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视域下的贺敬之音乐文学创作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89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绪 论

贺敬之,笔名艾漠,祖籍山东省峄县贺家窑(今属枣庄市郊)。“他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剧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也是文艺界一位卓越的领导人。”①他在诗歌、戏剧、歌词、文艺理论等多个领域颇有建树,他的文学创作一直都和时代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其代表作《雷锋之歌》、《放声歌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唱出了革命人民的心声。贺敬之的主要身份标签是诗人,但是他在 1942 年《讲话》之后的音乐文学创作开始使他以词作家的身份走进大众视野。主要由他和丁毅合作的新秧歌剧《白毛女》让贺敬之享誉国内外,他还写过大量的歌词,《南泥湾》、《七枝花》、《翻身道情》在那个时候都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在《讲话》号召下出现的音乐文学作品,在当时对《讲话》精神的宣扬以及对革命运动的展开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概念界定

音乐文学是一种新型学科,它不同于纯粹的文学学科和音乐学科,而是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学科。庄据华在《音乐文学概论》中指出“音乐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特殊门类。顾名思义,必与音乐相关联。”②这并不是说所有能与音乐相联系的文学都是音乐文学,也并不是所有可以用来歌唱的文字都是音乐文学。“它以语言为工具,通过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同时,它又具有与音乐结合成声乐作品的可能,最终以歌唱的方式诉诸人们的听觉。”③音乐文学既具有音乐性又具有文学性,而它的这两种属性也决定了其范畴比较广泛“,歌词、歌剧剧本、戏曲文本,以及弹词、鼓词、杂曲、牌子曲之类说唱的唱词,凡与音乐结合为声乐作品的文学,都属于音乐文学,广涉音乐、戏剧、说唱三大门类。”④贺敬之在《讲话》视域下的音乐文学创作,主要是指其在 1942 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积极响应《讲话》号召,深入社会实践进行的一系列秧歌剧创作、歌词创作还有“信天游”体的新诗创作。这段时间是其创作种类最繁多、数量最丰富的时期。同时,他在本阶段的大量音乐文学创作在革命年代传播很广,受众很多,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二、问题缘起

翻阅中国当代文学史会发现,在四十年代之后文坛上出现了一批后起之秀,他们就是 1942 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了方便论述后面统一简称为《讲话》)之后迅速成长起来的作家——贺敬之、李季等。从贺敬之的人生轨迹大概就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从反抗压迫,反抗殖民统治到实现民族独立,以及一步步走向崛起乃至当今的伟大复兴这样一个壮阔的历程。在贺敬之九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他都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而他的革命文学历程也有六十五年之久,他从少年漂泊时期开始小说创作《失地上的烽烟》到奔赴延安途中的组诗《跃进》;延安时期的新秧歌剧《白毛女》,新诗《乡村的夜》、《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歌词《南泥湾》、《翻身道情》;还有建国后的《回延安》、《雷锋之歌》、《放声歌唱》等,这些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作品,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他在不同时代所亲历的生活,尤其是在 1942 年《讲话》之后,他更是“在创作中坚持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关注人民的命运,贴近群众的生活,讴歌时代英雄,使他成为深受欢迎的时代歌手,”①影响了共和国一代又一代人。贺敬之在 1942 年之后的音乐文学创作,在表现方式、艺术形式、思想情感等方面,都烙上了《讲话》的印记,他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尤其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忠实实践者、阐释者和传播者。这些创作不但成为“贺敬之个人的成就”,也为中国革命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更对《讲话》精神的传播和宣扬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贺敬之的文学创作一直紧跟时代,是时代的传声筒,不管是他的歌词、秧歌剧、新诗或政治抒情诗都融入了时代、唱出了革命人民的心声,是那个时代伟大的存在,更是中国文艺史经典的作品!像贺敬之这样的文学大家,理应在当代引起大家更多的关注,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贺敬之的关注,从新世纪以来很明显的出现了大量时间上的断裂,以及某些创作研究的缺失等现象。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贺敬之的作品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尤其是他在革命时期大量的音乐文学创作,在现今的社会已经失去存在的土壤,因此这些作品在今天很少引起关注,学术界对此的研究成果更是屈指可数。自新世纪以来,研究延安文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学术氛围也越来越宽松、活跃。贺敬之作为延安时期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他的文艺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毛泽东文艺思想,他大量的音乐文学创作更是直接受到了《讲话》精神的影响,所以研究贺敬之的文学创作与《讲话》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

第一章 在延安:贺敬之与《讲话》

1942 年毛泽东针对文艺界脱离群众、宣传小资产阶级情绪、丑化群众等现象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那时延安是很多知识分子和有为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贺敬之同大多数有志青年一样不远万里来到延安,追求他的革命梦和文学梦。《讲话》的发表影响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扭转了当时文艺创作的很多不良现状,贺敬之就是《讲话》精神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优秀作家代表。

第一节 投考鲁艺的“小长征”

“鲁艺”①为延安革命文艺工作者的培养提供了摇篮,为贺敬之的文学梦想、革命理想提供了场地与舞台,贺敬之在这里接受到了更深层次的革命教育,也逐渐培养了他浓厚的文学素养,在这里他见到了很多文学大师并接受他们的指导与熏陶,更重要的是“鲁艺”为他后来直接与《讲话》发生联系也提供了渠道与场所。贺敬之中学时期就自觉接受先进文化,在同学中表现尤为突出。1939 年秋后,他所在的梓潼学校建立了“三青团”②组织,最初学生们只是因思想进步与否分化成先进与落后两派,后来演变成政治上的分歧与对立,进步成员受到了三青团的监视与阻挠。贺敬之受李广田主办的会刊《锻冶厂》启发,带头和一些进步学生办起了“挺进读书报”阅读进步书报,议论时局。他们的活跃气氛引起了三青团的注意,受到了严重的阻挠,贺敬之被领导威胁恐吓,但这都不能使他停止追求进步的步伐。他们机智的躲过三青团的监视去阅读大量进步书籍,贺敬之接触了《大众哲学》③、《新华日报》④这些进步书刊,从中了解到红军长征、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还知道了很多革命事迹,他接触的进步书籍越多,对革命的向往就越强烈。看了《铁流》、《论持久战》后他要去延安的念头更加强烈。很快,他就将这个念头付诸行动,1940 年某天他的诗友李方立带来了鲁艺的招生简章。如果说去延安是贺敬之的渴望,那么投考鲁艺就是贺敬之的梦想!他们经过一番详细的筹划之后,终于在 1940 年 4 月的一天怀揣对革命的热忱与憧憬,同吕西凡还有地下党员程芸平四人一起,踏上了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的征程。“当时为争夺青年、争夺人才,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出台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为封锁延安,在陕甘宁边区设立许多关卡,胡宗南还在三原设立了所谓的‘青年招待所’,其实那就是一个集中营。国民党军队在各关卡以盘查为名,借故把许多投奔延安的青年弄到集中营去。

..........

第二节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中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改变了当时一大批知识分子的命运,而贺敬之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讲话》之后创作的大批作品正显示了《讲话》对他的影响。虽然他没能亲临《讲话》现场,但是周立波等人对《讲话》精神的传达以及后来毛泽东对鲁艺师生所做的重要讲话让贺敬之更好的体悟到了《讲话》的精神。贺敬之在《纪念<讲话>发表六十周年答河北电视台记者问》时曾说:“就我个人来说,由于出身贫困和到延安后、特别是整风中受到的教育,使我由衷地接受了《讲话》精神。”②贺敬之家境贫寒,他的求学之路非常的坎坷,因此他格外珍惜在鲁艺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和鲁艺文艺名家以及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并把此当作自己奋斗的方向,不断鞭策自己。那时,有一大批诗人、作家、音乐家、戏剧家和电影明星等都聚集在延安和鲁艺,他们大多来自北平、重庆、上海等大城市或者外国,随着他们而来的是新文化、外国文化。他们大搞西洋文学与艺术,让这个小城里充满了与之不符的“洋味”,有一种脱离实际的“浪漫主义”在延安知识分子和文化人中间弥漫着,这引起了一些工农干部的不满,他们听不懂也看不明白这些洋玩意,认为“洋歌”缺乏政治性和战斗性,这么搞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当时鲁艺正座落在延安城北 5 公里的桥儿沟内,当地有一首顺口溜说的就是鲁艺师生:“音乐系哭爹叫妈,戏剧系装疯卖傻,美术系画他爸爸。”可见他们并没有给当地群众留下好影响。远离群众,忽视身边的农民是当时延安文化人身上的主要问题,据周立波回忆,他曾与农民比邻而居,却互不走访长达四年之久。鲁艺,作为延安一所正规的文艺院校,在 1942 年之前,部分师生中确实存在着某种程度轻视民间文艺的倾向。

..........

第三章 落实《讲话》精神下的书写风格 .............35

第一节 鲜明浓郁的民歌特点 ...........35

第二节 简单明朗的语言风格 ...........39

第三节 伟大崇高的思想情感 ...........43

第四章 贺敬之音乐文学创作的影响 .......47

第一节 贺敬之音乐文学在革命年代的影响 .........47

第二节 对歌曲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9

第三节 贺敬之文学史地位的确立 .......51

第四章 贺敬之音乐文学创作的影响

贺敬之的音乐文学创作在革命年代传播很广,受众很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白毛女》、《南泥湾》、《翻身道情》等,还有五十年代的“信天游体”《回延安》等,都为贺敬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为他带来了声誉和诗名。同时,贺敬之的部分歌词创作为新诗开辟了一条新道路,而且他的歌词对作曲家们的音乐创作树立了新的方向标,对刘炽、马可、张鲁、李焕之、安波等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在创作中大胆探索音乐的民族形式。

第一节 贺敬之音乐文学在革命年代的影响

《白毛女》在“七大”结束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历史上它是第一次用穷苦农民自己的语言、生活经验、革命热情去书写的作品,它的表现方式、艺术形式都是人民的。它让穷苦人民第一次作为主角登上历史的舞台,真正实现了毛泽东提倡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文艺方向。“这正是历史的伟大转折时刻,《白毛女》登上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七大’路线的贯彻落实起到了应有的推动作用。”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在演出结束后专门向“鲁艺”传达了领导观看后的意见:“第一,这个戏是非常适合时宜的;第二,黄世仁应该枪毙;第三,艺术上是成功的。”②作为践行《讲话》精神的第一部力作,《白毛女》在每次演出结束后都会根据群众的意见对剧本进行修改,第一次大的修改是 1947 年在东北解放区演出结束后,后又上演了几十次,经过两年时间在 1949 年全国解放以后,编剧们又根据时代要求在北京将剧本又进行了一次大的改动,最后一次大改是在1956 年张家口演出结束后,期间《白毛女》也经过了很多次小的改动。至到舍弃了对一切于主题、人物形象、演出效果有损的因素,把政治宣传效果传达到极致,让其完全符合《讲话》精神,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趣味,最终使得整个剧本更加完善。当时从大江南北前来参加“七大”的代表们在看过《白毛女》的演出之后,纷纷表示要将这部剧带到自己所在的部队,带到战火纷飞的前线去。

...........

结 语

在贺敬之的成长历程中,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他来说非常重要,当然,《讲话》对那个时代都非常重要。《讲话》为当时的文艺指定了正确的方向,为文艺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文艺家,同时这些革命文艺家也不负众望,他们给人民大众献上了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像丁玲、欧阳山、赵树理等这些人都是老作家,这些成名的作家,在《讲话》以后,更加踊跃地深入到工农兵中去,深入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获得了创作的腾飞,写出了表现新世纪的篇章,例如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等。贺敬之和李季所代表的青年诗人,则完全是《讲话》精神光辉照耀下诞生下的新人。他们响应《讲话》精神的号召,用“革命的、人民的、大众的”艺术方法去创作,贺敬之的新歌剧《白毛女》、李季的长诗《王贵与李香香》都是当时文艺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两篇巨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陈涌,90 年代曾经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肯定新文学运动中的作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他认为贺敬之是《讲话》以后出现的新秀。老诗人、诗论家吴奔星在 1997 年写文章评论贺敬之的新诗时,也认为延安精神产生了贺敬之。”①《讲话》以后贺敬之真像插上了翅膀一样,投入一个伟大的时代,迎接一个前所未有的欢乐的战斗篇章。《讲话》成就了贺敬之,一部《白毛女》、一曲《南泥湾》、一首《回延安》感动了多少人?激励了多少人?让多少人记住了贺敬之?作为特定时代的特殊文学表达样式,贺敬之的音乐文学创作无疑是成功的。他依托于战时的政治环境和《讲话》语境,在政治化与大众化的时代要求里,将《讲话》精神渗透到音乐文学作品中,通过音乐文学的方式去宣扬、表达《讲话》精神,这些作品很多经过谱曲在当时广为流传,为鼓舞抗战传递了动人的力量。贺敬之的音乐文学创作紧扣时代主题,积极响应《讲话》精神的号召,自觉地在创作中践行《讲话》精神,尝试多种音乐文学样式的创作,将其创作与时代,同人民大众结合起来。为了表现时代特征、践行《讲话》理念,他创作了具有大时代大背景的歌词、人民喜闻乐见的秧歌剧、还有人民熟知的民歌体新诗。为了使这些音乐文学作品能更好的入乐合唱,并能为广大劳动人民接受,他积极学习民歌民谣,注重音乐作品的押韵谐乐与浅显直白的表达,为了丰富其作品的音乐表现,他在创作中大量吸收民歌的创作方式与手法,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富于中国气派的音乐作品,受到了民众的欢迎与推崇。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