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欲望主题下的人物形象
(一)食欲下人的退化及异化
在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的温家窑,又赶上特殊的政治事件与耗时持久的自然灾害,温家窑的人们始终为食物忧愁着。“八八六六”(八八是八个凉盘、八个热盘,六六是六个凉盘,六个热盘)自然是吃不到的,温家窑人只能想着法子搜罗粮食,勒紧肚皮节省粮食。食物的匮乏使得他们常年的主食是一种比清粥还要寡淡的用莜麦做的糊糊,白面和玉米面也是一年到头来从公社分到几斤,多半人家是舍不得吃,卖了换些更为实在必需的东西。菜是春天从野地挖好的野菜,再腌上一阵,便够全家吃上一年的。温家窑人最好吃油炸糕,别的更好的他们没见过更没听过,甚至鱼都只是在会计家的挂的年画里见过。但油炸糕也是不常有的,每年一家人才能分上几斤油,自然是舍不得吃的,只能等到别人家有喜事的时候蹭上一顿,过过口福。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瑞典翻译家马悦然对曹乃谦的高度评价使得对曹乃谦的定位始终令文学界质疑,更有人指出曹乃谦之所以广受国外学者称赞在于其作品迎合了西方人对中国情状的普遍想象,已经达到“变态”化的将食欲与性欲对于人的影响推向极化,他们认为温家窑这个小村庄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小人物是不曾真实存在的。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在当代,尤其是最近有一股大肆歌颂赞美文化大革命的潮流,甚至一些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公开、直白地表达了对于文革的向往,对此,徐则臣在一次讨论会上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认为这是令人无法理解的行为。的确,说出这样言论的大多是没有经历过文革,不了解文革的人,用俗语来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是对从文革灾难中逃脱出来人们的背叛与二次伤害。同样,那些由于温家窑的人和事超出自己想象,远离日常经验就怀疑温家窑的真实性也大抵如此。在他们看来,中国农村还不至穷困至此,人们也不会如此愚昧,曹乃谦所杜撰出的温家窑不过是一种夸张荒谬的形式,是博人眼球的产物。然而,我们不妨宽容一些,即使温家窑并没有贫瘠落后到这个地步,尽管作者曹乃谦在其中的作用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如实的记录者,同时也是一位有着一定艺术追求的作家,我们又怎么能否定他的优秀,否认我们在第一次阅读曹乃谦的作品时,为温家窑人的苦难命运感到凄怆悲凉,为温家窑人的观念与行为而惊悸呢?
......................
(二)性欲下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变化
在温家窑里,娶上一个女人要花上两千块钱。这对于贫穷落后的小村庄来说,无疑是一个大数字。更何况物价在涨,娶亲价格随之提高,一个光棍可能省吃俭用攒上一辈子都追不上娶亲钱的变化,因此慢慢地,他们也就渐渐习惯一个人,对有一个女人不抱有幻想,因为他们知道想也没用。温家窑一共三十户人家,十多个光棍,这些光棍经常凑在一起,形成自己的一个小团体,打平花,晒阳窝,聊天的最后总会回归到女人身上。《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一共三十个短篇,二十多篇都有光棍们的出场,一方面,他们本真的欲望与直白的表达折射出温家窑人最为真实单纯的人性;另一方面,他们的存在本身与对生的挣扎构成了温家窑最为亮丽也最为暗淡的一抹。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对于“性”都是敏感而隐晦的,有关性的所有言论与想法都被视为淫邪、污秽,是不能在公共场合下公开地谈论的,只能是作为“闺房之密”。在这种大环境下,性只能作为最隐秘的部分被外在的社会伦理与道德规范禁锢,被人为地压抑克制。直到现在,由于传统观念的延续,不正当性观念的作祟,大部分国人仍对性没有正确的认识,性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普及,这也就造成了如今“谈性色变”的现象。相比中国,西方很早就意识到性作为人的基础本能,在人的整个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研究发现,形成一门专业化、系统化的学科。精神分析派代表弗洛伊德认为“原欲和饥饿相同,是一种力量,本能——这里指性的本能”弗洛伊德认为原欲是人和动物皆有的,与寻求食物的本能类似的性本能与性冲动,他同时肯定性欲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力,而“一个人如果缺乏正常的性满足,便会产生精神官能症。实际上性满足的缺乏,会使性的需要不得不以性兴奋的变态方式发泄。”不可否认,性欲是人的欲望中最为强烈,最为基础的,同时也是被贬损最为严重的,作为人类得以繁衍延续的必要手段,作为人生存的基本条件,性本能与性欲望对于温家窑的光棍们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他们的正常欲望在长期压抑与克制中逐渐变形,他们自己也在性苦闷与性煎熬中展现出了人的病态。
..........................
二、欲望主题的艺术表达
(一)朴素的创作理念
1、真实与虚构论的创作观念
多年后,曹乃谦终于有机会将他魂牵梦绕的北温村展开在众人面前——《到黑夜想你没办法》的出版。其中,温家窑这个在中国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就是以北温村为原型,但又不仅仅是北温村的人和事,而是包含了北温村在内,曹乃谦姥姥村等等地方的人和事,是拼凑在一起、故意集中在一个地方的产物。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曾这样说明他的创作观——所写的事是有听过的缘由,但不完全用这个事实。用一处来加以生发延伸。人物也一样,把来自各个地方,从各处听来、看到的特征加以综合,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曹乃谦的创作也基本符合这个规律,只不过他选取的都是山西雁北地区的人和事。
一方面,温家窑并不是一个现成存在的,没有这样一个苦寒又封闭的小村庄,在一片小小的天地里集中了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们。但温家窑又是真实的,在山西雁北有着许许多多和温家窑类似的贫苦村庄,同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他们都住在自己的窑洞里,每天去田地里劳作、去山里放羊的劳作方式,把晒太阳叫做“晒阳窝”,打牙祭叫做“打平花”等等,使用着听起来“土气”直白的方言,唱着通俗直接的要饭调。这些都是山西雁北地区的共同之处,也是显出与北京、浙江等其他地区的特别之处。因此,曹乃谦把这些雁北人集中到一块儿,放到温家窑里也不显得格格不入,毫无违和感;温家窑人也是曹乃谦虚构出来的,原本没有因性压抑到发疯的愣二,没有因为看不到天日而委屈耻辱到自杀的羊娃,更没有喜爱看女人上厕所,故意碰触女人身体的玉茭。但是一打完平花就要突然骂上几句的二明,骑奸母羊被村人发现而羞愧地上吊自杀的疤存金都是真实的人物,曹乃谦在《到黑夜想你没办法》里讲述的三十来个故事也大多都是真实有依据的。曹乃谦和这些人一起生活过,了解他们卑琐无奈的生活,更为难得的,他能够对之报以理解,即使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与日常经验,仍让他觉得悲凉。他想展示几十年前的山西农村是什么样子,底层的农民又是怎样一种状态。因此,我们可以说曹乃谦凭借着自己掌握着独特的文化资源,以真实的人物与事件为基底,以真实的历史与地理环境做背景,用真实的语言及叙述方式表达着一代温家窑人的喜怒哀乐。
......................
(二)雁北地区的方言表达
1、方言的本质:乡情与力度的体现
《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一个突出的特色就在于曹乃谦敢于在全篇中使用大量的生活口语与雁北方言,并能一直坚持着方言写作的态度。不仅是以原封不动的方言进行创作,曹乃谦在平时说话也操着一口外人听不懂的“土话”,拒绝用规范的普通话为媒介,真正做到了现实与小说中虚构的结合与接轨。
一方面,方言写作是有力量的,较之规范化的普通话写作,方言更具有张力与表现力,是作家们习得的第一门语言,他们对自己所在地区的语言了解熟知,一运用起来,一个地方的乡土韵味还是城市气息就显露出来。因此,方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些生僻古旧的词汇或是特殊的语法表达,更多的是背后的文化底蕴与本土气息,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蕴含着乡情与力度,读来却有浓重的韵味与格调。老舍的语言京味十足,清浅俗白的北京话,没有生僻的字眼,显得生动活泼;莫言的山东方言被莫言自己形容为“古朴典雅”,熟练地运用俗语与粗话,更贴合底层农民的现实生活。方言的合理运用一面可以带来本地人的亲切感与归属感,一面可以造成外地人文化上的差异感。一种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经验与文化背景的体系更令人好奇,想要一探究竟。作为最生动、最简洁的语言,方言越来越被大众作家关注,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之一《繁花》便是金宇澄使用上海方言写作的,却受到了众多非上海的读者的喜爱与欢迎。这也说明从整体文学氛围与趋势上看,对方言资源的借鉴与使用成为一种潮流。
有些作家是刻意使用方言,或是寻求另一种表达方式,尝试惯性写作的突破。相当于把自己遗忘的语言又重新捡起来,加以挖掘其中的有用价值;或是看到了方言写作的市场,想在普通话写作的市场里占据一席之地,以方言的运用形成自己独特性与个性;或是秉着发扬地域文化的责任,以自己的作品达到推行方言写作的目的,传递一种文化氛围;有些作家是自然地使用方言,对于他们来说,方言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才能,也是他们最为擅长的表达方式,代表着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思维方式。曹乃谦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论是言语表达还是思维逻辑都是用着山西雁北地区独有的方式,在他的小说中自然也以雁北人民的语言展现着雁北人民的生活。有编辑建议曹乃谦把方言改成普通话,汪曾祺先生也提议给书中一些难懂的词汇做个注释,都被曹乃谦婉言拒绝了。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曹乃谦不会说普通话,更不会用普通话写作。他是个“乡巴佬”,不喜欢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和宽宽的马路,反而热爱乡村的山、水和人们。这样一个“乡巴佬”有着农村人特有的老实与执拗,不愿刻意迎合谁而写作,能看得懂的就是曹乃谦的知音,对于看不懂的读者,曹乃谦也不勉强、不在意。很多人可能会因此觉得曹乃谦太过任性、自信,但归根结底源于他对雁北地区的深爱对雁北方言的尊重。
.........................
三、欲望主题小说的价值与局限 .................... 31
(一)草根写作的意义.........................31
1.另一种可能与途径的呈现……………………….31
2.简约朴素的风格所提供的文学经验………………32
3.对人性的考察与生存的关注………………………33
三、欲望主题小说的价值与局限
(一)草根写作的意义
1、另一种可能与途径的呈现
曹乃谦的出现及成名过程给小说界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另一种途径。曹乃谦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成年后在大同市公安局任职,作为一名小科员生活着。尽管根据曹乃谦初中语文老师戴绍敏的话,曹乃谦小时候在写语文作文上就比同龄人擅长用农民的思路想事情,但曹乃谦真正开始写作却是在他 37 岁的时候。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未免有些大器晚成,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何况对于曹乃谦这样一位“业余作家”,一方面要把时间与精力主要放到现职——警察的身份上,使得他只能利用凌晨的睡觉时间进行写作;另一方面,曹乃谦自己也承认他的创作过程是艰难痛苦的,耗时是长久的,这也令曹乃谦成为名副其实的“低产量”作家。但好在这样一位优秀的作家并没有被忽视,曹乃谦终于还是得到了文学界的认可,然而他的创作经历与成名过程却与大多数人大相径庭。
对于大多数的作家来说,往往都是从小便对文学感兴趣,热爱文学作品,阅读大量文学经典后,逐渐自我摸索,开始尝试文学写作,并醉心于文学世界中,或是被编辑看重,或是被大作家提携,在一部部风格不成型、文笔幼稚的作品积累下厚积薄发,书写出一部被众人认可的作品,慢慢被学术界关注。但曹乃谦可算另类,他不按常理出牌,尽管也热爱文学,家中摆满了国内外经典作品,但他真正开始创作的原因却并不是因为对文学的热爱,对文字的敏感或是一种想要表达的欲望,而是出于一个赌约——因为一个朋友开玩笑说曹乃谦的书柜上不可能有他自己的书,于是曹乃谦决定进行写作,才走上了一条文学之路。尽管之前没有文学创作的经历,但曹乃谦却做到了一鸣惊人,因为有认识的熟人,曹乃谦初写的短篇得以轻松地发表在本地杂志上,之后又在机缘巧合下出现在《北京文学》上,这才有了被“贵人”发掘的机会。曹乃谦小说笔法与语言的老练使得我们往往忽略这样一个事实,曹乃谦不过是个高中毕业生,没有学过任何专门的文学创作课程,对文学理论也没有系统的研究,他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与对温家窑的悲悯情怀自然地写作,忘我地写作。作为一个农村的老实人,曹乃谦没有任何的功利心与抱负,不曾想过自己会成功,没计算卖出多少作品,也不炒作抛出噱头,琢磨怎样让自己声名显赫。曹乃谦只顾静下心来埋头写作,不顾其他。在他看来,我写我的作品,别人怎么看怎么想就是他们的事了。也正是曹乃谦的这种“个性” 使得他在众多讲求名利的作家中保持着初心。
..........................
结语
曹乃谦作为一名真正的写作者,不管外界的争议揣测,对于各种奖项也表现地淡然平和,静下心来专心搞创作,可以说是文学的隐士。在写作上完全发扬了他老实忠厚的性格,单纯立身于农村,以平视的角度去打量底层人民的生活,以理解、尊重的态度向人们展示着几十年前的雁北独特的风俗与人民的生活景象。他是一个“乡巴佬”,从没忘记自己的农民身份,对雁北乡村也始终怀有敬畏与热爱,更是对在这片土地上顽强挣扎与反抗的人们充满了同情与悲悯。
不企图宏大的叙事,不加入空洞的图景与理念,曹乃谦的作品紧紧围绕着欲望主题,展现在食欲下人的退化与异化;性欲下人的行为扭曲与伦理颠覆;权力欲下人的权威服从与启蒙反抗,关注着人们生活乃至生存绕不开避不过的基本主题——欲望,尽管有人批评曹乃谦作品格局小,着眼点太过贴近现实,但雁北原生态的乡土气息与雁北人民顽强坚韧的原始生命里却透过文本向我们展现开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与人性的观照,对于苦难的理解与生命的尊重都是一种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是立足于人的基本生存,面向人的发展方向与趋势的。
在表达欲望主题上,曹乃谦作品的艺术风格独特,艺术特征明显。虽然是只有高中毕业的农民,又是一位没有任何文学理论学习经验的业余作家,曹乃谦却凭借悟性与天分完成了身份上的转换,以农民的视角写农民,以作家的身份展示出去。在创作观念上,曹乃谦坚持着真实论的观念,用自己的真实所见所闻拼凑出一个温家窑,尽管这里穷苦落后得可怕,人们行为与心理都发生了扭曲,曹乃谦还是想真实地记录,完全地展示,这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责任。通过简洁直白的方言表达,其中夹杂着脏话粗话,加上对劳动场景与生活方式的描述,曹乃谦笔下的温家窑显得真实又熟悉,一种原生态的韵味也显现出来。
曹乃谦是固执的,也是任性的,对于尝试其他题材与主题的建议与想法,他从来是采取否定的态度。对曹乃谦来说,城市是陌生的、无情的,而乡村的自然纯朴才是他真正欢喜、怀念的。对于他心心念念的乡村,他愿意一直写下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