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性爱写作对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主题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319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笔者认为劳伦斯作品的这种强大影响力也一直延续到了中国当代文学。如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劳伦斯的作品又再次在中国掀起了研究的高峰浪潮。劳伦斯在这个时期,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也最突出地表现在性爱写作方面。

第一章劳伦斯‘性即生命,,影响下的30年代现代文学的爱情观

第一节肉欲迷醉的酒神式书写
虽然中国正统文学在表现男女爱情方面,对于男女之欲常常采取回避的状态。但中国的民间文学却出现了对正统文学这方面表现的反动,许多作家以地下写作的方式直接描写性爱。如古代民间的许多作品《飞燕外传》、《赵后遗事》、《迷楼记》、《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金瓶梅》等都是纯粹描写男女性欲的作品。而这些表现男女性欲的民间文学的共同特点就是把“房术”作为表现性欲的唯一方式。这种纯客观的“房术”方式再现,使得其内涵缺乏文学上审美价值与意义,而被正统文学拒斥在外。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文学虽然有西方情爱书写的资源可资借鉴,如以佐藤春夫为代表的日本私小说,以拜伦、雪莱等为代表的西方浪漫主义情爱诗书写范本等,但也终究因为难以摆脱这种民间传统的“房术”书写影响,而停留在欲望的恶性发泄层面,被人们诟病为变态色情作家。同时20年代作家的情爱文学创作的弊病也给30年代的文人创作留下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让情欲写作摆脱纯粹“房术”的客观再现,不流于变态色情化呢?显然,他们在劳伦斯的情爱作品中找到了答案。
劳伦斯关于男女性爱沉醉式书写受尼采“酒神精神”的明显影响。“酒神”最早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狄奥尼索斯,在古希腊时期,流行酒神祭活动。人们在盛大的酒神祭活动中,身穿兽皮,头戴花冠陷入肉体的沉醉中。酒神祭祀活动中人们忘我地沉醉在肉体的狂欢中,使得尼采发现欲望本能的强大生命力,为了拯救科学理性文明的颓败,尼采把“酒神”引入他的哲学思想的建构之中。尼采所主张的“酒神精神”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个方面,是指对于肉体本能的强调,他认为人们应该弃绝理性,顺从肉体本能的呼唤。第二个方面,指向的是一种“醉酒”后的情绪状态即为“忘我”的沉醉。尼采认为人们只有达到这种“酒神精神”的境界才能在堕落的工业文明中恢复生命的活力。劳伦斯所创作的许多性爱作品,便是在接受了尼采的这种“酒神精神”思想影响后而产生的。在尼采“酒神精神”的影响下,劳伦斯在作品中对男女情欲表现十分重视,使得他作品中的男女情欲场景出现的频率十分高。
.............................

第二节灵肉合一的救赎式书写
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情爱写作都是偏向于性与爱分离的文化状态。从五四运动开始,性爱写作便承担起了解放人性的时代使命。由于几千年传统儒家使用“存天理,灭人欲”的礼治之术,所以新文学写作就必须从承认“人欲”的合法合理存在来对这一封建之道进行解构。这时,创造社的作家如叶灵凤、张资平、郭沫若、郁达夫等便积极自觉地响应这一时代使命,集中表现社会压抑下的“性苦闷”、“性饥饿”。因此,“手淫、物恋、偷窥”等在20年代的作品中得到大量表现,但他们作品中的主人公从性压抑到性释放的过场中,并不是建立在灵肉和谐的基础上,往往都是有性无爱。除了创作社的作家的性爱写作是如此,就连鲁迅小说中的主人公如阿Q(《阿Q正传》)、四铭(《肥皂》)等也是性与爱分离的人物。此外,五四时代的一部分女性作家如凌淑华、卢隐、丁玲、冯沅君等,为了附和追求爱情的自由时代主潮流,在作品中大胆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大胆叛逆追求,但是这种追求却只限于心灵,无关性的内容,导致在这些女作家的作品里出现了大量爱与性相分离的现象,如卢隐小说《归雁》中的纫青与剑尘、丁玲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与凌吉士等。到了20世纪30年代,部分中国作家的性爱写作却出现了某些质的变化。通过资料的梳理,笔者发现劳伦斯在这种质的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灵肉合一的性爱是劳伦斯创作的重要宗旨,他反对对精神与肉体任何一方的偏斜重视。他认为,爱情,无论是偏重肉欲与精神的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不健康的。耽于肉欲,则易沦为兽性的奴隶,执着于精神,则易沦为压抑人性的苦恋。他反对任何人对他作品这方面思想的误解,因此,他反复强调何为正确而完整的爱情。如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自序)》中,“如果要生命变得可以忍受,就得让心灵与肉体和谐,就得让心灵与肉体平衡,自然地相互尊敬才行”,又如在随笔《性爱》中,“男女之爱,当它完整的时候,它是双重的。既是溶化在纯粹的交流中,又是纯粹肉欲的摩擦。是在纯粹的交流中我完完全全地爱着;而在肉欲疯狂的激情中,我燃烧着,烧出了我的天然本性。”
..............................

第二章劳伦斯“血性意识,,影响下的30年代现代文学的生命观

第一节现代官能感觉的亢奋
在20年代后半期,大革命的失败造成全面的政治和社会动乱,几乎给整整一代的青年知识分子造成精神上的毁灭性打击。他们除了对政治、社会感到普遍的失望外,对人生理想和爱情也都极度失望。文坛上,很多作家作品对这一时期人们生命的消极状态进行反映,如戴望舒的《雨巷》就是表现革命失败之后,知识分子内心的失望痛苦、寂寞彷徨。又如茅盾的《幻灭》、《动摇》、《追求》等作品对革命退潮后知识分子的苦闷厌倦情绪进行表现。此外,在赓虞、孙假公等人在散文或诗中,通过对坟场、死尸、残花等病态感伤意象的表现生命的衰败与颓靡感。文坛中这种创作的新氛围,使得表现生命的病态感伤主义文学成为作家们竞相追逐的新风尚。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种颓靡感伤主义的文学在30年代的海派作家创作中达到了鼎盛状态,并且集中表现为对现代都市刺激下官能感觉的描写。然而,“颓靡感伤”这个词是否真能全面解释这种文学现象的复杂内涵?显然,“颓靡感伤”作为一个负面性的词语,它是无法概括事物的两面性的。当劳伦斯的作品多次出现在海派作家所主办的期刊杂志上,我们似乎能够找到解答上述问题的客观答案。
劳伦斯同30年代的海派作家一样同处在资本工业文明生活氛围中,当其他人崇拜工业文明为人类所缔造的一切成果时,劳伦斯敏锐地发现工业发明对人的生命所造成的毁灭性损害。机械化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身体与精神屈服于其下,沦为它的奴隶。机械化的现代文明生活,使得人们成为机器上的一个齿轮或零件,跟随着它的节奏步伐工作生活,同时机械化的分工使得人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一件事情,人们的触感已经麻木,同时就连较为隐私的触感体验“性”又被现代文明所压抑蔑视,这使得人人被抽空成为抽象理念化的人,感受不到实体物质世界的温度,成为一具具只有理念的活尸。面对如此恶劣的人类生存状况,劳伦斯认为人们要“死而复生”,唯有首先恢复人们隐秘的“性”意识,才能使世界恢复生机,因此他对人们振臂高呼道“战胜对性的恐惧吧!恢复你#内的自然之流”?劳伦斯之所以对“性”能恢复人的生命力如此笃信,是因为“人是靠眼、耳、鼻、皮肤综合地、同时地、相互关联地感知外界刺激的。这是一个调动各种感官的复杂过程,是一种把握现实的特殊方式。”“性”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而各种官能机制能够在它的激发下各司其职。因此,感官把握现实的方式,也就是人生命力向外界实体世界的一种表现。
.............................

第二节原始生命强力的张扬
如果说部分海派作家是在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生活背景下,通过外部社会对人的刺激来间接地表达生命主题的话,那么京派代表作家沈从文,则是在规避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背景下,直接书写未被资本主义文明所玷污的自在封闭生活状态下的原始生命。在这一点上,与劳伦斯的生命主题的表达,有着一定的趋同性。当劳伦斯面对现代文明的洪流对世界所造成的灾难,他试图以恢复或唤醒人的原始本能来自救。他认为要让人们重新扎根在这个现代文明世界,唯有让人们恢复原有的生存状态。这原有的生存状态便是与宇宙万物息息相通的深隐的生殖力意识和热情的生命契机。在劳伦斯的作品中,他经常通过两股原始激流的合二为一来开启一段新生命的旅程。如《马贩子的女儿》中,主人公梅布尔因为家族没落,被兄弟抛弃不管,她无处可去,在走投无路中她准备寻死。但医生杰克救了她,在两个人的单独相处中,不可避免的某些身体接触不仅激活了梅布尔的生命本能,同时还唤醒了整天做着单调乏味的苦差事,忙于奔走在不同的病人之中、没有时间体息的医生杰克内心深处的生命意识。又如《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康妮生命意识的真正苏醒乃是在与充满原始生命活力的麦勒斯结合之后。他们就如同凤凰一样,在性爱的欲火中涅樂重生。此外,在劳伦斯的小说中,他不仅通过这种情节的设置来表达恢复人的原始生命的主题,同时在小说的细节内容描写上,我们还能看到主人公发自生命之渊的呼喊。主人公这种强烈生命意识的渴求,主要通过作者大胆赤裸的性描写显露出来。就如《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章中,文中写到康妮在“性”中深切地感受到麦勒斯身上的原始生命活力,她感受到他的身体“好象轻柔的火焰的轻扑,轻柔得象羽毛一样,向着光辉的顶点直奔,美妙地、美妙地把她溶解,把她整个内部都溶解了。那好象是钟声一样,一波一波地登峰造极。”另外在第15章中写到麦勒斯一面痛骂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生命的摧残,一面与康妮交换着亲密的爱抚。在劳伦斯作品中,有相当多的男女两性的描写,但并不是为了迎合人们低俗的消遣娱乐的需求,而是为了让人们发现在他的性描写中蕴藏着无限的生命活力。由此,他为自己不被当时人所理解,为自己小说被当局查禁,发出了不平之声“在过去,有那么多的活动,特别是性活动,单调乏味和令人厌恶地重复着,在思想与理解中没有相应的发展。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理解性经验。今天,对性本能的自觉理解要比性活动本身重要得多。”而劳伦斯所呼唤人们对性本能的新的理解便是发现性背后所隐藏的巨大的原始生命活力。
.............................
第三章劳伦斯4潘神精神”影响下的30年代现代文学的自然观.................38
第一节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批判.................39
第二节对回归自然的追寻..................44

第三章劳伦斯‘潘神精神,’影响下的30年代现代文学的自然观

第一节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批判
20世纪20年代,中国五四革命的发生,使得崇尚“科学、理智、知识”成为时代主流。实用功利主义也成为国人引进西方一切东西的标准,于此也为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的顺利侵略创造了心理基础。但经济的侵略尤其要使人注意,因为它从根本上使得中国的传统农业经济破产。特别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沿海地区的经济已经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成果的仿制品。机器、电车、摩天大楼等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存方式,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在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下逐渐崩毁。人们的物欲意识膨胀,一切都被物化,包括人的精神身体甚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被物化了。所以当30年代的作家面对这种恶化的社会状况,一种强烈的作家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们在文学创作中自觉地把批判的笔锋转向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这种批判由于受不同域外文学的影响,分为两个方向同步进行。部分作家茅盾、叶紫等受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影响,从阶级批判的立场,批判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使得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破产从而造成底层人们生存的艰难,另外一些作家如陈梦家、沈从文等从人道主义关怀的立场,批判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与自然的异化,则集中表现为受劳伦斯文学的影响。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