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连山文学活动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27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本文以连山当代文学与文学生活为研究对象,讨论连山当代文学及文学活动在传统的民间文学与中国统一的文学政策影响之下所形成的样态、特质。

第一章 当代连山文学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节 文学活动与文学启蒙
本文所说的连山文学启蒙期,是指新中国成立之后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这段时期。1949 年 12 月 10 日,连山全境得到解放。从解放后至 1962 年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被批准成立的 13 年间,连山先后经历了粤北行署连南瑶族自治区、粤北行署连山县、连阳各族自治县、连州各族自治县、连山县等行政区域的归属和设置。几经合并与分离,连山的文学始终发展不起来。解放后的连山文学主要从两个路径起步:一个是连山本地作者学生时代的习作和文学阅读,一个是外来文学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对少数民族新生活的描写。
一、本地作者的文学活动
解放后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连山本地正式的文学创作几乎为零,只有散落民间的一些民间故事、民歌、楹联等口头创作。不过,连山这时期的文学活动是存在的,主要表现为存活于民众日常生活特别是节日仪式之中的民间文学、学校师生文学习作的校园文学活动、一班文学爱好者因为“五七干校”的建立而发生的文学阅读等方面,这些是连山本地创作者在连山当代文学时期最早的文学活动表现。
(一)口头创作与民间传唱
在连山,口头相传的民间文学有民间故事、谚语、民歌、民间小戏、楹联等。这些由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植根于生活文化中的,也是长期存在于民众中的。这种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文学活动是最原始也是时间保持最长的活动。在连山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兴起之前,这种文学活动存在于民众的节日仪式上和日常生活中。如在连山流行的民间故事就特别多,其中有各民族共同传讲的“鸡腿大田”“曲木不背”“罗隐秀才”“七妹嫁蛇”等;有壮族传讲的“望君顶”“出米石”“马头山传说”“廖元帅”“梁乔松”等;有瑶族传讲的“盘皇置天地”“十二娃的来历”“兄妹婚”“太阳与月亮”等。这些民间故事是源于连山人民的日常生活的,带有很明显的民族特征,如瑶族的民间故事“盘皇置天地”。瑶族人民认为盘王是他们的始祖,有关盘王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是一代传一代,经久不衰。但是,壮族和瑶族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字,所以这些民间文学是无法通过本民族的文字进行传承的,只能靠口耳相传。
......................

第二节 连山文学的发展
连山的文学发展时期指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末这一段时间。把连山的文学第二个阶段称为“发展”时期,是因为这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连山不仅开始出现了几位有影响力的本土作者,而且外地作者的创作也有了突破。连山的一些文学创作者开始有意识地创作本民族的文学,将散落在民间的一些口头文学通过搜集、整理,并用文字表述出来。所以,在创作量、创作方式、文学传播手段和影响力等方面,这一时期的连山文学都有了一个新的突破。
一、春草文学社与《春草》
1983 年 1 月 23 日,连山的几个青年文学工作者在县宣传部的批准下,宣告成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连山的第一个文学社团——春草文学社。同日,在县城吉田镇召开的成立会议上,决定吸收刘国平、张凌、唐德亮、李仲超、李伟新、范岩、廖艳秋、许坚等 8 人为第一批社员,并选出刘国平、张凌、唐德亮三人位文学社负责人,决定出版社刊《春草》。当时的《连山文艺》刊发了文学社成立的消息。

1983 年 3 月,社刊《春草》第一期出版,为油印 4 开四版,主要登载了文学社成员的作品,如唐德亮的小说《未来作家刘伟轶事》,李伟新的诗歌《青青山》,李仲超的诗歌《思念》等等,时任连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云清为表支持,也写了一篇评论《电影演员美小议》。第一期出版的时候,春草社成员到电影院等地售卖自己的社刊,市民踊跃购买,一时也是“连山纸贵”。1984 年,为使报纸办得更规范,以利于激励大家的创作热情,文学社决定将《春草》改为《春草文学报》。1988 年,油印版的《春草》退出历史舞台,文学社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改为铅印四开报纸,为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提供更为广阔的文学空间。

春草文学社成立后,由于运作经费有限,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文学社的成员除了要正常运作文学社的事务外,还要努力争取更多单位和个人在经济上的支持。省扶贫组、县委办、林业局、统战部、文化局、财委、建委、经委、财政局等共有 45 个单位先后在经济给予支助,另外,李振昌、杨年平、胡世珍等有识之士也曾解囊相助。应该说,春草文学社能得到那么多单位和个人的扶持相助,与他们的努力和当时的影响力是分不开的。在经济支持之外,他们还获得了很多名家的“精神支助”。
..........................

第二章 影响连山文学发展的因素

第一节 客观因素影响
文学创作者是社会中的一个个体,创作意识受社会中各种客观的因素影响比较大,如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自然灾害等等。更进一步地说,作为客体的社会主要是通过影响创作个体的创作意识而影响创作个体的创作行为的。因此,外界因素对创作者文学创作的影响也就是全方位的。

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创作意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等几个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发展阶段。这些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对我国的文学产生了关键的制约作用,因为“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政治文化状况和时代精神,这会对作家奉行何种创作原则、艺术观念、人生理想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会影响到作家的文化心态和人生追求、作品的情感基调和言说”???。也就是说,文学创作者很容易受到所处的国家、社会、时代、民族等等特定的客观因素的影响。
(一)创作动因

连山作者创作文学的动因,除了对文学的热爱之外,还有功利的目标,那就是当时连山发现和培养干部的路径之一,就是看干部是否能写,而写作文学是被认为能写者中的极品,很多人因为这个而成了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如莫自省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莫自省因为出身身份“不好”,高中毕业未曾“考上大学”,但他会写材料、写作,于是,被公社的书记看中直接到公社办公室写材料。后来因为历史原因,被“清洗”出队,回乡务农 15 年。不过,会写作的他很快就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平台,通过发表诗歌等文学作品让县领导很快关注到他,

并从此踏上仕途。

(二)作品内容受时代影响
连山的作者创作目的的功利性和文学活动的业余性,所以比起一般的作家,他们的创作内容更容易为时代所影响。如陈云清的成名作《赤脚书记》,小说故事的题材就是取自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作品又是在“文革”时期写成并发表,所以作品的语言就带有很强烈的“文革气息”,如“农业学大寨”“抓革命,促生产”“毛主席语录”等等时代流行语。创作者的创作意识与其说是受当时社会的影响,倒不如说是具有“时代性”,这个特点在他的另一篇小说《春风浩荡——备耕散记》中也得以体现。这是一篇于 1977 年 3 月 6 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

.............................

第二节 创作者的创作意识
文学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文学的主体来说,创作者本身的思想意识决定了文学创作的方式、思想、内容以及题材的选择等等。因此,我们可以从文学创作过程、表达方式、创作成就、特点、作家作品风格甚至是语言特色等审美价值研究中去发现创作者的创作意识。而对于连山的创作者而言,我们则可以通过他们的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感、寻根与思乡的故土情结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感

一个民族的文化应包括诸如农耕、游牧、节庆、服饰、饮食起居、婚丧、建筑、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它们是一个民族独有的身份辨识。但是,“随着现代技术革命的发展,处于‘被边缘化’位置的少数民族文化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得民族文化身份与民族文化认同问题不断凸显”,因此,作为一个民族作家,就应该让自己民族的文化呈现出它们独特的魅力,让其他民族也认同自己民族的文化。荀利波认为,“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身份认同不仅仅是对本族的民族身份归属的认同,更是对多民族国家、中华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因此,一个民族创作者首先得对自己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那么,“创作意识是洞悉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内在构成的重要窗口”,也就是说,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研究才是深层意义上的连山作家创作意识研究。连山瑶族作家唐德亮用自己对瑶山特有的感情,写出了粤北瑶族“独特地域语境中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如:《瑶山,瑶山》《太阳部落》《粤北大移民》《我与群山一起奔跑》《山气》《粤北石灰岩印象》《在民歌中长大的女人》《牛路》《写给瑶山》《十二月歌》《大风拍击》《会跑的村庄》《瑶家澡桶》《八采》等等,

蛮荒雄奇、原始落后、愚昧神秘,这些古老的瑶山民族“身份特征”,唐德亮是不避讳的,是敢于认同的,他敢于描写这个民族的历史与现状、痛苦与欢乐、焦灼与希望,展现了瑶山地区特有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与唐德亮的创作意识相同的创作者还有很多,如尹仁竟、李伟新、莫自省、黄轩远、唐小桃、唐自辉等等。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连山的“连山通”莫自省老先生,“自 20 世纪80 年代初恢复工作以来,莫自省就致力于挖掘、宣传、振兴连山的文化尤其是壮瑶文化,且花繁硕果:先后两度参与编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志》,并担任副主编;主编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连山诗词选》、《瑶族盘王节文化研究》、《罗期聪文集》、《莫朝玉将军》、《连山民歌集成》、《连山民族民间艺术集锦》等书;长期主编《连山文史资料》,更以大量发表在报刊的文艺作品和著作成果引人瞩目。2002 年退休后,他笔耕不辍,共编纂了10 本书共计 300 多万字和 3 本个人诗文集”,可以说,莫自省老先生对于连山壮瑶族文化的身份认同的创作意识是自觉的,是在用生命谱写、认同连山壮瑶文化的身份。而事实上,民族身份的认同就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
.................................

第三章 连山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文学书写………………31
第一节 连山少数民族生活方式……………………31
一、连山传统少数民族生活方式………………………31
二、改革开放以来连山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特征………………32
第二节 连山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民间书写…………………33
一、民间文学的叙述 …………………33
二、楹联和民歌的书写与传唱……………………38

第三章 连山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文学书写

第一节 连山少数民族生活方式
连山作为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主要是以壮族和瑶族为主。与其他地区的壮族和瑶族一样,连山的壮族和瑶族保持了长期的属于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具体体现在衣食住行,以及婚姻、家庭、宗教生活、娱乐、风俗习惯等方面。在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之后,连山也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但是,连山特有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是深深影响了连山的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农业是我国西南、中东南少数民族的主要生活方式。这些民族除了一部分解放前以刀耕火种原始农业为主的一些民族外,一般与汉族农民的生活方式差别不是很大。这些民族是:壮、侗、傣、瑶、回、土家、彝、布依、苗、水、基诺、布朗、佤、拉枯、仫佬、白、纳西等。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大部分农产品和日用品。男女分工比较明确,带有农业民族生活方式的共同特征”。
一、连山传统少数民族生活方式
“‘传统’是一个经常被用来表示以往文化内涵,影响着、又区别于当下文化的概念。‘传统’并不等同于由统治力量支持的‘正统’,‘传统’包含了稳定的文化结构,也有与时为变的因素”。因此,连山传统的民族生活方式既能反映连山的历史发展轨迹,又可印证当下连山对传统民族生活方式的态度。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