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子望娘型文学故事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33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文学毕业论文,本文运用民间叙事的类型与母题研究方法和故事形态学的方法揭示龙子望娘型故事的形态结构。“故事文本所能传达出来的文化观念或其他相关的文化信息是受其叙事结构与形态特征限定的”,因此本文将通过故事形态结构的揭示,并运用社会学相关知识,进一步探索其中蕴含的民众生活观念与文化内涵。

一、龙子望娘型故事概述

(一)龙子望娘型故事的分布情况
龙子望娘型故事流传地域十分广泛,就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收录情况来看,笔者收集选定的 48 篇异文中,广东省 4 篇,湖南省 5 篇,浙江省 5 篇,安徽省 5篇,四川省 1 篇,福建 2 篇,重庆 4 篇,上海 1 篇,云南 1 篇,河南 2 篇,天津1 篇,山东 3 篇,陕西 1 篇,北京 3 篇,甘肃 1 篇,辽宁 3 篇,吉林 2 篇,河北2 篇,黑龙江 2 篇。可见龙子望娘型故事异文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华南沿海地区与山东-东北一带,而在我国西部以及西北部该故事并不流行。
下图是龙子望娘型故事的分布图,图中加点的省份为龙子望娘型故事所在地域,其中广西省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卷中并未收录龙子望娘型故事,但是该省所收录的部分故事却吸收了龙子望娘型故事的重要母题。如《席龙洲和鸳鸯江》,将龙女故事与龙子望娘型故事融合,吸收“吞珠变龙”母题,形成新的故事类型。可见龙子望娘型故事在广西的影响。谢寿球认为“环大明山的壮族龙母文化与西江流域的龙母文化有深刻的源流关系,……环大明山地区是龙母文化的源头。”[1]因此,龙子望娘型故事确系分布此地,我们可以理解在复杂的搜集整理工作中,广西省集成卷有选择性的突出代表性篇目,故而未能将它收录。

..........................

(二)龙子望娘型故事的分布原因
龙子望娘型故事集中分布在水域,并形成以湖泊、江河为中心的分布特征。这种地域分布与流播特征,与故事内容息息相关,是由龙子望娘型故事本身形态所决定的。
1.龙子行动时的气象原因

在龙子望娘型故事中,无论是龙子腾飞离去,还是归来探母、祭母,行动处总是伴随着刮风、降雨、冰雹等气象。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黑龙江卷、河北卷、吉林卷、辽宁卷中,龙子每年六月一日或夏天某日归来祭母,归来时总会下冰雹,冰雹过后就是雨。在安徽卷、浙江卷、湖南卷、广东卷中,龙子每年清明或五月二十五日或三月和九月归来探母、祭母,归来时伴随着大风大雨。四川、河南、云南等卷中,孩子吞珠变龙离去时,天色忽然大变为阴。可见,降雨已经成为龙子离去与归来的征兆。“角色的名称和标志是故事的可变因素。我们所说的标志是指人物所有外部特点的总和:他们的年龄、性别、状况、外貌、外貌的特征等等”[1],降雨正是龙子这一角色的标志,并且普遍被各地方龙子望娘型故事接受,成为故事中的不变因素。角色的某些突出性标志,有时也是固定不变的,当然这也与人们心中龙的固定形象有关。降雨不仅是龙子的角色标志,在故事情节中也是龙子爱护乡亲的重要体现,对于龙子形象的美化具有关键作用。

正是因为附着在龙子身上固定的角色标志——降雨,故而该故事类型集中分布于那些夏天雨水旺盛的地域,如长江流域、沿海地带,用来解释地方气象特征。山东东北一带用龙子归来时带来冰雹,解释其地方气象特点。而我国西部和西北部的降雨量较小,该型故事很难附着。

2.龙子行动时的地貌原因
含有“吞珠变龙”情节的龙子望娘型故事中,孩子吞下龙珠,跳入江河,变身成龙的那一刻,母亲总是在其身后大声呼唤。腾飞的龙子便回头望娘,搅得河床形成特殊的“滩”“坝”“湾”等地貌。四川卷《望娘滩》形成二十四望娘滩,浙江卷《龙母娘娘》形成白龙圳和青龙圳,福建卷《官井白龙洞》形成龙母潭,河南卷《淮河的来历》形成十八沙滩,上海卷《小白龙驮娘》形成白龙塘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均是在江河旁或江河中,有时候龙子离去时甚至直接形成了江河。可见,江河在龙子望娘型故事中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地貌。这种地貌与龙的形象存在某种共性,所以二者才能发生联系。“龙的图腾,不拘它局部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即是蛇。”[1]蛇身躯的柔软被嫁接到龙的形象上,与普天下曲曲弯弯的河流产生共同点,所以龙子望娘型故事才能在各地方不断依附。
.................................

二、龙子望娘型故事的母题与类型

(一)龙子望娘型故事的母题
母题在民间叙事中具有稳定性和概括性,是故事叙事中最小的叙事单元。从龙子望娘故事类型中归纳并划分母题时,首先需要确定其划分的标准。

“母题”概念的提出者——斯蒂·汤普森将绝大多数母题划分了三类,“其一是一个故事中的角色——众神,或非凡的动物,或巫婆、妖魔、神仙之类的精灵,要么甚至是传统的人物角色,如像受人怜爱的最年幼的孩子,或残忍的后母。第二类母题涉及情节的某种背景——魔术器物,不寻常的习俗,奇特的信仰,如此等等。第三类母题是那些单一的事件——它们囊括了绝大多数母题。”[2]这三类母题中的每一个母题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下分出多个层级。但是一级母题的划分若同时选用这三类或其中之二,会造成划分标准混乱的问题。因此,在角色、背景、行动三类划分一级母题的标准中,龙子望娘型故事以具体叙事内容为依据,以行动作为母题划分与命名的标准。

笔者对所收集的故事文本进行比较后,以行动发生的方式为标准,归纳出龙子望娘型故事常用的 7 个重要母题:偶得龙种、诞生、食母乳、离开、他乡闯荡、惩罚、望娘。这些母题依据其在故事发生时间中所处的位置,以时间逻辑为线索,将它们归类,又可以分为故事开场的母题(A)、故事发生过程的母题(B)、故事结局的母题(C)。每一个阶段内的母题,分别以阿拉伯数字分类。
汤普森对母题的划分十分细致,一级母题之下,还有二次分类、三次分类。“他采取的是实用原则,是将各种最小的叙事单元层层向上抽象与推进,最后将之归纳到一个主题之下。”[1]这种分类方法,使一级母题甚至二级母题的命名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本文中,一级母题是对角色行动的抽象概括,二三级母题是对具体行动内容的概括,是上一级别母题中出现的各种变异母题。以行动为标准归纳母题时,行动的主体是主人公。本文除母题“A.1 偶得龙种”外,其余母题均以主人公为视角进行归纳。
................................

(二)龙子望娘型故事的类型
类型学研究通常是以母题结构的差异为依据,将庞杂的民间故事划分为不同类型。一个故事可能只有一个类型,但是通过大量文本的收集与对比,越来越多研究者发现一个故事中包含多个类型,这些不同的情节类型聚合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故事群,且呈现出不同的母题组合情况。目前,有关龙子望娘型故事的情节类型划分,主要是顾希佳以龙子出生方式的不同划分的“感应怀孕”“拾卵抚养”和“吞珠变龙”三个类型[1]。
母题之间的关系实际上遵循着行动(事件)的逻辑顺序。因此,母题之间的关系存在时序关系、因果关系、独立母题三种。总体来看,龙子望娘型故事从开场母题“A.1 偶得龙种”到结局母题“C.2 望娘”,其叙事顺序主要以因果逻辑关系展开。故事开场时龙母施恩于龙子,故事发展中龙子不忘母恩,故事结局时龙子望娘,这实际上是一种报恩。因此,在整体上,龙子望娘型故事呈现了一个以报恩为内在逻辑的叙事。笔者以母题组合链接的因果关系为考量,进而以龙子与母亲的血缘关系为划分依据,将龙子望娘型故事划分为报养恩、报生恩型两种类型。“同一个故事情节类型各文本都必有的母题称为中心母题……
同一故事情节类型的所有文本还可以划出情节类型分支,我称之为情节类型变体。”[1]依据龙子望娘型故事两个情节类型的母题构成情况,指出其中心母题,探究其叙事模式,以及可能存在的情节类型变体,就是本节所要揭示的内容。
............................
三、 龙子望娘型故事的叙事结构..............35

(一) 龙子望娘型故事的表层结构.....................35
1.龙子望娘型故事的序列.....................36
2.龙子望娘型故事序列的组合.........................37
(二) 龙子望娘型故事的深层结构.................41
1.异类与人类的对立........................42
2.子女与父母的对立..........................43
3.下层百姓与统治阶级的对立......................44

三、龙子望娘型故事的叙事结构

(一)龙子望娘型故事的表层结构
普罗普认为故事结构是由回合组成的,一个故事可以只有一个回合,也可以由多个回合组合构成,这些回合可以一个紧接着另一个,也可以交织在一起。龙子望娘型故事的表层结构表现为相对稳定的叙事序列,以及这些序列之间的组合。序列就是普洛普提出的“回合”,他认为“任何一个始于加害行为(A)或缺失(a)、经过中间的一些功能项之后终结于婚礼(C*)或其他作为结局的功能项的过程……称之为一个回合……一个故事里可以有几个回合,因而在分析文本时首先应该确定它是由几个回合构成的。”[3]李扬在此基础上,参考托多罗夫和巴尔特的序列划分,进一步明确定义序列为“由核心功能(对)将一系列功能以某种关系连接而成的情节段落,它本身是自足的,起始项与终结项分别不与前后的功能发生联系。……它是介于故事‘功能’与故事整体之间的一个结构单位。”[1]因此,序列既是介于母题与故事整体之间的一个结构单位,同时一个复杂母题本身也可以形成完整的、有因有果的独立序列。作为故事中一个自足的情节段落,序列是始于某种恶行或缺乏,最终以缺乏消除或开头的问题得到解决而结束。序列的构成方式有两种,一是由多个母题构成,二是由一个复杂母题构成。而故事可以由一个序列构成,也可以由多个序列组合构成。

“偶得龙种”母题和“诞生”母题构成一个“偶得龙种-诞生”序列,称为诞生序列。在“拾蛋”和“拾卵”母题之前,龙种作为蛋和卵的形式游离在荒野和河流中,而“感应怀龙种”母题之前,龙种作为无形的存在游离在他处。它们都表明龙种正处于一种游离和无法托生的状态,即缺乏状态。这种游离从“偶得龙种”母题开始进入逐渐改善的状态,到“诞生”母题时,缺乏终于得到满足,龙子得以托生。所以“偶得龙种-诞生”序列实现了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发展,完整地完成了一个由两个母题构成的序列。“离开”母题和“望娘”母题构成一个序列,称为离开序列。龙子选择离开是为了保全自身的性命,或是遭受排斥不得已而为之,产生了母子分离的不平衡状态,最终又以龙子的归来“望娘”取得平衡,当然也存在着归来而“无法望娘”的状态,但这两种状态中“望娘”的动作却是固定不变的。

..............................

结语
中国龙子望娘型故事以其流传时间之长、地域分布之广、异文数量之多,代表了中国民间对母慈子孝的家庭文化的重视与向往。千百年来,经过不断地演变和再创造,该型故事的结构形态愈加丰满,呈现出多个序列(回合)组合为主的表层结构和二元对立的内在深层结构,在异彩纷呈的中国民间故事史中独具代表性。进入当代,龙子望娘型故事也受到了作家和导演的青睐,取材于该型故事的小说和电影在龙母文化保护良好的西江流域颇受欢迎。故事中“感应怀孕”“吞珠变龙”“望娘”等代表性母题不断被其他故事类型吸收,如龙女型故事、聚宝盆故事、“感恩的龙子或龙女”型故事,这种相互借鉴和汲取使中国民间故事叙事更加生动与丰富。从世界范围来看,异类婚恋题材较为广泛,包括故事、传说、传奇小说等,而关于异类骨肉亲情方面的创作相对较少,龙子望娘型故事以其流播之广、异文之多成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传承之一。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对该型故事 48 则异文文本的对比与分析,在阐释重要母题的同时,揭示了该型故事的结构形态,以及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文化意义。

由于传说与故事体裁的交织,龙子望娘型故事的概念在学界一直界定不一。本文通过对龙子望娘型故事母题与类型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该型故事是由“诞生”“离开”“望娘”三个母题按照相对固定的顺序构建的故事,其中“望娘”是核心母题。该型故事的第一个要素是作为孩子的龙,第二个要素是离去的龙,第三个要素是有孝心的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民间幻想故事的母题并不总是充满神奇性,往往都介于魔幻与现实之间,取得了现实性与非现实性的统一。该型故事中“感应怀孕”母题魔幻神奇,但是“食母乳”母题却又遵循“婴儿需母乳喂养”的现实;“吞珠变龙”母题奇幻神秘,但是龙子变龙后却又回归“动物无法说话”的常理。故事叙事既脱离凡世,引起民众好奇心,又尊重现实,拉近与民众生活的距离。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