任的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内部审计价值需求与日俱增和外包审计兴起的双重压力下,内部审计为了不成为企业价值链上被抛弃的一环,只能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加审计的价值,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组织目标,这也使得增值型内部审计应运而生。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 1999 年通过了新的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将其与 1990 年发布的旧定义相比发现,内部审计的性质从原来的“独立评价活动”变为现在的“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内部审计的宗旨也从“检查与评价组织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改变为“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这些更高的要求都表明内部审计职能可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愈发受到重视,在企业内部的地位也愈发重要。
相比较而言,我国关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起步较晚。2013 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对内部审计做出的定义基本趋同于西方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认为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近年来,虽然我国审计监督体系正逐渐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在实务上还仍然停留在仅行使纠错防弊职能的传统内部审计阶段,内部审计的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这种落后的传统内部审计职能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行业竞争激励、充满了增值期望的今天已经不再适用。以汽车制造业为代表的竞争激烈行业现在正急需发展增值型内部审计。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基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理论,采用文献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实地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先从价值增加以及风险控制的视角,提出发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并总结出一般常用的增值途径。随后,对新理念“业审融合”进行理论研究,阐释其具有的审计增值功能以及发展业审融合的必要性。接着,将已经建立起较为成功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的 A 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其初具业审融合理念的增值体系进行深入地探讨与分析,总结推广出具有普适性的四项业审融合理念体系建立要点及所需具备的条件,为各行业各性质的公司提供参考作用。
本篇文章的研究对象是具有业审融合理念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目的是为了探究其体系建设和具体的增值路径。与大多数研究内部审计增值路径的文章不同,本文并非从探讨内部审计如何在风险防范、公司治理等方面运用审计职能、发挥审计价值的角度来进行研究,而是探索“业审融合”这一新理念模式所具有的增值功能和其在 A 公司的具体应用案例,说明业审融合模式是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一条有效路径,这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业审融合”其实是近年新出现的概念,相关研究文献非常稀少,且现有文献多是从大数据审计角度出发,阐述大数据技术可实现业审融合。例如在《价值增加型业审融合审计新模式研究——以雄安电网为例》一文中,苏霞等作者所介绍的业审融合模式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环节来在业务活动中嵌入审计工作,更加强调的是在“审计融入业务”这一单向融合。而本文则是从支撑“业审融合”的平台、技术,到实现“业审融合”的具体途径,再到保障“业审融合”有序实施的措施这一整个体系来进行分析述说,且在本文中所强调的是审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双向融合”,这是本文的第二个创新点。希望本文能为内部审计增值途径的研究拓宽思路,并且一定程度上填补“业审融合”的理论研究缺口。
............................
2 文献回顾
2.1 增值型内部审计基本理论的研究
自始以来,有关内部审计功能的探讨从未停歇,这些讨论推动了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使得内部审计经历了“消极防弊”、“积极兴利”最终发展为今天的“价值增值”阶段(王光远,2003)。过去,内部审计部门被认为是“资源的消耗者”,要想改变这一形象,在企业中得以生存下去,内部审计就必须为企业增加价值(Anihony Walz, 1997)。除此之外,内部审计对于公司治理改善、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Jeffery, 2008)。他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受托责任的孪生兄弟,控制评价是内部审计的职业秘诀;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延伸,是风险管理的确认者、是对风险管理的再管理;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守门员,是组织治理主体可依赖的、极具价值的资源(王光远,2007)。由此看来,内部审计对公司的发展来说有着巨大作用,发展增值型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将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在审计目标、对象、策略、职能、方式、组织定位效果衡量等多方面都有创新和提高(李斌、李晓波,2012)。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在传统内部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现如今的服务咨询职能、系统化的审计方法是之前内审工作不具备的(盛怀庆,2017)。但是目前在实务中,我国大部分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的方法、理念仍然较为传统落后,未能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
........................
2.2 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值路径的研究
增值型内部审计在传统内部审计实务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发展,其在企业内部的角色定位是“董事会的伙伴”(李越冬,2010),以帮助企业价值增值为核心目标。不同的学者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中的“增值”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高文进和刘介星(2011)将内部审计价值划分为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直接价值通过降低审计成本实现,间接价值通过威慑作用来实现。本文将认为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价值增值;二是指内部审计部门为其所属的企业创造价值。相应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路径也分为两个维度。
在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价值增值方面,可通过提高审计效率、摒弃无谓工作来降低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本(余玉苗、詹俊,2001)。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具体措施可表现为创新审计手段、实现内部审计的职业化、拓宽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面提升其业务能力,使内审人员成为多面手(阎红玉,2004)等,在最小化内部审计成本的同时间接为企业的价值增值做贡献。
在利用内部审计为企业创造价值方面,唐瑾(2014)认为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作用可表现为隐形增值和显性增值两种。显性增值是指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为组织挽回的直接损失,如在进行财务审计工作过程中所发现并更正的财务错报。隐形价值则表现为帮助奠定高层基调,营造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改进企业流程制度,优化企业的管理体系;提供内部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使管理层决策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达到更优化;在事前、事中及时发现问题,为企业预防、减少损失风险。具体到审计业务来说,虽然各学者的表述不同,但总结起来主要是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等三大领域,通过确认和咨询的形式来帮助企业实现组织目标,以达到增值的目的。
图 1 2017-2019 年审计成果变化趋势
3 理论概述...........................7
3.1 业审融合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关系.........................7
3.2 业审融合与普通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区别......................8
4 A 公司基于业审融合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分析........................13
4.1 案例背景介绍...........................13
4.2 A 公司基于业审融合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13
5 A 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25
5.1 业审之间融合不够深入.............................25
5.2 审计队伍将难以继续满足业审融合的需要...........................26
7 案例讨论
7.1 A 公司内部审计业审融合模式的经验推广
增值型内部审计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然而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未有效地发展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值措施流于形式,没有足够的体系保障其价值的增值。本文以走在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前列,运用“业审融合”理念的 A 公司为研究对象,总结其业审融合实现价值增值的途径和保障体系,指出需要完善的领域并提出改善建议,将 A 公司宝贵的经验传递给其他计划发展或正在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企业,帮助他们更好更高效地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增值体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业审融合模式
业审融合模式可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发展。从广度来说,应将业审融合的对象细分为三个层次,管理层、业务部门和全员,从上至下覆盖公司的所有部门所有员工。根据不同的对象,制定最佳的不同方案分享审计经验、获取业务信息。面对管理层,审计室建立动态沟通机制,向高层汇报审计动态的同时也获知管理层的风险关注;面对业务部门,审计室与业务部门建立有效沟通协作渠道,培养业务型审计人才和审计型业务人才。将审计思维注入业务部门日常业务活动中,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面对全体员工,分享审计经验、最新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在业务部门日常业务活动中也可运用的审计方法,以将审计思维根植于员工心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从深度来看,业审融合模式的实施应该深入公司的整个价值链,在各个价值链活动中固化审计与业务活动的融合,同时可通过智能审计的全过程监督作用来达到审计融入业务的目标。通过多维度多渠道共同发力,将审计与业务进行融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
图 2 A 公司基于业审融合模式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及理论运用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目前增值型内部审计理论研究情况,通过对增值型内部审计、业审融合的相关文献回顾和理论基础的学习,初步探析了业审融合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关系,认为业审融合是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有效途径。以汽车制造企业 A 公司为例,深入剖析其初具业审融合形态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总结了可借鉴的优点和发展中所遇见的阻碍。将其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发现具有“多面手”的审计队伍、专业的审计信息平台、“真正”的大数据审计、合适的业审融合途径、强有力的管理层支持、良好的审计氛围共同保障了业审融合的应用,这些措施具有比较强的可复制性和可借鉴性,能够为想要发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公司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业审融合”的探索添砖加瓦。
在本篇文章中采取了案例研究法,以 A 公司为例分析其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的优势与缺点,但是由于知识储备和专业理解上还有一些欠缺,以及缺乏是从经验,所以可能对案例的剖析不够透彻,理解不够全面。并且本篇文章中仅对一家公司进行了分析,不能很好地证明本文中的增值体系具有优越性和普适性,这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未来,我会深入 A 公司的审计工作中,从更深的层次更高地角度来分析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