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写作都要落到土地上—温籍文学作家笔下的温州人形象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08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一、绪论

(一)文学的“温州现象”
2006 年,《江南》杂志第六期以整本杂志的篇幅,出版了一期“温州文学现象专号”,引发了读者对“温州文学现象”的关注。文学的“温州现象”于2010 年由时任《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提出,指“当下温州活跃着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作家,包括扎根于温州的王手、程绍国、哲贵、东君、马叙及走出温州的张翎、陈河、钟求是、吴玄等,他们的作品在国内重要文学刊物频频亮相并屡次获奖,近几年多次作为一个群体引起国内文学界的关注。”①2016 年,在复旦大学举办的“永嘉文脉与当代小说”研讨会共同探讨了新世纪以来备受关注的温州小说家群体,可见温籍作家群的书写已然具有了自己的独特力量。文学的“温州现象”出现并非偶然,其实自温州的经济力量在社会上吸引众多的目光和世人的眼球之始,温州的作家们也开始以另一种文学的姿态来展现他们内心的所想、所思、所望。

温州文学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跌宕起伏之下,历经时代的洪流,在暗潮涌动之中,焕发着属于自己的光彩。改革开放浪潮下的温州以从商之名赢得了世界的瞩目,也为生根于此的作家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和思索的来源。他们借助于笔尖的力量,热情地表达对这一时代的歌颂,也营造出了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特别是极富温州特色的文化现象。

因而,细数代表文学的“温州现象”的作家,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书写的姿态是如此动人。有对这片土地秉持信仰并表达内心真诚慰藉的在温作家:其间可以看到有坚守着这片生活之所、对市井平民生活进行细致描绘的王手,有积极探寻商人精神世界的哲贵,有文风超然物外、恍若隔世、探寻乡野的东君。而离开家乡的作家们对温州这片土地的热爱也不曾消减。离开故土,在他乡一边主编文学杂志一边写作的有三位温籍作家,《北京文学》主编林斤澜真切书写矮凳桥乡情风韵,《江南》主编钟求是孜孜不倦书写日常边缘受困人物,《西湖》主编吴玄对人物角色进行自我观照。还有离开祖国,在异国用笔传达对故乡情思的作家,其间可以看到足迹遍布卡尔加里、辛辛那提、明尼阿波利斯、温哥华、多伦多等城市后,在加拿大继续用饱满的热情,用母语传递对承载着自己年少踪影的故土的情意的张翎;和张翎一般,移居加拿大,但不减对温州这片土地的念想,借温州地域的独有姿态尽情书写的陈河。他们同为温州人,对这方土地异样但却真实的情感,使得他们的文学作品展现出异彩纷呈的光芒。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新世纪以来,随着温籍作家的备受关注,他们的创作开始受到评论界和研究者的青睐,也由此形成了一定量的温籍作家作品研究,到目前为止,研究温籍作家作品的数量已达到 300 余篇,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视角:
1. 从单个作家论的角度评析温籍作家的作品。席建彬在《林斤澜论——一种独特的“感受”美学》中从边缘处的生活和文学,感受生活的复杂与困惑,“从断处生发”:“感悟到那永恒的内涵”以及文学感受的美学限度四个方面对林斤澜的艺术世界进行探讨。洪治纲在《“游走”的意义——王手小说论》中则主要按照王手写作前后期的差异将其小说划分为荒诞、暧昧和游走三个阶段,以此来探讨其小说中所展现的丰茂的生命底色。胡友峰、董婧在论文《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穿行:东君论》中主要从先锋叙事与现代性的文化价值立场,儒道传统与冲淡美学精神的确立两个方面对东君的小说进行解析,借此探讨其作品的价值。王振锋在《无根之灵的孤独之旅——吴玄小说论》中主要从小说的创作轨迹以及生存哲学角度对吴玄的作品进行解构,展现出其对现代人精神处境的深度探寻,对无聊时代下大众心理的幽默剖析的写作姿态。罗玉华的《陈河小说论》从成长中的文学启蒙、“欧洲系列”:远行者的视界拓展、“北美系列”:安居者的文化审视、“故土系列”:怀乡者的历史反思、“马来亚系列”:寻访者的文明质询等五个章节来讨论陈河的小说创作,其中“故土系列”的小说为本文陈河笔下的温州人形象的研究提供了思路的指导。
2.从单部或者几部作品论的角度评析温籍作家的作品。如孙良好、吴红涛等所著的《文学的温州——温籍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温籍现当代作家作品,将温籍作家作为一个群体进行审视,并进行整合和挖掘其中蕴含的温州现当代的文学景观,以此来撰写作家论和代表作赏析,为本论文的写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的基础。如孙凯风在《置身于历史情境中的当代传说:林斤澜和他的“怪味小说”》中从四个方面:“怪味的人:看透世事的叙述者”、“怪味的事:穿越时空的人世故事”、“怪味的语言:方言俗语和窝言巧语”对林斤澜本人以及他的“怪味小说”做了充分的解读,从而得出他的“怪味小说”在本质上是置身于历史情境中的“当代传说”,而他在小说中设置的叙述者,所讲述的故事,所使用的语言,都是为这一本质服务的结论。孙良好、吕强在《寻求富人的精神救赎之路:评哲贵的“信河街”系列小说》中从信河街的前世今生,信河街的富人群体以及信河街的精神救赎三个方面对哲贵“信河街”系列小说的文风进行了细致地解读,其中涉及到的人物解析为本文哲贵笔下的温州人形象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林晶、王家平《评林斤澜矮凳桥系列小说》主要从作家对故乡异彩纷呈的饮食文化习俗的书写,对瓯越民间神秘莫测的鬼神信仰的表现以及把地道的温州方言土语融入小说的独特语言追求三个方面去探寻林斤澜“矮凳桥系列”小说中所展现的浓郁的瓯越文化特色。
................................

二、在瓯越大地上行走:王手、哲贵、东君


(一)王手:平民·市井·悲欢
平民、市井和悲欢是王手书写温州人形象的关键词。王手通过对市井风俗的自然描绘,展现出其对温州人形象的真实感官体验。王手在访谈录中曾经这样说:“我写小说有意无意会往‘温州’上面想,人是温州的,事是温州的,语言是温州的。”①因此其笔下的温州人形象可以说是他所经历的世事人生的反照。
纵观其小说,无论是《狮身人面》《柯伊娜一个人》《一段心灵史》中对80 年代工厂境况的真实描绘,无论是《少年少年》里对家庭作坊制鞋的展示,还是《到温州去到温州去》对外来打工者的深入刻画,甚至是《温州小店生意经》中对自己多年经商的经验总结,都展现出其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温州这片土地的清醒认识,作品中所出现的温州的影子都是温州形象的真实展现。
而在他的大部分小说之中,时间的定点基本都是停留在 1980 年代到 1990年代,是国有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因此,他在特殊社会背景之下的书写,向读者展现了温州特有的发展轨迹,以及置身其中的温州人形象。

1.人物在进退两难中沉沦
个人心灵的体验和现实的差距,越发会使得一个人对精神层面的刺激感产生冲动的想象,随着想象的无法满足而逐渐转化为行动,但是行动又会与现实层面的伦理道德形成悖论。最终,个人在进退两难中沉沦。王手通过个体在现实与精神层面的抉择,展现出进退两难的温州人形象。这种进退两难的温州人形象,也是王手对温州市井平民的自然描绘。
王手在《一段心灵史》这部作品当中借助于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主人公“我”与柯伊娜之间的一段暧昧感情,通过这一段感情将生活中的小片段串联起来。现实生活的平庸和无常以及枯燥婚姻生活带给“我”的无聊之感,让“我”对婚外情充满了神奇而热烈的幻想。王手在其中塑造了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男性形象(“我”),一个性格硬气而又麻木的女性形象(周节如),一个外表华丽而内心柔软的女性形象(柯伊娜),从而展现出在现实层面人物进退两难的现象。感官的呈现与现实的差距幻化为个体在心理层面的追求,“我”一方面对身为妻子的周节如感到愧疚,一方面又对柯伊娜产生暧昧的情感,从而在欲望和现实的枷锁中无以自拔,最终婚外情使得“我”遭受双重的胁迫感。而《西门之死》《狮身人面》《上海之行》等小说虽然是从婚外情着笔,但是其内在含义并不局限于此。小说展现出男女双方在“暧昧”的状态之下,所面对的强烈的社会道德感的制约使得冒险的意味变得更加强烈。
..............................

(二)哲贵:信河街·商人·精神困境
信河街、商人、精神困境是哲贵书写温州人形象的关键词。谈到信河街,它是温州一条南北走向的街,是温州市区的交通要道之一,其两边密集而又迂回的老巷子可以说是温州老城区的标志。在岁月的浸染下,它见证了温州城的发展,温州城的变迁,温州城的沧桑。而经过前几年的旧城改造,信河街也不复昔日七十二条半小巷的模样,那些历史也只能在上了年纪的老人口中不住地念叨着。
就是这样一条街,成为了哲贵小说中人物出场的主要场所。“哲贵选择信河街作为系列小说创作的原发地,犹如 1980 年代林斤澜选择‘矮凳桥。’”③它是信河街上一群商人的发家历史的见证,它让他们在其中体味财富的欢愉,感受财富的力量;也让他们在获得经济资本加持的同时,产生诸多精神的困惑。
当我们去尽情品阅哲贵的“信河街”系列小说,包括《陈列室》《雕塑》《安慰》《金属心》《走投无路》《责任人》《住酒店的人》《牛腩面》《试验品》《信河街》《跑路》《迷路》《施耐德的一日三餐》《空心人》《倒时差》《猛虎图》等小说,便会从中感受到作者内心对富人们精神世界的追问,可以从中看到哲贵笔下所塑造的极富个人特色的温州商人形象。

1.十八般武艺尽显其中
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信河街的商人们便是这般的存在,他们在经商之前,身上便已经有一门响当当的手艺。当其安身立命的本领经由自身的努力而不断发挥出其中的效能,所拥有的力量是超乎想象的。就像《陈列室》中的许大海,他在经商之前是剪刀厂的技工,对剪刀相关的技艺十分娴熟;《雕塑》中的唐小河,在成立痛快洁具有限公司之前,曾是信河街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是博物馆书画组的组长,擅长做雕塑;《金属心》中的霍科,擅长房地产权和市场管理调查;《责任人》里的黄徒手在成立恒明眼镜厂之前,是一个出色的钳工和做模具的“老司”。
..................................
三、在为文而歌的路上:林斤澜、钟求是、吴玄..............................31

(一)林斤澜:矮凳桥·苦难·韧性.....................................31
1.直面苦难的勇气....................................32
2.生存境遇融于个体...............................33
四、故土是涌动的火种:张翎、陈河..............................47
(一)张翎:女性·气血·精神家园...............................47
1.守望自在的精神家园..........................47
2.生命的回归与追寻............................49
五、温州人形象的异同......................................59
(一)温州人形象的同源...................................50
91.地域文化的耳濡目染................................59
2.追寻理想与敢为人先...............................61

五、温州人形象的异同

(一)温州人形象的同源
形象的塑造,由于地域文化的重合,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可以说这是形象的一种同源。而这种同源不仅局限于地域文化,也表现在塑造的人物在精神面貌和精神维度上的相似性。因此,纵观温籍作家笔下的温州人形象,虽然他们的性格或者处事方式看上去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我们依旧能够看到他们人物之间的关联性。
1.地域文化的耳濡目染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具有个性特质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它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的表现。①地域文化对作家书写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不仅影响了作家的性格气质,审美情趣、艺术思维方式和作品的人生内容,艺术风格、表现手法,而且孕育出了一些特定的文学流派和作家群体。”②温籍作家就是一个这样的群体,他们的血融于温州这片土壤,土地为他们提供养分,提供写作的基底和模具。因此,生于斯长于斯的温州就给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素材来源。

温州文化为温州人形象的创作提供了母体的来源。
首先,温州文化中的海洋文明赋予了个体爱冒险的精神。
梁启超说:“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③温州地处东南沿海,远离中原,海洋文明的熏染使得温州文化在一开始就显示出海洋的质朴和厚重,而“考古发现,生活在东南沿海‘饭稻羹鱼’的古越人,在六七千年前即敢于以轻舟渡海;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出土的木桨、陶舟模型与许多鲸鱼、鲨鱼的骨骼,都表现了海洋文明的特征”。①海洋文明赋予了个体爱冒险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作为一种文化的基因进入温州人的内心深处,使得他们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因此我们能够看到温籍作家笔下具有冒险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温州人形象。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