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讨论封禅文学,必先讨论封禅。关于封禅,班固于《白虎通义·封禅》篇有很详细的阐述。其文云:“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所以必于泰山何?万物交代之处也。必于其上何?因高告高,顺其类也。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父之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著己之功迹以自效也。……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封者,广也。言禅者,明以成功相传也。”可见,封禅是改朝换代者在天下基本太平后,于泰山之巅向上天汇报自己受命成功的一种祭祀典礼。因有封禅之仪,与封禅有关的文学作品乃应运而生。故封禅文学是以封禅典礼为中心,围绕封禅典礼展开叙述、论说或颂扬的各体文学作品的类称。又封禅史上真正的封禅活动,始于秦始皇而终于宋真宗,其后由于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封禅不行。明清两代虽间或有皇帝讨论封禅,但都半途而废。所以产生于封禅祭祀典礼的封禅文学也由盛而走向衰亡。即封禅文学产生于封建国家的封禅活动,最终又随着封禅仪典的寿终正寝而渐趋于沉寂。可以说封禅文学与封禅这一国祀大典是相始终的。“封禅”作为一种文类,首见于《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其后有刘勰《文心雕龙·封禅》、任昉《文章缘起》等。但此后的文体分类中又有只见符命不见封禅者,如《昭明文选》符命类的选文与刘勰论列的封禅文同。由于选文相同而名称各异,所以后人在对符命与封禅文进行论述的时候多等同视之。明人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符命》认为:“符命者,称述帝王受命之符也。……自其说放于管仲,其事行于始皇,其文肇于相如。”今人詹锳也说:“所谓符者,就是说天降瑞应,以为帝王受天命的一种符信,拍马屁的人专门作一种文章,侈陈瑞应,铺张统治者的功德,这样的文章,从文的性质来讲,叫作符命;从它的运用场合来讲,就是封禅文。” ①钟涛《雅与俗的跨越》一书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说:“《文选》与《文心雕龙》一样,突出诗赋,许多文体两书完全一致,有些文体则是名异而实同,如《文选》符命类所选三篇……
正是《文心雕龙·封禅》最推崇的篇章。”可见他们都是将两者看成是一而二,二而一的。然而将符命与封禅文相提而论,并不完全妥当。《文心雕龙·封禅》云:“凡此二家(盖指司马相如和张纯二人),并岱宗实迹也。及扬雄《剧秦》,班固《典引》,事非镌石,而体因纪禅。”纪昀评曰:“以下以符命连类及之。”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中引朱珔《文选集释》卷二十三云:“棻以献符命投之四裔,假令雄为符命,则莽亦必并投之,然彼所称符命,乃桓谭于世祖上疏,以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非徒为谀颂之文而已;《文选》此等文曰符命,只是昭明所题,非其旧也。”朱珔认为,昭明将《剧秦美新》归入“符命”,只是一家之言,幷非旧称“符命”。另《文章流别论》云:“图谶之属,是非正文之制,然以取纵横有意,反复成章。”可见符命不仅仅局限于《文选》与《文心雕龙》所选文章,它还包括谏止图谶之疏文以及挚虞所谓的图谶之属,与封禅文相比较,其所涵盖的范围应该要大的多。故封禅文有符命的性质无疑,但把符命类文章都归入封禅文却幷不准确当然,本文把“封禅”作为一种文类来谈,无论是其内涵还是外延都比刘勰、萧统所谓封禅、符命之文要广的多。文学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和折中义文学之分。就不同层面来讲,其所涉及到的文学作品、样式和一般的文化形态也很广。①而作为一种文体,它们大都以实用而被类分,被施用于特定场合,面对特定群体,表现特定内容,实现特定目的。如《文心雕龙》论述的文体有三十四种,如果算上其中的亚文体,实际论述到的有六七十种之多。《文选》共分文体三十九类,其中赋分次文体十五类,诗分次文体二十三类如果要计算文类总数的话,也绝不亚于《文心雕龙》。所以笔者在这里研究封禅文学,势必突破视“封禅文学”为狭义文类的局限,从而拓展其研究范围。换言之,凡绕封禅典礼这一中心事件以及与封禅典礼前后相关的各体文学作品都在本文究之列。它涵盖了碑文、诏书、奏议、问对、玉牒、玉册、赋、诗、论说、文、词、游记、颂等十余种文体。据笔者粗略统计,今存此类作品总数达 486篇之多。不过,对于数量颇丰的封禅文学作品,其研究状况却不容乐观。就目前的研究成果看,除刘成荣《中古封禅文研究》 ②对中古时期的封禅文从特征、范围、体式、文化内涵等有一个较全面的研究,杜玉俭《试论唐代文学中天人感应观念的表现》本文拟对历代封禅文学从体式上做一简要的统计、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其内容及思想加以归纳总结,以突出文学与历史之交融。而后从文学范式、表达方式、文风等方面阐述封禅文学的艺术特点,最后通过对封禅文学产生的原因及其体式、内容、艺术特点的分析,确定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目 录
绪论......................................................................................................1
第一章 封禅文学体式..............................................................................................4
第二章 封禅文学的内容及思想............................................................................12
第一节 封禅源起与封禅历史........................................................................12
第二节 封禅的思想基础................................................................................14
第三节 封禅礼乐............................................................................................21
第四节 封禅部署............................................................................................26
第五节 封禅的现实功效................................................................................28
第三章 封禅文学的艺术特点................................................................................31
第一节 范式化倾向突出................................................................................31
第二节 由质实而趋夸饰................................................................................36
第三节 文风庄严肃穆....................................................................................40
第四节 讽刺手法的运用................................................................................42
..............................................
结语
封禅是封建时代最隆盛、崇高而重大的祭祀典礼。自秦汉以来,它一直是历代帝王争相追求的目标,封禅文学也因此应运而生。封禅文学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封建帝王构建天人统治秩序和强化君主集权的文学表征。封禅文学不但有纯文学体式如诗、赋、词,同时还有非纯文学体式诸如碑文、公文、玉牒、玉册等。作为一种鼓吹和邀宠的文学,其对帝王功绩不余遗力的宣扬,甚至不惜颠倒黑白,仅此而言,其内容并无可取之处。但是作为对封建大典礼的记叙、描写乃至评议的文字遗存,又反映出时人对封禅的看法和心态,从而使我们能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封禅这一封建时代重要文化现象的文化内涵。应当指出的是,由于受封禅这一最高祭祀典礼的限制,作为一种特殊的应制文学,封禅文学的艺术性也是不高的。虽然应制者在写作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文学技巧,但毕竟还是没法突破封禅内容的局限而走的更远。不过,封禅文学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还是有它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的。它能借助政治的力量延续数千年,正反映出文学演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由出现而至衰亡,也同样反映了文学变迁的历史。此外,封禅文学作为特殊的文学类别,为我们复现封禅大典的程序、仪轨提供了几乎是唯一的素材,仅此而言,封禅文学的史学价值又是无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 逯钦立辑校.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 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 萧统.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5. 董诰等编.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7.
6. 吴钢编.全唐文补遗.三秦出版社,1995.
7. 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79.
8. 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2.
9. 李昉等.文苑英华[Z].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 全宋文[M].成都:巴蜀书社,1988.