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体育硕士论文,体育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体育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体育硕士论文范文精选一
1 选题依据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球运动逐渐成为备受国民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不论是其深厚的文化内蕴,还是其追求力与美的时尚标准,都成为人们喜爱和追捧网球运动的原因之一。然而,不得不承认,我国网球运动存在种种问题,如:起点较低、交往匮乏、基础薄弱、发展不足等,百废待兴的时期网球运动还没有普及,虽然会偶尔组织一些网球比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网球运动水平大幅提高,陈莉荣获 1990 年亚运会女单冠军,中国网球步入国际网坛,从此进入了重要的发展阶段,进入 21 世纪我国网球进入腾飞时期。取得不少显赫的战绩。2014 年李娜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加冕冠军,证明中国网球技战术活跃在国际网坛。现在已经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缓解工作压力的一项重要运动项目,网球运动的竞争性、社会性、健身性、渐进性和大众性等优点使得其逐渐被现代大学生关注和喜爱。网球课己经成为最受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程之一。网球公共选修课陆续在高校中开设,备受青睐。但是网球运动也存在弊端,如:超高的球速、复杂的比赛规则、占用较大的比赛场地等等。同时,网球技能形成受到大、小肌肉群的相互作用下协同完成,加上我国网球起步低,基础差场地设备较少。网球学习必须具备系统的专项学习训练,顺利完成能技术动作定性。正因为中国普通高校网球运动的萌芽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引进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待完善的发展阶段,由于我国高校网球发展的历史太短、网球教育基础差、教学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不成熟,课时安排不合理、场地设施的建设不足等原因,没有把网球教学的普及和篮球、排球等放在同等地位,虽然很多大学成立了高水平运动队、网球协会和网球俱乐部,开设了网球专项课和网球公共选修课,但是网球教学与训练的软、硬条件都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特别是场地建设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很多学校网球的场地课后练习还得收费,学生练习网球的时间就更少了,另外网球运动技术动作复杂性,上手入门难,与其他运动项目迁移较少,多数学生以前没有网球基础,选修课课时少,选修课学生较多,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着高校网球公共选修课课程的开展,使网球公共选修课的开展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1]。
1.1 选题的研究意义
术科,指军事训练或体育训练中的技术性科目 。国内普通高校受到前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普片存在重视竞技能力,不重视理论能力培养的弊端,所以高校网球选修课程的开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3]目前,国际 ITF 教学方法在全国各大俱乐部和网球培训班中广泛的运用,教学成果十分显著。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后)举办的中国网球协会上将“快易 + 乐享”确立为中国业余网球未来的发展号令。随后中国网球协会主办了 “快易网球教练员培训班”,这为我国网球教学带来最先进的快易网球教学理念,倍受网球爱好者推崇和追捧。普通高校网球课程也要寻求新型教学方式和理念,为高校网球课程开展提供系统的训练方法和最新的理论知识。结合了咸阳师范学院网球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方式、授课情况等,希望能寻求新颖、合适、有效并适合咸阳师范学院网球公共选修课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网球公共选修课中更好地掌握网球运动技巧,并完成咸阳师范学院网球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良好的教育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助力。我国追求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素质促进全民素质的提升,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然而现在高校仍以学生单纯的成绩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创造出竞争的氛围,虽说能提升学习意识,但也打击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出现恶性竞争环境,导致学生之间只有竞争缺乏合作,没有合作精神的学生更无法谈及有全面人格。在网球课程中也发现此类现象,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过度追求技术性操作,忽略学生非知识技能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我国一直在寻求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不断实施相对应的教育革新活动。
..........
1.1.2 实践意义
就学网球而言,不仅可以学到网球知识、技术和技能,还能改善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树立自信,克服自卑、消除心理忧郁,增强身心健康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文献参考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式了解我国目前部分高校网球教学现状,分析咸阳师范学院网球选修课存在的不足,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分析,并初步提出改进咸阳师范学院网球选修课教学方式。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咸阳师范学院2014级无网球基础的学生40名,将测试对象客观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对“国际 ITF”网球教学的模式网球培训的理论及教法,引荐新型的网球教学方式进行鼓励激发式教学。对照组的授课方式不变还是运用咸阳师范学院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咸阳师范学院网球公共选修课的授课情况和教学方式,希望探寻一种更为新颖、合适、有效并适合咸阳师范学院网球公共选修课开展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也能在网球公共 选修课后更好的掌握网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教师更好的完成咸阳师范学院网球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4]。
.......
2 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咸阳师范学院的图书馆在知网上输入关键词查 2000 年以后十五年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查阅的材料中有与本课题相关的核心期刊与一般刊物的文献约百余篇,经整理发现文献研究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主要针对高校而言的教学理念研究,二是“国际网球联合会教练员手册”的研究。通过文献的查阅提取如下为本文学习借鉴。
2.1 基础概念
公共选修课:主要指在高校中的学生们可以有选择、有目的地修习的课程。教学方式:是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提高获取专业知识能力而采用的一种方式。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相结合的活动方式,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包括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有教学原则知道的有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三色球:教学用球分为三种颜色,分别是红色迷你网球,又称海绵球,球速约为标准球的一半,适合网球基础为零的学生。
............
2.2 网球运动的起源以及在中国的现状研究
网球运动的起源有两种观点,一是要追溯到十二世纪的法国,教堂中的传教士在走廊用手掌击球的游戏,逐渐传入宫廷中,成为室内贵族的娱乐、消遣、运动的项目。二是在英法战争期间,民间流传着的球类游戏,这种游戏由双人组成,双方各一个球拍,球场建立在室内,有围墙,球过网前要先碰撞围墙。第二种说法与现代网球运动的方法十分接近,多将第二种方法定为现代网球运动的起源。现代网球运动也以室内、室外两种,早前的网球多由树叶、头发、草等为填充物制作而成,但后期随着科技发展,网球的制作工艺日益精进,直到现在,网球大小基本直径在 6.54 至 6.85 之间。在 1350 年前后,法国诗人将网球运动推广到皇室宫廷中,成为贵族的力捧的运动。 网球运动在 1885 年前后传入国内,最初是在沿海大城市内的外国传教士之间的运动活动,接着带动国内本地商人参与。之后网球运动出现在教会学校内,如上海曾举办过的“斯坦豪斯杯”比赛,是在当时上海的圣约翰书院内。之后北京、上海、香港、广州等大学陆续开展此类活动,其举办过网球赛,参与的北京院校有:协和书院、汇文学校、清华,上海也有众多学校参与,如:沪江大学、圣约翰、南洋公校。这些活动加快了中国内网球运动的传播和开展速度[5]。2004 到 2014 这十年间是中国网球十分辉煌的时代,中国女子网球通过自己的坚持、努力和拼搏向世界一次次证明自己,带给我们无数感动与喜悦。而历史长河不断翻腾变化着,起起落落几年间,有过辉煌也有失落。随着孙晋芳主任的离职,我国未来网球面临十分严重的人才缺口,下一个辉煌十年何时到来?中国未来的走向问题,如何跳出体制框架寻找更合适我国的网球发展方向,如何培养更年轻的运动员、教练员。为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马伟开教练先后指导过彭帅和郑赛赛两位优秀人才,他先后将 18 岁的学生带入国际高度,在国际上排名靠前。这与他的教导观念密不可分,首先马伟开教练的洞察力惊人,深刻思考网球未来,他认为我国若想在网球运动比赛中取得更大的辉煌,迫切需要更先进的指导思想来培养人才。网球项目是世界上目前最流行的运动项目之一。历来有“贵族运动”、“高雅运动”、“文明运动”的称号[6]。孕育于法国,诞生于英国,发展于美国。在全世界流行的发展轨迹,彰显着网球运动的兴起与普及,每年大满贯赛事周期的轮转彰显着网球运动的兴盛与提高,李娜法网夺冠激发了华夏大地蓬勃发展的“网球热”。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9
3.1 研究对象......9
3.2 研究方法......9
3.2.1 文献资料法........9
3.2.2 调查法.......9
3.2.3 实验法.....11
3.2.4 数理统计法......14
4 研究结果与分析....15
4.1 咸阳师范学院网球选修课的教学现状分析...........15
4.1.1 网球选修课的课时安排....15
4.1.2 网球场与人数的比例........15
4.1.3 教学用具运用情况............15
4.2“快易网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效果....16
4.3 咸阳师范学院网球公共选修课教学方式的运用效果....17
4.3.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网球技能对比分分析............17
5 结论与建议............20
5.1 结论............20
5.2 建议............21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咸阳师范学院网球选修课的教学现状分析
咸阳师范学院网球公共选修课的课时主要有两种:32 学时和 64 学时。众所周知要真正学习并掌握一门技术需要经过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自动化阶段,网球的技术动作环节较多,在短时间内不易形成动作的自动化,再加上咸阳师范学院网球场地、天气等因素的限制,想要满足学生学习网球的需要还存在很大问题。(见表 10)咸阳师范学院网球场数量有限,根据网球运动的特点,网球场上的人数过多会导致很难开展网球教学,而从表 11 可以看出来几十个人用一片网球场,这样学网球的人数与场地的矛盾严峻的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学生排队轮流练习,大大减少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导致网球公共选修课效果不佳。咸阳师范学院网球选修课选用的是普通训练球,学生多,单个网球使用时间过长,且长期不更换新球,导致球的气压、质量太差,多数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得不到明显的提高,无法得到运动兴趣,慢慢就放弃学习网球。由于网球课时少场地少的原因,限制了网球的教学的效果,咸阳师范学院的网球教师更注重基础技术的传授,这就导致学生也深受影响,将基础技术放在重要地位,而不关注更为重要的网球运动的本质。没有体会到网球运动的真正乐趣,所以在网球选修课上学到的技术不能灵活的运用到网球实战中去。咸阳师范学院的公共网球选修课几乎没有游戏因素,导致学生学习网球兴趣减弱。在高校网球教学过程中,要想学生熟练的掌握网球技术,使技术自动化,教师必须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至关重要,教师应该牢记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兴趣鼓励和循序渐进性的教学原则。鼓励和激励学生在体育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开设一些网球赛事经典鉴赏课,根据学生在不同的阶段运用不同的教具,比如网球入门学习阶段运用海绵球作为训练用球,气压是普通网球气压的百分之五十,为初学者建立浓厚的情趣,更能使初学者掌握完整规范的技术动作。随着技术的提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这样,学生们能够在有效的课时内高效率打网球,不仅如此,这样的训练方法还能让学生们在有限时间内掌握网球基本动作,学生们用正确的动作打网球,可以很快获得正确的击球方法,对学生们采用步骤教学法,学生们对这种方式满意度反馈较高。教师在课堂中采取一人或者几个人用手抛接球的全部过程,最开始学习时,教师带领学生采用对墙练习法,由近及远、由慢到快,这样的训练可以纠正、规范技术动作,同时又具有趣味性,使网球课氛围积极、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且占用较少场地,利于学生练习。
........
结论
5.1.1 实验结束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技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技术水平。说明“国际 ITF”的“快易网球”教学方式能较好的提高咸阳师范学院网球选修课学生的网球水平。能提高初学者对网球运动的积极性和教学的质量。
5.1.2 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不同的阶段合理的使用三色海绵球能叫学生掌握正确的网球技术动作。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正反手击球效果、对打能力有明显的差距,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5.1.3 普通高校引入“快易网球”教学方式功不可没,虽然传统教学法也能引导学生学习网球,但就教学效果而言,“快易”教学要优于传统教学。利用短式网球装备能充分的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学生练球的机会大大增加。
5.1.4 整理调查问卷中的学习态度问题得出:对照组学生学习网球的态度不如实验组,显得更消极,而实验组通常态度高涨,学习兴趣浓烈。
5.1.5 快易网球教学法是针对网球初学者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技术的提高阶段需要巩固学员的技术动作及规范性。
.........
参考文献(略)
体育硕士论文范文精选二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排球运动始于 1895 年,是美国人威廉·摩根发明的,是依靠着美国教会的传播和美国军事活动而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排球运动起源于西方,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据史料考证,传入中国的时间是 1905 年[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逐渐注重竞技体育运动。由于国家的重视,作为三大球之一的“排球”运动便成了重点体育项目,并在全国推广开来。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初期,是我国排球运动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排球运动在我国发展迅速。我国各省、市组建自己的排球训练队伍,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和技、战术打法。我国的女子排球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获得辉煌的“五连冠”,我国男子排球队也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当时在全国掀起了一阵阵排球热潮。排球运动在这个时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进入到 21 世纪,随着排球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男子排球队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国家排球队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中国男排渐入低谷,从此进入了漫长的探索时期。排球竞技水平的差距并不仅仅体现在中国男排身上,中国女排竞技水平也开始与世界领先水平的队伍拉开差距。中国女排一度退出了世界强队,即使在 2004 年奥运会上重新获得了冠军,也只不过犹如昙花一现,后续的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取得的成绩都不尽人意,又逢中国女排遇上新老队员交替的时期,在中国,排球热潮逐步降温,我国排球运动开展进入了瓶颈时期[2]。中国排球管理中心出台的《2001——2008 年排球运动发展规划》中提到:“以青少年和学校为重点的群众性排球运动得到较大的发展;初步形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训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3]。 作为我国排球发展的目标。由此青少年排球运动的开展成为发展我国排球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排球也成为了培养排球后备人才重要途径。而软式排球从排球发展而来,其质软,易控制,飞行速度慢等独特特点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近年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本文对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初中学校的软式排球发展做了调查与研究,望能为郑州市青少年软式排球的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黄金阶段,对于学校体育来说,能否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较好的掌握体育技能才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工作重点。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球类运动明确指出: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即 7--12 年级)需对一到两种球类的技战术有所掌握。在 21 世纪,通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把软式排球正式列入教学内容,由此,软排运动成为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4]。又由于软式排球具有质软、易控、飞行速度慢等特点,从而大大的增加了学习排球趣味性和娱乐性。并且软式排球在学习与练习过程中不易受伤,大大增加了该运动的健身价值,对提高学生基本身体素质有大大的帮助。软式排球所独有的团队战术特点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培养作用巨大。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较而言,在初中阶段开展软式排球运动对学生来说可谓百利而无害,因此软式排球运动在初中阶段应该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开展项目。虽然开展软式排球好处多,但现实的开展状况又是如何?笔者对我国有关软式排球开展的文献展开调查,查看的结果并不乐观。不少有关省市软式排球开展现状研究的文献显示:近年来初中学校对软式排球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在不少地区学校软式排球运动被逐渐冷落,并且有软式排球的试点学校开展的并不理想,学生对软式排球的兴趣降低,甚至被篮球或足球而取代。然而这种情况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吗?它的存在是否有据可循?本文将立足郑州市初中软式排球的发展现状,抓住软式排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制定出相关软式排球发展的策略,望能帮助郑州市初中学校软式排球项目较好的开展。在所查阅的有关河南省中小学生软式排球运动开展现状的文献中显示:河南省中小学软式排球的开展状况有日渐下降的趋势。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它的经济、教育和体育竞技水平在全省都是名列前茅的,大多运动项目在郑州市的学校中优先开展,因此,有多数初中学校都开展了软式排球课程。而软式排球运动在郑州市初中学校的开展状况又是怎样呢?基于此,笔者结合郑州市初中学校软式排球项目开展的基本情况,对郑州市初中学校展开调查,找出影响软式排球在郑州市初中学校开展的关键因素。对郑州市初中学校的研究任务包括:(1)体育教师的基本现状;(2)软式排球场地、器材的现状;(3)软式排球课教学现状;(4)学生参与软式排球运动情况;(5)影响软式排球开展的因素。由此调查出影响郑州市初中学校软式排球开展的主要因素并进行分析,望能为软式排球运动在郑州市的开展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郑州市 6 个区开展软式排球的 20 所初中学校(二七区 3 所,中原区 4 所,回族管城区 5 所,惠济区 1 所,金水区 6 所,上街区 1 所)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 CNKI 采用电子检索手段,重点查阅近几年的教育类、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学生排球开展有关的士毕业论文 30 余篇,并阅览中国体育报有关软式排球的相关报道,从而了解本领的相关研究,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本文的研究目的,依照体育科研方法对于问卷设计的要求以及专家访谈所反馈的意见,设计出《郑州市初中软式排球活动现状问卷调查表》学生问卷和《郑州市初中软式排球活动现状问卷调查表》教师问卷两类问卷,问卷内容见附件。
......
3 结果与分析....8
3.1 郑州市初中学校软式排球课现状分析....8
3.1.1 教师情况调查分析..............8
3.1.2 场地、器材现状调查分析...........11
3.1.3 课程现状调查分析.............12
3.1.4 学习现状调查分析............14
3.2 郑州市初中学校开展软式排球运动存在的问题........19
3.3 郑州市初中学校软式排球运动发展的优化对策........21
3.3.1 激发学生对软式排球的兴趣并积极参与.........21
3.3.2 郑州市各个学校要加大对软式排球的重视并积极开展.......21
3.3.3 政府部门要对郑州市软式排球的硬件设施加以扶持...........21
4 结论与建议.............23
4.1 结论..............23
4.2 建议..............23
3 结果与分析
3.1 郑州市初中学校软式排球课现状分析
在初中阶段软式排球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起着主导教学的作用。因此,对学校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调查中,师资力量条件是调查的首要内容。最基本的构成因素是不同年龄的人,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群体效能的发挥。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是学校体育团队工作效能的体现,不仅关系到团队的创造力和生命力,还是影响团队优化的重要因素。如表 3.1 的统计调查结果,所调查的 98 名郑州市初中体育老师,年龄最大的为 55岁,年龄最小为 24 岁,平均年龄 42.27 岁。由表 3.1 可以看出:有 21.43%的体育教师年龄在 20—29 岁之间;有 20.41%的体育教师年龄在 30—39 岁之间;有 56.12%的体育教师年龄在 40—49 之间;有 2 位 50 岁以上的体育教师,占调查人数的 2.04%。说明郑州市初中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以中年为主,青年教师人数比例占到第二位,中年教师体育教师占主导,中年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有十足的干劲,这样的年龄结构分布,教师在体力和教学经验方面都有优势,因此来看郑州市被调查的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从调查结果来看,专科及以下学历的人数为 1 人,占调查人数的 1.02%;获得本科学历的人数为 84 人,占调查人数的 85.71%,获得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体育教师人数为 13人,占调查人数比例的 13.27%。其中获得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的年龄结构都在 20—29 岁之间。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为 98.98%,即 98.98%的老师接受过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教育,这充分说明郑州市初中教师师资力量较好。
........
结论
4.1.1 郑州市大多数初中学生对软式排球运动还是非常关注的,但是调查发现真正能够参与到软式排球运动的人数与软式排球运动计划差距甚大。
4.1.2 郑州市初中学校软式排球运动开展所需用的场地器材等条件因素,需要得到领导的支持来进一步完善。
4.1.3 郑州市初中学校基本能够开展软式排球课程,但是软式排球的课程安排和实施课程计划不够规范,存在课时量少的问题。
4.1.4 郑州市初中学生参与软式排球运动的主要动机是考试需要,认知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师资专业培训不足。
4.1.5 郑州市初中学校的软式排球发展水平不均衡,硬件设施好学校的开展情况明显好于其他学校。
4.1.6 学校太过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压力大,郑州市初中学校对软式排球运动还不够重视。
.........
参考文献(略)
体育硕士论文范文精选三
引 言
研究缘起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村地区所占面积较大,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师占我国教师总量的一半,其中 80%是农村小学教师[1]。据统计,我市共有小学 2900 多所,农村小学所占比重近 90%,农村小学的在校生约计 69 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如何对这些农村孩子进行优质的体育教育,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成为我们当下体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经过初步调查研究发现,在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体育教师总体数量少,男女教师比例失衡,教师配置情况达不到国家的规定要求;教师偏年轻化,素质水平较低;工作环境差,体育器械及体育场地缺失;工作量重,工作压力大;校内关系复杂,职称评定存在不公平现象;工资水平及福利待遇低于城市教师,教师外流现象严重;体育教师社会地位偏低,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体育教师再教育情况不理想,专业发展意识较差,困难较多。因此对于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这一弱势群体职业生存状态的研究更显的是当务之急。 经过初步查阅期刊、论文等资料发现,在目前来说,大多数的学者在关注农村教师生存的现状,主要关注的是农村初中,其次是农村小学,对于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都进行过详细的描摹,但就小学的体育教育来说,关注者寥寥无几。其次,研究缺乏对于生命存在视角的反思。大多数研究更加关注社会环境以及教育变革对于教师的影响,很少从教师内在的生命、职业生存需求、专业发展等方面出发去研究。本研究尝试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及产生原因进行描述和分析,希望为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生存环境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对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
研究目的与意义
对保定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的生存现状进行详细的刻画描摹,进行真实的呈现,让社会更加深入的了解保定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并对其职业生存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其队伍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并给出妥善的解决办法,使得保定地区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发展环境更加良好,队伍更加壮大,体育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将保定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真实的生存现状呈现出来,让社会各界全面深入的了解其的真实感受和心理诉求,这样才能获得社会各界对这一职业的关注,获得关注才有机会获得帮助,进而改变现状。对保定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会使教师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进行自我的心理探求,进行自我检讨和自我反思,会使其反过来更加关注自身专业的发展,从而提升其职业价值和生命价值。
........
1 文献综述
1.1 概念界定
农村,是相对于城镇的一个概念,在词典里的一般释义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人民聚居的地方。美国的农村问题学者、政治学家 J.米格代尔也认为,农村的土地和生产劳动在农民这个社会群体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只有进行农业劳动,进行农业生产,并且以此为主要收入的地方才能称之为农村。[2]两者的定义基本相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乡镇趋于城市化,居民经济收入的来源不仅仅依靠从事农业生产,然而就文化、教育来看依然与城市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本研究把农村的定义为,市、县以下的乡镇和村落(不包括市、县所在区域的乡镇)。 职业,通常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以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在本研究中特指体育教师这一职业。 生存,是一个与“死亡”相对的概念,在一般词典里的解释为“保存生命”。那么,生存就是为了维持生命体征,为了活下去而保持的一个状态。[3]那么这个状态就是指:一是活着,即这个体仅仅是维持着最低的生命需要;二是为了活着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衣、食、住、行,这就是“生存”的内涵和外延。 现状,即当前的状况。人们生产生活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职业生存现状,即可理解为人在工作中进行生存活动时表现出来的情况或呈现出来的状态,涵盖教师为了职业生存谋求事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各种状况。本研究的职业生存现状主要指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生活现状,不包括教师在非工作时间内的生活现状和精神状态。本研究将职业生存现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职业现状,注重物质、现实的考察,包括职业能力、工作量、人际关系、组织氛围、薪资水平、福利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一类是职业现状对人的影响,包括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等带来的压力,对于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待遇等的满意度,教师个人和社会对于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学校给予教师以及教师个人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职业规划等方面。
........
1.2 研究综述
国内有很多学者关注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生存现状的发展,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小学教师看起来轻松其实工作繁杂,学校以及社会也给予了教师很大压力,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十分严重,更多的教师呈现亚健康状态,更甚至出现心理问题,教师们对于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不满意甚至离职跳槽。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各省农村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杨锡强(2010)便从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个人发展预期及职业认可度等三个方面指出农村学校存在教学设备差,工作环境差,教师工作压力大,工资低,社会保障基本没落实,生活条件差,精神生活贫乏,个人发展机会少,受歧视等现象[5]。苗承燕、王嘉毅(2011)中提到了相同的问题,在免费状态实施后西部贫困地区的教师职称低,住房条件差,工资水平低,教学任务重,压力大,缺乏经营心,社会重视不够,学校体制不完善[6]。 农村小学教师生存质量低下的原因,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多数的农村小学不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职称低,工作量大,继续教育机会较少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生存质量低下。也有学者认为社会对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经费欠缺;工资待遇与城镇相比较低,福利待遇缺失或是不到位;社会对于农村体育教师不认可,不理解,这种不理解使得农村体育教师对自身的职业也越来越怀疑,导致大部分教师顶不住压力离职意向强烈。也有少部分学者认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差是因为教师自身自我放弃,不愿创新导致[7]。
........
3 结果与分析 ........ 15
3.1 保定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 15
3.2 保定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生存现状 .......... 17
3.2.1 工作负荷及工作压力 ............ 17
3.2.2 人际关系、组织氛围及工作环境满意度 ...... 20
3.2.3 薪资水平及福利待遇 ............ 22
3.2.4 职业认同感 .......... 23
3.2.5 专业发展 ............ 24
3.3 影响保定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生存的因素 .... 25
3.3.1 社会角度 ............ 25
3.3.2 学校方面 ............ 26
3.3.3 究其教师自身原因 .... 28
3 结果与分析
3.1 保定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在所选取的 174 所样本小学中,在校小学生 37536 人,在校体育教师 89 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保定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数量不多,还未达到一所学校至少配置一名体育教师的要求。小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因此要求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性别结构要合理。从表5 中可见,在保定市农村小学中男体育教师为主要力量。由于体育这一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及体育专业的特殊性,男体育教师居多,男体育教师的比例趋于 96%。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传统观念认为男体育教师更有能力和体力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二是体育课是室外课,女教师不愿意风吹日晒,女教师不愿意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三是因为学校教师紧张,即使学校有女体育教师,也被学校调去担任别的科目的教学。因此,虽然在农村小学中女教师占多数,但女的体育教师还是占很少比例的。但在调查中发现,女体育教师较前几年比较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女生在大学时选择体育相关专业,并在毕业后选择体育教师的工作。因为调查全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年龄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所以我们只针对 89个样本分析。从表 5 中我们可以看出,26-35 岁的体育教师占大部分,其次是 36-45岁,而其他年龄段的体育教师分布也不均衡。一般在 36-45 岁的体育教师教龄比较长,教学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年轻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带动和促进年轻体育教师的快速成长,但这个年龄段的体育教师却只占 2.2%。这就使得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传承上出现了一定的断层,老教师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年轻教师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满腔热忱不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而在被调查者中有 3.37%的 56岁及以上的体育教师,他们基本上是学校返聘回来的退休教师,大多数是兼任体育课,由于他们自身的年龄限制对于需要户外教学的体育工作来说有些不堪重负。 图表 5 表明,保定市农村小学中中青年的体育教师居多,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近年来相关院校的体育系扩大招生,有不少的学生选择体育相关专业,并且愿意留农村任教;二是随着扩招后毕业生增多,城市体育教师基本饱和,一部分年轻的体育专业的学生迫于现实的就业压力选择了农村小学;三是有一部分是支教教师、特岗教师,按照规定必须在农村小学待够一定的年限。
..........
结论
完善职前教育制度,实施师范生免费制度、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并大力发展本科后体育教师教育。注重职后培训形式多样化,建议定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利用校内先进互联网技术远程培训以及送教下乡,加强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骨干的引领示范作用。注重培训内容多样化,主要注重教师知识结构的多样化、教学能力的多样化和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情感道德三个方面。政府要引进竞争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培训计划和奖惩制度,同时还要加大管理和监控的力度,争取让更多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通过培训有所提升。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参加自学考试,进行自我提升。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建议将师德的考察放在每次的定期考核中,并作为考察教师的首要条件,师德不好的教师进行一票否决。提倡科教并重,在体育专业的教学发展上追求更高的造诣。善加利用业余时间,为自己充电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以时刻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
.........
参考文献(略)
体育硕士论文范文精选四
绪 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要求。高素质人才的定位有了新的变化,不仅仅要求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而且还要求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有较强体魄。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身体素质的锻炼,因此,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在注重高职院校学生基本技术、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质量人才。 目前,石家庄市高职院校有 17 所,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为促进特色高职院校建设扩大影响,但最重要的是适应高素质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还可以为国家培养篮球后备人才,不断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篮球运动是高职院校开展的异常火热项目之一,班级赛、年级赛、迎新杯等比赛是学校最为火热的比赛,推动者高职院校篮球运动的发展,但是高职院校篮球队伍的建设并不乐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运动的发展。
石家庄市高职院校当务之急组建高质量、高水平篮球队伍,不仅能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声誉度,同时有力的推动高职院校篮球运动的发展。目前,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队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篮球队伍的生源问题,运动员的来源是通过学校篮球比赛选拔的,身体素质、球性比较好的学生;训练与竞赛问题,训练时间短,赛前临时组队,篮球训练缺乏系统化,导致队伍竞赛成绩不理想,篮球竞赛少,级别低,队员得不到锻炼,成绩很难得到提升;训练场地设施问题,场地简陋,多为水泥场地训练,导致队员夭折;经费来源单一化,经费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高职院校篮球队伍的建设。 本课题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方法,对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的篮球教练员、篮球运动员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状况,通过对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队伍的组织、竞赛、建设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队伍建设所存在的瓶颈,并对影响高职院校篮球队伍建设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望为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
1 文献综述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有关“高校篮球”方面的研究,针对高校篮球方面的研究比较多,通过对高校篮球方面资料的研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高校篮球运动员、高校篮球教练员、高校篮球队伍管理和高校篮球竞赛等方面的研究。
1.1 关于高校篮球运动员方面的研究
刘青松在《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影响的研究》指出核心力量训练在篮球基本技术方面能够提高篮球运球、投篮技术,在身体素质方面能够提高快速运球投篮技术,提高篮球运动员的移动速度,但是对运动员的弹跳素质影响不大,因此在对核心力量训练时要区别对待,根据队员的具体情况实施训练,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1]。 徐沛舒在《高校篮球运动员快攻意识的培养》一文中指出了快攻意识的培养要不断发挥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尤其是重视运动员的全面能力的培养,对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全面能力的提升提高运动员的快攻意识。因此,在运动员训练时,要注重运动员的全面性发展[2]。 傅斌在《山西省高职院校篮球课余训练中运动员的现状调查研究》指出山西高职院校课余训练篮球队员的来源以普通学生为主,所以篮球运动起点低,运动水平不高,但是队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比较高,因为是课余训练,训练没有影响到队员的学习;在运动员与教练员的关系上比较密切、融洽;在训练资金上比较缺乏,场地环境设施比较差[3]。 韩哲在《谈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文中指出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加强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能够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能够有效的避免在比赛和训练中出现损伤;因此在篮球运动员训练中要加强力量训练,在文中指出了力量训练要多方面,加强徒手、器械和核心力量训练增强运动员的力量更有效[41]。
..........
1.2 高校篮球教练员方面的研究
张玉炼在《高校髙水平篮球竞技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证研究》指出教练员的评价监督主要包括:日常工作,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和训练效果;周、月训练效果;阶段竞赛成绩等几个方面来对教练员进行评价监督,这种评价对于运动员人才的培养难免会带来不利因素,教练员只是一味的追求良好的评价,而对运动员拔苗助长,这样不利于运动员的成长,对运动员人才造成浪费[7]。 马昊在《山东省 CUBA 高校教练员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指出山东省教练员队伍年轻化,具备执教的能力,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教练员的管理、培训学习,教练员的梯队建设等方面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仍然不够完善。教练员之间应加强互相交流、学习,互相提高,达到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共同进步[8]。 谭龙杰在《广州市高校篮球教练的现状研究》指出了广州市高校篮球教练员在年龄结构上比较合理,教练工作的主力军以中青年为主,他们是广州市高校篮球教练的中流砥柱。但是,教练员从教时间较短,还需要更长时间的磨练,在执教中不断的成长,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文中根据广州市教练员队伍的状况提出了建议:首先要改善教练员的待遇,吸引高水平教练员加入到队伍行列当中来,二是改善教练员的训练环境,调动教练员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9]。 张如江,殷学峰《高校篮球教练领导行为与运动员训练满意度相关性分析与研究》指出运动员对教练员的满意度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一是教练员的专业能力(主要是个人的篮球技能、指导能力等);二是教练员的训练能力(包括运动员在训练中的感受、训练内容等);三是教练员的与运动员的关系(即互相关怀、鼓励等)方面[10]。 综上所述,针对教练员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教练员的业务能力、教练员的评价监督、教练员的队伍建设等方面研究得比较多。
........
3 结果与分析 .... 13
3.1 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队组织现状 .......... 13
3.1.1 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组队情况 .... 13
3.1.2 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竞赛组织开展情况 ...... 13
3.1.3 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竞赛活动经费情况 ...... 14
3.2 石家庄市高职院校参加市内外高校篮球比赛情况分析 ............ 14
3.2.1 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竞赛比赛场次分析 .......... 14
3.2.2 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竞赛参与情况分析 .......... 15
3.2.3 石家庄市各高职院校运动员参与校内篮球竞赛现状分析 ...... 15
3.3 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队伍建设情况分析 .... 16
3.3.1 石家庄市各高职院校篮球队教练员现状分析 ...... 16
3.3.2 石家庄市各高职院校篮球队运动员现状分析 ...... 24
3.4 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队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 27
3.4.1 篮球人才生源问题 .......... 27
3.4.2 经费问题 ...... 27
3.4.3 参赛机会,比赛级别低 ...... 27
3.4.4 激励机制不健全 .... 28
3.4.5 队员运动条件差,起点低 ........ 28
3.4.6 篮球训练场地因素 .......... 28
3.4.7 篮球训练因素 ........ 28
3 结果与分析
3.1 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队组织现状
河北省有 11 个地市,高职类院校有 57 所,石家庄就占 17 所。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队的组建形式以学校自办为主,以教练员自办为辅。通过对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的调查,90%以上的高职院校篮球队都是有学校出资,有 10%的高职院校是由教练组织其经费来源教练或学生自筹,这种情况出现在民办高职院校较多。由此可见,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组队情况不太乐观。各高职院校篮球队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教练员队伍在训练没有落到实处,篮球队的后勤保障、管理比较松懈,篮球队的建设没有实现社会化,很少走出校门,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要促进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队的发展既要有制度保障,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真正实现队伍管理的制度化和社会化,以促进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对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队伍的竞赛组织调查,组织篮球竞赛分为三类: 一方面是由石家庄市体育总会主办,石家庄市篮球协会、石家庄市高校体育协会、河北省大学生成长促进会承办的石家庄大学生联赛,局限于石家庄市高校,比赛没有合理分组,体育院系、本科、专科混为一组,对于专科类院校直接放弃比赛;今年第一年实施。 另一方面方面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篮球赛,参与学校比较广,根据学校的性质以及招收队员的形式分为甲(普通本科统招学生)、乙(普通专科统招学生)、丙(体育院系统招学生)、丁(招收高水平运动员院校)四组,分组比较详细,能够非常好的带动河北省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到迄今为止以及实施了 18 界。
..........
结论
1 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教练员以中青年为主,学历以研究生为主,性别以男性为主。
2 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教练员职称比较低,执教时间短,运动经历缺乏,多数教练员只是参加大学的篮球的普修与专修,他们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见解,而对于篮球技战术的理解有一定的欠缺。
3 教练员的训练方面,训练计划缺乏长远性,以短期目标为主,比赛少,级别低,教练员的待遇不够理想。
4 高职院校运动员以男性为主,身高比较低,运动年限短。
5 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的选才渠道、选材方式单一化;运动员训练动机良好,态度积极认真。
6 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篮球队组建形式以学校自办为主,教练自办为辅。
7 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比赛机会少,比赛档次低,不利于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的成长与发展。
8 高职院校篮球队经费来源单一,经费比较紧张。
.........
参考文献(略)
体育硕士论文范文精选五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依据
篮球运动从发明创造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前现代篮球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一项让人终生为之奋斗、魅力无穷的高智商的运动游戏。篮球运动也已经从起初娱乐游戏阶段发展到了现在的竞技性阶段,并逐渐演进到了更高层次的特殊文化阶段。同样在我国篮球运动经过传入、演变、发展阶段,现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和健身消遣形式,在教育科学范畴内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教育学科,在竞技体育界内也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重大竞技运动项目。 我国篮球运动项目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和竞技实力,当前备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推崇和喜爱。纵观历届世界重大篮球赛事排列名次可得知,中国女篮国家队在 1983 年、1994 年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中曾斩获第三与第二名成绩,在1984 年、1992 年、2008 年的奥运会女子篮球比赛中也取得了第三名、第二名和第四名的战绩,不言而喻,中国女篮国家队在亚锦赛比赛中一直保持着较强优势。但是由于中国女篮国家队队伍逐渐进入到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在近年来世界大赛中的成绩表现处于逐步下滑的态势和低谷时期,尤其是在 2015 年第二十六届女篮亚锦赛决赛中,坐阵主场的中国女篮经过四节较量最终以 50-85惨败于日本女篮,屈居第 26 届女篮亚锦赛第 2 名,日本女篮国家队在卫冕成功的同时取得了亚洲唯一支直接进入 2016 年里约奥运会的球队。由此引起了国内众多篮球专家和学者对中国女篮的关注,也意识到了中国女篮现阶段任务的艰巨性。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新世纪,各项事业都日新月异的发展,体育运动事业也不列外。比如当前世界篮球运动发展到了竞攀、飞跃、创新的新时期,在本世纪世界男子和女子篮球运动项目也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普及与发展、提高与创新。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身体素质能力、体能条件等方面向篮球运动的专项特征倾斜发展,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世界女子竞技篮球项目越发向男子化方向发展演变。篮球运动规则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补充和完善,从而积极推动运动员技、战术水平逐步的创新、提高、发展,促使篮球运动的攻守对抗更加激烈、凶悍,运动员技巧更加高超、全面,同时也使篮球运动比赛更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21 世纪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继续沿着凶悍顽强、身高体壮、快速多变、智高谋深的方向发展,不同流派与风格的打法相互间交流学习,呈现百家争鸣的创新飞跃局面,同时运动员个人的技术、身体条件、对抗强度、篮球智商和智慧将向着更高层次的发展,也是本世纪篮球比赛特征的主旋律。
..........
二 中国女篮发展现状
纵观中国女篮在世界篮球锦标赛和奥运会篮球比赛的名次如下,世界女篮篮球锦标赛自 1953 年第 1 届开始到 2014 年 17 届为止,中国女篮在 1983 年获得第三名、1986 年第五名、1990 年第九名、1994 年第二名、1998 年第十二名、2002 年第六名、2006 年第十二名、2010 年第十三名、2014 年第六名。中国女篮自 1976 年参加第 21 届奥运会到 2012 年 30 届奥运会为止,中国女篮在 1984年获得第三名、1988 年第六名、1992 年第二名、1996 年第九名、2000 年未入围、2004 年第九名、2008 年第四名、2012 年第六名。从中国女篮在世界两大篮球赛事中排名可看出,中国女篮在赛事中最好的成绩是 1983 年与 1994 年世锦赛的第二名、第三名,在奥运会中最好成绩是 1984 年、1992 年与 2008 年的第三名、第二名和第四名。从世界两大赛事排名可发现中国女篮最近几年成绩排名存在明显下滑趋势。当今现代篮球的优势一直由欧美两洲控制着,中国女篮与欧美国家传统强队相比差距越来越明显,同时澳洲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队由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中国女篮在世界的排名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当前在亚洲区域的韩国与日本也开始抗衡、动摇中国女篮尚有的亚洲优势。 2015 年 9 月第 26 届女篮亚锦赛最终决赛阶段,坐阵主场的中国女篮经过四节激烈的较量最终以 50-85 大比分惨败于卫冕冠军日本女篮,屈居第 26 届亚锦赛第 2 名,同时日本女篮在卫冕成功的同时也获得了亚洲唯一一支直接进入2016 年里约奥运会的球队,说明当前中国女篮在亚洲的优势地位已被日本女篮动摇。综上所述是当前中国女篮的现状,说明中国女篮现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2015 年第二十六届女篮亚锦赛决赛中中国女篮与日本女篮。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
文章根据研究内容,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谷歌、百度、搜狐、中国篮协官网等新媒体网络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 80 多篇,查阅和研究了《中国篮球高级教程》、《球类运动—篮球》、《运动训练学》、《体育统计学》、《运动生理学》等十多本篮球和体育专业的书籍教材,并且浏览郑州大学图书馆图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技、体育科学、体育学刊及电子资源等,将查阅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学习与本研究有关的前沿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同时也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归纳总结,为本研究提供科研方法和理论支持。 通过文献检索和相关网站数据库,收集整理与本论文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其中篮球专著和教材 20 本,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 60 多篇,并对其进行研究,了解当前国内外篮球运动发展趋势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
二 专家访谈法
根据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任务,访谈了有关篮球训练、科研方面的专家、教授根据论文的设计和研究需要广泛听取了专家的指导意见和建议,为本研究的顺利进展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理论支持。
........
第三章研究结果与分析 .......... 8
第一节女篮与日本女篮队员身体条件对比分析 ......... 8
一中国女篮与日本女篮队员身高、体重、年龄、克托莱指数对比分析 ........... 8
第二节中国女篮与日本女篮进攻因素对比分析 ...... 10
第三节中国女篮与日本女篮防守因素对比分析 ...... 14
第四节中国女篮与日本女篮比赛战术运用情况分析 ...... 16
第五节 中国女篮与日本女篮队员其他因素分析 .... 17
第四章结论与建议 ........ 19
第一节结论 .......... 19
一身体素质方面: ........ 19
二进攻能力方面: ........ 19
三防守能力方面: ........ 20
四中国女篮队伍整体方面: ........ 21
第二节建议 .......... 22
一身体素质方面: ........ 22
二进攻能力方面: ........ 22
三防守能力方面: ........ 22
四中国女篮队伍整体方面: ........ 23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女篮与日本女篮队员身体条件对比分析
二十一世纪世界篮球运动总体上依然是“巨人”群体的多因素综合实力搏斗与较量的游戏。在当前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的趋势反映运动员身高普遍增长,据统计世界优秀球队身高结构而言,男子篮球运动员平均身高达到 2 米,女子篮球运动员平均身高达到 1.9 米。我们知道,篮球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的身材高大、具有一定高空优势,具有良好弹跳能力,并且手大和四肢修长。由于篮球比赛要求运动员在不断的移动中进行对抗、拼搏,从而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的移动能力,体脂不宜过高,年龄要保持适中具备良好的体能。 通过分析表 1 可得知,中国女篮平均年龄为 25 岁,但是年龄差距很大,最大的队员 30 岁,而最小的队员只有 19 岁。目前中国女篮国家队队员在年龄结构上处于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中国女篮的中间力量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女篮的年龄结构不合理。但是中国女篮在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三个方面在亚洲区域内明显处于优势,中国女篮的平均身高为 187cm,平均体重为 75kg,克托莱指数均值为 401.87。从世界范围内分析中国女篮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数据指标可得知,中国女篮也具有一定优势。
...........
结论
本文基于中国女篮长远发展角度出发,以研究中国女篮未来发展趋势及如何更快、更好的发展壮大中国女篮队伍为目的,以在 2015 年第二十六届女篮亚锦赛决赛情况为切入点,对在 2015 年第二十六届女篮亚锦赛决赛中中国女篮及其对手日本女篮的相关统计数据、场上表现、技战术水平、战术思想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对二十六届女篮亚锦赛决赛中中国女篮日本女篮相关身体能力与素质统计数据可看出,中国女篮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方面指标处于优势,说明中国女篮体型高大,身体充实度较高,但是在比赛中身体对抗不足。中国女篮队员综合身体素质方面在比赛中表现出大肌肉群训练较多,对小肌肉群与细节的训练不够细腻,所以中国女篮在保证一定高度的同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体能方面,中国女篮队员在比赛中体能不能很好的转化运用到比赛中,比赛中体能与技术不能很好的结合。在篮球比赛中,球队的得分能力是一个球队进攻能力体现的重要方面,在第 26 届亚锦赛中国女篮与日本女篮的比赛中得、失分均值分别为第一场 56 与57,第二场决赛 50 与 85,对比得知日本女篮两项均值均优于中国女篮。同时在本次决赛中,中国女篮国家队进攻总次数为 63 次,而日本女篮国家队进攻次数为 70 次,说明本次比赛中日本女篮进攻节奏要快于中国女篮,就总次数的成功率和投篮命中率而言,日本女篮也是优于中国女篮。说明日本女篮国家队的进攻性和进攻能力较强,中国女篮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进攻与防守都缺乏攻击性。
.........
参考文献(略)
体育硕士论文范文精选六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动作发展的研究先于国内,他们对动作发展的研究已有了几十年历程。根据对动作发展的研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信息加工时期、动态系统时期、发展的动作神经科学时期。 前导时期,以描述性观察动作行为为主,注重结果。Arnold Gesell 撰写的《婴儿和人类的成长》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动作发展研究的开始。动作发展研究开始进入成熟论时期,这一时期开始注重动作发展的顺序和速度。发展心理学家的先驱者 Cesell和 Myrtle Mc Graw,主要讲述的在生物工程的领域儿童的动作发展。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对多名婴幼儿的研究观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用实验得出婴幼儿时期的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性:如在 H.M.Halverson 的文章中,对婴儿的长期追踪观察最后找出婴儿基础动作技能掌握的形式。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动作发展研究全新时期是 Anna Espenchade《男孩和女孩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的出版,使人类和上一时期研究存在很大的不同。研究对象从对婴幼儿的研究转变到对青少年和学龄儿童的研究,基于对动作发展的理解关注儿童的动作发展,提高动作技能教学的效果。主要以横断研究方法为主,纵向研究为辅。动作发展得到普遍认可的阶段实在过程导向时期,更多的研究者意识到动作发展变化规律的重要性,开始认识到动作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如 Gallahue,D.L.和 Donnelly,F.C.在《Developmentaiphysical education for all children》中提到:沙漏模式揭示人类动作发展的现象是动作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这几个必经阶段为:反射动作期、初始动作期、基本动作期、特殊动作期和老化期。 基本动作技能作为个体以后形成高水平运动技能的基础,儿童早期基本动作的发展特征引起了相关专业人员的重视,Clark(1994)将基本大肌肉群运动能力看作是“潜存于以后运动技能的主要协调方式”。
.........
1.2 国内研究现状
动作发展作为一个学术研究的领域,研究的是人一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动作行为的一些变化、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所以说动作发展是有目的有规律变化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内的一些研究中,才看到了动作发展的缩影。在学生身体素质研究中体现动作发展的研究影子的是 1985 年至今教育部已经公布的 5 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研究表明:7~19 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动作发展存在“快增期---缓增期---稳增期---快增期---停滞期---下降期---缓增期”的发展规律,并把“快增期”中有增长更为明显的年龄阶段,称为“敏感期”。1985 年湖南省对 7~19岁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身体素质的测试,有 50 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斜身引体(女)、立位体前屈、50 米×8 往返跑等,同时渗透了对动作发展进行了研究,这一研究揭示出学生身体素质和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针对我国中小学的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相对的动作发展规律的研究与分析,对有效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近几年,国内掀起了研究动作发展的热潮。研究较多的是在心理学和发展学领域关于动作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的研究,同时体育学科中关于体育课程设计与儿童动作发展的研究也不少[5]。教学内容的选择一般会和儿童的动作发展研究同时进行的。我国的动作发展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儿童动作发展特征”、 “儿童大肌肉群发展测试与评估”“动作发展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协调能力测试”。 从 2001 年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标准中间经历了 2011 年版的修订,但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上,不管是 2001 版本的“内容标准”,还是 2011 年版的“课程内容”,始终没有在每一水平段该教什么的问题上给出具体的答案。这就形成了在某个水平阶段到底该教什么和教学目标该表述不明确的问题。教学中出现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学习体育研究还没有建立起对学生动作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1]。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论文通过对363 名 3-11岁儿童从击打高远球的准备阶段、引臂阶段、击打阶段和击球后阶段的下肢、躯干、上肢的动作发展特征进行研究,及对动作表现特征进行分析,为确定适合各水平阶段的挥击类运动技能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
2.2 研究方法
为了本论文的需要,去河北省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但关于动作发展的文章特别少,然后又从中国知网查阅了大量关于“动作发展”相关的文章 80 余篇;输入关键词“儿童动作发展”“动作发展与体育教学”“动作发展特征”“鞭打动作”“击打空中球”“羽毛球鞭打动作”等进行检索,共检索出 350 多篇相关文章。并阅读相关的教育部、学位办等相关文件十余篇,为撰写本论文提供理论依据。根据本论文的需要,随机在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幼儿园和小学抽取3-11 岁儿童做为受试者,3 岁选取 17 人,男生 13 人,女生 4 人;4 岁选取 34 人,男生、女生各 17 人;5 岁选取 39 人,男生 26 人,女生 13 人;6 岁选取 44 人,男生 29人,女生 15 人;7 岁选取 49 人,男生 27 人,女生 22 人;8 岁选取 44 人,男生 20人,女生 24 人;9 岁选取 45 人,男生 26 人,女生 19 人;10 岁选取 45 人,男生 29人,女生 16 人;11 岁选取 36 人,男生 25 人,女生 21 人。研究对象年龄按照实际年龄计算,即用录像日期减去每个学生的出生日期得到他们的实际年龄,出生月份距录像日期小于 6 个月按周岁统计,大于 6 个月则按周岁半计算,受试者的人数及性别分布见表 1。 录像方法:本研究采用 HDR-SR12E 索尼摄像机 2 台,为了确保录像能够清晰完整的看清儿童的动作特征,由专业人员用录像机对测验的整个过程进行拍摄。固定放置于儿童静止时正面偏左、右侧各 45 度角线上,对个体整个动作形成过程进行拍摄,要求:第一,录像画面要占镜头的 95%;第二,学生手持器械站立于规定的位置上,连续用力把发球机发到头顶上的球击打到最远处;第三,为了保证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录像之前教师不对学生的动作表现做任何提示和要求。第四,为了能很好的分析学生击打高远球的动作特征,统一使用“短柄”羽毛球拍。击打高远球动作序列特征由五名有经验的一线教师团队经过反复讨论和商议进行确定,这其中有四名教师是硕士研究生,并且具有相关统计的经验;在统计之前针对动作分析的相关知识需要,对五名统计教师进行统计方法和相关术语的统一培训,以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将误差减少至最小。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5
3.1 下肢在击打高远球不同阶段的动作发展特征 ..... 15
3.1.1 准备阶段下肢动作特征分析 ........ 15
3.1.2 引臂阶段下肢动作特征分析 ........ 16
3.1.3 击球阶段下肢动作特征分析 ........ 17
3.1.4 击球后阶段下肢动作特征分析 .... 18
3.2 躯干在击打高远球不同阶段的动作发展特征 ..... 20
3.3 上肢在击打高远球不同阶段的动作发展特征 ..... 23
3.3.1 准备阶段上肢动作特征分析 ........ 24
3.3.2 引臂阶段上肢动作特征分析 ........ 25
3.3.3 击打阶段上肢动作特征分析 ........ 26
3.3.4 击球后阶段上肢动作特征分析 .... 27
3.3.5 异侧臂在不同阶段的动作发展特征 ........ 29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阶段特点是由身体的各个部位决定的,而部分序列法是辨认和了解儿童基本动作发展特征的序列和阶段的重要方法之一。部分序列法不仅能提供身体各肢体动作随时间的发展变化的详细情况,而且还可以把不同肢体动作进行结合,来描述了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全身动作的发展特征。本研究通过文献法、录像分析法、图片分析法和重测信度法,确定出儿童击打高远球动作时头、上肢、下肢和躯干分别在准备、引臂、击球瞬间和击球后四个阶段的动作行为模式,共计 74 个。
3.1 下肢在击打高远球不同阶段的动作发展特征
通过表 3 的数理统计分析中的频数分析得出均值图 1。从图 1 中得出:第一,A3a(A:准备阶段;A3:准备阶段的下肢动作;A3a:准备阶段的下肢动作之两脚并拢动作;详见后面附表)的均值从 3 岁的 70.6%降到 5 岁的 12.8%后,在 6 岁阶段回升到47.7%,然后开始随着年龄的变化逐渐降低,P<0.01,表现为与年龄发展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第二,A3b 和 A3c 与 A3a 的发展趋势相反,均值从 3 岁的 17.6%和 11.8%上升到 5 岁 38.5%和 46.2%后,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其中 A3c 在 8 和 9 岁阶段均值稍有增加,A3b 的 P>0.05,表现为与年龄增长没有显著性差异,A3c 的 P<0.05,表现为与年龄增长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 4 的数理统计分析中的频数分析得出均值图 2。从图 2 中得出:第一,B4a、B4b 的均值在 3 岁时分别是 58.8%和 41.2%,发展到 5 岁时也没有大的变化,到 6 岁开始 B4a 和 B4b 的均值才开始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其中 B4a 和 B4b 的 P 值都小于 0.01,表现为与年龄增长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
结论
1、下肢动作发展特征:第一阶段(3-4 岁),准备、引臂、击球和击球后两脚都没有动作;第二阶段(4-5 岁)出现无意识动作,准备阶段或两脚前后、左右站立,或面对来球向前迈一小步,击球阶段双脚跳起击球,击球后有跟随动作;第三阶段(6-11 岁)个体会有意识的形成动作,如准备阶段或前后或左右站立,面对来球向前迈一小步,击打阶段双脚跳起击球,击球后有跟随动作。
2、躯干动作发展特征:第一阶段(3-4 岁),个体准备和引臂阶段躯干正对来球方向,击球阶段躯干或前倾或转肩,击球后转体;第二阶段(5-11 岁),从准备到击球三个阶段的躯干一直面对来球方向,击球后躯干形成转体动作。
3、上肢动作发展特征:上肢动作在 3-11 岁之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3-5 岁,屈臂持拍 在体前,球来时,屈臂体侧上举直臂击球,击球后手臂向正前方做出随后动作,整个过程异侧臂没有动作;第二阶段(6-7 岁),屈臂持拍在体前,球来时,屈臂上举球拍于头前击球,击球后手臂向正前方做出随后动作。异侧臂有动作;第三阶段(8-11岁)屈臂持拍在体前,球来时,肩关节外展屈臂上举球拍,于脑后击球,击球后手臂向异侧方向做出随后动作。
.........
参考文献(略)
体育硕士论文范文精选七
1 文献综述
1.1 概念的界定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最早出自于管理学学科中。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在管理学领域中的涵义为:社会中的人,作为我们生活的自然界中最有生产力,最有价值,产能价值最高的资源,是能够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的人口之和[2]。广义上来说,从范围大小,将人力资源划分为三个阶层[3]。一从国家层面讲,国家内拥有劳动能力(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总数之和;二是指在组织中,拥有并能够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劳动能力的全体员工;三是指一个人具有的劳动能力[4]。宏观与微观定义: 从社会系统和社会组织两方面引申出宏观和微观定义。宏观方面指在社会系统内,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并实现社会进步的人口总劳动能力[5];微观方面是从社会组织方面入手,将人力资源视为能够促进组织的发展并完成其目标的人员能力之和[6]。总的来说,人力资源指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劳动能力。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在企业或组织中,根据企业或组织的发展战略、人员调动、部门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源现有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规划、调整,在此基础之上,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管理效率[7],通过对员工开展的管理培训为团体、组织的进步提供更多的价值。HRD:为英文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的首个缩写字母,中文为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源水平的活动及管理政策,最早应用于上个世纪末的美国企业里[8]。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是企业为员工提供培训、进修学习的机会,通过这种培训或学习方式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使得个人和组织都有明显进步[9]。人力资源的开发需要经过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从而实现提高人的积极性及活跃力。通过总结以上概念,人力资源开发是指根据企业或组织的需要,为员工组织提高其技能的活动。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以体育人力资源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文库找到相关文献 30 余篇,关于研究高校体育人力资源的 18 篇,研究农村体育人力资源 5 篇,研究我国体育人力资源的 4 篇[9]。其中韩春利发表于 2006 年的文章《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一文中通过对学校体育人力资源招聘状况、人员使用状况、教师入职后的学习教育、学校留人现状、流动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得出我国学校在招聘制度方面的建设还不到位,教师入职后教育培训较少,招聘需求与社会人才市场的配置不协调,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相互沟通不通畅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韩文利认为应加强制度的建设并制订了详细的用人运作模式。提出内外结合的招聘渠道,招聘过程以筛序简历、面试选入、试讲定人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招录人员,招聘中注重教师的自身修养、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文章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2013 年,王美的《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文章研究教师入职后的教育问题、教师绩效的分配等提出了学校与有关部门应加强相关资金注入,教师的绩效评价应趋于民主性并给与相应的约束性、刺激性。文章指出大多数体育教师希望加强职后继续教育的培训力度。不可忽略的是繁重的工作量占到影响职后教育的48%,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文章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只是罗列出浙江高校体育教师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但是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这是文章的不足方面。2007 年,体育文化导刊中杨洪辉发表的《建设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一文中指出开展适合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培训、构建合理的管理体系、利用现下推广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大对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资金注入,从而使体育运动扎根于农村,促进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文章指出农村人口仍是我国主要人口的组成[10],但是国家对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投入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其中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师资力量、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器材等都存在相应的短缺,势必会对农村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深远影响,造成恶性循环。针对文章中提出的问题,作者提出了开展体育人力资源培训、建立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11]。针对文章的不足之处,需要指出的是,宏观方面政策的提出并不能解决农村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关于学校体育教育方面的问题。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是以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为对象。调查对象:本文的调查对象将以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包括 45 所小学的 129 位体育教师。45 所小学分别是柏林庄小学、天苑小学、水源小学、前杜北小学、西苑小学、宁源小学、红鹰小学、北新小学、国泰小学、合作小学、柏南小学、宁安小学、西三庄小学、党家庄小学、兴华小学、东营小学、西营小学、岳村小学、东风小学、赵三街小学、和平西路小学、北苑小学、小安舍小学、陈村小学、南高基小学、大郭小学、大马小学、机场路小学、赵二街小学、大安舍小学、北焦小学、市庄小学、中华路小学、石岗大街第一小学、康庄小学、于底小学、石岗大街第二小学、金地小学、联盟路小学、新开路小学、自强小学、回民小学、112 中小学、赵佗小学、红星小学。
.....
2.2 研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关于人力资源、体育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为关键词查阅相关方面的文章,通过阅读相关信息的新闻、书籍等,对所得信息加以归纳整理,为该文章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数据的处理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支持。初步设计好问卷的结构与内容后,就问卷的有效性咨询相关专家,通过收集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改正。对调查问卷中没有涉及到或不够详细的问题,以石家庄市新华区的小学资深体育教师(工作 15 年以上)和学校领导为调查访谈的对象,访谈通过电话咨询、电子邮件、实时访谈相结合。咨询相关学校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获得更多关于体育教师现状的资料,使研究更详细。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3
3.1 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教师人力资源配置调查分析.......13
3.1.1 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教师配置合理性调查分析.........13
3.1.2 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教师性别与年龄结构统计分析...... 14
3.1.3 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分析......... 14
3.1.4 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教师学历结构分析统计.......15
3.1.5 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招聘体育教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6
3.2 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16
3.3 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人力资源的培养....19
3.4 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利用学校内外体育人力资源的调查情况分析....25
3.4.1 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利用校内体育人力资源情况调查.... 25
3.4.2 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利用校外体育人力资源情况调查.... 26
4 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的构建....... 27
4.1 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的确定.....27
4.1.1 专家组的确定....27
4.1.2 策略指标的确定......27
4.1.3 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 30
4.2 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策略.....37
4 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的构建
4.1 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的确定
通过对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人力资源的问题集中所在:师生人数比例不协调,体育教师总体数量偏少;体育教师在男女比例上与专家建议不相符,男体育教师多于女体育教师;对工作满意程度和工作积极性偏低,职后培训中省级和市级培训偏少,国家级培训在网络上完成的方式占大多数;职后培训方面,对于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效果不太满意:利用体育人力资源方面,校内的体育人力资源利用率好于校外利用率。针对出现的以上问题,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查阅相关资料并深入新华区小学访问小学中高层体育相关领导,收集他们对于现今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人力资源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自己的看法。针对发现的问题,通过请教学校体育相关领导及资深专家,初步提出了 4 项一级指标、14 项二级指标和 40 项三级指标的构建策略,将其设计成问卷的形式发放与专家,问卷设计力求简单明了,使其便于专家回答和后期的问卷统计(详见附录 4、5、6)。运用特尔菲法对确定好的专家进行问卷发放,通过对三轮专家问卷的回收与整理,吸收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加以修改,使问卷的问题更有针对性,使专家的意见趋于统一,形成解决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人力资源存在问题的策略。
...........
结论
1、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是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依据,立足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人力资源的发展现状,按照学术研究的指定程序,运用科学有效方法对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人力资源现状及策略提出进行研究,为开发学校体育人力资源提供可参考的选择依据。
2、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以下问题,如师生人数比列严重失调,体育教师在男女比例上与专家建议相左,体育教师对工作满意程度和参与工作积极性偏低,入职后组织的教师培训较少,且组织形式单一不实用,学校没有充分利用校内外体育人力资源等。
3、石家庄市新华区小学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策略三级指标的提出是运用特尔菲法,经过三轮专家问卷的往返,通过发放、修改、意见集中,筛选,调成权重值等最终确定为一级指标 4 项,二级指标 12 项,三级指标 36 项,具体指标项目及指标权重值详见表18-表 19。
.........
参考文献(略)
体育硕士论文范文精选八
1 文献综述
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根据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普遍存在着很多弊端。随着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普及与“阳光体育”指导思想的提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的研究逐渐增加,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中的焦点。
1.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是我国农村地区体育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相对于城市地区,我国农村地区不仅在地理、经济、交通等方面落后于城市地区,在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方面较城市地区发展进度更为缓慢。王勇、冯晓军在《关于河南省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工作调查与分析》中指出:农村地区中小学设置体育专项经费的学校较少,学校专项体育经费落实情况较差,体育专项经费被挪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地方教育部门不重视发展本地区体育教育事业,忽视了对本地区中小学体育经费落实情况的监管工作,导致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工作发展滞后,缺乏保障[1]。于向、马跃琪在对《我国农村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中指出: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较高,但是缺乏规范性,体育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农村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较为随意,课堂组织性、纪律性相对较差,课堂气氛较为懒散。农村地区部分学校只重视文化课教学,体育课被占用情况时有发生,学校忽视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2]。康江涛在《河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调查研究》中指出河北省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普遍学历较低,参加岗前培训较少,并长期安于现状,缺乏参加自学、函授等提高专业素质的继续教育。农村体育教师科研能力较差,致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以及当地有关部门不能给予学校体育教师应有的重视,导致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机会较少,体育教师待遇较低,这也是制约体育教师参加科研活动,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3]。
....
1.2 国外研究现状
苏姆林斯基作为前苏联知名的教育家,在对农村地区教育工作中,提出“和谐教育”理论。认为在农村体育教育事业中,学校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学校不仅承担着开发学生智力的光荣职责,同时,更要关注对在校学生的德育、体育教育,以此丰富农村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最大限度的开拓其眼界,增强其身体素质,从根本上缩短农村地区人才质量与城市地区人才质量的差距。同时他主张加强农村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旨在提高农村地区学生家长的体育与健康观念,从而优化农村地区教育、文化环境,为农村地区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助力。[10]通过了解以上关于农村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反映出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工作存在许多共性问题,如:教学环境差、器械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课外体育活动与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缺失以及上级部门对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重视度有待提高等。本研究通过系统调查张家口市不同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了解其发展成果,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在阐述以上国内外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基础上,对张家口市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工作突显出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对其发展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为促进张家口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改进现有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发展机制提供参考价值。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发展策略。调查对象:通过查阅张家口市区分布和走访张家口市城市建设规划科,了解到张家口市下设四区十三县。以张北县为界限,划分为坝上及坝下地区,包括张北县及其以北的尚义县、沽源县、崇礼县、康保县为坝上地区,总人口约为 119 万人,约占张家口市总人口的 26%。坝上地区海拔较高,冬季寒冷漫长,人口数量相对坝下地区较少,耕地资源广阔但开发利用率较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且沽源县、尚义县、张北县、康保县被列为我国重点扶贫开发地区。相对于坝上高原地区,坝下为河谷盆地地形,气候相对温和,较为适宜农产品耕种,且矿产资源丰富,人口约 330 万人,占张家口地区人口总数量的 74%,经济发展较快。根据以上张家口市地域分布、人口数量及经济状况差异,笔者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张家口市农村中学 11 所,即:宣化县河子西中学、侯家庙中学、沙岭子中学、沙城县实验中学、张北县战海中学、万全县二中、崇礼县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部、赤城县东卯镇中学、蔚县第一中学、沽源县西辛营乡寄宿学校、康保县处长地乡名族中学。农村小学 12 所,即:宣化县侯家庙小学、沙岭子实验小学、涿鹿县大堡镇中心小学、涿鹿县希望小学、怀安县柴沟堡实验小学、沙城镇第四小学、张北县大河乡中心校、万全县旧堡乡中心校、崇礼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赤城县玉辉小学、沽源县平定堡镇小学、康保县芦家营乡中心小学为调查对象。调查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的地域分布情况,见表 1。
........
2.2 研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百度阅读器等电子检索手段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在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有关“农村体育发展” “学校体育工作”的相关文献,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阅读与“农村中小学体育”相关的研究,共 153 篇。以及在问卷发放的同时查阅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相关会议报告,体育教师年度总结报告等。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针对本文研究对象,对张家口市教育局及学校相关领导、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农村中小学学生进行访问调查,并查阅有关社会问卷拟定方法,遵循社会问卷拟定规律,结合本研究中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实际现状,制定了《学生问卷》《教师问卷》《领导问卷》三种问卷,通过专家给予的意见与建议,对以上三种问卷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形成了本次研究的调查问卷。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1
3.1 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分布概况分析......11
3.2 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现状分析......11
3.2.1 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情况分析...........11
3.2.2 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及体育经费情况分析.......1
63.2.3 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情况分析...........19
3.2.4 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外活动与课余训练情况分析.......23
4 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发展的策略研究.....25
4.1 影响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发展的因素分析..........25
4.2 专家对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发展策略的意见与分析..........26
4.2.1 确定专家组...........26
4.2.2 确定评价指标.......26
4.2.3 第二轮专家问卷的效度检验.......29
4.2.4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体系.......29
4.3 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发展的具体策略..........31
4 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发展的策略研究
基于以上对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现状的调查,反映出张家口市农村地区学校存在着以下问题:学校忽视体育教学,体育课课时数不达标;专职体育教师较少,体育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体育课教学质量不理想;体育经费以及场地器材不足;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及课余体育训练开展受阻等。通过分析以上现状的成因,为研究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发展策略,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向本领域专家咨询调查,依靠其广阔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制定出客观、可靠的发展策略。
4.1 影响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发展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张家口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影响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开展的因素,旨在从这些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探究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发展策略。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要素,学校是否能切实保证国家及教育部相关方针政策与体育教师的工作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建设一支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是国家及教育部政策最直接的实行者,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相关领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指挥棒”,二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学校领导是否重视发展学校体育教育事业,是否积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相关国家政策,是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校体育政策,是国家在学校体育工作方面的策略以及实施办法,是跟随社会发展改变的促进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我国教育部制定了学校体育教学、师资等相关规定,是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标准和依据。国家针对偏远落后地区,健全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相关政策,加强对地方政府关于国家政策贯彻力度的督查条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结论
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开课率较高,但课时数远远不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体育理论课缺失较为严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场设施的开发率及利用率较低,体育器材缺乏与老化现象较为普遍,体育器材安全性较差,不能满足学校各项体育工作开展的需求,农村中小学专项体育经费严重短缺。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数量较少,体育教师学历层次较低,体育教师年龄整体偏向老龄化,学校对年轻体育教师引进力度不够,体育教师性别比例失调,待遇与福利得不到保障。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热情较低,缺乏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张家口市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形式缺乏多样性,课间操及眼保健操开展较广泛,课余训练开展相对较少,训练项目单一。课余体育竞赛主要以校级运动会为主要形式,开展的随意性较大。学校体育器械设施不能满足课余体育训练及课余体育竞赛开展的需求。
.........
参考文献(略)
体育硕士论文范文精选九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和目的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但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各国科学知识水平的竞争,各个学科的专业人才在国家的发展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是国家培养各类人才的最重要途径,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到,“当今世界范围的经济和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谁掌握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竞争中占主动地位”[1]1-2。在关于体育领域的发展进程中,2011 年国家颁布了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在新一论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了“健康第一为先导”、“全面育人为中心”、“终身体育为方向”的指导思想[2]。《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在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体育本科专业课程分类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性环节(含社会实践、教育实践、科研实践)三大类,对专业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也提出了相关要求;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3]3-4。国家颁布的这些有关体育教育改革方针政策的实施,对体育教育的改革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排球专项选修课作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专项选修课之一,也要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及时进行调整改革,促进学科更好的发展。 排球运动是世界三大球运动之一,在世界的竞技赛场上,我国的三大球运动也只有女子排球项目曾获过世界冠军,我国排球运动因优异成绩已在国人心目中确立了特殊的地位,对全国的排球运动的开展产生了积极影响。长期以来,排球专项选修课也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教学的不断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选课教学也不断发生变化。从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上看,排球一直是各级学校体育课程的基本教材之一。从全民健身视角上看,气排球已成为社会体育新兴的,主要的健身运动项目之一。但是,近些年来,根据笔者前期初步调研发现:排球专项选修课在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开展情况日趋冷落,学生排球基础较差,对技战术的掌握情况也不尽如意,学生能力培养效果日益下滑。当然,排球专项选修课发展不景气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这样发展下去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据了解,福建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近几年来排球专项选修课的生源并不充足,因为人数太少而取消排球专项选修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既是对排球教学资源闲置和浪费了,也是对排球专业的课程建设和发展的一种伤害,更是阻碍了排球运动在社会中的持续普及和推广。
.........
1.2 文献综述
作者通过对我国主要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中国万方硕士数据库等进行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研阅有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方面相关论文 1813篇,其中排球专项课方面的相关文章 216 篇,精确检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选修课相关文章共 5 篇。检索未发现已有的对福建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选修课的研究的文献。本文以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参考,针对福建省具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概括、提炼,下面就所获的相关研究的文献分别加以综述。黄汉升和季克异通过对我国 61 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方案、指导思想等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过程中的特点规律,特别是对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设置背景、课程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以此为依托,进而构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课程方案,为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提供了有益参考[4]。 刘春雷通过分析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归纳总结了当前体育教师行业存在的若干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发展和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同时也为了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能力培养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建立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的养标准,为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活动提供借鉴[5]。 王飞等通过研究分析我国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存在“泛化”现象。提出培养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不同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学校体育教育人才的能力需求等因素,并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专业建设特色。通过分析新形势下我国培养目标的定位,总结出我国现行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所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并针对存在的矛盾提出了客观的建议[6]。
............
第 2 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福建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选修课的教学为研究对象。 第一,福建省高校开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的 9 所高校(即: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泉州师范学院、闽南师范大学、三明学院、华侨大学、莆田学院、宁德师范学院、龙岩学院)的排球专项选修课。调研相关专家、教师、学生和与课程有关的文件、信息。 第二,福建省中小学体育教育对排球专项人材培养需求的反馈。调研相关专家、教师,收集相关资料。
........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需要,查阅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管理学》、《排球》、《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等相关书籍;通过网络搜索查阅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相关高校《排球专项选修课教学大纲》等有关文件;并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中国万方硕士数据库等进行相关文献进行检索,重点查阅收集了与此论文相关的硕士、博士论文及各种期刊,并对相关资料和文献进行了重点的分类和分析,为本文的研究、设计和构思提供了理论依据。
2.2.2 专家访谈法
为了充分保持本研究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并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针对有关问题制定访谈提纲,利用在发放问卷效度检验时对有关专家访谈,利用在各个高校实地调查时或电话访问的方式对排球专项选修课专业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进行访谈,搜集和整理了专家们关于本课题有关研究内容的相关资料,从而了解到福建省高校排球专项选修课的一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专家们也根据存在的问题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提出很多宝贵意见,为本研究的顺利完成打下基础。
...........
第 3 章 结果与分析 .......... 14
3.1 我国及福建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 14
3.1.1 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 .......... 14
3.1.2 福建省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 .......... 14
3.2 福建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选课课程目标 ........... 15
3.3 福建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选修课开展现状与分析 ......... 17
3.4 福建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选修课学生情况分析 ........... 31
3.4.1 学生选课动机及学习态度分析 .... 31
3.4.2 学生排球基础水平分析 .......... 34
3.5 福建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选修课教师队伍....... 35
3.5.1 教师年龄、性别结构分析 ........ 35
3.5.2 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分析 ........ 36
3.5.3 教师工作年限、裁判水平分析 .... 37
3.5.4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分析 .......... 38
3.6 中小学体育教师排球教学能力需求的调查分析 ........... 39
第 4 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43
4.1 结论 ....... 43
4.2 建议 ....... 45
第 3 章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及福建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社会层次需要决定培养目标,它随着教育对象所在学校类型和级别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完成学校教学任务,各级各类学校制定了各自的培养目标[40]。人才培养是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的,特定的历史要求及社会发展因素的制约也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制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要求与规格也在不断提高。从一开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师”到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再到要适应社会实际需求,掌握体育教育的“三基”,并受过体育科学研究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专门人才;最后到“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8]3-4。从培养目标的不断变化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对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更新培养目标,从开始的单一培养目标逐步向多元培养目标发展,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
结论
人才培养是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的,特定的历史要求及社会发展因素的制约也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制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要求与规格也在不断提高。培养目标的变化过程也是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发展过程,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 福建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也都基本符合了教育部《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各高校根据自身条件从体育科研、教学、社会体育指导等不同方面制定了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培养目标,从而根据这些目标进行人才施教和培养。福建省各高校的课程目标基本上能够符合《课程纲要》的课程总体目标的要求,但是在“指导开展球类活动能力”这一指标上,只有单一指导学生开展排球运动,而社会排球健身指导之一方面则鲜有提及;在各校的教学目标上,调查结果显示教师都把使学生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作为教学的最重要的一个目标;社会健身指导能力排在竞赛能力之后,处于第 4 位,可以看出,教师在学生的社会排球健身指导能力这一目标上重视不够。
.........
参考文献(略)
体育硕士论文范文精选十
1 引言
1.1 研究依据
近年来,我国在新的课程教育改革中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式、教育理念等都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教学能力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篮球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中的主干课程,再加上篮球属于三大球之一的运动项目,其在体育教育中发挥着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篮球教学主要涉及到基本技术和理论知识两个方面,课程一般分为普修课和专选课两种。普修课安排在大学一年级两个学期进行,专选课在大三年级开始直至大四,其中有一学期在外实习。通过大学一年级普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的掌握基本功,直至大学三年级,开始着重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才。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深入,学校领导及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篮球课程的教学得到了一定的突破和发展。新课程改革中指出“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教师的任务艰巨且关键。教师之所以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由于教师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他们是制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生幸事之一就是遇到一个好的教师,而一个民族拥有前赴后继的教育者是这个民族的希望。现在是科技强国的时代,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人才的培养需要打造出一支品德高尚、拥有扎实专业功底的好教师。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中,要求把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事业,把年轻一代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革命和建设需要的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宗旨。教育的过程与目标就是为实现这一目的做好奠基工作。从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提出“教育为人民的庄严承诺,这一承诺是教育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前苏联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作为著名的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曾指出:与传统老师相比,做好老师信息时代指导下的老师,不仅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在完成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在各个方面要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掌握的知识范围要超出给予学生的范围,要具备宽阔的视野和胸怀,广博的知识。要丰富自身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教育机制,以期达到具有做一名智慧型好老师的条件。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就目前来看,针对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关于篮球的教学能力培养研究却不大引人关注。近两年,对课堂中一些先进、可行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例如“在篮球教学中内隐学习的实验研究”、“篮球普修课中运用发展性评价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等。但以上研究大多数都是在篮球普修课、选修课中开展的,而对篮球专选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改革研究还并不多见,所以本文针对篮球专选学生教学能力培养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试图制定出可行、有效的高师院校篮球专选学生的培养方案,以达到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目的。篮球课是我国高师院校体育专业重点课程之一,当前我国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教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离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最明显的脱节是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缺失,这种能力对篮球专选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教学能力不高,明显表现在动作示范不规范、组织管理松散、教材熟悉程度不高等问题等,难以在就业时占有优势。所以,对于篮球专选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不得不提上日程,并进行深刻的研究。此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以便在日后激烈的就业竞争当中占有一丝丝的优势,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提升我校的毕业就业率。同时对于未来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提供全面的培养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对高校其他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培养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辞海》中将“能力”一词解释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前者指进行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如观察﹑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等。后者指从事某些专业性活动所必须的能力,如算数能力﹑音乐绘画能力等。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或发展起来的[1],而在《教育学大辞典》中对其进行定义是:“依靠自己的智力和已有的知识、技能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条件”。潭沃杰(1999)认为: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一些活动任务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知识、技能和智慧的整体效应。它以某些知识、技能为基础和条件,通过实践体现出来,能力是智力的核心[2]。李臣功(2012)对“能力”定义为:第一种能力是成功完成任务的必要条件,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特点;第二种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智力因素;最后的能力与社会实践相联系,能力强和弱必须通过实践显示[3]。王卫军认为:能力是人们为了解决问题、完成某项任务所具备的条件。能力通常分为一般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主要是指完成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特殊能力主要是指从事职业活动必要的能力。菲利普·纳尔认为:能力是情景中的能力,情景是能力的源泉和标准。能力培养活动不仅与情景有着重要的关系,知识获取和开发活动也离不开情景[4]。结合本研究需要,对以上权威定义进行分析,并通过查阅书籍和相关资料得出,关于“能力”的概念相对比较全面、完善,研究基本成熟。此次研究所涉及的“能力”即为教学能力,是高师院校学生在未来教师工作中能够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的特殊能力。
...........
2.2 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现状研究述评
学生能力的培养取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以师生的互动情况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能力水平高低,这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教学能力是体现和考察教师是否掌握和具备有关知识和技能,是否具备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心理特征。这个概念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具有较好的教学能力的教师,除了可以熟练的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拥有广博的、深层次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对于教学能力的相关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国外研究虽然早于国内相关研究,但是对于教学能力的结构研究上却比较全面且系统。陈安福(1988年)等学者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划分为一般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前者包含搜集整理教学资料、组织教材教法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后者包括了组织课堂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反馈以及教学评估的能力[2]。申继亮(2000年)从理论上严格控制三个主要的研究方面,包含对教学能力自身的性质、具有的结构和动态中的教学能力进行论述和分析。他认为:教学活动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教学能力应该是教师所具备的基本能力与教学所要求的特殊能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作者从三个部分对教学能力进行了阐述:分别是具体学科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和教学认知能力,并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教学活动过程的角度对教学能力进行分析,提出了教学活动各个阶段的能力表现形式[1]。总结国内外许多学者观点:教师心理特征的表现不仅是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知识的熟练运用程度以及教学技能的合理整合的体现。本文除注重教学中理论方面课程研究外,还结合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分析及研究结果。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3.1 研究对象.......11
3.2 研究方法.......11
4 篮球专选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实验设计与实施.......15
4.1 研究假设.......15
4.2 实验控制变量....... 15
4.3 实验前测试............15
4.3.1 身体素质测试......16
4.3.2 技术水平测试......16
4.3.3 教学能力水平测试.......16
4.4 实验班分组............16
4.5 实验步骤.......17
4.6 篮球专选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实施方法.......... 19
4.7 篮球专选学生教学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实施方法............25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27
5.1 实验前和实验后教学能力的对比分析.......... 27
5.2 实验前和实验后对篮球技术水平的影响分析.......36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和实验后教学能力的对比分析
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储备军,其中大多数人在毕业之后会选择教师这个一线职业,所以说师范生教学能力的高低在未来的教育领域中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师范生能力的提升应当列入高校重点工作的问题中。首先,能力的培养最明确的能力是教案撰写能力,教案是反映在教师的整个教学思路的实物,反映课堂整体的教学设计,所以教案撰写质量高低,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教师的水平。表5-1表明了实验前和实验后教案撰写能力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的差异。由第一阶段学习规范教案的理论知识,随之加入了20分钟准备活动课教案撰写能力的培养,在准备活动部分,组织、教法、负荷、书写规范等都较为优秀。这说明在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学生对于教案得撰写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明确了如何制定篮球教学目标,对教法也有了深层次的理解,语言的运用上也达到了言简意赅的要求,而且将在反复地撰写实践当中不断提高。第二阶段主要对教案的基本部分教案撰写能力进行培养,掌握科学合理地教案编写的基本技能。在多次实践之后,学生的教案编写技能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在展开集体研讨的过程当中,体育教师可根据教案的设计,如结构的完整性、教学目标的拟定、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过程的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这种自我评价的方式,逐渐抓住编写教案的核心,不断地提升撰写的水平。
............
结论
6.1.1通过以教学能力培养为主的篮球教学,实验后学生们的教案撰写能力较实验前有显著性提高,学生的教案撰写能力提高的比较明显,能够独立完成教案撰写,并能发现教案撰写的问题、注意事项。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和策略要领对编写教案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6.1.2通过让学生试讲课、观看录像并做出反馈、小组讨论及教师的理论知识传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实验后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较实验前有所提高,学生们之间的差距减小,能够共同提高,互相沟通,但不是特别明显,学生们对篮球基本技术的要点、专业性语言能够熟练掌握并且脱口而出,对课堂的总结也能抓住重点,提出并总结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基本上达到了语言能够突出重点、言简意赅的标准。
6.1.3通过专门对学生讲解示范能力的培养,学生们能够更加清楚示范方法、位置、时机等有明显的提高,讲解的语速、语调、时机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实验中采取的组织准备活动、专门技术的讲解、技术问题的反馈等等方法是对于提高学生们的讲解示范能力是可行的且有效的。通过这一实验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讲解示范教学方法运用的基本原则,可以合理地运用动作示范这一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6.1.4在篮球教学中通过学生进行轮流练习,学生分组备课研究教材、教案,进行单个技术或简单战术教学实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实验后课前学生对器材的组织和管理,得到改善,对课堂秩序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合理性较实验前有明显的提高,更能让教学条理清晰,实验后学生的课堂应变能力灵活适度。
6.1.5在评判问题正确与否的方面,学生对问题的错误层面通过提前观察预见并纠正错误也是一种能力,可以及时发现错误,正确的判断出是什么错误,准确的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在此为根本进行科学的分析,避免今后犯同样的错误,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实验后学生纠正错误的理论的认知,做到敢于面对错误的心理机制并且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课上抽查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小组内部互相指导纠错;找到有效的纠错方法,建立学生纠错能力的方法,提高对篮球技术动作的观察和实践能力;总结和创新能力,对篮球技术错误动作的得以改善并将逐步提高。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